清朝有三類大臣與皇帝最親近: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和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這其中位于班列最前的還是御前大臣,當(dāng)皇帝有什么重大決策的時候,御前大臣一般都是最先知道的。
咸豐皇帝臨終前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前四位就是四位御前大臣,而這四位大臣其中就有駙馬爺景壽。
那么,這位駙馬爺又有什么背景呢?
景壽的父親是道光朝御前大臣,因其出色的家世門第和樣貌,景壽被道光皇帝六公主看中,因此便成了駙馬爺。
因道光帝及其鐘愛六公主,特破格封為固倫公主,因此景壽沾光被風(fēng)格為固倫額駙,品級高出和碩額駙高出一級。
兩人成婚之后景壽更是深得皇帝器重,最終讓景壽子承父業(yè)當(dāng)上了御前大使。景壽為人非常低調(diào),只專注于做好本職工作,因其外戚身份,做事尤其認真,皇帝說什么他就做什么。
六公主30歲去世之后,景壽隨咸豐逃到熱河,所受的恩寵并沒有隨公主的去世而減少反而在增加,之后皇帝又任命他為軍機大臣。
嘉慶皇帝之后,景壽就成為了繼和珅之后清朝唯一兼顧軍機大臣和御前大臣的人。緊接著,皇帝頒布的八位顧命大臣名單中再次出現(xiàn)了景壽的名字,頂替了咸豐帝的親弟弟的地位。
集尊、親、權(quán)與一身之后,景壽依然能夠保持清醒。對于朝廷肅黨和兩宮太后之間的沖突,景壽一律選擇的都是閉口不言。因此到了兩宮太后和恭親王發(fā)動政變之后八位顧命大臣只有景壽能夠保全性命。
事實上,從歷史看來,景壽當(dāng)時選擇的閉口不言,不支持任何一方已是非常聰明,但是,若是從景壽兩邊都站隊的角度看來,景壽的聰明還要更加高明許多了。
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為躲避英法聯(lián)軍的進攻,咸豐皇帝帶著自己的皇后和懿貴妃逃到了承德避暑山莊。
于是留下諭旨:“皇長子載淳現(xiàn)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wù)。”不過皇帝擔(dān)心顧命大臣擅權(quán)自肆,于是又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代為掌管),要求所有詔書務(wù)必加蓋兩方印章方為有效。原本是相互制衡的政治設(shè)計,最終卻不料慈禧太后拉恭親王奕入局,悍然發(fā)動“辛酉政變”,最終拉開了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滅亡的序幕。
肅順,愛新覺羅氏,是咸豐帝最寵信、倚重的滿洲大臣,也是輔政八大臣的靈魂人物。他是滿洲鑲藍旗人,鄭親王烏爾恭阿第六子,鄭親王端華之異母弟,屬清朝皇帝遠房宗親。早先長期作為閑散宗室,終日無所事事,在外游進。他在道光時代不得志。但他才能出眾,智商過人,“接人一面,終身能道其貌;治一案牘,經(jīng)年能舉其詞?!蓖S帝做皇帝后,他入值內(nèi)廷,以卑微之身與咸豐帝談?wù)撥妵笫拢掠谶M言,知無不言,才識非常,政治才能脫穎而出。
怡親王愛新覺羅·載垣,怡賢親王愛新覺羅·胤祥的五世孫,世襲和碩怡親王爵位,十二家世襲鐵帽子王之一,咸豐帝顧命八大臣之首。曾任御前大臣、宗令、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等職,咸豐帝駕崩時親受顧命。咸豐十一年九月三十日(1861年11月2日),在咸豐帝駕崩僅僅兩個多月后,兩宮皇太后即與恭親王奕欣相勾結(jié),拉攏握有兵權(quán)的勝保等朝臣發(fā)動“辛酉政變”,下旨將八大臣一體捉拿,后議定載垣之罪,以宗室親貴而賜白絹自盡,終年46歲。但怡親王爵位并未因此被廢除,由其族弟愛新覺羅·載敦襲爵。
景壽的媳婦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女兒壽恩固倫公主,說白了,道光皇帝是他老丈人,咸豐皇帝是他小舅子,但如果單憑皇帝家女婿的身份就在你死我活的權(quán)力斗爭中得以幸免那是不對的,要知道被殺的端華和載坦還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那,況且景壽的媳婦死的也比較早。
匡源(1815年—1881年),
字本如,出生于書香世家,公元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進士,咸豐年間,任軍機大臣,公元1861年(咸豐十一年),受命顧命八大臣,同年9月,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被撤職返鄉(xiāng),從事教書,公元1881年(光緒七年),病逝,終年66歲。
寬宥了杜翰,就必須另找替罪羊,而穆蔭很不幸成了替罪羊。清廷以穆蔭“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最前,情節(jié)尤重”為由,將他發(fā)往軍前效力贖罪??镌?、杜翰、焦祐瀛三人僅予革職,免其發(fā)遣。
其中,歷經(jīng)三朝的載垣為八大臣之首。咸豐在自己死前,確認了下一任皇帝,也確立了輔佐幼帝的顧命大臣,自認為已經(jīng)是高枕無憂,兩眼一閉,安心的去了。
所以,奕欣對肅順等皇室宗親的恨并不比慈禧太后少,這也是慈禧太后攛掇政變,奕欣能夠毫不猶豫,鼎力支持的主要原因所在。作為“辛酉政變”的兩位領(lǐng)導(dǎo)人,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欣都對肅順等三人恨之入骨,他們還會有活下來的道理嗎?
