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清朝皇帝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清朝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推翻了清王朝,標志著在我國延續(xù)2000余年的封建王朝徹底結束,而清王朝的皇家御用宮殿,故宮,也被新政府征收。在故宮中,依然擺放著清王朝歷代皇帝的牌位,來作為歷史的見證,但是,在清朝總共有12位皇帝,故宮中卻只有11個牌位,這是為什么呢?有專家說,因為這個人沒資格。
這個人就是溥儀,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三歲時繼承皇位,在1909年到1912年間,擔任了三年的皇帝,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溥儀被迫下詔退位。在溥儀退位之后,剛開始是被允許繼續(xù)生活在皇宮的,并且可以在新政府中領到工資,隨著革命風潮的不斷爆發(fā),溥儀最終也被趕出了皇宮,雖然他是亡國皇帝,但他畢竟曾經(jīng)是清朝皇帝的一員,為什么自己的牌位不不像歷代皇帝一樣,被放在故宮之中呢?
那是因為,溥儀在被趕出皇宮之后,曾經(jīng)投降日本,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做了傀儡皇帝,這這種賣國求榮的叛徒行徑,在歷史上是非常重大的錯誤。后來日本投降后,溥儀也在戰(zhàn)犯收容所接受勞動改造,直到后來被特赦,成為了新時代的勞動者,于1967年在北京病逝。溥儀雖然也是皇帝,但溥儀必須為他所犯過的錯誤負責,一個賣國皇帝的排位是不配放在歷代皇帝之中的,所以有些專家說他沒有這個資格。
溥儀小時候挺可憐的,6歲便從皇帝成為廢帝,小小年紀經(jīng)歷了人心變化、世態(tài)炎涼,當清朝皇帝并不是他的錯誤,但是后來偽滿洲國的事情,就需要他來負責。在他投降日本時,連他父親,曾經(jīng)的攝政王醇親王都發(fā)文斥責。可見當時只要是一個有著愛國之心的人,就不會這樣做,所以不把他的牌位放在故宮中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除了宣統(tǒng)皇帝和溥儀,其他清朝皇帝的牌位都在奉先殿之中供奉。溥儀要不回來的原因:故宮管理人員集體認為,這些畫像和牌位屬于國家文物,不能交給私人保管。在溥儀三番五次的交涉下,工作人員拿“不見明朝后代來”來搪塞他,最后不了了之。
奉先殿在順治十四年開始重建,后經(jīng)過多次修繕,成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專門場所。它有前殿和后殿,陳設也不盡相同,前殿主要陳設寶座,后殿是牌位。里面一共供奉明清祖先牌位三十三個,光清朝的牌位就占了11個。
11個畫像和牌位分別是: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世祖(順治皇帝福臨)、圣祖(康熙皇帝玄燁)、世宗(雍正皇帝胤禛)、高宗(乾隆皇帝弘歷)、仁宗(嘉慶皇帝颙琰)、 宣宗(道光皇帝旻寧)、文宗(咸豐皇帝奕詝)穆宗(同治皇帝載淳)、德宗(光緒皇帝載湉)。
當時因為八國聯(lián)軍大肆侵略,導致乾隆皇帝的牌位遭受了浩劫,最后流落到了一個德國人的地窖里,在拍賣會上被國人以400萬贖回??梢姡€是有些曲折和代價的。直到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所有的財產(chǎn)都充公了,歸民國政府所有,那時還建立了“清室善后委員會”。
后宮殿因為常年失修,導致屋頂漏雨,為了保護帝王的牌位和畫像,故宮的工作人員將它們進行了轉(zhuǎn)移。溥儀借此機會要回祖宗牌位。可是故宮方認為這些屬于國家文物,不能交給私人保管。
清12帝很好理解,從努爾哈赤開始直到宣統(tǒng)總共是12位皇帝。清朝是從第二位皇帝皇太極開始正式改的國號,改國號為大清。但是清朝時從第三位皇帝順治帝開始定都北京進行中央集權統(tǒng)治,因此也就有了上面的說法。
清朝共有十二位皇帝,他們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歷(乾隆);永琰,后改顒琰(嘉慶); 旻寧(道光);奕詝(咸豐);載淳(同治); 載湉(光緒);溥儀(宣統(tǒng))。 在紫禁城專門放置牌位的地方,僅有十個牌位,因為乾隆皇帝的牌位被太監(jiān)販賣給外國人,雖然后來被買回來了但也沒有放在太廟,而溥儀 當皇帝時間太短,且在新中國成立后身份只是中國公民,連進入紫禁城都要買票,他的牌位不能進入太廟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0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為什么說隋文帝拯救了漢族和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