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盛憲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孫策為父報仇,西征江夏,擊殺仇人黃祖,后取豫章。曹操看到孫策在江東坐大,雖然心有不甘,但也無能為力。此時河北崛起的袁紹,讓曹操無暇東顧,于是曹操派人向孫策示好,跟江東孫氏聯(lián)姻。
孫策也不愿偏安江東,有心一統(tǒng)江山,迎接漢帝,匡扶漢室(都是托辭)。于是趁著曹操領兵與袁紹對壘官渡的時候,暗中調動兵馬,準備北伐。但不巧的是,農歷四月初四,在丹徒圍獵的孫策,遭遇許貢門客的襲擊,雖然最后三個刺客全滅,但孫策也傷重不治。在孫策彌留之際,交待后事,將江東托付給孫權。
孫權成為江東之主,雖然年紀尚輕,但為鞏固在江東統(tǒng)治,所做舉措跟兄長別無二致。對于不肯依附歸順的人才,尤其是社會上有著深遠影響力的世族門閥。孫權不顧“殺賢”的惡名,選擇跟兄長孫策一樣的方式,將這群英豪斬盡殺絕。下手殘忍程度,不遜于殺邊讓,害孔融滿門的曹孟德。
當時還在世的孔融,向曹操提出建議,讓曹操以朝廷的名義,征召江東名士盛憲。
盛憲,字孝章,吳地會稽郡人,被州郡舉孝廉。雖然在《三國志》中并無專門傳記,但正史上盛憲和孔融交情甚好。盛憲曾官拜吳郡太守,在江東非常有影響力,但因身體不好,不久離職。因為繼任者許貢跟盛憲關系不好,盛憲為了避禍,在他人的保護下,藏匿起來。孫策率軍攻破吳郡,許貢上表朝廷要求制裁孫策,但這封信被孫策截獲。許貢聯(lián)合嚴白虎抗拒孫策,兵敗后許貢被孫策捕殺。
“敵人的敵人可能是朋友”,但盛憲對遠道而來的孫策,并無好感。雖然孫策的祖上,家住吳郡富春。但孫氏并非江東名門望族,其父孫堅也是在異地征戰(zhàn)立功,才獲得朝廷任命,部下也非江東子弟。而孫策曾為袁術部曲,領兵渡江時,家鄉(xiāng)父老并沒有簞食壺漿,夾道歡迎,而且這時候孫策身邊將官士兵多為淮泗人,江東的名門望族難免對孫策帶來的這支外地軍隊抱有敵意。
雖然許貢跟盛憲關系惡劣,很難融入江東士族集團,但許貢好歹也是朝廷命官。而在江東望族眼中,孫策是不折不扣的入侵者,袁術經略江東的代言人。所以從孫策到江東的那天起,吳地州郡稱霸一方的世族大家,名門望族沒有一天不反對孫策。
孫策平定吳會(吳郡、會稽,代指江東)后,下令誅戮當?shù)赜⒑?,不愿意歸附孫策,懷揣二心,協(xié)助起兵反抗的江東士族,盡皆誅殺。會稽郡有周氏兄弟三人,名曰周昕、周昂、周喁,這三人曾多次出仕,都是手握兵權的將領,三人均跟孫堅父子關系不睦。
大哥周昕更是響應曹操起兵,后來被袁術擊敗,回到家鄉(xiāng)蟄伏。聽聞孫策犯境,周昕招募舊部,幫助會稽太守王朗(小說中被諸葛亮罵死的王司徒)抗拒孫策,結果兵敗,周昕被斬,周氏家族在會稽的勢力,也被孫策連根拔除。
跟孫堅同為老鄉(xiāng),而且二人交情莫逆的王晟,曾經擔任合浦太守。卸任后,回鄉(xiāng)居住的王晟,聽聞世侄孫策,帶領袁術兵馬征討江東。王晟和當?shù)厝肃u他、錢銅等募兵反抗,但不久兵敗。孫策的母親吳夫人堅持替王晟求情,老邁的王晟僅以身免,其子孫滿門被孫策滅族。吳郡名士高岱跟盛憲交好,孫策統(tǒng)一江東時,高岱沒有馬上歸附 ,而且言語交談中輕慢了孫策,被孫策下令處決。
盛憲素有威名,但孫策入主江東時,盛憲沒有留下把柄,孫策想除掉盛憲,苦于沒有借口,未幾,孫策傷重不治。孫權入主江東后,跟兄長孫策相比,手法相對收斂。對江東豪門望族以籠絡為主(比如“吳郡四姓”顧陸朱張,均被孫權重用),但對于不聽話的士人,孫權還是敢于處置。
204年,心存漢統(tǒng)的吳興士族沈友,在朝會時詰難孫權,并斥責其“無君之心”,孫權認為此人不為己用,必生禍端,于是將其處決。
盛憲雖然歸降孫權,然而跟曹操陣營的孔融互有來往??兹谙M懿僖猿⒚x,征召盛憲。昔日會稽郡太守王朗,被孫策俘獲,雖然王朗不愿歸降,但孫策敬重其為人,也不以死相逼。曹操上表,通過皇帝征召王朗,王朗因此逃離江東,為曹氏效命??兹诘谋疽馐窍氡Wo盛憲,將他接到北方。但孫權害怕得到盛憲的曹操,如虎添翼,這道公文成了盛憲的催命符。
216年,曹操南征孫權,陳琳為其所作名為《檄吳將校部曲文》的檄文,其中例數(shù)了孫策孫權數(shù)次害賢的黑歷史。而令人諷刺的是,曾經勸曹操征辟盛憲的孔融,此時全家已經被曹操誅滅整整八年了。
不可心胸狹隘。不要以己短比彼之長。
既生瑜何生亮。別怨天尤人。[周瑜](公元175年-210年)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杰出的軍事家.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胸襟廣闊.人稱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后圖進中原.不幸早逝.( 商務印書館<新華詞典>)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隨之掃蕩江東.并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后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征北戰(zhàn).為打江東基業(yè)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后.