愛新覺羅·載垣(1816—1861年),清朝宗室、大臣。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六世孫,怡賢親王愛新覺羅·胤祥的五世孫,世襲和碩怡親王爵位,十二家世襲鐵帽子王之一,咸豐帝顧命八大臣之首。曾任御前大臣行走,親受顧命。清文宗咸豐帝即位后,漸受信用,累官左宗正、宗令、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咸豐十一年,與愛新覺羅·端華、愛新覺羅·肅順等八人受顧命為贊襄政務(wù)大臣,掌握實權(quán)。同年,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欣發(fā)動“祺祥政變”,載垣在北京被捕,賜白絹自盡。年四十六歲。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重。十六日,咸豐在煙波致爽殿寢宮,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xié)辦大學(xué)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佑瀛等。咸豐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諭:“皇長子載淳現(xiàn)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wù)?!币陨暇褪菤v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或“贊襄政務(wù)八大臣”。
慈禧太后,一位凌駕于皇權(quán)之上,主宰中國封建社會命運的女人。她雖然沒有稱帝,但是這位被稱為“老佛爺”的女人,就是當(dāng)時清朝的當(dāng)家人,這一點毫無疑問。有句話:存在就有道理。慈禧太后的統(tǒng)治不但存在了,而且存在了近半世紀。在晚清國內(nèi)外關(guān)系無比復(fù)雜的形勢之下,在后妃不得干政的大清王朝祖制規(guī)之下,她竟能獨攬大權(quán)于鼓掌,凌駕皇權(quán)于巋然,這其中過人之處必值得我輩好史者研習(xí)之。
事情有始才有終,慈禧太后能夠走向政壇前沿,全靠與那場政治陰謀,本文就同各位朋友們,回顧那段即驚心動魄,同時又“骯臟不堪”的歷史事件——辛酉政變。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咸豐皇帝_圖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剛滿30周歲的咸豐皇帝在熱河行宮駕崩。咸豐皇帝這一生,勤勉有余而能力不足,終因積勞憂憤、顛肺流離而郁郁而終。咸豐皇帝膝下僅有一子,即日后的大清王朝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其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也就是后來的慈禧太后,這些都是后話。
就在咸豐皇帝去世的頭兩天,年輕的咸豐已經(jīng)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于是他召集隨行王公大臣,宣告立皇長子為皇太子,同時又宣告,由于皇太子年幼,特任命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異母弟戶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肅順,一等誠嘉毅勇公御前大臣富察-景壽以及軍機大臣托和絡(luò)-穆蔭與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為“贊襄政務(wù)大臣”(俗稱“顧命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wù)。為了保險起見,肅順等人特地懇請咸豐皇帝立字為據(jù),以免除日后節(jié)外生枝,咸豐皇帝表示認可。但是由于,此時咸豐皇帝病入膏肓已經(jīng)無法提筆,遂命杜翰代為執(zhí)筆書寫諭旨。盡管不是皇帝親書,但是蓋了皇帝的公章那里是圣旨。很明顯也很明白,這八位將在咸豐皇帝駕崩之后,在只有六歲的新皇帝成年之前,擁有處理甚至是決斷一切朝政的權(quán)力,這就是“贊襄一切政務(wù)”的直接意思。
