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東漢王朝名存實亡。此時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斷剿殺其他地方割據(jù)勢力,勢在統(tǒng)一北方。而此時的烏桓首領(lǐng)蹋頓,也稱霸一方,成為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中打敗了袁紹,袁紹的河北四州已全部落入曹操手中,基本上統(tǒng)一了北方。袁紹死后,公元205年,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袁熙投奔北方的烏桓部落。由于曾經(jīng)得到過袁紹的幫助,袁尚、袁熙在烏桓暫居下來,并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袁尚、袁熙便開始糾集力量攻擊曹操,以圖報仇。三郡烏桓也經(jīng)常與曹操為敵,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四月,三郡烏桓進攻鮮于輔于獷平(密云縣東)。曹操率兵前往援救,烏桓于是出走塞外。三郡烏桓曾攻破幽州,掠搶漢民十余萬戶,且欲助袁熙、袁尚恢復(fù)故地。
曹操深知,不征服烏桓,不掃除袁氏殘余勢力,北邊的局勢就不可能真正穩(wěn)定下來。為了消滅袁紹余部,曹操決定北上征討烏桓,解除后顧之憂。曹操認為有必要在北方進行最后一次征戰(zhàn),但又一時下不了決心。因為遠征烏桓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須在人力、物力各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他最擔心的就是南邊緊靠自己領(lǐng)地的劉表趁機襲擊自己的后方。
但是謀士郭嘉的一席話徹底打消了曹操的這個顧慮。郭嘉看出了曹操為此猶豫不決,于是說:“曹公雖然威震天下,但烏桓仗著離我們很遠,必然沒有防備,我們可以乘其不備,發(fā)動突然襲擊,這樣肯定可以將其一舉殲滅。過去袁紹有恩于烏桓,現(xiàn)在袁尚兄弟又留在那兒,對我們來說這終究是一個隱患。再說,現(xiàn)在青、冀、幽、并四州的人,只是迫于形勢歸附了我們,并沒有得到我們多少好處。如果我們舍北而征南,袁尚就會借助烏桓的力量,招納舊部,一呼百應(yīng),使蹋頓產(chǎn)生入侵的野心,這樣一來,恐怕青、冀二州就將不再屬于我們了。劉表這個人,不過是一個清談客罷了。他對劉備所抱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重用劉備吧,怕控制不住劉備;不重用吧,劉備又不肯真心實意為他出力。因此,即使我們動用全部軍隊遠征烏桓,劉表也不會有大的舉動。曹公不必為此多慮。”
曹操并沒有急于點頭,而是繼續(xù)聽郭嘉的分析。郭嘉分析認為:劉表尚不足懼,也不會因為劉備的慫恿就貿(mào)然和曹操作對。二劉之間并不是真正親密無間的,他們的這種關(guān)系也決定了他們不可能真正聯(lián)合起來攻打曹操的后方,根本沒有必要顧慮這些。所以,郭嘉力主北擊烏桓。
于是,曹操下決心去除這塊心病。其實,曹操對此早有準備。早在公元206年,曹操就接受了董昭的建議,動用大批民工開鑿了兩條水渠,一條是平虜渠,一條是泉州渠。以便于運糧北上。平虜渠自呼淪河(今河北保定滹沱河)入泜水(今天津市海河上游),泉州渠自河口入潞河(北運河之上游,流經(jīng)今北京密云縣東之鮑丘水亦稱東潞水)以通海。另外,曹操還做了人心準備,在建安十二年(207)二月,下了一道《封功臣令》,有20多名功臣被封為州侯,其中還指派了日后管理烏桓的官員。
