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上朝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古代上朝,每個朝代都不一樣,這里小編僅以清朝為例,畢竟諾大的一紫禁城放在那里,大家對這個朝代的上朝會有更多的感性認(rèn)識。
“清朝上朝怎么上?”
現(xiàn)在很多清宮劇完全不懂歷史,一拍皇帝上朝,就把地點安排在太和殿(即俗稱的金鑾寶殿),而且一上朝就是一堆大臣跪在下面。
這,完全是錯誤的。
清代的上朝不全在太和殿,只有最牛、最重要的大朝會才在太和殿,比如冊立太子,冊封皇后、命將出征等。
這種大朝禮一般是儀式性、象征性。而除了它,還有常朝和御門聽政兩種。
常朝每月逢五逢十舉行,屆時皇帝和京官都得參與。
御門聽政每月舉行4—6次,處理日常政務(wù),它和前兩種朝會想比,實際功能更強,處理的事情也多。
明代皇帝的御門聽政在太和門里舉行(如下圖)
清代皇帝則改在乾清門里舉行(如下圖)
不過自清同治皇帝以后,御門聽政幾乎消失。
“清朝大臣上朝時間是幾點”
現(xiàn)在大家上班總感嘆時間太早,太困,還得打卡,可如果你看看清朝大臣們的上班點,你馬上就釋然了!!
幾點上班呢?
在齊如山老先生的《北平雜記》里寫道:
當(dāng)時的北京內(nèi)城只允許旗人居住,而很多官員如無皇帝特許都住在宣武門外,有時皇帝上朝三點就開始,記好了!這是凌晨三點!所以官員們不得不凌晨一點半左右就得從家出發(fā)!
而有點官員住的遠,可能頭一夜就得開始準(zhǔn)備著出發(fā)。
這么早,誰叫他們起床呢?
第一,家里的老婆、仆人絕對是時時警惕著的,活脫脫的人力鬧鐘。
第二,自己心里也會形成固定生物鐘,一到點就會自己醒。畢竟這可是關(guān)系腦袋的大事,萬一遲到被責(zé)罰,輕則訓(xùn)斥,重則可能會掉腦袋或者丟官。
這么看,清朝官員可還真不好當(dāng),得起那么早,而且如果遇到個雨雪天就更慘了。
比如有記載說,有一官員因為天還沒亮,又遇著下雨,所以抹黑進的宮,結(jié)果因為路滑又沒看著道就掉御河里淹死了。
上個班都能淹死,這也是沒誰了。
而且宮內(nèi)上朝不準(zhǔn)穿雨雪雨鞋,只能穿平常的緞靴,這要走在漢白玉鋪的路上是很容易滑倒的,所以大臣們上朝摔跤也是常有的事。
哎!和他們比起來,咱們現(xiàn)在上班是不是舒服很多呢?
大家對于上朝這件事一定都不是很陌生,但是我想對于上朝來說肯定是電視的渲染力比較大,可能很多人會認(rèn)為上朝是一件比較輕松的事,每天只需要上一次朝,然后有事稟報,無事就退朝了,其實不然,上朝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在我國古代,其實這個早朝從夏朝的時候就有了,早起的大臣雖然說每天都需要上朝,但是住的地方卻離金鑾殿不是那么近,所以對于早朝,大臣的準(zhǔn)備工作做得都是比較多的,早朝時間是五更天,五更天是幾點?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五點,夏天還好說,冬天的話,五點還沒亮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算一下這個時間了,大臣們要想上朝不遲到,肯定是需要半夜就出發(fā)的,只不過這里有的人有些比較省時間,大家要知道古代二品以下的官員是不允許騎馬的,所以就只能坐轎了,而二品以上的官員如果騎馬去上朝的話就會相對節(jié)省一些時間。
而在電視劇中我們看到的那些什么退朝的假象其實是不對的,上朝后只有皇帝是可以去玩的,但是一般的皇帝也不會這么做,皇上也是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的,批閱奏折等等的,而有些懶惰的皇帝則是會把自己手里的人物分發(fā)給身邊的人來做,這樣皇上就相對輕松一些。
上朝后的大臣根本不會說直接回到自己家,而是馬上來到自己所掌管的地方去做事,說到這里就有些像我們現(xiàn)在的上班體制了,但是與現(xiàn)在不同的是,古代大臣所做的事都是比較繁瑣的。
可能很多人會問,如果他們偷偷回到自己的家不是也沒有人知道嗎?其實在大理寺卿的手下有著一個官職,就是巡查那些大臣有沒有到崗,如果被巡查到大臣沒有到崗,那么那個大臣雖然罪不至死,但是次數(shù)多了,自己的烏紗帽想要保住也是有些難了。
但是事無絕對,有些大臣還是可以上朝后直接回到自己的家中的,這些人就是古代的那些王爺什么之類,雖然說這些人的權(quán)位比較重,但是在皇帝這里還是沒有什么用,到了時間,他們還是要拿出一定的東西來說話的,而他們的任務(wù)其實籠統(tǒng)的說,在古代就是搞科研。
所以在古代其實沒有什么事看起來是簡單的,大臣也是一樣,每天都是累的要死,還要擔(dān)心著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是好的朝代還好,要是碰到個昏庸的皇帝,那每天過得真的是小心翼翼了。
