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晉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為了可以奪取魏國的政權,從司馬懿到司馬炎,整整花費了三代人的努力??墒呛镁安婚L,依靠不正當?shù)氖侄螉Z取過來的晉朝,僅僅存在了五十年就消失了。歷史上有很多的王朝的確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可是卻很少可以看到覆滅這么快的王朝,要知道那個時期的晉國,國力還是很強大的。那么西晉覆滅這么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司馬炎在登基成為了皇帝后,想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怎樣可以穩(wěn)固政權。司馬炎認為只有加強自己家族的力量,自家人團結起來才可以一起對外,西晉才可以一直強大下去。可是實際上,他的這一個想法是很不靠譜的,在這之前,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在思考如何削弱諸侯王的力量,而他竟然想的是竟然是加強諸侯王的力量。
事情的發(fā)展趨勢與他預料的是正好相反的,諸侯王之間并沒有選擇相親相愛,反而是相互攻擊。首先開打的是汝南王司馬亮和司馬炎的岳父,他們一開始打架,諸侯王都紛紛選擇鬧騰起來。這個時候,司馬炎再想要停止戰(zhàn)爭就很難做到了,因為各個諸侯的力量都很大。隨著戰(zhàn)爭的持續(xù),西晉的國力被嚴重的拖垮,這為西晉的滅亡埋下了禍患。
在選擇繼承人這一嚴肅的問題上,司馬炎的想法太過簡單了。司馬炎選擇的繼承人是歷史上有名的傻皇帝,晉惠帝,這位皇位的繼承人,在聽到百姓餓死時候,竟然天真的問了一句為何不食肉糜。司馬炎的長子早早的去世,他本來有更好的選擇,但是為了讓長子繼位的制度可以更好的傳承下去,只好讓這么一位傻兒子繼承皇位了。他想的是,只要把皇位傳到了孫子那一代,國家自然會變得強大起來??墒撬€沒有等到那個時候,國家已經走向了滅亡。
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好。西晉的時候,奢侈之風盛行當時的大臣和貴族們,想的不是怎樣可以把國家給治理好,而是相互攀比斗富。歷史上很有名的石崇王凱口斗富,就是發(fā)生在那一個時期。遇到這樣的事情,司馬炎不但沒有加以制止,而是對其大加推崇,這實在是讓人不理解。當時全國上下,都流行這樣的風氣。當人們都把心思用在攀比上面的時候,國家的滅亡是遲早的事情。這樣的做法消磨了大臣們的斗志,他們已經沒有心思去治理國家了,在這樣的局勢下,西晉走向了滅亡。
以上就是小編覺得西晉這么快滅亡的原因。國家的走向,與皇帝的所作所為,當時的社會風氣,以及大臣們的品行都有很大的關系。而這些方面西晉都是在走下坡路的,因此西晉滅亡是命中注定要這么快的。
西晉的滅亡有內外兩個因素,內因是皇族為了爭權內斗不止,外因則為了自身的權益強迫少數(shù)民族內遷而不加節(jié)制,結果尾大不掉被反噬。
內因皇族爭權主要表現(xiàn)在,晉武帝司馬炎選擇繼承人不恰當結果在其去世后出現(xiàn)了賈后專權亂政的現(xiàn)象,賈皇后的掌權刺激了同樣擁有兵權的其他諸侯王,這些諸侯王為了自身的利益開始了流血的內斗,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帶來的后果很殘酷,經濟遭到破壞,許多人無辜被殺,統(tǒng)治階級自身的力量也在這場內斗中被嚴重消耗,結果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一觸即發(fā)。在西晉自身力量被消耗的同時當初內遷的少數(shù)民族眼看有利可圖便聯(lián)合起來趁機發(fā)動叛亂,此之為五胡亂華,最終引發(fā)永嘉之亂,西晉滅亡。