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zhí)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后.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zhàn)之時.力主抗曹.并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我軍的優(yōu)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為三國歷史上最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zhàn)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zhàn)后.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并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于巴陵.時年三十六歲.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jù).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云:[曲有誤.周郎顧".[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fā)現(xiàn)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吐血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fā)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小說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zhàn)前后一連串的斗智.斗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講.則全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小說家的文藝創(chuàng)造.
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的任何蛛絲馬跡.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zhàn)前后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周瑜助孫吳創(chuàng)業(yè)江東之時 孔明尚在流寓.隱居之中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載.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長得高大健壯.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于公元175年.比諸葛亮要年長六歲.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時間也比諸葛亮早得多.諸葛亮26歲才出山.周瑜20歲剛出頭就踏入戎馬行列了.
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借故脫離表術歸取江東之時.周瑜即由丹楊(今安徽宣城)其叔父處率兵迎策.幫助孫策渡江東下.擊敗當時的楊州刺史劉繇.為孫策平定江東起了重要作用.當時周瑜年方21歲.周瑜跟孫策同年.早先孫策父親孫堅起兵討董卓遷家至舒縣時.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讓給孫策居住.兩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當孫策歸取江東時周瑜前往相助.孫策對此非常高興.對周瑜說能得到你的幫助.事業(yè)一定能成功了.
孫策擊敗劉繇后已有數(shù)萬人馬.認為平定吳郡.會稽郡已不成問題.讓周瑜回去與叔父共同鎮(zhèn)守丹楊.不久袁術派他的堂弟來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楊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來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壽春是當時盤踞江淮的大軍閥袁術的老巢.袁術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為部將.周瑜認為袁術不會有什么大的作為.借故離開壽春.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吳郡孫策身邊.孫策親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官職.當時孫策本身也只是個將軍身份.這個中郎將是孫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將軍.當時周瑜為24歲.