當(dāng)然,咸豐皇帝畢竟不是昏庸不能之輩,他必須要“留一手”,以防止這八人心懷異志。盡管在咸豐皇帝生前,這八人絕對是忠心耿耿,但是自古人心不古,誰能打包票這八人永遠是“鐵板一塊”?所以咸豐皇帝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掌管),凡事諭旨起首蓋“御賞”章,末尾蓋“同道堂”章以同朱批之意。可以清楚說明,她們二人(即兩宮太后)非常清楚咸豐皇帝對身后人事安排之意。
熱河行宮圖(局部)_圖
咸豐皇帝在安排好后事之后,次日清晨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氣。就在咸豐皇帝去世的當(dāng)日,由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wù)”的遺詔也公布天下,八大臣隨即在熱河行宮正式上崗。
然后,看似一切順理成章、毫無問題人事安排,最后竟然在一場政治陰謀下,變成了一紙空文,先帝的遺詔不但沒了用,這“顧命八大臣”的輔政班子沒多久就被當(dāng)做“八人幫”粉碎掉。不但八大臣始料未及,恐怕咸豐皇帝泉下有知也會大為詫異。
在下置身于政治圈之外,雖然無法體會擁有權(quán)力的獨特“魅力”,但可以通過歷史人物及事件了解他們對其之渴望。咸豐皇帝尸骨未寒,各路“英雄豪杰”就開始摩拳擦掌、蠢蠢欲動,都想要奪取那權(quán)力之巔的明珠?!昂澜堋彪m眾多,但大多紛紛團結(jié)于“大佬幫派”之下,當(dāng)時“大佬幫派”主要有三股:
第一,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及其支持者,為托孤派;
第二,以兩宮太后(慈安與慈禧團結(jié)一致)為首的后黨,為垂簾派;
第三,以恭親王奕欣為首的近支親王派,為親王派。
愛新覺羅·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即和碩恭親王_圖
而這三派當(dāng)時的力量之強弱也是不相同的,咱們從天時、地利和人和三方面分析一下:
托孤派,主要優(yōu)勢為天時。大行皇帝的托孤遺詔在手,且公告天下,有此“上崗證”他們可以迅速將權(quán)力抓在手中,這樣的優(yōu)勢絕對是搖遙領(lǐng)先于其他兩派。但是,在地利和人和兩個方面,托孤派就遜色不少。托孤派當(dāng)時都在熱河行宮,雖說當(dāng)時不少官員隨行到了熱河(尤其包括不少軍機大臣)而國家中樞畢竟是在首都北京,所以北京方面的情況,尤其是人事狀況也很關(guān)鍵,可惜托孤派在京城并沒有可靠之人,這就難免對京城的對手疏于防范,這就是地利之劣勢。在人和方面,托孤派更加是絕對劣勢了。
肅順作為托孤派的領(lǐng)袖,行事比較注重結(jié)果,并且風(fēng)格非常干練和強勢,他曾經(jīng)公開說過“咱們旗人混蛋多”,認為旗人根本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對旗人的各種福利更是加以限制,同時非常重視和認可漢人治國安邦之才。這里多說一句,左宗棠之所以能夠“逃脫”滅頂之災(zāi)就是肅順起了關(guān)鍵作用??梢哉f,肅順確實是為數(shù)不多能慧眼識人,有治理國家才能的旗人。但也因此絕大多數(shù)的旗人都被肅順得罪了,導(dǎo)致“顧命八大臣”的群眾基礎(chǔ)十分薄弱,更致命的是托孤派沒有安身立命的軍隊。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_圖