一切準備就緒,曹操采納謀士郭嘉又說:“兵貴神速?,F(xiàn)在我軍襲擊千里之外的敵人,輜重太多,行動遲緩。如果敵人得到消息,必然預(yù)作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裝快速前進,以出其不意打擊敵人?!庇谑遣懿俦懵时p裝簡行,千里突襲,疾進千里突襲烏桓,并重禮聘請隱居在徐無山(河北玉田縣西北)的右北平義士田疇為向?qū)?。由于夏季多雨,道路積水泥濘難行,烏桓人在沿途險要的地方派兵把守,以為曹軍無法越過。誰知田疇帶領(lǐng)曹操的軍隊沿著舊北平郡治平剛(遼寧凌源以西)取道出盧龍塞(河北喜峰口)直奔柳城(遼西烏桓蹋頓的統(tǒng)治中心、今遼寧朝陽西南)。來到城外約二百里時,烏桓才驚覺,于是慌忙倉促組織數(shù)萬人在凡城(遼寧朝陽市附近)迎戰(zhàn)曹操。
開始時戰(zhàn)事的進展并不順利,烏桓雖然倉促應(yīng)戰(zhàn),但由于曹軍不僅人數(shù)少,而且輜重都在后面,前軍甲兵又少,許多人不禁有些膽怯。兩軍從早晨混戰(zhàn)到傍晚,此時曹軍幾近不支,紛紛敗退下來,烏桓蹋頓坐在青牛駕轅、黃色傘蓋遮蔽的車賬之上,得意地觀戰(zhàn)。
曹操沒想到形勢對自己這么不利,正在愁眉不展之時,手下大將張遼忽然一聲大喊:“主公平時厚待我們,此時不戰(zhàn)更待何時!”說完,撕下手中扛著的帥旗挺起旗矛,策馬疾速下山,在烏桓兵眾一片驚呼之中,張遼直奔毫無準備的蹋頓青牛車帳前,一矛把蹋頓刺下車來,割下首級,大呼著率軍沖入烏桓軍中。烏桓部眾毫無準備,遂散亂崩潰,四散而逃。曹軍乘勢追擊,當場“斬蹋頓及名王以下,胡(烏桓)、漢降者計二十余萬口”,直追逼至柳城之下,樓班、蘇仆延、烏延與袁尚、袁熙等人逃跑后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公孫康畏懼曹操勢力,怕得罪了曹操,于是將這些人全部斬首后將首級送給了曹操。
三郡烏桓平復(fù)后,曹操把他們的余眾一萬余落全部遷入中原,曹操將所獲的烏桓兵眾,通過精選和整編,改編成精良的騎兵部隊,仍由烏桓的王、候大人率領(lǐng)隨同曹操轉(zhuǎn)戰(zhàn)南北。
從此,烏桓漸漸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
曹操北征烏桓時,為何不順勢消滅割據(jù)遼東的公孫康呢?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為了肅清袁紹集團殘余勢力,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問題,決定遠征烏桓。同年八月,曹軍進至離柳城不足二百里時,烏桓才發(fā)現(xiàn),于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shù)萬騎兵迎擊。此戰(zhàn),烏桓軍大敗,烏桓單于蹋頓也被臨陣斬殺。曹軍在白狼山之戰(zhàn)中,大獲全勝,胡、漢降者二十余萬。
袁尚等人逃奔割據(jù)平州的公孫康。不久之后,公孫康斬殺袁尚、袁熙,并將其首級獻與曹操,公孫康也被曹操拜為左將軍,賜爵襄平侯。于是,曹操攻破三郡烏桓,也徹底解決了袁紹集團的殘余勢力。不過,針對割據(jù)遼東的公孫康,曹操卻沒有順手消滅,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在袁尚、袁熙兄弟逃到遼東后,有人勸曹操乘勢進擊公孫康,對此,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也。”遂率軍還師。不久之后,和曹操預(yù)料的一樣,公孫康果然斬殺袁尚、袁熙,并將其首級獻與曹操。諸將不明所以,曹操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br>
在曹操看來,如果自己趁勢進攻公孫康,他反而會和袁尚、袁熙兄弟結(jié)盟。反之,公孫康則會主動割讓袁尚、袁熙兄弟的首級。進一步來說,正是因為公孫康主動示好,所以曹操沒有進攻遼東的理由和借口。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曹操仍然進攻主動臣服的公孫康,也會給曹操收服其他諸侯帶來不利的影響。
