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杜甫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李白、杜甫,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圣,兩人皆為唐朝著名的詩人,更是詩歌史上最耀眼的兩顆明星,流芳千古。不過我們從他們的生平和詩詞中可以看出,李白一生逍遙自在,縱情山水,而杜甫則是半生困頓潦倒,憂國憂民,兩位同樣是極為杰出的詩人,為何反差如此之大呢?
首先,李白出生在大唐最為鼎盛的時期,若是將此時的大唐比作一個人,那正是他最為意氣風發(fā)的時候,李白出生在這個時期,自然也受其影響,并且,李白信仰道教,奉行無為自然,且生性豪邁,哪怕后來在朝堂上不如意,他依舊毫不氣餒,瀟灑依舊。李白的大半生寄情于山水之間,傳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詩句清新飄逸,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可以說能常年游山玩水,實為其性格使然。李白有詩酒劍仙之稱,他不羈豪放的性格決定了他的人生,哪怕身處逆境,也能夠活得瀟灑快意。
再有一點就是李白喜歡廣交好友,人脈十分不錯,無論走到哪里,都有好友或是崇拜者,可以在他游歷山水之時給與一定的支持。他在進入長安之后獻詩給玉真公主,從此開始接觸上層統(tǒng)治階級,后來還結(jié)識了賀知章,唐玄宗聽玉真公主和賀知章對其贊譽有加,再看過其詩賦后也十分欽佩,令其供奉翰林,再加上李白對道教十分有研究,契合當時唐玄宗崇尚道教的心理,所以深得唐玄宗的賞識,幾乎是他的御用詩人,哪怕后來離開了朝廷,也是被賜金還山,李白可以說是衣食無憂。再有一點就是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jù)表明,但根據(jù)現(xiàn)代許多學者的考據(jù),李白極有可能是流落民間的皇室宗親,是李建成的玄孫,應當有一定的家底。
我們再來看看杜甫,其實,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家境優(yōu)越,年少之時也曾有過十年遍游山水的經(jīng)歷,可惜后來隨著他父親早逝,他便斷了經(jīng)濟來源,變得困頓潦倒起來,再加上科舉又不中,便困守于長安十年之久,胸中滿懷抱負卻投身無門。
杜甫出生于官宦世家,接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可惜時運不濟,科舉也落選了,無法一展抱負。再者,他所寫的詩多為現(xiàn)實主義,并不為達官權(quán)貴所喜,所以他在長安的十年中奔走獻賦,也未受人賞識,所以他便一直貧困潦倒,后來更是出現(xiàn)了小兒子被餓死之事,可憐可嘆。杜甫雖然也生在盛唐時期,可他卻處在了一個過渡階段,后來爆發(fā)的安史之亂,天下動蕩不安,杜甫便渴望能夠為朝廷效力,想要建功立業(yè),可惜卻未得到重用,后半生都在憂國憂民以及窮困潦倒中度過的。
李白杜甫兩位偉大杰出的詩人,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是截然相反的,李白一生縱情山水,瀟灑豪放,杜甫卻是窮困潦倒,抑郁寡歡,造成此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乃是兩人性格迥異所導致的。李白受道教文化影響,為人樂觀豁達,豪爽不羈,又廣交好友,雖然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被永王牽連流放,可總體來說他的一生是不缺金銀的,所以他完全有條件游山玩水。而杜甫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憂國憂民,卻又郁郁不得志,并且他半生窮困潦倒,哪還有心思去游歷山水?不過不管如何說,李白、杜甫都是歷史上極為杰出的偉大詩人,他們的詩歌文化各有千秋,卻無高低之分,都是歷史文化的珍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1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