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統(tǒng)治時期,王爺作為宗室子弟,是由朝廷花錢供養(yǎng)著,他們無需勞動,到處花天酒地,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然而,伴隨著辛亥革命,統(tǒng)治中國長達267年的清朝滅亡了,這些失去依靠的王爺們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1.慶親王府
愛新覺羅·奕劻
奕劻是清朝的和碩慶親王,是乾隆皇帝的曾孫,也是鐵帽子王之一,他曾擔任首任內閣總理大臣,代表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他辦事能力不高,為人十分貪婪,經常收受賄賂。辛亥革命爆發(fā)時,他主張皇帝自行退位。后來,末代皇帝溥儀認為正是奕劻受了袁世凱的賄賂,勸說隆裕太后讓皇帝退位,從而使得大清退出歷史舞臺。清朝滅亡后,奕劻前往天津居住,1917年病死于天津租界,時年79歲。親王死后,都會被賜予謚號,溥儀因為奕劻的所作所為,要求內務府在“謬、丑、幽、厲”四個字中選擇。最后在溥儀的父親載灃和親貴的勸說下,賜予謚號“密”字,意思是“追悔前過”。
愛新覺羅·載振
載振是奕劻的長子,也是末代慶親王。他在清朝時期,曾代表清朝出使英王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并在西方國家進行訪問,回國后,他致力于推行新政。清朝滅亡后,他移居天津,遠離政治,靠經商維持生活。1947年,載振在天津病逝,終年71歲。
2.恭親王府
愛新覺羅·溥偉
溥偉是道光皇帝的曾孫,恭親王奕訢的孫子。慈禧太后死后,他曾參與謀劃刺殺袁世凱。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他曾參與組織宗社黨,企圖阻止南北和談。清朝滅亡后,溥偉勾結日本人,企圖復辟清朝的統(tǒng)治。日本人為了誘使溥儀前往東北建立“偽滿洲國”,故意安排溥偉穿上王服祭祀,并揚言讓溥偉建立所謂“明光帝國”。此后,溥儀對溥偉日益戒備,不肯給他任何職務,甚至生活用度也不愿意接濟。1936年,溥偉猝死,死因不明,終年56歲。
3.醇親王府
愛新覺羅·載灃
載灃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光緒皇帝的異母弟。宣統(tǒng)即位后,他擔任監(jiān)國攝政王,并代理陸海軍大元帥,成為當時中國的實際統(tǒng)治者。武昌起義爆發(fā)后,載灃被迫辭去攝政王的職務,將軍政大權拱手讓給袁世凱,自己回到醇親王府。載灃為人寬厚,沉默寡言,沒有太強的政治抱負。據說清朝滅亡后,載灃在家中感嘆說:“終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陛d灃后來對溥儀所進行的復辟大清的活動一直持反對態(tài)度,他還拒絕日本人和溥儀的勸說,堅持留在北京。新中國成立后,載灃將自己的醇親王府出售給“國立高級工業(yè)學?!?。1951年,載灃病故,終年68歲。
愛新覺羅·載洵
載洵是載灃的六弟,光緒年間被封為鎮(zhèn)國公,襲貝勒。宣統(tǒng)即位后,他出任籌辦海軍大臣,并前往西方國家考察。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他參與建立宗社黨。清帝遜位后,他在北京和天津閑居。面對日本人拉攏,載洵堅持民族氣節(jié),拒絕前往“偽滿洲國”任職。1949年,載洵在天津逝世,終年64歲。
愛新覺羅·載濤
載濤是載灃的七弟,被溥儀稱為“七叔”。光緒年間,他被封為輔國公,襲貝勒,并加郡王銜。他曾前往西方考察陸軍,并掌管禁衛(wèi)軍。載濤曾參與組建宗社黨,張勛復辟時,他出任禁衛(wèi)軍司令。日本侵華期間,面對日本人的利誘,他拒絕前往偽滿任職。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后來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載濤在家族內德高望重,平易近人,被家族成員稱呼為“族長”。一次,他前往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探望溥儀,囑咐溥儀好好學習和改造,早日成為新中國的新人,他的出現(xiàn)讓溥儀淚流滿面。1970年,載濤在北京去世,終年83歲,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4.肅親王府
愛新覺羅·善耆
善耆是皇太極長子豪格的十世孫,川島芳子的生父。他銳意改革,在出任工巡總局管理事務大臣期間,建立起新式警察機構,被稱為中國現(xiàn)代警察制度的建造者之一。當時,汪精衛(wèi)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被捕后,正是善耆主張免除汪精衛(wèi)死刑。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他參與組織宗社黨,清朝滅亡后,他積極參與“滿蒙獨立運動”,死心塌地投靠日本人,甚至將女兒川島芳子獻給日本人川島浪速作為義女,對中國從事間諜活動。1922年,善耆在旅順死去,終年56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3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經歷安史之亂的詩人們,后來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