垂簾派,主要優(yōu)勢為人和。咸豐皇帝剛剛?cè)ナ?,垂簾派以孤兒寡母的形象出現(xiàn)在公眾眼球,情感上便博得人們同情。同時,垂簾派手握重要棋子——皇帝,皇帝代表著權(quán)威,代表著權(quán)力所在,這與他的年齡和能力無關(guān)。只要有皇帝在,孤兒寡母就有機會以托孤大臣欺君罔上,以清君側(cè)的名義向顧命八大臣發(fā)難。再加之肅順等人平日之跋扈,導(dǎo)致不少旗人“不自覺”地導(dǎo)向垂簾派,這也就有了后來的勝保等人武力支持,確保了歷史上再一次重演以清君側(cè)的名義,完個人政治勾當(dāng)?shù)慕?jīng)典案例。
而地利方面,兩宮太后此時定然身在熱河行宮,看似與八大臣無異,但是她姊妹倆京城都有人啊,尤其是慈禧,她的妹妹就是醇郡王的福晉,而這位福晉也隔三差五的跑到熱河看看自己姐姐,儼然傳信使者之作用。在天時方面,兩宮太后固然不及八大臣,但是她二位也有“朱批”之權(quán)力,對于一些重要事情定然了解,關(guān)鍵很多東西她們二位可以“拖延”,可以“留中不發(fā)”,這些都在以后的“致命打擊”中,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
幼年奕欣與母親孝靜成皇后_圖
親王派,一個天時、地利和人和都看似沒有明顯優(yōu)勢的派別,唯一略占優(yōu)勢的就是地利方面,他們都集中在京城,集中在國家中樞,僅此而已。然而,親王派也沒有明顯的劣勢,雖然他們被排除在托孤大臣之外,沒有染指國家最高權(quán)力的“上崗證”,但是恭親王奕欣早在咸豐初年就擔(dān)任首席軍機大臣,并且為國家“剿匪(匪指太平天國)”大業(yè)可謂鞠躬盡瘁,又加之近來處理國際外交問題也是井井有條,使得天朝恢復(fù)了暫時的和平,工作能力有目共睹,贊不絕口想必也已經(jīng)響徹許多王工大臣的后院(因為咸豐后期,皇帝已經(jīng)不喜歡他這個弟弟了,想必沒人敢公開夸贊奕欣)。
更重要的是,奕欣有一顆不甘寂寞的心,皇位被咸豐奪了去,連托孤也沒我的份,竟然相信端華和載垣這樣的酒囊飯袋,這可能就是奕欣當(dāng)時的內(nèi)心獨白。主觀上的意愿直接驅(qū)使行為活動。平心而論,奕欣確實有治國安邦之才,至少比他皇帝四哥要強一些,那與其他兄弟更是不在一個檔次。因此,老五惇親王奕誴(道光第五子),老七醇郡王奕譞(道光第七子)迅速團結(jié)在老六奕欣周圍,近支親王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立了。同時,由于奕欣的影響力,在京城內(nèi)的很多有權(quán)力的大臣們都傾向奕欣,暗中給予支持,出謀劃策自然不在話下。
垂簾聽政_圖
這就是當(dāng)時三股勢力之力量對比,通過如此分析,我們不難理解,看似最有優(yōu)勢也最具有合法性的托孤派也只能停留在“看似”這個水平之上了,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且在搬到“顧命八大臣”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意愿的大條件下,親王派和垂簾派迅速結(jié)盟。這樣一來,三足勉強均衡之勢被徹底打破,可悲的是托孤派對這如波濤般之暗流卻疏于防范,甚至是渾然不知,他們甚至還自以為是而沾沾自喜。對于托孤派來說,這真的是“一出悲劇正上演”。
當(dāng)然,這一切并不能簡單的歸結(jié)為托孤派之無能,而垂簾派和親王派之狡猾確實讓托孤派防不勝防,他們一面上演孤兒寡母苦情示弱戲,一面組織群臣顛倒黑白給托孤大臣們“扣上”莫須有之罪名,又集結(jié)武力一舉端掉托孤大臣,一套迅捷有力的“組合拳”確實是讓人瞠目咂舌。
慈安太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鈕祜祿氏_圖
我們就來看看這“八人幫”粉碎之始末。
政變之始應(yīng)該從御史董元醇的一份奏折,奏折的內(nèi)容主要就是恭請兩位太后主持朝政。在先帝遺詔布告天下的大背景下,董元醇竟然遞上這樣的奏折,這無疑是玩火自焚、自取滅亡。但他還就這么干了,而且奏折列舉歷朝歷代八大賢后主持朝政之佳績,以此為自我觀點之支撐。
我們且不論奏折內(nèi)容,就說董元醇敢這么干,一定是有人指使再加上自己政治賭博的勇氣而為之,顯然,陰謀之事開始由“深水區(qū)”上浮。