其次,則是遼東地區(qū)缺乏爭奪的價值。在三國時期,遼東遠離中原地區(qū),是人煙稀少的地方。誠然,曹操當時的兵力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消滅公孫康。但是,爭奪一塊貧瘠的土地,并沒有多大的意義。反之,曹操還是需要將重心放在中原地區(qū)的爭奪和經(jīng)營,這會給曹魏帶來更高的回報。
正是因為這一緣故,曹操之后的曹丕、曹叡也沒有染指遼東的打算,只是后來公孫淵背叛曹魏,自立為燕王,曹叡這才派遣司馬懿勞師遠征的。換而言之,如果公孫淵繼續(xù)臣服,不搞事情,曹叡也會容忍他繼續(xù)事實上的割據(jù)遼東。
最后,遼東距離曹操的地盤實在太遠,一旦將兵力用在該地區(qū),后方空虛會引發(fā)巨大的威脅。一方面,漢獻帝一直沒有放棄奪回大權(quán)的打算。比如公元200年,漢獻帝就策劃了衣帶詔。所以,如果曹操真的遠征遼東,那么漢獻帝肯定會聯(lián)系忠于漢室的力量,從而在許都發(fā)動兵變,這是曹操不能承受的風險。
另一方面,在公元207年,還有劉表、劉備、孫權(quán)等諸侯對曹操虎視眈眈。特別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遠征柳城時,劉備曾勸說劉表起兵后襲許都,劉表不納其言。等到曹操回到中原的時候,劉表才對劉備說:“之前不采納你的建議,現(xiàn)在就失去了如此良機了?!?br>
劉備只得說:“方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機會定會再出現(xiàn),又怎會有所終極呢?若果今后能把握機會,這回之事就不足以為恨了。”當然,這是因為曹操及時回軍的結(jié)果,如果曹操深陷遼東戰(zhàn)場,不排除劉表會授予劉備兵馬。綜上,公元207年北征烏桓后,沒有對公孫康用兵。
解密:魏武帝曹操為何能從匈奴手里奪回蔡文姬?_以下文字資料是由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fā)布的內(nèi)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
東漢末期,北方內(nèi)戰(zhàn)連連,外患并未消失。但自從一個人問世后,胡人紛紛避其鋒芒,很少再犯中原,無論匈奴還是東胡,明顯老實下來。
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先為漢相、后被追認為魏武帝的曹操。
曹操在東漢末年,立足中原,并通過官渡之戰(zhàn)統(tǒng)一北方。之后,北方各胡人部落,對曹操畢恭畢敬,歲歲來貢魏王。連統(tǒng)一的大漢都敢侵犯的胡人,何以對中國三分之一的主人曹操俯首帖耳、不敢輕慢?
這就需要從發(fā)生在東漢末年的一起著名外戰(zhàn)說起——曹操北征烏桓。
曹操北征遭到很多人反對,理由就是一個字:遠。但曹操力排眾議、執(zhí)意北征。理由只有七個字:犯我者雖遠必誅。
三國志載,建安十二年,曹操出師北伐,他采納了郭嘉的建議,丟掉輜重,軍隊輕裝前進。八月,曹軍兵至白狼山,在這里展開了與烏桓的決戰(zhàn)。
這是一場遭遇戰(zhàn)。袁紹的兩個兒子和兩個烏桓大將帶領(lǐng)數(shù)萬名騎兵迎面殺向曹軍。此時烏桓軍兵力眾多,而曹軍人困馬乏,很多人顯出畏戰(zhàn)神色。曹操登上白狼山,看出烏桓騎兵的弱點:單兵作戰(zhàn)可以,整體作戰(zhàn)散漫。他看出敵人陣勢不甚整齊,于是采取集團軍閃電戰(zhàn),以大將張遼、張A為前鋒,列陣縱兵出擊。經(jīng)過一場血戰(zhàn),烏桓軍隊大敗,尸橫遍野。曹操的精銳騎兵虎豹騎獲單于蹋頓。主帥被俘,烏桓群龍無首,主力騎兵先行崩潰,三國志記載:曹軍追奔逐北,至柳城。白狼山之戰(zhàn)曹操大獲全勝,曹軍乘勝追擊,直搗烏桓老巢柳城,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省朝陽縣,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余萬口。