年紀輕輕的周瑜.一到東吳便被封為中郎將.吳郡的人都稱呼他為周郎.孫策因為周瑜是廬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廬江郡駐守長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于今安徽當涂縣北.又名采石).后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縣西南)縣長.不久.孫策想奪取荊州.任命周瑜為中護軍(與中領軍同為重要軍事長官).兼江夏太守(實際上此時的江夏郡為劉表所有.孫策任命周瑜此職意在進討江夏取荊州).周瑜隨孫策取荊州攻克皖縣(今安徽潛山縣).得到漢末大臣橋公(橋玄.官至太尉)兩個女兒.橋公二女皆天姿國色.有傾城之貌.孫策自己娶了大橋.周瑜娶了小橋.接著又攻下尋陽(今湖北黃梅縣西南).并進討江夏郡.但未能得手.在回兵之時向南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孫策從豫章郡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兩郡.周瑜留下來鎮(zhèn)守廬陵郡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峽江縣).
從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漢末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之初即嶄露頭角.成為幫助孫策奠定江東基業(yè)的第一功臣.孫策其時已據(jù)有丹陽.吳.會稽.廬江.豫章.廬陵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吳郡.會稽郡時周瑜未參與.但也有他的功勞.因為若不是他協(xié)助孫策渡江.打敗揚州刺史劉繇.吳郡.會稽就不可能為孫策所得.
當周瑜名震江東成為孫氏政權開國元勛之時.諸葛亮還遠遠沒有出道.孔明14歲那年(公元194年).離家隨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變故又隨叔父到荊州投靠劉表.17歲時(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轉到襄陽以西20里的隆中(當時隆中屬荊州南陽郡)定居.開始過起長達十年的隱居生涯.所以當周瑜協(xié)助孫策開創(chuàng)江東(長江以南蘇.浙.皖一帶)基業(yè)之時.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讀之中.此時的瑜.亮自然無法相比.也不好去比.瑜.亮的真正相比要從公元207年冬諸葛亮出山之后才能談起.
赤壁之戰(zhàn)唱主角的是周瑜 孔明只是參與戰(zhàn)事的配角
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遇刺后不治身亡.孫權承父兄之業(yè)繼為江東之主.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吳奔喪.遂留吳(今江蘇蘇州).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一同執(zhí)掌軍政大事.其時.孫權才19歲.周瑜盡心輔佐.為樹立孫權威望和鞏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貢獻.并擊敗了劉表江夏太守黃祖對柴桑(今江西九江)的進攻.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再次討伐黃祖.周瑜為前部大督(先隊部隊的統(tǒng)帥).率諸將取得了擊刺黃祖的重大勝利.征討黃祖后.周瑜受命鎮(zhèn)守鄱陽(今江西波陽縣.鄱陽湖東側).
其年農歷七月.曹操南取荊州.曹.劉.孫三方圍繞荊州歸屬展開全面爭奪.隨后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在赤壁之戰(zhàn)過程中.諸葛亮方與周瑜各展才能.但唱主角的是周瑜.孔明只是個配角.所起作用無法跟周瑜相比. 在促成孫.劉結成聯(lián)盟共同抵抗曹操方面.諸葛亮無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這只是屬于赤壁之戰(zhàn)前的外交斡旋.而且就是在外交斡旋上.東吳魯肅所起的作用比孔明要更大一些.是魯肅促成了劉備東下聯(lián)吳抗曹之后.才有孔明智激孫權聯(lián)劉抗曹之事.諸葛亮在曹操大軍東下的緊要關頭.赴吳勸說尚在猶豫之中的孫權聯(lián)劉抗曹.首次實地展示了他的智慧才能.這是歷史所充分肯定的.但此時的諸葛亮畢竟剛出山.年紀又輕.名聲不大.加之當時劉備方面力量薄弱.需要依靠東吳的幫助.孫.劉聯(lián)合抗曹的主導方面是東吳.劉備集團處于從屬地位.孔明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周瑜則不然.從決策到軍事行動都是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
當時.曹操取得荊州后由江陵沿江東下.水陸并進.聲勢浩大.曹操致信孫權.揚言[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這是玩的外交辭令.意思是勸孫權早早歸順.孫權得書讓郡臣傳閱.東吳群臣莫不震驚失色.張昭等都主張迎降.獨魯肅悄悄跟孫權說.主張迎降的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不該聽從.建議孫權迅即召回周瑜.周瑜從鄱陽歸還后.嚴辭駁斥投降派.力主抗曹.并向孫權分析曹軍實際兵力和弊端.促使孫權最后作出了聯(lián)劉抗曹的決定.這就是說.在促成孫.劉聯(lián)合抗曹方面.魯肅.諸葛亮.周瑜都發(fā)揮了各自的作用.而促使孫權下決心抗曹起關鍵作用的是周瑜.也只有周瑜出來鮮明表態(tài).才壓得住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周瑜在關鍵時刻表現(xiàn)出他的政治頭腦非一般人所比.