結(jié)果這次奏請被“八大臣”“輕易”地拍死,兩宮太后表現(xiàn)的很無助與柔弱,如此手段不算高明的障眼法,居然輕松騙過八位爺。
緊接著是恭親王奕欣前往熱河吊唁,奕欣是在皇兄死后一個多月才有機會到熱河吊唁。奕欣也是突破這種阻礙,才有吊唁資格,這其中“八大臣”是主要阻力。奕欣在兄長靈前哭聲震天,在場之人無不動容。吊唁后奕欣拜見兩位皇嫂,密謀機密之事。奕欣與兩宮太后的碰頭會太關(guān)鍵了,基本上將行動綱領(lǐng)以及北京和熱河兩邊的相關(guān)布置達成共識。“八大臣”再犯致命錯誤,竟然讓奕欣面見了兩宮太后。
熱河省,簡稱熱,省會承德市_圖
正是因為前面的障眼法讓“托孤派”放松了警惕,奕欣見到兩宮太后也并非傳說的那么困難,更沒有被肅順等人羞辱和過分的阻止??傃灾袆臃结樢讯?,就差實施了。
搞政變沒有兵馬可不行,完成這個關(guān)鍵作用的人物就是勝保。勝保舉人出身,滿洲正白旗,此人雖然帶兵打仗敗多贏少,但在京城保衛(wèi)戰(zhàn)中勇往直前、不懼生死,因此得到過咸豐皇帝的嘉獎。勝保手中有護衛(wèi)京師的軍隊,正好派上用場。勝保和慈禧太后早有交情,又加之對肅順不滿,自然站隊到垂簾派一方。
如此,文武俱已齊備,蓄勢待發(fā)。農(nóng)歷九月二十三,大行皇帝梓宮由熱河出發(fā)回京,政變就在這路上動起手來。
熱河人員分兩撥出發(fā),帝、后及端華、載垣先行回京,肅順護送先帝梓宮慢行在后。這種安排就有貓膩,肅順機敏且人脈較廣,先行回京顯然對垂簾派和親王派不利,載垣、端華二人愚昧無知,就好對付許多了。
大清版圖_圖
十月一日,兩宮太后一到北京就向眾王公大臣哭訴“八人幫”盛氣凌人,欺負他們孤兒寡母的罪狀。緊接著,早由大學(xué)士賈楨和周祖培等人擬好的“廢除贊襄政務(wù)不大臣”的奏折呈于太后,顯然這都是奕欣等人早有安排。兩位大學(xué)士的奏折內(nèi)容比較扭捏隱晦,看來料不夠猛,勝保又呈奏折直下猛藥,竟直接了當(dāng)?shù)胤駴Q了咸豐皇帝的遺命,認為咸豐皇帝的遺命是“八大臣”趁皇帝不能自行書寫遺詔而欺君篡逆為之,將“八大臣”比喻為挾天子的曹操、司馬昭等人。如此歪理邪說、栽贓陷害到了理直氣壯的程度,真是古今少有。
世間之事,尤其是政治陰謀勾當(dāng),是非與否向來都是當(dāng)權(quán)者說了算,就是這些顛倒黑白的奏折成了肅順等“八大臣”的罪狀。先行到京的端華和載垣被迅速拿下,這兩人確實沒什么能耐,連給肅順發(fā)信號的機會都沒有。勝保領(lǐng)兵出場,直搗護送先帝梓宮總長官肅順寢室,將正在與兩小妾繾綣的肅順從被窩里拽了出來,當(dāng)即下了宗人府大獄,其他幾位輔政大臣一并拿下。
愛新覺羅·肅順(1816年11月26日-1861年9月)_圖
人抓了,下一步就得研究處置之事,作為大清宗室親王皇親,非僭越之罪不可擬死。既然如此,那就硬扣個僭越之罪,罪名是“肅順等人擅坐咸豐皇帝龍椅以及隨意出入咸豐皇帝行宮”,這是哪門子罪名,“擅坐龍椅”有證據(jù)嗎?“隨意出入皇帝行宮”,那是肅順作為皇帝近臣享有的特權(quán),完全是皇帝給予,有問題嗎?再說隨意出入行宮是為了公事,并沒有干調(diào)戲兩宮太后以及其他皇妃的糗事吧,如果沒有到底何罪之有?
這一切問題都不重要了,因為肅順等人根本沒有申辯的機會,根本沒有審訊就直接定奪了罪名,反正人是一定要殺的?!鞍巳藥汀碧幚頉Q定,端華、載垣系親王,不除以極刑,賜白綾自縊而亡,景壽除去職務(wù)保留公爵和額駙爵位,其他等人該革職的革職,該發(fā)配邊疆的發(fā)配。只有肅順,菜市口斬首。作為宗室皇親,菜市口斬首真是新鮮事兒。肅順押往刑場,一路上無數(shù)路人向他投擲石塊,瞬間肅順就面目全非。行刑之時,肅順寧死不跪,劊子手打斷肅順膝蓋肅順才被下跪,肅順?biāo)炱瓶诖罅R“皆為人臣子者所不忍聞”,遂被斬于菜市口,年四十六。
故事里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孰忠孰奸,上天自有定論。辛酉政變之忠奸豈用天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7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