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記》里司馬遷借用劉邦之口,在得之韓信被呂后殺死在未央宮里之后,劉邦的感覺是:且喜且憐之,可謂神來之筆,誅心之局,短短五個字把劉邦的流氓本性,梟雄本色展露無疑!
劉邦其實并不嗜殺。早年的時候,他對人才其實是非常寬容的。盡管他嘴里罵罵咧咧,但是他從來沒有拒絕過人才,也很少殺人。也正是因為他有這樣一副胸懷和性格,天下的人才,才會背棄項羽等諸侯,集中到他這里。大家都知道劉邦這個人不會自以為是,劉邦這個人唯才是舉,劉邦這個人能容忍,連仇人都能容忍,所以大家都趕來投奔他。也正是因為這樣,劉邦最終獲得天下。
劉邦所封諸侯王,很多人都是之前項羽分封過的。劉邦登基前,他的身份也不過是漢中王,其地位與4年前的項羽一樣,是諸侯之長,其他異姓諸侯王對劉邦沒有上下之分,更談不上君臣之禮。劉邦的分封動作,是承認既成事實。所以很多名不見經(jīng)傳的一些人,被封了王,而劉邦軍中的樊噲、曹參、蕭何等人,只是封侯而已。
那么韓信屬于哪一類人呢?應(yīng)該往前朝看,也就是說從秦朝往前看,韓信屬于典型的門客類型的人。類似于蘇秦、張儀、犀首公孫衍、商鞅之類的人。韓信有才華,但是實現(xiàn)才華就需要找到好的主人,韓信的第一個主人是項羽,項羽不才,任命韓信為執(zhí)戟郎,即使如此,韓信還是給了項羽很多建議,但是項羽置之不理,后來韓信就去找了劉邦,希望在劉邦這里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
但劉邦依舊沒放心,很快他又聽說韓信居然收留了項羽舊部鐘離眛,隨后又有人告發(fā)韓信要謀反(顯然這是劉邦自己人干的勾當(dāng)),于是陳平便為劉邦設(shè)計了云夢巡游事件。而在韓信這邊,又有人向韓信建議,殺了鐘離昧去見劉邦,你就沒事了(說話這人也很可能是劉邦或是陳平派去的奸細)。結(jié)果韓信便傻乎乎地提著人頭去見劉邦,劉邦這便笑了。
韓信的死,劉邦是心里有愧的,到作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欣然接收這種兔死狗烹的結(jié)局。但是,國史君(國史通論)相信,在劉邦暮年躺在病榻上,回顧當(dāng)年提三尺劍打天下的日子,一定會想起曾經(jīng)與自己并肩作戰(zhàn),為自己出生入死的老戰(zhàn)友——淮陰少年韓信!
點評:劉邦要后悔的事不少,因為很多人其實太高看他,他根本沒想過自己會一統(tǒng)天下,打敗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當(dāng)日和項羽平分天下,他已心滿意足,是張良告訴他,機不可失,所以才立刻反悔誓言,打項羽一個措手不及,但打下來仍是不敵項羽,這時韓信就來了,最后才擊敗楚軍。劉邦很清楚他靠誰坐上江山,所以才有漢初三杰的說法,但他殺了韓信和其他異姓王后,面對強大的匈奴,就再沒有這么利害的人幫他了,其實他知道韓信未必會反,祗是自己猜忌能人而已,當(dāng)情況變得不利時,卻找不到像韓信這樣的奇才可倚靠,當(dāng)然會覺得后悔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