大臣們一般都會在散朝之后吃早飯,朝廷有專供大臣們用早飯的地方,在那里按照官職會有相應(yīng)的膳食供應(yīng),在用完早飯之后在回到崗位上繼續(xù)工作。經(jīng)??措娨暤奈覀兌贾?,在古代做大臣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不僅每日都要去宮里上朝,還要時刻擔(dān)心會因為一點錯處而丟掉性命。
古代上朝的時間非常早,大概是現(xiàn)在時間的五點到七點鐘,和現(xiàn)在一些企業(yè)的早會差不多,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問題,提出解決辦法,但古代的大臣上朝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上朝時間是五點,但是很多大臣在兩三點鐘的時候就要起床,有一些距離宮門遠的,更是要早起了,何況當(dāng)時的交通出行都是靠走路,所以更要早起,若是遲到了后果不堪設(shè)想。
這么早起來如果不吃飯出門一定會非常難受,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但是一些官職高的大臣在出門之前還是會稍微墊一點東西。可是也不敢吃太多了,水也是喝點潤潤嗓子,若不然正上朝的時候想要解手那就麻煩了,而一些官職低微的臣子基本都不會吃東西,起床之后立刻就是急忙趕路,畢竟在進宮門的時候還要接受繁瑣的檢查手續(xù)。
直到散朝之后,大臣們才能松一口氣,而皇宮也是比較人性化的, 會為大臣們準(zhǔn)備早飯,畢竟只有吃飽之后才有力氣干活。而有些大臣吃不慣宮里的飯菜,也會選擇自己帶飯,或是走出宮門,外面的街上會有一些小吃攤子,也可以在那吃早飯,只要不耽誤正常工作就可以。
清朝皇帝每天早上幾點上班?大臣們幾點下班?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我們曾經(jīng)看過很多宮斗劇,皇帝一般來說都是高高在上后宮佳麗三千,每天生活就是到后宮轉(zhuǎn)一轉(zhuǎn),處理一下政事,那么在真實的歷史里真的是這樣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清朝的皇帝是幾點上班?大臣們又是幾點下班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清朝一共歷經(jīng)276年,有12位皇帝。雖然清朝的皇帝有的英明神武,有的平庸。但是大部分的皇帝還是比較勤勉的,這也是史學(xué)界公認(rèn)的。而我們今天要說到作息,就不得不提到康熙帝,康熙皇帝為后代子孫的作息做了很多明確的規(guī)定。
根據(jù)現(xiàn)在保存完整的《起居注》記載:康熙時期春夏二季訂為卯正(即晨六時),秋冬二季為辰初(晨七時)??滴醵荒旰笥兴兓?,為了照顧年老體弱的大臣,御門聽政的時間就改為春夏二季為七時一刻,秋冬二季為八時一刻。
此后又進一步照顧大臣上朝,規(guī)定:遇有重大節(jié)日和異常天氣,大臣沒有大事可以不用上朝;年紀(jì)超過六十歲的大臣可以隔兩三天上一次朝。但是康熙帝因為已經(jīng)習(xí)慣于通過這種方式處理國事,所以仍堅持每天聽政。
所以清朝皇帝凌晨五點就得起床啦,可能這個時間連公雞都還在被窩里。所以這么看來皇帝似乎比現(xiàn)代人還要苦逼一點。凌晨5點到7點,皇帝就得完成梳洗請安和早讀的工作。
而梳洗完畢后,皇帝按照慣例帶領(lǐng)嬪妃們到太皇太后皇太后的住所里請安,聽聽長輩們的訓(xùn)示,這是孝道的表現(xiàn),后面的時間就要被安排早讀。讀讀前輩們的圣訓(xùn),吸取前人的經(jīng)驗,總結(jié)一下治國經(jīng)驗。
至于吃飯,可分為早膳和晚膳,第一次時間是早晨起床后,大概是吃八個菜是;第二次一般是下午的一兩點鐘。
上完朝皇帝要批奏折,像康熙乾隆他們批奏折是親自批奏,所以他們經(jīng)常熬夜工作,像雍正平均一天工作時間長達14小時。每年也只有過生日或過年才會才會多休息一會兒,所以他應(yīng)該是古代帝王的最佳勞模。
而下午時間會相對自由一點。比如說皇帝吃完飯后可以安排一些娛樂項目,琴棋書畫或聽小曲,但是到了晚上7點到9點,皇帝就要祭拜蒙古神以及愛新覺羅創(chuàng)始女神,專門祭祀神靈的場所多達40多處。
皇帝都這么辛苦,大臣當(dāng)然也有相應(yīng)的規(guī)定。
歷史記載大部分時期中央大臣上朝的時間是卯時,也就是凌晨5點到7點,地方上官員雖不需要參加早朝,但也需要簽到,并由主官點卯,聽取主官的工作安排。下午四點可下班,當(dāng)然不用參加這些工作的官員也要在八點到崗。
除此之外,我們特別需要指出除了康熙帝每日一朝,其他的皇帝基本都是10日或者15日一朝。而清代北京城內(nèi)城是給滿人居住的,所以要到達宮殿里面,有一些官員半夜就起來,花費大量的時間趕路,所以這些官員上班是一件體力活。
看來不管是當(dāng)皇帝還是當(dāng)古代的官員,都是辛苦活,不知道如果是你穿越回去,你愿意當(dāng)皇帝或者是在里面當(dāng)官嗎?