至此,烏桓單于及其王室成員全部被斬,二十萬烏袁聯(lián)軍成為俘虜,曹操等于一戰(zhàn)滅了烏桓這支部落。之后,遷烏桓萬余落于中原,殘余烏桓族或被漢化,或融入其他胡族,退出了歷史舞臺。
建安十二年九月,曹軍派人留守柳城,自己率軍班師。九月中旬,曹軍到達碣石時,曹操極目遠眺,但見驚濤拍岸,不禁壯懷激烈,寫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千古名句。此詩與陳湯的誓言一樣,展現(xiàn)了一種慷慨激昂的氣概,對漢魂大有裨益,所以受到了后世的推崇和敬仰。漢民族高揚鐵血之風,令人感佩。
曹操統(tǒng)一北方、威望達到頂峰,四方藩國紛紛來賀。此時,已成為東漢實際最高統(tǒng)治者的曹操干了一件希臘國君海倫之戰(zhàn)式的壯舉:軟硬兼施,奪回被鄰國搶走的本國名媛。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北方匈奴趁火打劫,擄掠中原人。其中,就有著名士大夫蔡邕的女兒——才女蔡文姬。她被匈奴兵搶走,獻給左賢王。此后,蔡文姬就成了左賢王的壓寨夫人,一住就是十二年。不難想象,蔡文姬這個中原的弱女子,在匈奴背井離鄉(xiāng)的蠻荒生活中,忍受著何等被擄占的屈辱和怨恨。在感情上,她很難與左賢王交流,在飲食上,她一直吃不慣散發(fā)出膻腥味的生牛羊肉。左賢王作為一個匈奴王侯,早已習(xí)慣了用暴力去征服女人。因此,打罵和凌辱是常有的事,漢家才女度日如年,頻頻發(fā)出唯我薄命,殊俗心異,莫過我最苦的慨嘆。
就像大漢遠嫁的八位公主一樣,她非常思念故國,但是八位公主均客死他鄉(xiāng),她蔡文姬能夠做到再回家鄉(xiāng)嗎?
轉(zhuǎn)機就在曹操北征烏桓,威震北方時出現(xiàn)。曹操早年非常仰慕清流,視蔡邕為師,對老師的才女非常牽掛。于是一出文姬歸漢的大戲上演。
建安十三年,匈奴單于派弟弟呼廚泉到鄴城來拜謁曹操。鄴城就是現(xiàn)在的河北省臨漳縣,當時曹操想把這里設(shè)為王都。匈奴人一來,曹操早有準備,立刻把呼廚泉當人質(zhì)軟禁在鄴城。隨后以金璧為重禮,派出使臣屯田都尉董祀赴南匈奴,向左賢王說明曹操想贖蔡文姬歸漢的來意。一開始,這個要求被左賢王拒絕,但畢竟單于才是匈奴的最高首領(lǐng),左賢王只不過一侯而已,豈敢拿領(lǐng)導(dǎo)的弟弟的人身安全賭氣,思來想去,最后忍痛同意文姬歸漢。就這樣,蔡文姬流離西域十二年后,離開了西域回歸中原。
蔡文姬回到中原的這一年,她三十二歲,正值一個女人春秋鼎盛之年。后來她寫下續(xù)漢書,流芳千古。
永恒的蔡文姬,最感激的人當然就是曹操了。沒有曹操的鐵威,哪有匈奴乖乖送還中原女子回家?西漢王昭君的不幸,東漢蔡文姬得以幸免,這也是鐵血漢魂的一次勝利。
曹操北征烏桓的過程
軍閥袁紹占據(jù)四州虎視天下,強盛的威勢無人可比。但問題是他有一位被東漢名士許劭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對手–曹操。曹操以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思想治理軍務(wù),運用韓非、白起的奇謀良策攻擊敵人,考量軍功遵從大局不記仇冤,對待部屬人盡其才才盡其力,所以他得以迅速成長為袁紹的勁敵。
袁紹最大的失策是自己身為東漢大將軍,卻坐視行車騎將軍曹操把漢獻帝從洛陽接往許縣,給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在事關(guān)中原統(tǒng)一全局的官渡之戰(zhàn)中,曹操面對10倍于己的對手,采取聲東擊西和奪敵輜重的戰(zhàn)略,創(chuàng)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zhàn)例,致使袁紹軍團土崩瓦解。東漢建安十年(205),袁紹之子袁尚與袁熙脅迫幽、冀州軍民10余萬投奔烏桓蹋頓單于。
