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歲的孝莊太后去世,但是直至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她才被正式下葬。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真的是因為康熙不孝嗎?首先,孝莊遲遲沒被下葬,絕不是因為她的孫子康熙不孝順。在康熙出巡的時候,他每天都會派人飛馳到京城,給祖母問安并報告自己一天的行程,還曾經(jīng)把自己親手捕獲的鰱魚脂封送到宮中給孝莊品嘗。
他們一起巡幸五臺山的時候,沒到上坡路,康熙都會下轎給孝莊扶輦,孝莊病危之時,康熙也不舍晝夜地親奉湯藥,甚至在天壇禱告,愿意自己折壽而增加祖母的壽命。 孝莊遺囑:孝莊的意思表達地很明確,她就是不想與皇太極合葬。這樣康熙就犯難了,他只能把祖母之前住過的慈寧宮東側(cè)五間大殿拆了,
在孝陵外原樣重建,作為孝莊的“暫安奉殿”,在此之后的幾十年間,康熙幾乎每年都親自前往探視。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也去世了,他的陵墓已經(jīng)建好,雍正準備給他下葬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他曾祖母還沒入土呢。
此時也恰逢皇太極與孝莊成婚100周年,這一百年間清朝國運大漲,他認為這都是曾祖母積德了,便將“暫安奉殿”改為昭西陵,成為孝莊長眠之所。
什么秘密沒有人知道,因為歷史根本就沒有記載,現(xiàn)在流傳下來都是傳說,后人也只能是根據(jù)傳說來討論。
01、傳說一孝莊下嫁過多爾袞,無顏面對皇太極。先說,孝莊死后遺體37年都沒有下葬,據(jù)民間傳說,就是孝莊下嫁過多爾袞,她實在不知道怎么面對皇太極。因為她身為皇太極的妃子,死后是要跟皇太極合葬的,加之她又不是皇太極的老婆,說白就是小老婆,一點家庭地位都沒有。
再說,孝莊好不容易熬到可以自己做主,又跟去面對丈夫,自己的姑姑,姐姐等人,看著丈夫?qū)檺劢憬?,生前都看煩了,死后還有看著,對她來說,實在是太折磨人。
02、傳說二是孝莊太后托夢給康熙,想離他們近點。孝莊太后是一位奇女子,不單單是生前令人敬佩,連死后都是一件傳奇的事情。話說孝莊在下葬的途中,抬靈槨的壯漢到遵化孝陵的門前,他們就走不動,覺得靈槨越來越沉,他們無論怎么用力抬,都抬不起來,而且靈槨動蕩起來,顯得特別詭異。
送葬的大臣感覺不對勁,以為是孝莊累了,想要休息,就下令讓大家都停下來。就在大臣覺得老祖宗休息夠,就下令隊伍啟程,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次用了上百號壯漢依舊是抬不動。送葬大臣就害怕,覺得事出有因,趕緊上報康熙。
康熙也覺得奇怪,召集大臣商議,沒有人能給出一個說法,康熙聽到心煩,就讓大家都退下,一個人待著就睡著??滴鯄舻叫⑶f對他說:”我不想離你們太遠了……“康熙被嚇醒之后,覺得是老祖宗的心愿,就地停下來,修建了園陵,等待合適的時間下葬。
總而言之,孝莊為什么不下葬,這個真只有天知道,歷史又不會倒回去。
孝莊皇太后在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十二月去世,享年75歲,但是,一直到了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孝莊孝莊太后才被正式安葬,也就是說,孝莊太后去世之后,她的梓宮一直被擱置了長達37年沒有入土!很多人依據(jù)中國傳統(tǒng)禮法來認定孝莊太后的后人不孝,但真實情況并非如此。
孝莊太后重病期間,曾經(jīng)給孫子康熙皇帝立下了這么一份遺囑
“我身后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在這份遺囑中,孝莊很清晰地表達了三層意思:首先,她的丈夫清太宗皇太極已經(jīng)去世長達四十五年之久了,如果她要與丈夫合葬的話,勢必會擾動皇太極的亡靈;其次,太宗陵墓遠在關外的盛京,那是清朝的龍興之地,如果要將孝莊太后的棺槨運送到盛京,無疑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再次,孝莊太后表示她已經(jīng)長期陪伴在順治、康熙等眾多孩子身邊,實在是不愿意遠離。
既然孝莊太后已經(jīng)在她的正式遺囑中表達了自己不愿意在死后被運送到盛京與皇太極合葬,那么她一手撫養(yǎng)并教育起來的康熙皇帝可就犯難了:將孝莊太后單獨下葬牽扯到禮法以及選址兩個重要問題。這兩個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康熙皇帝決定把孝莊太后生前所長期居住的慈寧宮東側(cè)五間大殿拆了,在孝陵附近復建,這棟復建的建筑便被稱為“暫安奉殿”,也就是暫時安放的意思。在康熙皇帝的余生幾十年中,他經(jīng)常前往暫安奉殿拜祭自己的祖母。
問題就這么一直拖下去,知道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駕崩,他的陵墓也緊跟著就要完工了。繼任的雍正皇帝在準備安葬康熙皇帝時,突然意識到他的曾祖母的棺槨還在暫安奉殿中呢,這個問題不解決不行了。
雍正三年,恰好是孝莊太后與清太宗皇太極成婚一百周年,雍正皇帝認為此時的大清國運正在上升期,全國處于盛世之中,這應該是拖了先祖護庇的福了。在這個吉慶的年頭,雍正皇帝決定將暫安奉殿取消,把曾祖母孝莊太后正式安葬在了昭西陵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9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她是道光皇帝的妃子,死后為何被葬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