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是李世民的父親,并且他是唐朝的開國皇帝。身為唐朝的開國皇帝,當初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他卻沒有控制住局面。李世民兄弟之間互相殘殺,釀成悲劇。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玄武門這一歷史事件。玄武門之變在唐朝是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玄武門之變是后來的唐太宗李世民發(fā)動了一次政變。為什么叫玄武門之變呢?這個政變發(fā)生的地點就是玄武門。當時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是當朝的太子,但是身為太子的他主要是在宮中處理文官之間的政事,而李世民封為秦王,卻親自帶領著軍隊在外征戰(zhàn),這有點像大明時期的朱棣與朱彪,朱標身為太子,他就在宮中。
而作為燕王的朱棣是在外征戰(zhàn)了。這樣就造成了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就是太子在武將中間的威望不高。眾所周知,奪政權(quán)是需要軍隊的。這個時候太子李建成其實知道自己在軍中的威望不是那么的高,而且功勞沒有李世民大。所以就聯(lián)合他的弟弟李元吉,進行對李世民迫害。李世民后面還有一群性格魯莽忠實的將軍。此刻這兩大集團就開始了明爭暗斗。其實在爭斗中李淵是比較偏向李建成的,并且李建成一度控制了局面。
但是此刻李世民不甘心,李世民手下一批能臣武將也不甘心,于是就放手一搏,發(fā)動了所謂的玄武門之變,殺傷死了。他的哥哥李建成與他的弟弟李元吉,而且李世民還逼他的父親李淵退下了皇位。隨即李世民就登上了皇位,稱為唐太宗,開創(chuàng)了所謂的貞觀之治。那么李元勝為皇帝并且升為大唐的開國皇帝為什么沒有控制住局面呢,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李元當初開國的時候疆土未定。
大唐大部分的疆土是李世民親自帶領的軍隊打下來的,所以那些開國將軍們效忠的是李世民,而不是李淵。李淵與朱元璋是不同的,朱元璋是帶領著軍隊親身投入戰(zhàn)場,打下來的天下,李淵基本上都是讓他的兒子李世民帶領著軍隊打下這么大的疆土的。
由于李世民在唐軍中的威望,唐初有名的將領大都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或者在玄武門之變中支持李世民一方。但唐軍中最具統(tǒng)帥能力的李靖卻并未參加,而且《資治通鑒》中記載,李世民在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前還專門征求過李靖的意見,但是李靖拒絕參加。
身在邊境,無法參加
僅僅從玄武門之變而言,李靖完全有不參加的理由。因為當時的李靖正奉命在北方邊境防御突厥。
李靖剛剛為唐朝平定江南后,突厥就開始入侵太原。作為當時唐軍中最耀眼的將領,唐高祖李淵立刻調(diào)李靖領江淮兵到山西協(xié)助防守。此后又在武德九年被調(diào)往靈州一帶駐防。
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為行軍總管,統(tǒng)江淮兵一萬,與張瑾屯大谷。時諸軍不利,靖眾獨全。尋檢校安州大都督。高祖每云:?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古之名將韓、白、衛(wèi)、霍,豈能及也!?九年,突厥莫賀咄設寇邊,征靖為靈州道行軍總管。
《資治通鑒》
因此當武德九年七月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時,李靖仍然在靈州駐防,他根本不可能在長安參與玄武門之變。而且由于身份特殊,作為邊境防御將領他不可能棄軍返回長安參加武裝奪嫡,他這樣級別的將領離開邊境,必然會驚動長安城內(nèi)的李淵、李建成和李世民三人。
秦系標簽不明顯
李靖雖然與李世民頗有淵源,在唐高祖李淵對其有成見之時,是李世民收留了李靖,將他召入自己的秦王府,而且李靖后來跟隨李世民參與平定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zhàn)爭。但是由于李靖的軍事才能,很快引起了唐高祖李淵的重視,將他調(diào)出秦王府。
此后李靖主要與李孝恭合作,雖然大都由李孝恭擔任主帥,但是李淵往往直接要求全軍聽從李靖指揮,也即李靖為事實上的統(tǒng)兵主帥。為唐王朝平定江南之后,李靖已經(jīng)成為李淵手下舉足輕重的軍事將領。
