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諸葛亮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三國時期,蜀漢政權(quán)的先主劉備在白帝城托孤,臨終前委托軍師諸葛亮輔佐后主劉禪,并授予諸葛亮全權(quán)處置蜀國軍政大事。
諸葛亮“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他為北定中原,先出兵平定了南方,我們熟知的“七擒孟獲”就是發(fā)生在這個時候的故事。
蜀建興四年(226年),魏國君主曹丕去世,其子曹叡繼位,諸葛亮認為曹叡年輕,還沒什么治國經(jīng)驗,這是北伐的一個好時機。
次年春,諸葛亮先率兵20萬進駐漢中,臨行前,諸葛亮向劉禪呈上了那篇著名的《出師表》,表達了“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愿望。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其目的地是隴右(今陜甘界六盤山以西的廣大地區(qū)),但是,他并沒有將矛頭直指隴右,而是先派大將趙云、鄧芝為疑兵,虛張聲勢地表示要從斜谷(今陜西眉縣南)攻取長安的態(tài)勢。
魏國的曹叡果然上當,派大將軍曹真率兵進駐眉縣,抵御蜀軍。魏國在劉備去世后,認為蜀漢政權(quán)已沒什么危險,所以在關(guān)隴一帶的兵力防守薄弱。
諸葛亮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隴南禮縣祁山堡)方向進攻,當10萬精銳的蜀軍從天而降的時候,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戰(zhàn)而降。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示意圖
這下,魏國朝野震驚,他們這才明白了諸葛亮的真實意圖,急忙之下,魏國火速派出名震天下的大將張郃直撲隴右。就連曹叡也移駕長安,一副與蜀軍拼命的樣子。
諸葛亮為什么要攻取隴右?他直接殺向長安不更好嗎?而魏國為什么又如此重視隴右呢?
原來,隴右雖然遠離關(guān)中,但其在我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這里不僅民風彪悍,馬匹也是很強壯的。
早在戰(zhàn)國時期,秦國騎兵的戰(zhàn)馬就是大量的來自隴右,大秦帝國正是因為有了隴右的騎兵,才能輕松地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
西楚霸王項羽也是得到了精銳的隴右騎兵,才創(chuàng)下了三萬人馬殺退幾十萬聯(lián)軍的奇跡。大漢帝國也是從這里出征西域,創(chuàng)造了諸多傳奇。在冷兵器時代,掌握了隴右,也就代表掌握了強大的戰(zhàn)斗力,擁有無限發(fā)展的可能。
當諸葛亮陳兵隴西(今甘肅隴西縣)城下,隴西太守卻放出話來:“你們?nèi)绻軌蜃柚刮簢?,斷絕隴道一個月,那么我們就投降,否則,別看你們來勢洶洶,最終也只能是前功盡棄而退兵。”
隴西城池堅固,確實不易攻破,唯一的辦法就是截住魏國援軍,斷絕隴西糧道,隴西才能不戰(zhàn)而降。
街亭就是魏軍增援的必經(jīng)之路,故此地成了魏蜀兩軍必爭之地。我們熟知的“馬謖失街亭”,說的就是馬謖在這里被魏國的張郃擊敗。
當街亭失守,諸葛亮知道戰(zhàn)機已失,魏國的援軍正源源不斷地趕來,無奈之下,他只好退兵。第一次北伐以失敗而告終。
蜀國第一次主動出擊魏國,讓魏國驚訝地發(fā)現(xiàn),讓他們輕視的蜀漢居然還有如此大的野心和能量,從此便派大將軍曹真常駐關(guān)中,專門對付蜀軍。
諸葛亮此舉引起了魏國的重視,在魏軍的重兵布防之下,諸葛亮以后的幾次北伐失敗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按說,蜀國的國力和中原的魏國國力相差數(shù)倍,根本無法和魏國抗衡,在人們看來,蜀國占有險要地形,易守難攻,蜀國老老實實地守住地盤,休養(yǎng)生息,再慢慢地積蓄國力,等實力強大到一定時候再北伐多好?
其實,諸葛亮六出祁山,并不是真正的要與魏國決戰(zhàn),如果要決戰(zhàn)的話,他直接攻打長安不是更直接嗎?諸葛亮的真正目的是要得到隴右這些民風彪悍、多出戰(zhàn)馬的西涼!
因為,諸葛亮認識到:荊州被東吳奪去已經(jīng)不可復得,一個蜀地不足以爭天下,而一旦控制西涼,即能斬斷魏國右臂,又能積蓄自己的力量。
得到隴右后,困擾諸葛亮的兵員、糧草、戰(zhàn)馬等問題都可以解決,這樣,才有可能實現(xiàn)恢復漢室的大業(yè),三國的歷史也許會被改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4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