晉朝的中央制度:
晉朝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世族的形成源自漢魏,主要由地方豪強、經學世家或累世為官者組成。220年曹魏實施九品中正制作為拔選人才的制度,以取代因戰(zhàn)亂而崩潰的察舉制度。魏晉時擔任審查的中正一般為二品,但二品官幾乎都為世族,使得世族獲得拔選人才的權力。由于拔選往往重視家世而忽略才德,最后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不僅維護門閥統(tǒng)治的主要工具,也構成其一部份。東晉時,世族政治達到巔峰,以僑姓世族為主。隨晉室南遷的北方世族為僑姓,南方世族則為吳姓。東晉朝廷對吳姓世族采取排斥態(tài)度,吳姓世族也不愿與其積極合作,久之雙方隔閡加深。
西晉泰始元年(268),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司馬炎稱帝,國號為晉,洛陽為國都。咸寧五年(279),司馬炎派遣將士征戰(zhàn)東吳,次年東吳被滅,晉武帝司馬炎統(tǒng)一了全國。天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國時代結束了,晉朝統(tǒng)一了三國。
晉武帝前期勵精圖治,躬行節(jié)儉,發(fā)展生產,天下出現(xiàn)了?太康盛世?的繁榮景象。在滅吳后,晉武帝開始荒廢朝政,荒淫奢縱。公卿豪紳紛紛效仿,一時間社會風氣日漸敗壞,甚至出現(xiàn)了石崇和王愷的荒唐斗富現(xiàn)象。為了供應統(tǒng)治者的奢靡生活,百姓的生活一落千丈,民不聊生。
《晉書?后妃傳》稱:?(司馬炎)多內寵,平吳后,復納吳王孫皓宮人數(shù)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并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使宴寢。?
晉武帝吸取了曹魏滅亡的教訓,為了加強宗室的力量,便大封藩王,每個藩王都有著自己的軍隊。希望藩王可以對抗士族中的野心家,不讓權臣謀國的事情再發(fā)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這些藩王最終成為了晉朝的隱患。
晉武帝去世后,由司馬衷登基,史稱晉惠帝。晉惠帝在王公貴卿眼里是個癡呆的皇帝。在鬧饑荒時,百姓沒有東西吃的時候,大臣把饑荒上報給晉惠帝,晉惠帝說出來了?何不食肉糜?讓大臣哭笑不得的話,可見晉惠帝的癡愚。晉惠帝時期發(fā)生了因皇后賈南風亂權,而引發(fā)了?八王之亂?的歷史事件。王夫之評價:?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應以亡。?
元康元年(299)到光熙元年(306),晉朝發(fā)生皇族為了爭權,而發(fā)生的內亂,史稱?八王之亂?。藩王們相互攻伐,死傷慘重。這一場內亂后,大大削弱了司馬家族的力量,朝廷中央失去了控制地方的能力,少數(shù)民族開始蠢蠢欲動。在這期間,民生凋零,社會經濟受到了嚴重破壞。
《晉書?食貨志》稱:?及惠帝之后,政教凌夷,至于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饑乏,更相鬻賣,奔進流移,不可勝數(shù)。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百姓又為寇所殺,流尸滿野。?
