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這個故事嗎?
221年7月,劉備為奪回荊州,親率數(shù)萬大軍伐吳,卻於次年被吳將陸遜大敗於於猇亭,劉備收拾殘兵退守永安(白帝城)。223年,劉備惱羞於夷陵慘敗而一病不起,臨終之前托孤於諸葛亮,并對諸葛亮說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而同時,劉備又以李嚴為副,讓其與諸葛亮共輔少主劉禪,并將兵權(quán)交給了李嚴。據(jù)《三國志·李嚴傳》..(章武)三年,先主疾病,(李)嚴與諸葛亮并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tǒng)內(nèi)外軍事,留鎮(zhèn)永安。那么,既然劉備對諸葛亮如此器重,卻為何將最為重要的兵權(quán)交給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呢?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其一,劉備對諸葛亮放心不下,為預防諸葛亮大權(quán)獨攬。故而讓諸葛亮主政、李嚴主軍,以互相制衡。那么,劉備臨終之際,對諸葛亮所言“如其(劉禪)不才,君可自取”,不但不感人肺腑,反而令人不寒而栗。試想,劉備連“槍桿子"都交給了另外一位輔政大臣了,還讓諸葛亮自立為巴蜀之主?這不是詔令李嚴,如果諸葛亮謀逆,就“斃”了諸葛亮嘛?
其二,劉備不認為諸葛亮有統(tǒng)帥之才,故將兵權(quán)給了李嚴。劉備得了諸葛亮之后,很少讓諸葛亮隨軍出征。試看蜀漢的幾場重大戰(zhàn)事,劉備取益州帶了龐統(tǒng),劉備取漢中帶了法正,劉備伐吳也沒帶諸葛亮。而據(jù)《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外出(征戰(zhàn)),亮常鎮(zhèn)守成都,足食足兵。
蜀漢夷陵慘敗,諸葛亮感嘆道:"法孝直(法正)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伐吳);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可見,在戰(zhàn)事謀略上,劉備從未倚重於諸葛亮。諸葛亮的才能,在劉備看來,是蕭何型的人才(足食足兵),而非韓信型的人才。陳壽對諸葛亮評價道:...可謂識治之良才,管(仲)、蕭(何)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參考史籍:《三國志》、《資政通鑒》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1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朱元璋死后,為何要三十八個人為其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