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和珅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這個故事嗎?
有讀者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說的是和珅被嘉慶賜死時,紀曉嵐為何不出手相救?提類似于這樣問題,無一不是受到了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的影響。在這部電視劇中,紀曉嵐和和珅斗智斗勇,讓人拍案稱絕。
按理,兩人關(guān)系非常鐵,和珅落難時,紀曉嵐應(yīng)該出手相救??上?,這不是真實的歷史,和珅受難,紀曉嵐根本沒有能力去救。
歷史上,紀曉嵐并不是如同電視劇里描述那樣,乾隆對他非常寵信。正如一些歷史專家描述的那樣,“頗以貌取,文達貌寢短視,且江北人,故不為純帝(乾隆)所喜。”不僅如此,紀曉嵐和和珅的歲數(shù)相差26歲,兩人根本就是不是在一個級別上。
和其他人一樣,紀曉嵐是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17歲參加童子試,成為秀才;24歲參加鄉(xiāng)試,名列第一;31歲考中進士,廷試二甲第四名,賜進士出身,選為翰林院的庶吉士??v觀紀曉嵐的一生,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四庫全書》總纂官一職。
反觀和珅,他的官銜就多了,隨便列舉幾個都是紀曉嵐一輩子也未能達到的,內(nèi)閣首席大學士、領(lǐng)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nèi)務(wù)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等。
我們知道,嘉慶皇帝對和珅的憎恨向來已久,以至于不顧乾隆大喪期間就將和珅抄家下獄賜死。關(guān)于嘉慶為何要殺掉和珅,經(jīng)常被提及的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話。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和珅貪污所得折合達到了八億兩之巨。
但是,這并不是根本原因。嘉慶殺掉和珅的真正動機,在和珅死后四年有了結(jié)果,嘉慶在給大臣的奏折中批示:“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實出于萬不得已。”天下至大,兆民至眾,近年皆為和珅所蒙蔽,諸務(wù)廢弛。若不速辦,幾不可問矣。不得已之苦衷,惟上蒼昭鑒耳。
這就說的很清楚了,和珅在,天下不知有嘉慶。試想,嘉慶已經(jīng)下定決定要殺和珅,一個紀曉嵐又能起多大的作用?更何況紀曉嵐本身就沒有資格救和珅。嘉慶十年(1805年),紀曉嵐在京城病死,終年82歲。紀曉嵐生前曾給自己寫了挽聯(lián),“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p>
這是一位“世故老人”,他哪里會因和珅與嘉慶直接對抗呢?
參考資料:《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
紀曉嵐與和珅同為乾隆年間的風云人物,一名左膀,一名右臂。但乾隆逝世沒多久,和珅喜上眉梢、昂首挺胸的樣子就像過眼云煙一般,嘉慶帝頒布了和珅的20條大罪,賜其自盡。乾隆執(zhí)持皇位時,紀曉嵐的愛好,與乾隆甚是相投,很受喜愛?;蕶?quán)更迭至嘉慶,那和珅好友、才子紀曉嵐的命運如何跌宕,有沒有得到善終呢?
當時乾隆皇帝下令讓劉統(tǒng)勛來當總編撰,可是劉統(tǒng)勛覺得自己年紀太大,一個人很難勝任編撰大典的重擔,于是就向乾隆皇帝舉薦了紀曉嵐。乾隆皇帝也就饒恕了紀曉嵐所犯的過錯,下詔書,召紀曉嵐回京。
乾隆皇帝讓他參與編撰《四庫全書》,事實上紀曉嵐是總撰稿。歷經(jīng)十年之久,這部《四庫全書》終于編撰完成,而乾隆皇帝對紀曉嵐編撰四庫全書這個事情甚是滿意。還對紀曉嵐大大的獎賞,提拔為禮部尚書。
作為一名即將上位的皇帝,玉璽都沒有到自己手里,還在原來的皇帝手上,怎么能算得上萬人之上的天選之子呢?這讓當時主持禪位的紀曉嵐措手不及。
紀曉嵐不贊同這一舉措,劉墉也是很反感這樣做。并且這一舉動更讓嘉慶在眾位大臣面前丟盡了顏面。嘉慶皇帝就在這樣的情形下登上了皇位。一國之君,怎么能不在心里埋下一顆種子呢?