李靖從公元617年被唐軍俘虜后加入李唐集團,到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后,李靖在李世民帳下效力時間大約是三到四年。此后一直到玄武門之變李靖基本是唐高祖李淵直接使用的軍事將領。所以到玄武門之變發(fā)生的公元626年,李靖身上的已經(jīng)不再具有明顯的秦系標簽。這與李世民手下的尉遲敬德、程知節(jié)等人完全不同。
因此李靖在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的爭儲斗爭中,已經(jīng)不需要急迫的站隊。這場奪嫡斗爭無論誰勝誰負,都不可能會株連到他。而以他的軍事能力,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誰上臺都會重用他,所以李靖不可能會冒險參與玄武門之變。
愛惜羽毛
不管奪嫡成功的李世民如何粉飾,從儒家禮法來看,武裝奪嫡都是不被認同的。這也是為什么李世民一直非常關(guān)注后世會如何評價他的奪嫡行為。
同理,李靖當時具備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他身上的秦系標簽不明顯,不需要和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敬德等人一樣拎著腦袋和李世民行險一搏。而且他當時領兵在外,也不需要為武裝奪嫡產(chǎn)生的后果承擔責任。
參與李世民的奪嫡行動,固然可以在李世民一朝獲得更好的政治回報,但是后世的評價就很難預料了。以李靖的性格和才能,他必然不愿參與,所以即使如《資治通鑒》中記載李靖知曉李世民的奪嫡行動,他也保持沉默并拒絕參加。
為什么不能阻止呢?是能力問題嗎?我認為不是,而是他想不到李世民會這么做。
玄武門之變是一件突然發(fā)生的兵變,沒有經(jīng)過長久的謀劃,三天之內(nèi)就計劃好了,非常地快速,消息的范圍也控制得很好。
六月初一“太白經(jīng)天”,按照古代星象家的理解,這代表著“變天”,當權(quán)者即將發(fā)生更替。據(jù)史料記載,李淵因此猜疑李世民,再加上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有針對李世民的舉動,秦王府的幕僚們便勸李世民發(fā)動兵變,以武力手段奪取政權(quán)。
初一定下計劃,初四就實施了?;I謀的周期太短,降低了泄密的可能性。倘若事前有一點預兆的話,別說身為皇帝的李淵,就是李建成或李元吉,也未必不能反殺李世民。只是大家都想不到,因而被李世民鉆了這個空子。
不過,哪怕不是在這一天,李家三兄弟也遲早要反目。他們是同母所生,按理來說感情應該很好。也的確如此,李建成和李世民很長時間內(nèi)都是好兄弟,但權(quán)勢讓人面目全非,也讓人忘卻兄弟之情。
后世的史書雖然對唐太宗李世民各種歌功頌德,但李淵最喜歡最看重的兒子卻不是李世民,而是長子李建成。
李淵身為君王,但是卻控制不住局勢,導致最后發(fā)生了玄武門之變。主要還是因為李淵的政治能力不足,沒有端正好自己的態(tài)度,所以才會有那樣的結(jié)局。
在?玄武門之變?這個事件當中,身為君王的李淵可以說也是一個受害者,他從一位皇帝被迫成為了太上皇,后來的生活也不是很順心。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李淵本人有著很大的責任,他身為皇帝,但是卻沒有能更好的控制局面,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慘劇。要知道太子關(guān)乎到一個國家的未來,所以對于太子的人選那一定是要非常慎重的,如果選定了太子,就要為未來做謀劃,為太子鋪平道路。
那個時候李淵已經(jīng)立李建成為太子,這時候他應該做的是穩(wěn)固太子的地位,但是他卻讓李世民做大,在打天下的時候,李世民的功勞很大,后來李淵立了李建成為太子。同時又把李世民捧上了天,后來還曾經(jīng)說過要把皇位讓給李世民的話,這讓本身心里沒底的李建成更加著急,也讓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僵持。可以說是李淵造就了李建成還有李世民之間的矛盾,李世民本來就有赫赫戰(zhàn)功,手握兵權(quán),但是李淵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
李淵扮演了一個好父親的角色,對于李建成還有李世民這兩個兒子都沒有虧欠,一個封為了太子,另一個給了他無上的權(quán)利。但是他忽略了一點,這是個皇權(quán)社會,他不僅僅是一個父親,更是一個皇帝,對于兒子們之間的明爭暗斗他要做的不是調(diào)解,而是以一位君王的身份來對兒子們進行分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6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