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劉邦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史記·漢高祖本紀(jì)》中記載,漢五年天下大定,春風(fēng)得意的劉邦問自己的手下“你們有什么說什么,不要隱瞞,分析一下我為什么得到天下,項羽為什么失去天下。”高起、王陵回答:“陛下怠慢人,項羽厚待人,但是陛下能夠把所得到的城池分給功臣,而項羽嫉妒賢能,殘害有功的人,而且有功不賞,所以失去了天下?!?/p>
劉邦卻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p>
所以當(dāng)說起漢高祖劉邦奪取天下最重要的三個人時,人們通常為說是蕭何、張良、韓信三人,此三人又被稱作“初漢三杰”。然而要注意的是,劉邦最初問的是自己與項羽爭霸勝利的原因,并不是問他能夠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事實上,初漢三杰雖然是曠世之才,但是只要劉邦愿意禮賢下士,總會有合適的英才站出來,但是有些人才卻是不可替代的。真正決定了劉邦勝利的幫手,其實另有其人。
比如東漢末年的曹操,就算是他有荀彧、賈詡這樣的人才輔佐,可如果沒有典韋和許褚這樣的人忠心耿耿的保護(hù),他無法有效的控制那些陰謀家和富有才華的大將,隨時都有身首異處的可能,因為這些能人關(guān)鍵時刻首先都是為自己著想而不是為曹操著想;后世安祿山之所以有了身首異處的下場,并不是因為手下缺少人才,卻是因為缺少真心誠意相助的人。
劉邦稱帝過程中最重要的三個人,與三杰作用大為不同,可是他們在劉邦最低谷的時候不離不棄,從精神和肉體上拯救劉邦,為了救劉邦,有人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惜出賣。
夏侯嬰
以夏侯嬰的太仆職位來說,即便是一生沒有為劉邦立下功勞,卻也已經(jīng)足夠重要了。要知道在古代常年征戰(zhàn)的情況下,為主公趕馬車的人通常是最被信任的,如果沒有一個可靠的司機,根本就不可能做成大事,要知道,秦末最早揭竿而起的陳勝就是被自己的車夫害死的。
而夏侯嬰對劉邦的恩情可以說天高地厚,二人年輕的時候劉邦打傷夏侯嬰坐牢,正是夏侯嬰堅持作偽證劉邦才得以釋放;彭城之?dāng)?,劉邦幾次把自己的兒女踹下馬車,夏侯嬰不顧劉邦幾次想殺掉自己,堅持把孩子抱上車,甚至把孩子掛在脖子上趕車;而夏侯嬰立的最大的功勞,還是在成皋之?dāng)『螅瑒钜粋€兵都沒有,這個時候漢王可以說一個敢信任的人都沒有,破產(chǎn)畢竟是連老婆都不敢通知的慘狀,只有夏侯嬰帶著劉邦偽裝成漢王使者混進(jìn)軍營,奪取了韓信軍權(quán),才重新?lián)碛辛塑婈?而劉邦死后,夏侯嬰在平息諸呂的過程中,也立下了大功。
樊噲
仗義每多屠狗輩,且不說劉邦在老家的時候靠著樊噲的免費狗肉補充營養(yǎng),而劉邦起兵之后,樊噲又每每沖鋒陷陣一馬當(dāng)先,后來的鴻門宴上,正是樊噲的勇敢出現(xiàn),促成了項羽釋放劉邦,而這個時候,后世2000多年以機敏著稱的劉邦居然還傻傻的不想走,幸好樊噲一句“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劉邦才恍然大悟,趕緊逃走了;劉邦進(jìn)入咸陽后,本來想住在皇宮里,正是樊噲相勸,才讓劉邦清醒過來,否則項羽帶著各路諸侯殺過來的時候,劉邦大軍必然片甲不留。
最重要的一點事,劉邦臨死前,曾下令讓陳平殺死樊噲,幸好陳平拖延了法令沒有執(zhí)行,樊噲才僥幸活了一命。但是樊噲卻并沒有恩將仇報,在呂后專權(quán)的歲月里,作為呂后的妹夫,史書上并沒有他伙同呂后欺壓劉氏的記載,反而是劉氏奪回權(quán)力后,還把樊噲兒子殺了。
項伯
要說鴻門宴上是誰救了劉邦,張良、樊噲都不能算數(shù),因為沒有項伯,劉邦必死無疑,有了項伯,即便沒有其他人,劉邦也基本沒有性命之危了。而項伯不僅救了劉邦的命,就連劉邦奪取天下的基礎(chǔ)---漢中之地---也是項伯在得了劉邦的財寶之后幫他跟項羽要的。如果沒有漢中之地,就算是劉邦拜了韓信做大將軍,也沒有任何從巴蜀殺出來的可能。從這個角度看,沒有項伯的功勞,初漢三杰的功勞也無從談起了。
最難能可貴的是,項伯乃是項羽的親叔叔,而且項羽對于自己的親屬向來不薄,這樣的前提下,項伯居然不顧一切的幫助劉邦,對劉邦的大恩大德堪比再造。而劉邦為了報答項伯,在平定天下之后,賜項伯劉姓。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稱蕭何、韓信、張良為“漢初三杰”,并且以蕭何之功為最大,曹參等人不服,劉邦怒斥:若無蕭何在后方補充兵源、調(diào)度糧草,你連一座城池也攻不下!因此,劉邦封蕭何為“開國第一侯”,食邑萬戶。
元朝滅、明朝立,朱元璋和劉邦都是“泥腿子”出身,朱元璋的思路和劉邦也完全一致,封文臣李善長為明朝第一公爵,居百官之首,徐達(dá)等功勛戰(zhàn)將,位列其后。而被稱為朱元璋的“智囊”的劉伯溫,卻連侯爵也沒封上,只封了個伯爵,和李善長的待遇相差甚遠(yuǎn)。以至于,民間一致有爭論,大明朝的第一文臣,明明是劉伯溫,為何朱元璋獨寵李善長呢?