在軍事行動方面.周瑜既是吳軍都督.又是聯(lián)軍統(tǒng)帥.是赤壁之戰(zhàn)的指揮者.而諸葛亮只是參與者.孫劉聯(lián)軍所以能取勝.固然有多種原因.功勞不是哪一個人能獨享的.但作為主帥的周瑜.無疑是赤壁破曹的第一功臣.要說第二功臣.應是黃蓋.因為詐降.火攻是他提出的.并在周瑜指揮下.由他具體實施的.諸葛亮在這次戰(zhàn)役中到底發(fā)揮了哪些作用.史無所載.諸葛亮本傳只是記述他與吳軍一起出發(fā).到劉備處后與東吳方面[并力拒曹公".<演義>里.孔明在赤壁之戰(zhàn)中非?;钴S.神計妙算莫出其右.又是用奇謀草船借箭(其實是孫權后來在合肥與曹軍對抗時所為).又是七星壇祭天借東風.連用火攻也有了他的份.好象成了破曹的關鍵人物.只是所有這些描述僅是文學創(chuàng)造而已.
周瑜當時肩負統(tǒng)帥重任.治軍嚴整.令劉備也肅然起敬.當劉備從樊口往見周瑜.得知周瑜只率領了三萬人馬時.提出叫魯肅等前來一起商議.周瑜說他接受了軍令.不得隨意委托人代理.如果你要見魯肅.改日可以去拜訪.一番話說得劉備既慚愧又高興.高興者就因為看到周瑜治軍的整肅.曹操兵敗后.曾致信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江表傳>).這是曹操要面子的說法.也反襯出周瑜是赤壁之戰(zhàn)的主要功臣.
孫策和孫權關系如何?孫策與孫權性格各異,在戰(zhàn)略觀點上矛盾很大,孫權要實現(xiàn)自己的戰(zhàn)略目標,必須奪取孫策的權位。加之外界的影響,很可能謀殺孫策。在《三國志·吳書·孫策傳》中,陳壽對孫策的評價是:“策英氣杰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彼赋隽藢O策力能勝人,有“小霸王”式的剛猛之氣;又指出了他性情浮躁、不會用人等特點。
張(纟龍)勸道:“夫主將乃三軍之所系命。不宜輕敵小寇,愿將軍自重?!睂O策卻無可奈何地說:“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親冒矢石,則將士不用命耳?!庇纱司涂煽闯鰡栴}有多么嚴重,軍中諸將對他的態(tài)度持有異議。后來,孫策在丹徒西山獵鹿時,眾將和從人遲遲在后,策遇到許貢三客行刺,只身徒手力敵,以致“被傷至重”。
網絡配圖
孫權卻不像這樣。陳壽在《三國志·孫權傳》中的評價是:“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yè)?!?/p>
”像孫策這人,整年在外帶兵征戰(zhàn),行止不定、刺客怎知他的行蹤。再說孫策出外打獵。外人很難知曉,許家三客又怎么會在那里守株待兔呢?在時間、地點及人數(shù)上都好像是有人事先做了安排,這難道不令人懷疑嗎?
