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不知為何有著一種奇怪的風骨,以至于很多人都認為明代文人風骨盡失。然而事情卻并非這么簡單,明代文人不僅有,而且有著極為強烈鮮明的風骨,要說明朝大臣到底有多牛?他們整天就是想著給皇帝找茬。
百人吵架大禮議
嘉靖皇帝剛剛繼位時搞出了一堆事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個大禮議。這場涉及數(shù)百官員的吵架,關于皇上親爹能不能被認的問題,最終以皇帝獲勝結(jié)束。其中大名鼎鼎的楊一清先生還搞輸于一個他自己捧起來的無名小卒張璁身上。這之中的風骨雖然是在堅持讓皇上不認自己的親爹,但卻是一眾官員不懼庭杖,不畏罷官,甚是舍生取義。因為在明朝有著一種奇怪的風氣——你如果是因為上書直言被貶,只要還活著,不僅不會虧,反而會賺得滿盆滿缽。
沒過幾年清譽滿朝廷的你就又一次上位,一定會再次飛黃騰達達到以前你幾乎達不到的等級。正是這種風氣讓整個朝廷的官員都盡心竭力的不要命似的進言,每天的太和門絕對比菜市場要熱鬧的多。
死磕朱棣方孝孺
在建文帝手下,方孝孺的大名傳遍天下。姚廣孝一句“讀書種子”更是對他深入骨髓的刻畫。在朱棣靖難之戰(zhàn)大軍攻破紫禁城之后,痛苦思君,怒罵藩王。朱棣是誰?怎么可能有多好的脾氣?方孝孺他能活著站到朱棣面前都是朱棣開恩了。就這樣,方孝孺也毫無畏色。死就死,死也不從你這反賊!朱棣拿住九組威脅,方孝孺更狠,十族又怎么樣?涉及數(shù)百上千的親人朋友因此喪命,方孝孺面不改色,仍是大罵朱棣,直到死亡。
在他眼中,折節(jié)為臣于反賊,生不如死!這是在他心中扎根了數(shù)十年的信念在堅守著他的驕傲和情操,哪怕他的父親枉死于朱元璋手中,他也不恨國家,個人情仇與家國大事如何能比?他的風骨無比高尚!
蛐蛐皇帝是明君
朱瞻基放在那些明代神奇的皇帝之中,可謂是一代明君了。盡管有那么一點點小瑕疵——喜歡玩蛐蛐,但這也僅僅只是個人愛好。相比那些動不動幾十年不上朝的(萬歷),那些鉆在后宮里玩木工的(天啟),那些和神仙玩的不亦樂乎的(嘉靖),至少他老人家不昏庸不頹廢,打理江山井井有條,和祖輩一起合辦了一個“仁宣盛世”,此外還專注藝術(shù),有不少名畫流傳。他老人家一不愛酒色,二不信黃老,專心致志欲把國家治理好,卻還是因為兩件事被罵的狗血噴頭。一就是個人愛好玩蛐蛐,二就是一輩子就愛了一個人,盡管還沒動用權(quán)勢沒為她做什么,卻還是因為皇后一事鬧得滿朝風雨。一心勸君是好事,可是連人家私事也要管,戀愛好都不準有,這滅人欲也太過分了點。
明代真是一個神奇的朝代,大臣一個比一個牛,整天想的就是給皇帝找茬,再看看清朝,滿朝文武幾乎都是“奴才”,真是沒對比就沒傷害。
人們都愛面子,因為這是一個人自尊和尊嚴的體現(xiàn),但有時候還是要能屈能伸,正所謂“大丈夫不拘小節(jié)”。崇禎帝朱由檢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愛面子的,他一生勤于政事、生活簡樸,但依然沒能拯救大明朝,自己還做了亡國之君,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崇禎帝太愛面子了!
崇禎帝即位后,明朝雖然國勢衰微,但依然具有非常強大的經(jīng)濟、軍事實力,按照現(xiàn)在名詞表示,綜合國力遠超清朝。不過隨著國內(nèi)農(nóng)民起義的爆發(fā),以及關外清朝的崛起,明朝面臨著兩線作戰(zhàn)境地。此時,朝中一些大臣提出與清朝議和,先集中力量對付國內(nèi)的李自成、張獻忠等人。
崇禎帝統(tǒng)治時期,明朝與清朝(后金)先后進行過兩次和議,分別在1638年、1642年。特別是1642年那次,在崇禎帝的許可下,派出三名大臣來到沈陽,雙方經(jīng)過一番商議,甚至已經(jīng)基本達成和談的各項條件。但是明朝方面發(fā)生了意外,兵部尚書陳新甲誤將和談的情況泄露,激起朝中大臣們的反對。
此時崇禎帝的態(tài)度非常關鍵,他如果出面說議和是自己的主張,就會平息這場風波。但沒想到崇禎帝虛榮心作祟,不僅沒有做出解釋,還把責任全推給了陳新甲,將其處死。之后局勢敗壞,到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誓師,然后率軍北上。但就在這個時候,朝中又出現(xiàn)了兩個問題。
當時有大臣提出來遷都南京,崇禎帝本人也很贊同。但是在朝會上,遷都的建議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崇禎帝再次因虛榮心作祟,沒有一語定乾坤,畢竟逃跑是不光彩的。崇禎帝是這么想的,他希望內(nèi)閣大臣們紛紛支持,然后自己在“勉為其難”,這樣自己也能留下好的名聲。
南遷計劃破產(chǎn)后,接著在征調(diào)寧遠總兵吳三桂的問題上,崇禎帝猶豫不決。因為一旦征調(diào)吳三桂,意味著徹底放棄寧遠這些土地,崇禎帝是個愛面子的皇帝,輕易放棄祖宗的土地,肯定會留下罵名,所以他不好意思自己提出來。這件事的后果很嚴重,當吳三桂抵達河北豐潤時,北京城已經(jīng)陷落。
即使到這個地步,歷史仍然沒有拋棄崇禎帝。1644年3月,李自成大軍抵達北京城外,他派明朝太監(jiān)杜勛入城與崇禎帝議和。應該說李自成的條件并不苛刻,“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并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受封后,愿為朝廷內(nèi)遏群賊,外制遼沈,但不奉詔入覲”。
雙方使者往來,但最終談判仍然破裂,崇禎帝不愿意接受這樣的城下之盟,然而他已經(jīng)沒有拒絕的資本了。3月18月,崇禎帝先逼死自己的皇后,然后刺死、刺傷自己的兩個女兒。3月19日凌晨,崇禎帝和十幾個親信太監(jiān)想從東華門突圍,但遭到失敗。絕望的崇禎帝爬上景山,自縊身亡。臨死前,崇禎帝還認為是“諸臣誤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6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馬超為何會失涼州去世前一語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