盤踞在東北邊境的袁氏殘余始終是曹操南下西進的后顧之憂,后患不除,恰如芒刺在背。經(jīng)過精心準備,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初統(tǒng)率大軍北征烏桓。由于信息閉塞,面臨滅頂之災(zāi)的烏桓渾然不知。
曹操先在今河北境內(nèi)開鑿了平虜渠和泉州渠,把滹沱河、沙河、句河、潞河連接起來,保證了糧草運輸暢通無阻,然后棄大道,走山澗,經(jīng)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白檀(今河北承德西南),于8月直插烏桓統(tǒng)治中心柳城(今遼寧朝陽南)。
大軍距離柳城還有200里時,蹋頓等人方才察覺,倉促集結(jié)數(shù)萬騎兵抵擋。曹軍與烏桓騎兵在白狼山(今遼寧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大陽山)遭遇。曹操登上白狼山巔,只見烏桓騎兵數(shù)量雖多,但陣形松散,于是令大將張遼為先鋒,縱兵沖向敵陣,蹋頓兵敗被殺,烏桓20萬軍隊盡數(shù)被俘,袁氏兄弟逃亡遼東。
白露、紅葉、金風、征雁,如詩如畫的景色在剛剛?cè)〉每涨皠倮牟懿傺劾镆呀?jīng)變得微不足道。63歲的他并未在遼寧駐足,而是策馬從柳城直奔海濱。面對波濤洶涌、一望無際的大海,他揮筆寫下了大氣磅礴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br>
壯心不已的曹操并未因烏桓的投降而心存憐憫,隨后,他把三郡烏桓萬余落投降者及烏桓校尉閻柔所統(tǒng)轄的幽、冀州烏桓萬余落遷移到內(nèi)地。天長日久,這些烏桓人漸漸被漢人同化。
袁氏兄弟并沒有茍延殘喘多久,就在曹操班師途中,遼東太守公孫康快馬送來了袁氏兄弟的頭顱。
袁熙被殺后,年方21歲的妻子甄洛被曹操的長子曹丕據(jù)為己有?;楹螅秊椴茇铝瞬茴#ㄎ簢诙鳎┖蜄|卿公主。盡管甄洛每天模仿蛇一樣千姿百媚的盤繞形態(tài)變化發(fā)型(后人因此形容她的發(fā)髻“巧奪天工”),但并沒有受到曹丕的長期寵愛。在她香消玉殞的日子里,曹丕的弟弟曹植以她為原型“曹植筆下的洛神即甄洛,甄洛和曹植曾發(fā)生嫂弟戀”,此屬唐代文人李善的杜撰,因曹丕娶甄洛時,曹植年方13歲。曹植到洛陽時,甄洛已自殺一年。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洛神賦》,原名《感甄賦》,因曹睿感到有傷風化而易名。
現(xiàn)在,我們從顧愷之的名畫《洛神賦圖》中已經(jīng)一睹了洛神的風采,但這猶嫌不足,因為曹植筆下的洛神更令人心蕩神搖:“她輕盈像受驚的飛鴻,柔軟似飛舞的游龍,豐滿如秋日盛開的菊,莊重若一棵古老的松。仿佛,像薄云偶爾遮蔽的月;飄飄,似大風吹卷下的雪。遠遠望去,皎潔若初升的朝霞;走近細看,細膩若芙蓉剛出水涯……”依此看來,甄洛的姿容應(yīng)該在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上。
殘留故地的烏桓因地盤不久就為同祖的鮮卑所占,隨后也被鮮卑慕容氏、宇文氏、段氏合并。西晉之后,烏桓與其他民族雜處,形成了所謂的“雜胡”。
之后發(fā)生的事件清楚地表明,烏桓從來沒有從三國時期站錯了隊造成的震蕩中恢復(fù)過來。我們只是聽說嫩江以北有一伙古烏桓遺人,唐時自稱“烏丸國”,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小鎮(zhèn)。
以后再也沒有人聽說過“烏桓”的名字。在沒有新發(fā)現(xiàn)的情況下,后人或許只能選擇想象,以及沉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7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