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杜秋娘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真實的歷史遠比小說更精彩,這個論斷用在唐朝某位女子身上,實在是再恰當(dāng)不過。作為寒門女子,此人一生中曾留下兩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其中第一首讓她成為藩帥的寵妾,第二首則讓她成為皇帝的寵妃,人生經(jīng)歷實在是過于傳奇。此人,便是唐憲宗的秋妃杜秋娘。
杜秋娘本名杜仲陽,以表字“秋娘”聞名于世。正史中關(guān)于杜秋娘的記載極為簡略,從現(xiàn)有的資料中我們得知,她出生在潤州,原本是個寒門女子,年僅15歲時被浙西觀察使、鹽鐵轉(zhuǎn)運使李锜買入府中,成了一名歌舞姬。杜秋娘冰雪聰明,學(xué)東西特別快,入府沒多久便歌舞嫻熟,成為同伴中的佼佼者。
杜秋娘并不滿足于歌姬的身份,為取悅李锜,便自寫自譜了一首《金縷衣》的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并配以曼妙的舞姿,唱給主人聽,一時間艷驚四座。在旁人聽來,這是一首涵義深永的愛情詩,意在勸喻人們要及時摘取愛情的果實,不能只被富貴榮華蒙蔽內(nèi)心,但是在李锜聽來,卻是在啟示他要及時建立功業(yè)。
李锜之所以作如是想,在于他的地位和志向。李锜不僅管轄富饒甲天下的浙西,并且掌管天下的榷酒、漕運命脈多年,再加上他在轄區(qū)內(nèi)私自增加稅收、瘋狂聚斂,由此積聚起驚人的財富。隨著權(quán)勢和財富的不斷增長,李锜開始做起“皇帝夢”,所以在他聽來,《金縷衣》好比一首“勵志詩”,鼓勵他盡快去實現(xiàn)夢想。
一想到此,李锜不禁心情澎湃,此時再細看杜秋娘,便愈發(fā)覺得她美艷動人。很快,李锜將杜秋娘納為侍妾,對她異常的寵愛,并且經(jīng)常命她詠唱《金縷衣》。數(shù)年后,李锜舉兵造反,然而起事沒多久便被朝廷的軍隊擊敗,最終被手下的將領(lǐng)逮捕后送往長安,與其子李師回一起被腰斬,時在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
李锜伏辜后,其家被抄沒,杜秋娘則以叛臣眷屬的身份被沒入宮廷,在內(nèi)教坊(唐代設(shè)置于皇宮中掌女樂的官署)中仍舊當(dāng)歌舞姬。說來也巧,唐憲宗偶然間看到《金縷衣》后贊嘆不止,在得知它出自杜秋娘之手后,興致大起之余便將她召進宮中,命她依照《金縷衣》的韻重填一首詩,并唱給他聽。
要說杜秋娘的才思也真是夠敏捷,只是略略思索一陣后,便賦詩一首道:“秋風(fēng)瑟瑟拂羅衣,長憶江南水暖時。花謝花開緣底事?新梅重綻最高枝?!比姵粸⒚摗⒎e極奮發(fā),充滿了樂觀主義情緒,令唐憲宗聽后龍心大悅。很快,杜秋娘擺脫宮奴身份,并被唐憲宗冊封為秋妃。
此后十余年間,杜秋娘在宮中服侍唐憲宗,并用她過人的聰慧、深遠的見識和溫柔的性格深深吸引著皇帝,令后者對她愛到近乎癡狂的程度,以至于當(dāng)大臣建議皇帝應(yīng)該廣采佳麗以充實后宮時,唐憲宗竟然得意地回答道:“朕有一秋妃足矣!”由于杜秋娘沒有子嗣,所以唐憲宗便把愛子李湊交給她撫養(yǎng),亦可見對她的寵信。
然而好景不長,唐憲宗因為經(jīng)常服用長生藥,由此性情變得暴躁易怒,并經(jīng)常斥責(zé)或誅殺左右宦官,引得宮中人人自危。在這種情況下,內(nèi)常侍陳弘志等人便將他弒殺,對外則宣稱皇帝是死于藥物發(fā)作,時在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
憲宗遇弒后,唐朝的政局動蕩不安,短短6年時間里竟然換了3位皇帝(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而在此期間,杜秋娘由于失去庇護,境遇每況愈下,最終在大和五年(831年)被驅(qū)逐回潤州。杜秋娘之所以得到如此薄待,原因在于文宗朝佞臣鄭注誣陷漳王李湊與宰相宋申錫“謀反”,而作為李湊養(yǎng)母的杜秋娘因此受到牽連。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為李錡妾。后錡叛滅,籍之入宮,有寵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為皇子傅姆?;首訅?,封漳王。鄭注用事,誣丞相欲去己者,指王為根。王被罪廢削,秋因賜歸故鄉(xiāng)。見杜牧所作《杜秋娘詩并序》。
杜秋娘回鄉(xiāng)之初,尚且能得到浙西觀察使李德裕的照顧(“初,李德裕為浙西觀察使,漳王傅姆杜仲陽坐宋申錫事放歸金陵,詔德裕存處之?!币姟顿Y治通鑒·卷二百四十五》),但等到李德裕離任后,杜秋娘的境遇便每況愈下,以至于淪落到要靠自己織布縫衣來討生活的境地(“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見《杜秋娘詩并序》)。
一個身份低微的歌舞姬,因為兩首韻律相同的詩,先后得到藩帥和皇帝的寵愛,人生經(jīng)歷足夠傳奇。但由于命運的捉弄,讓原本風(fēng)光無限的杜秋娘最終陷入貧寒之中,實在是令人唏噓。史書中并無杜秋娘最終結(jié)局的記載,但想來應(yīng)該很凄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1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