的確,論能力、論才華,李善長都和劉伯溫相差甚遠(yuǎn)。史書中這么記載兩人,《明史·李善長傳》:
“太祖略地滁陽,善長迎謁。知其為里中長者,禮之,留掌書記?!?/strong>
《明史·劉基傳》:
“及太祖下金華,定括蒼,聞基及宋濂等名,以幣聘。基未應(yīng),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陳時務(wù)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strong>
且看,朱元璋最早從濠州南下滁州的時候,教書先生李善長主動來投奔,朱元璋聽說他是地方上有名望的人,便禮相待,留他做自己的書記員。
等朱元璋占領(lǐng)南京,攻打浙江時,聽說了劉伯溫(劉基)、宋濂等人的名字,帶上重金去請,劉伯溫不來。再三邀請,才來南京。剛到南京,就向朱元璋獻(xiàn)上“時務(wù)十八策”,朱元璋非常高興,專門給劉伯溫蓋了住處,對他禮遇“甚至”。
從《明史》的描述來看,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態(tài)度,明顯比對李善長好。李善長只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僅僅在滁州當(dāng)?shù)赜忻⒉疁厥窃┠甑倪M(jìn)士,隱居世外,在整個江浙地區(qū)都聞名遐邇。論實力,劉伯溫勝過李善長一籌。
但李善長也不是沒有優(yōu)勢,李善長跟著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尚且是個兵管,他給朱元璋講了劉邦當(dāng)年的狀況,指引朱元璋要效仿劉邦,讓朱元璋有了帝王之心。當(dāng)年朱元璋的上司郭子興要調(diào)李善長去別的將領(lǐng)帳下,李善長寧死不去,死心塌地跟著朱元璋,讓朱元璋十分感動。劉伯溫雖然能力比李善長出眾,但他和朱元璋不是貧賤之交。
一、“漢初三杰”:張良、蕭何、韓信;劉邦對張良的評價: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對蕭何的評價是:鎮(zhèn)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對韓信的評價:率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二、簡介:
1、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杰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并稱為“漢初三杰”。
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禹州)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并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謀,協(xié)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zhàn)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2、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zhàn)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zhàn)爭時,他留守關(guān)中,使關(guān)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zhàn),對劉邦戰(zhàn)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shù)。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xié)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后,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謚號“文終侯”。
3、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qū))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與彭越、英布并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在楚漢戰(zhàn)爭中,韓信發(fā)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zhàn)擊敗代、趙。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并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lǐng)援齊的二十萬楚軍。于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后解除兵權(quán),徙為楚王。被人告發(fā)謀反,貶為淮陰侯。 后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 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于鐘室,夷其三族。
劉邦的大將如下:
1、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與彭越、英布并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2、彭越。漢族,昌邑人,字仲,曾在鉅野湖澤中打魚,伙同一幫人做強盜,楚漢戰(zhàn)爭時漢軍著名將領(lǐng),西漢開國功臣,封梁王。
3、英布。秦末漢初名將。六縣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與韓信、彭越并稱漢初三大名將,前196年起兵反漢,因謀反罪被殺。
4、樊噲。樊噲,一如既往的是劉季的貼身好兄弟,忠心耿耿追隨他踏上征戰(zhàn)之路。
5、周勃。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賜爵武威侯。在隨劉邦由漢中進(jìn)取關(guān)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zhàn)功。
劉邦也就是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和指揮家,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的統(tǒng)一有突出貢獻(xià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2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