大臣們半夜三點出門上朝,早飯怎么吃?接下來我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根據(jù)明朝的史料記載,明朝的大臣們在上早朝的時候必須午夜就開始起床,凌晨三點的時候,所有的大臣必須要準(zhǔn)時到達午門外等候,到凌晨五點左右宮門開啟,這些文武百官便陸續(xù)進入,那么這些大臣在凌晨三點的時候就到達了皇宮外,他們的早飯怎么吃呢?
明朝的時候還有宮燈,到了清朝皇宮一片漆黑,不小心掉入水中淹死也不知道。日日如此,要是遇見朱元璋那樣的皇帝更是辛苦,簡直是要命。而且早朝也就是一個形式,大部分小官都得在殿外連皇帝都見不上。但是也沒辦法,改受的辛苦也得每天受。不過,平時沒有注意過。我們知道皇帝一般都是下了早朝就是妃子那用早膳了,那大臣們的早飯問題呢。大半夜就出門了,大半夜的時候也沒人做飯。
其實明清的時候朝廷就供應(yīng)了早飯,不過得是大明洪武二十八年前的官員或者是清朝軍機處的。朱元璋當(dāng)時也是給大臣提供早餐的,當(dāng)時的都城在南京,下朝以后依次吃飯,然后跪謝離宮。但是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宮里感覺負(fù)擔(dān)不起這筆開銷了,朱元璋就作廢了。清朝的時候,軍機大臣是提供早餐的,他們屬于高級大臣,每日三餐都供應(yīng),即使吃的也一般,但是總比其他大臣沒有好多了。
那其他那么多大臣,朝廷不給提供,去哪里吃呢?難道是回家以后?其實也是在宮里,紫禁城里是有早點攤的。故隆宗門外面的故宮文創(chuàng)館,當(dāng)時是東長房,曾經(jīng)在那里面開了兩個飯店。它們分別叫四合義,六合義。這是太監(jiān)們自己自發(fā)開的,又沒有明令禁止。他們就雇了廚子在那開了飯店,顧客大都是太監(jiān)和大臣。而且味道還不錯,經(jīng)常有宮女太監(jiān)來,有時候妃嬪還會派人來買點。
有吃過了大臣和寫詩透露了賣的食物,都是傳統(tǒng)的京味小吃,客人們都很喜歡。在隆宗門里的飯店,離太后的慈寧宮挺近,所以就挺小的,和東華門外的早餐館比起來要小些,吃的更豐富親民。齊如山曾經(jīng)和他父親上過朝,說是中下級別的官員大都是在東華門吃,堂官是在宮里,他和父親就是在東華門吃的,吃的也就是餛飩,老豆腐之類的和民間一樣。
這些早餐攤雖然不是大張旗鼓的,但是皇帝我算是默許了,不過紫禁城里還有過流動攤販,有一個賣饅頭的,而且賣了三年。他叫王庫兒,是個鄉(xiāng)下人,來北京和父母賣饅頭。有一天撿到一個腰牌,是宮里侍衛(wèi)。他很好奇就去看看,結(jié)果因為有腰牌二話不說就放他進去了。
來回去了幾次,他就把饅頭拿來賣,還以為他是太監(jiān)雇的伙計也沒攔著,而且他的饅頭很好吃,每天買的顧客非常多。直到咸豐三年,他在紫禁城混了三年終于被抓住了,連咸豐皇帝都很無語。幸好,當(dāng)時的皇后也就是慈安太后為他求情,保了一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9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