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順治皇帝在欽天監(jiān)看到一本叫《徐氏庖言》的書,讀罷感慨萬千:“使明朝能盡用此言,則朕何以至此也”。此書的作者就是紅夷大炮的引進者,同時也是明朝著名科學家的徐光啟。
徐光啟,祖籍蘇州,生于松江府。19歲考中秀才,31歲在廣州游歷時加入了天主教,因此有機會接觸西方的數(shù)學、天文、武器制造等知識。42歲時,徐光啟考中進士,進入翰林院,后又調任禮部。
徐光啟的仕途并不順利,期間幾起幾落。正式因為如此,徐光啟才有時間研究兵法、武器制造等科學。萬歷四十七年,徐光啟的命運迎來一次轉變。發(fā)生在遼東的薩爾滸之戰(zhàn)讓明軍遭受重創(chuàng),朝廷上下驚恐不安。
徐光啟多次上疏言“正兵”,并得到吏部和工部的支持,萬歷皇帝迫于壓力,破格任命其為監(jiān)察御史,專事練兵。由于經(jīng)費不足,又加之遼東戰(zhàn)事緊張,新兵還沒練出來就被調到前線。這種情況下,徐光啟只能“歸休田里”。
天啟元年,后金攻占沈陽、遼陽等地,遼東經(jīng)略袁應泰殉難,朝廷此時又想起了徐光啟,讓他復出練兵。徐光啟之前曾托好友李之藻在澳門買了四尊紅夷大炮,但運到江西時,徐光啟恰好被賦閑,一直沒有北運。
徐光啟復出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紅夷大炮運到前線,同時還積極倡導鑄造西洋火器,培養(yǎng)武器制造和操炮人才,出版了《兵機要訣》和《兵法條格》等書。
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結黨私營,而徐光啟引進西洋“奇技淫巧”遭到保守派大臣的彈劾,復職僅4個月的時間就被罷免。不過徐光啟送往前線的紅夷大炮卻在袁崇煥的寧遠大捷中發(fā)揮巨大威力,并被天啟皇帝封為“安國全軍平遼靖虜大將軍”。
崇禎二年,皇太極領兵入關,兵鋒直指北京城。正在編修《大統(tǒng)歷》的徐光啟向崇禎獻策,應該先從政治層面瓦解后金部隊,建議對那些投降后金的漢軍網(wǎng)開一面,“如能二、三人以上,合斬一個‘真夷’來歸降”,朝廷應破例重賞。
皇太極即將兵臨城下時,朝廷上關于是否在城外扎營又產(chǎn)生了激烈的矛盾。徐光啟又站出來強調務必吸取袁應泰在遼陽的教訓,避免與后金在城外野戰(zhàn),而是要像袁崇煥在寧遠大捷中一樣,憑借高墻深池抵擋后金騎兵的優(yōu)勢,同時用紅夷大炮殺傷后金有生力量。
守衛(wèi)京師意義重大,考慮到后金遠道而來,糧草接濟必定困難,崇禎最終同意了徐光啟的建議。與此同時,明朝從澳門買來的紅夷大炮也運到了北方,因北京被圍而改運涿州。由于有紅夷大炮助陣,北京和涿州才免于后金的破壞。
經(jīng)此大戰(zhàn),明朝上下堅信“可以克敵制勝者,獨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徐光啟乘機建議除了繼續(xù)從葡萄牙手中購買大炮,還要招募葡萄牙炮手北上抗金。然而自從徐光啟引進紅夷大炮之初,朝廷上就不斷有反對意見,以至于這批雇傭兵在北上途中不斷被各種理由退回,最終僅數(shù)人到達北京。
為救亡圖存,徐光啟計劃編練一支完全用西洋火器的新軍。徐光啟的弟子,時任登州巡撫的孫元化的部隊因此成了“試驗田”。他將葡萄牙炮手以及國內精通西洋火器的專家全部調入登州。
經(jīng)過多方努力,孫元化的部隊不僅有西洋各式火炮三百余門,還有一大批經(jīng)葡萄牙人訓練“對城攻打,準如設的”的炮手。崇禎四年時,在在支援皮島時,登州的部隊就表現(xiàn)出了超強的戰(zhàn)斗力。
然而徐光啟的宏圖大計才剛一實施,就讓兩個漢奸化為泡影。崇禎五年,皇太極領兵五萬進攻遼西大凌河,孫元化派手下干將孔有德和耿仲明前去支援。由于糧餉不濟,部隊行進至河北吳橋時發(fā)生嘩變。
這二人本是毛文龍的部下,因毛無辜被殺才投奔孫元化。他們索性就地帶著20余門紅夷大炮、300多門大將軍炮,以及13名葡萄牙炮手造反。隨后攻陷登州,俘虜孫元化,將城內所有火器以及葡萄牙炮手劫掠一空。
二人在登州、萊州一帶又抵抗了十八個月才投靠后金,叛剿雙方各憑火炮或攻或守,一度出現(xiàn)了百炮齊發(fā)“炮矢如雨”的壯觀場面。吳橋兵變直接導致被困在大凌河的祖大壽敗走錦州,3500多門各式火炮落后清軍之手。
此后明清雙方在火器上的對比出現(xiàn)了根本性的轉變。清軍不但火器數(shù)量上超越明軍,而且在葡萄牙人的幫助下,所造紅夷大炮性能也比明軍要強出不少。
孫元化后來逃回北京,被崇禎處以死刑,徐光啟因受牽連,第二年病逝于家中。明朝編練新軍的計劃因徐光啟的死而徹底破滅,但故事還沒有結束。
崇禎任命西方傳教士湯若望接替徐光啟,監(jiān)制西洋大炮,但清軍入關后,湯若望卻帶著徐光啟等人耗費時日修訂的歷法和造炮技術投降了清軍。畢生以救亡圖存為己任的徐光啟萬萬不會料到,自己辛苦引進的技術竟成了埋葬明朝的利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0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上真正的紀曉嵐是個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