從孫權對家庭成員的態(tài)度來看,孫策之死也有不少可疑之處。據(jù)《三國志·孫堅傳》上說:“堅四子:策、權、翊、匡?!迸崴芍⒁菹病吨玖帧飞险f:“堅有五子:策、權、翊、匡,吳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睋?jù)后人考證:孫堅有五子較為可靠。
我們已經知道孫策是被人刺殺的,孫權坐領了江東,而孫翊及其他兄弟卻很少提到。我們先來看一看孫翊?!度龂尽菚O翊傳》上說:“孫翊,字叔弼,權弟也,驍悍果烈。有兄策風。”裴松之注引《典略》上也記載:“翊名儼,性似策。策臨卒,張昭等謂策當以兵屬儼,而策呼權,佩以印綬?!睆闹锌煽闯?,孫策死后,繼兄位的可以是孫權。還有可以是孫翊。孫翊為什么沒有能夠繼承兄位呢?后來,孫翊也像長兄一樣被人刺殺,刺客卻是自己的從人邊洪。
據(jù)《三國志·孫翊傳》上記載:“初,孫權殺吳郡太守盛憲,憲故孝廉媯覽、戴員亡匿山中,孫翊為丹揚,皆禮致之。覽為大都督督兵,員為郡丞。”
網絡配圖
這樣,就可看出,孫權要殺媯覽、戴員二人,可孫翊卻禮遇他們,予以重用,孫翊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孫翊對媯覽、戴員二人有恩,他們又怎會殺恩人孫翊,除掉自己的保護傘呢?在《三國志》中,媯覽、戴員二人并無叛意,后孫權派孫河前去責怒二人,他們覺得:“伯海(即孫河)與將軍疏遠,而責我乃耳。討虜若來,吾屬無遺矣。”才被迫叛反。北迎劉馥。
裴松之注引《吳歷》的話:“翊出入常持刀,爾時有酒色。空手送客,洪從后斫翊,郡中擾亂。無救翊者,遂為洪所殺,進走入山。徐氏購募追丁V興弈說茫?饋⒃憊樽鍔焙欏!閉庵屑湟晌屎芏啵?躺閉呶?裁椿崾巧肀叩拇尤?他怎會成為孫翊家中的親兵呢?他為什么要殺孫翊?整個郡中怎會無一人來救?
孫朗在《三國演義》中只在第七回出現(xiàn)一次。《三國志》中也無孫朗,從裴松之所注引的書籍來看,《三朝錄》及虞喜《志林》中,實有孫朗其人。而且在裴松之注引《江表傳》上說:“曹休出洞口,呂范率軍御之。時匡(朗)為定武中郎將,(遣)【違】范令放火,燒損茅芒,以乏軍用,范即啟送匡還吳。權別其族為丁氏,禁固終身。”其中的孫匡實是孫朗??赡芤驗樗弧敖d終身”的原因,也就被人遺忘了??蓪O權又為何因一次戰(zhàn)役勝負,就把自己的庶生弟弟別族禁錮呢?
這樣看來,孫家五兄弟中,孫策、孫翊被人刺殺,孫匡死得不明不白,孫朗被孫權囚禁終生,這難道還不令人深疑嗎?
網絡配圖
另外孫權的三個父叔中,孫靜和孫賁都無意仕途,皆死于家中;孫輔只因遣使到曹操那里,就被孫權關了起來。據(jù)《三國志·孫輔傳》上說:“(孫輔)遣使與曹公相聞,事覺,權幽系之,數(shù)歲卒?!绷硗庀駥O韶“不進見者十余年。權還建業(yè),乃得朝覲?!毕襁@樣。還不令人懷疑嗎?