在西晉內亂的時候,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晉朝的軍事力量消耗殆盡。北方的異族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異族對北方漢族大肆殺戮,北方陷入混亂,史稱?五胡亂華?。北方的漢人大量南遷,史稱?衣冠南渡?,從此西晉逐漸走向滅亡之路。
晉元帝司馬睿渡江,定都建康,建立東晉。司馬皇族的權力一落千丈,甚至出現(xiàn)了"王與馬,共天下"。接下來的東晉皇帝受限于士族,已經名不符實了,并無實權。
元熙二年(420),宋公劉裕廢除晉恭帝,建立劉宋,劉裕為證明自己是蜀漢后裔,一雪前恥。下令誅殺司馬姓氏的人,司馬家族的人四處逃亡,甚至有的還逃亡出海外。
司馬家族得天下一百五十五年,晉武帝大封藩王,晉惠帝穩(wěn)定不住局勢,發(fā)生了宗室內亂,外敵侵擾,軍事力量消耗殆盡。司馬皇族失去了控制天下的權力,一步步喪失皇權,宋公劉裕廢晉恭帝,下令誅殺司馬全族,導致司馬家族四處逃亡。
1、滅亡時間 2、滅亡原因
晉朝(265—420年),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tǒng)朝代之一,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屬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馬炎登基,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tǒng)一,后經歷“八王之亂”。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滅西晉,建立了十六個國家,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zhàn)后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少數(shù)民族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fā)了江南地區(qū)。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劉裕建立宋,東晉滅亡。
滅亡時間
西晉滅亡時間為公元316年
東晉滅亡時間為公元420年
滅亡原因
西晉
1、統(tǒng)治集團腐朽,西晉皇族為爭奪皇位,混戰(zhàn)了十幾年,耗竭了西晉的國力。
2、西晉的官僚地主殘酷壓迫內遷的少數(shù)民族,激起他們的反抗。
分析
關于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個人認為不外乎以下三方面的直接原因:皇帝白癡、八王之亂、皇后專權。歷代王朝的滅亡首先是政治上出現(xiàn)問題,西晉也不例外;讓一個白癡做了皇帝,王朝中央政府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紊亂,這個國家想不完也難。
具體原因
由于長期的內亂(八王之亂你知道吧)后國力漸弱、加之統(tǒng)治者的對外民族壓迫 致使本就風雨飄搖的晉王朝搖搖欲墜、后匈奴貴族劉淵之子劉聰攻破洛陽。俘虜懷帝。西晉滅亡。北方戰(zhàn)亂、十六國突生!
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毒死惠帝,司馬熾即位,改元永嘉,司馬越為太傅輔政,政局為司馬越把持。在此期間,匈奴等少數(shù)民族也開始建立獨立的政權,其中劉淵已經自稱漢帝,但是晉朝內部的權力斗爭也日漸嚴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晉懷帝密詔荀晞討司馬越,三月發(fā)布詔書討伐,司馬越于同月病死,眾共推王衍為元帥。四月王衍遣軍隊在護送司馬越靈柩回到東海封國時,與鎮(zhèn)東大將軍石勒的二萬軍隊于苦縣(河南鹿邑)寧平城(河南省鄲城縣東寧平鄉(xiāng))作戰(zhàn),石勒(后來的后趙老大!)縱騎圍而射之,將士十余萬人相踐如山,全被殲滅,石勒焚燒司馬越的靈樞。王衍被擒時,勸石勒建國稱帝,以求茍活,但仍被石勒活埋,臨死嘆息:“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西晉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滅,已無可戰(zhàn)之兵。
東晉
皇帝不如大臣強悍,經過幾代積弱,皇帝成了空架子,遇到有作為又有野心的大臣自然就不愿一個傀儡在眼前礙事了,東晉就是這樣被劉裕給滅掉的。
分析
東晉這個政權頗有特殊性。一切外來政權,想站穩(wěn)腳跟,必須和當?shù)刭F族打成一片,這個是很多政治家都懂得的道理。司馬睿能當上皇帝,王導的貢獻相當大,所以就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由于王家功勞很大,所以王家的宗族受到了很大的禮遇,尤其是王敦。后來這個王敦作亂,好在沒有成功。但是權臣問題,成為東晉很大的問題,有許多大臣,都是兼八州刺史。也就是東晉所有州的刺史。還有什么丞相、大將軍、司隸校尉、錄事尚書這種有實權的大官,往往都是一個人。所以,接下來又出現(xiàn)了祖約、桓玄等等叛亂,桓玄還曾經短暫滅亡了東晉。再后來就是劉裕,最終滅亡了東晉。謝家也曾經當過權臣,不過還算老實。這樣,就出現(xiàn)了,南朝無論誰當皇帝,王謝兩家都得吃香,否則你這個皇帝也當不踏實。這種情況到了隋朝才有所好轉,到了唐太宗時期,幾次重修家譜,才最終使得王謝兩家衰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3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朝歷史,高陽公主究竟為什么不愿出嫁
下一篇: 出身貧苦的朱溫,怎么就成了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