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姚青天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姚天福(1229-1302),字君祥,絳州稷山南陽里(今稷山南陽村)人。歷元世祖、元成祖兩朝,做過監(jiān)察御史、提刑按察史、刑部尚書、平陽、真定路總管,最后官至中書省參加政事、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府尹和本路諸軍奧魯總管,相當于現(xiàn)在的副總理兼北京市長和軍區(qū)司令員,可謂官運亨通。多少年來,被人們稱做“鐵面御史”,至今都是稷山人的驕傲。
天福死后31年,元統(tǒng)元年(1333年),順帝詔命為天福在稷山縣潞村莊祖塋樹神道碑一通,以表彰其生前的豐功偉績。
清光緒《山西通志》中載有:“府尹姚天福墓,在稷山縣潞村”。該墓在1967年的破四舊運動中,封土夷平,神道兩側(cè)的人獸肖生石雕被掩埋,只留下神道碑1通,現(xiàn)保存于稷山縣博物館。四件石雕文物,就是姚天福墓前神道兩側(cè)人獸肖生石雕群中的四件。石虎保存完好,像高160厘米。石羊殘損,缺頭,像高130厘米。石人兩件,其中一件保存完整,像高210厘米。另一件殘損,無頭,像高180厘米。
此碑在1970年由稷山博物館從潞村莊移至青龍寺,實施異地保護。全碑由碑額、碑座和碑身三部分組成,總高516厘米,重17噸。碑額高150、寬154、厚56厘米,上有二龍盤頂,栩栩如生。碑座是一頭正臥的龜趺,長264、寬143、高86厘米,頭部高揚,兩眼圓睜,裸露著10顆鋒利牙齒,尾部蜷曲著粗壯尾巴,虎虎有生氣。碑身高280、寬144、厚50厘米,四面嚴嚴實實刻著4884個楷書陰字碑文,由元詩四大家之首虞集撰寫。字體較大,見方4厘米,據(jù)傳是趙孟頫所書。碑文翔實記載了姚天福任職40余年間,“摧強扶弱,理冤肅化,所劾治的皆是權(quán)奸強酷之吏”的事跡,讀后令人肅然起敬。
天福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為整飭朝綱,不為個人身計,冒著罷官、殺頭的危險,直面忽必烈,多次彈劾當朝丞相阿合馬“擅政柄為奸利事”的罪狀。世祖賜其為“巴爾思”(蒙古語即老虎),以表彰他剛正不阿,不避權(quán)貴的如虎精神。大名府太守小甘浦,是世祖的寵臣,有恃無恐,作惡多端。姚天福經(jīng)過微服私訪,查實其罪證,立捕小甘浦歸案。世祖想免予其死罪,姚天福據(jù)理力爭,終將小甘浦斬首,震動朝野。對于貪官污吏,姚天福深惡痛絕、疾惡如仇。遼東宣慰使阿老凡丁,貪污軍糧一萬石,姚天福查實后,親自將其逮捕,并給了應(yīng)有的懲處。姚天福不僅平反昭雪大量冤假錯案,而且對造成此類案件昏聵無能的庸官也作了整治。諸如樂城縣吏草菅人命案、三河縣古銅印案、武平縣劉成的暴死、遵化縣五貝冤尸案,對這些疑案的察理,反映了姚公久經(jīng)按察事故,熟諳御史之責,洞察細微,斷決明識,料事如神。姚天福恪盡職守,認真負責,及時上言忽必烈,糾正了御史臺設(shè)兩位大夫的弊端,改正了撤銷各道按察司錯誤之舉,受到世祖的稱贊。姚天福在任地方官吏期間,時時體恤民情,事事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受到人們的尊敬。在真定任太守時,他及時制止了因隆福太后到五臺山作佛剎而大興土木之風,老百姓感激涕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3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她曾砸爛玉璽,王莽為什么還討好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