東吳聚集文武大臣有兩個高峰時期:一是孫策借兵起家,到占據(jù)江東這段時期,來投奔的文人有朱治、呂范、張昭、張(纟龍)、虞翻等人;周瑜、蔣欽、周泰、陳武、董襲、太史慈、凌操等良將也紛紛前來效力。二是孫策死后到孫權征討黃祖一段時期,先后有魯肅、諸葛瑾、顧雍、闞澤、嚴唆、步騭、程秉、薛綜、陸績、張溫、朱桓等文士來投;還招收了呂蒙、陸遜、徐盛、潘璋、丁奉、甘寧等將士。從孫權用人來看。朝廷內外大權基本上是掌握在后一批人手中。
有可能,曹操有可能是刺殺孫策的幕后黑手,當然了,只是有可能,缺少證據(jù)。孫策是怎么死的呢?《三國志 孫策傳》: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至夜卒,時年二十六。
說的是孫策單人單騎外出,與許貢的三個門客相遇,這三個門客擊傷了孫策,到了當天晚上,孫策就去世了,時年26歲。這個許貢又是何許人呢?許貢是當時的吳郡太守,大概在吳郡任了兩年的太守,就被孫策搶了吳郡的地盤,許貢被孫策擊敗后,投奔山賊頭目嚴白虎,嚴白虎后來也被孫策擊敗 ,許貢就逃到了余杭,本來這樣孫策也就算了,但是許貢后來給朝廷上了一封表,大概意思就是說:
孫策和當年的項羽一樣,驍勇善戰(zhàn),應該把孫策召回許都任職,不然孫策會危害地方的。結果這封表被孫策截獲了,孫策乘機殺死了許貢。后來就是許貢手下三個門客,為許貢報仇伺機刺殺的孫策。這一猛看,許貢三門客殺孫策,如同戰(zhàn)國時期晉國大夫知伯的門客豫讓為知伯報仇的事跡差不多,還留下一句千古名言: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
問題是這個許貢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當時已經是三國時期,許貢也不過在吳郡當了幾年官,戰(zhàn)亂時期,經常對攻是常有的事,孫策在江東創(chuàng)業(yè)期間,也是殺了不少豪強、軍閥及士族名人,為什么是許貢的門客報仇?是否有人嫁禍給許貢呢?之所以懷疑曹操有可能是刺殺孫策的幕后之手,其主要原因有幾點:1、孫策當時正準備攻打廣陵太守陳登,陳登可是曹操的手下,另外廣陵郡就是今天的江蘇揚州市,這里可是曹操的勢力范圍,孫策攻打孫登,不等于向曹操宣戰(zhàn)嗎?曹操當然有殺死孫策的想法,這叫有犯罪動機。
2、曹操當時正在官渡前線與袁紹對峙,實在是分不開去打孫策,而孫策這個人,又是相當?shù)尿斢律茟?zhàn),在戰(zhàn)場上對決的話,曹操的手下估計沒幾個能和孫策對決的,曹操又無法脫身去攻打,因此理論上有派人去刺殺孫策的可能,這叫沒有犯罪時間,不在現(xiàn)場,只有派刺客去刺殺了。3、曹操的謀士郭嘉曾經斷言孫策會死于仇殺,郭嘉之所以這樣斷言,肯定是掌握了一些信息,比如說孫策喜歡單獨外出,又出如說孫策征戰(zhàn)江東時,結下了太多的仇家,郭嘉都掌握了這些信息,那么曹操肯定也掌握了這些信息,為了解除后顧之憂,同時為了更方便的解決孫策,派刺客刺殺無疑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
4、刺殺孫策的許貢三門客在現(xiàn)場就被殺了,死無對證,誰能證明這三個就是許貢的門客,或者是許貢派出的?理論上就有掩蓋事實的可能。5、這個許貢也不是什么好人,許貢當上吳郡太守后,就開始迫害前任太守盛憲,幸虧被當?shù)氐拿克龋髞韺O策占了吳郡,也沒有把許貢怎么樣,還放過許貢一馬,許貢被殺是因為他上表朝廷的那封奏章,換句話,許貢被殺完全是自已作死,既然如此 ,他的門客為什么這么執(zhí)迷不悟為許貢報仇呢?還寧愿搭上自已的性命?當然了,沒有證據(jù),只是猜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