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未群雄并立的歷史,筆者曾寫過一個答案。以歷史考據(jù)之態(tài)度,去淺析了元末反元,擁元群雄并立的歷史。
再說元朝方面。其實自1354年,元相脫脫南征失敗后,元朝實際上陷入了一種軍閥混戰(zhàn)割據(jù)之局面。當然,這與劉福通的北方紅巾軍北伐,將元朝的統(tǒng)治結構徹底瓦解更有關。 在朱元璋北伐之前,朱元璋名義上的上級-韓宋小明王政權其實已經發(fā)動過一次北伐。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此時奪取了北宋舊都汴梁,并于此定都的韓宋小明王政權,下令各部出師北伐。 首先出兵的是占據(jù)山東,韓宋益都行省平章毛貴。毛貴北伐軍一直攻至大都城外的柳林(今北京市通州區(qū))附近。后直至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回軍,在柳林擊敗毛貴后,元廷這才穩(wěn)住陣角。 其次出兵的是關先生,破頭潘的大軍。這支大軍從山東出發(fā),繞道今山西,居然占據(jù)大同,雁門,元上都。以此為根據(jù)地,最后竟然占據(jù)遼東,攻入高麗。這等于在大都周圍建起根據(jù)地。這股紅巾軍,是除朱元璋北伐外,對元廷打擊最大的一支反元力量。它基本破壞了元廷在原中書省直轄地區(qū)的統(tǒng)治基礎。元廷直屬力量至此龜縮在大都城,基本名存實亡。名義上屬元廷的北方,實則在各路表面擁護元朝,實則割據(jù)自立的軍閥的手中。
就在這危機關頭,元朝朝廷分裂成以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為首的帝黨,以及以高麗人奇皇后,太子愛猷識理答臘為首的后黨。帝黨結好割據(jù)大都周圍,占據(jù)今河北,山西北部的軍閥孛羅帖木兒;而后黨結好占據(jù)今河南大部,山西南部的軍閥擴廓帖木兒(也就是王保保)。而陜西,甘肅則落入李思齊,張良弼這么一群擁元的漢人軍閥手中。 1363年,此時南方朱元璋正在全力消滅陳友諒創(chuàng)立的陳漢。本來,此時元朝各派若能傾力南下,反元擁元兩股力量,誰勝誰負也不可知。可就在這一年,元廷帝黨,后黨開啟一次攤牌式的政爭,并引發(fā)孛羅帖木兒,擴廓帖木兒之間大混戰(zhàn)。 這一年三月,后黨成員,奇皇后的高麗同鄉(xiāng),高麗籍宦官樸不花,聯(lián)合后黨成員搠思監(jiān),準備逼元順帝退位。而要逼順帝退位,就要扳倒在大都附近擁有強大實力的孛羅帖木兒。于是,他們迫使順帝下旨,削奪孛羅軍權官職,并命擴廓帖木兒討伐。由此引發(fā)元廷內訌。
四月,孛羅以“清君側”為名,兵進大都,迫使順帝交出樸不花,搠思監(jiān)。同時,將太子逼入擴廓帖木兒處。開始與擴廓帖木兒混戰(zhàn)。這場混戰(zhàn)引發(fā)了擁元各派間大戰(zhàn)。后來,擴廓帖木兒擊敗孛羅。順帝一看,孛羅帖木兒成了眾矢之的,為保自身安全,便派刺客殺孛羅。封擴廓為右丞相。但擴廓沒有按奇皇后意思,逼順帝退位,他便無法獲得后黨支持,自然在朝廷無法立足,于是,擴廓請還視師。1365年,順帝封擴廓為河南王,命其肅清江淮。此時,朱元璋正與張士誠對立。要是擴廓插上一腳,朱元璋不可能那么毫無顧忌的平滅張士誠一統(tǒng)江南。 但王保保這回又打起算盤。他以“南征”為名,征調割據(jù)陜甘一帶的漢人軍閥李思齊,張良弼,孔興等人部隊。實則是調虎離山,欲占據(jù)陜西。這陜西的擁元軍閥也不甘示弱,他們在西安唐大明宮含元殿舊址會盟,共推李思齊為盟主。由此開始元廷內部新一輪軍閥混戰(zhàn)。
大都元廷眼瞅著王保保不南下,反倒和李思齊內斗。大為不滿。1367年10月,元順帝下詔,免擴廓帖木兒太傅,左丞相職。擴廓接詔后,退居山西,開始殺轄區(qū)內元朝官吏。元順帝下圣旨,調天下兵馬,討伐擴廓帖木兒。轉過年,就是1368年了??稍矫?,大都元廷,擴廓帖木兒,李思齊還在這兒三方混戰(zhàn)。此時,明朝北伐大軍已到了山東。到了閏七月,明軍已渡黃河,順帝才下令復擴廓帖木兒一切官爵職務,命其統(tǒng)領天下兵馬??蓴U廓帖木兒得到圣旨后,卻駐兵山西,坐觀成敗。直到八月二日徐達大軍攻入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滅亡為止。 最后,節(jié)錄一段《元史-順帝紀》中,元順帝決定北逃時朝會上的一段君臣對話:“ …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宜死守,奈何棄之?!” “今日之事,朕豈可復為徽 欽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7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盤點古代五大艷后,不亞于四大美女
下一篇: 劉封和馬謖為什么都因一人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