后來,在劉墉的勸說下,乾隆皇帝不得已把玉璽拿了出來。雖然心里百般的不愿意,但是也是把自己心愛的玉璽給了嘉慶皇帝。嘉慶拿到玉璽也是要看著乾隆皇帝的臉色。乾隆笑一笑,嘉慶跟著笑一笑,乾隆哭一哭,嘉慶陪著哭一哭。
這樣的日子,在嘉慶帝的心里深深地扎了一根刺。朝廷上的每個人一舉一動,看在眼里,雖然不說話,但都被他記在心里,這也為后來嘉慶帝拿到實權(quán)之后的所作所為做了鋪墊。
乾隆駕鶴西去,嘉慶玉璽在手,大權(quán)也真正地掌握在手中。這時的嘉慶已經(jīng)不再是幾千年前的傀儡,變成了真正的統(tǒng)治者。嘉慶帝開始執(zhí)掌朝中大事,這時兩位大將和珅和紀曉嵐掌握的權(quán)力種在皇帝心里的種子開始發(fā)芽了。
乾隆的西去就像雨露和陽光一樣,照到了嘉慶帝的心里。種子開始萌芽,生長的速度驚人,觸角馬上就伸到了和珅的身上。俗話說,變了蝎子就蜇人,此時的嘉慶帝已經(jīng)不再是弱不禁風了,更不會任人宰割。
嘉慶皇帝下令對和珅家查抄,在查抄和珅家時,搜出了八億兩白銀。八億兩白銀是什么概念呢?相當于清朝的財政十五年收入的總和。這一抄家,讓本就不富裕的嘉慶帝,國庫、金庫一下子就充足了。嘉慶帝簡直如魚得水,好不自在,一上任就拿到了一筆巨款。
和珅一直風光,即便有什么大事小事之前在乾隆皇帝那都可以擺平。紀曉嵐無論怎么進諫也是無濟于事。但是今非昔比了,一代臣子,就在新舊更替之間沒落了,甚至死得很凄慘。
風水輪流轉(zhuǎn),風光一時,風光一世。能夠善終地離開這個世界也算是一種德行,和珅未能幸免,紀曉嵐福報不小,能夠活到終老。做人做事還是應(yīng)該本本分分,不能夠太貪婪。福報享盡,大難臨頭,和珅也未能幸免。
和珅曾經(jīng)欲望膨脹,就應(yīng)該能想到自己有倒下的那一天。欲望和貪心不僅害了自己,還連累了自己的家族。為了滿足自己的貪婪,不顧一切。而紀曉嵐一直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沒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兒,才能夠免此了結(jié)性命一難。
紀曉嵐能夠在和珅死后,不被嘉慶帝視為眼中釘,也有他過人的謀略。紀曉嵐能夠被兩代皇帝所寵愛,有著文人的聰明智慧,高瞻遠矚的謀略。這一點上,和珅只顧著斂財,而忘記了斂命,最后人財兩空,落得一個凄慘。
那么紀曉嵐就顯得有謀略多了,能夠深得皇帝的心。但是皇帝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但是嘉慶皇帝也算是忠義之人。有權(quán)之后,并沒有殺掉曾經(jīng)幫過自己的恩人紀曉嵐。而紀曉嵐的老年生活也算是安安穩(wěn)穩(wěn)地度過,也不枉這一生的才華,為后世留下了史冊。
和珅死后,紀曉嵐的職位被調(diào)來調(diào)去,沒有穩(wěn)定過,就讓他當了一個閑官。而這一年是1805年,而這一年,紀曉嵐也走過了他82歲的人生,在古代這也算是非常高壽了,也算是得以善終。同樣是乾隆皇帝的寵臣,最后兩人的解決確是大相徑庭。
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朋友,一定對抽一口大煙鍋,每天插科打諢與和珅過不去的紀大煙袋印象深刻,但真實的歷史上,這個紀大煙袋其實另有其人。
他就是宰相劉羅鍋的原型,乾隆朝的重臣劉墉,劉墉是劉統(tǒng)勛的兒子,他本人也深得乾隆皇帝的賞識,而且和乾隆年紀相仿,出生于1720年,比乾隆小9歲,比和珅大30歲。
而和珅比紀曉嵐小了26歲,比乾隆小了39歲,這三個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年齡差,而紀曉嵐終其一生都沒有與和珅正面相沖突。所以《鐵齒銅牙紀曉嵐》中這三人的劇情在歷史上根本不會上演。
紀曉嵐不敢得罪和珅,但劉墉敢,他是重臣之子,自己又是能臣,而且乾隆對他知根知底。但可惜,劉墉的能力比不了和珅,所以對和珅也是處處看不順眼,又長期受到和珅的打壓,所以劉墉就經(jīng)常想方設(shè)法的針對和珅,即便如此,和珅也沒有對劉墉下狠手,可見和珅還是一個有底線的人。
而劉墉則不同,他一直暗中憋著一股氣,聯(lián)合大將軍阿桂、軍機大臣董誥等人,但可惜也斗不過和珅,誰讓乾隆皇帝特別寵愛和珅呢?
但新皇帝嘉慶卻與劉墉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所以乾隆剛一去世,嘉慶就讓劉墉辦了和珅,抄了他的家,罪名也是劉墉定的,據(jù)說抄了8億兩白銀,是清朝15年的國庫收入。
俗話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要是和珅手里頭沒那么多票子,嘉慶還真的懶得動和珅。
既然與和珅過不去的人是劉墉,那紀曉嵐呢,他又是怎么樣與和珅相處的呢?
和珅比紀曉嵐小26歲,但他卻一直是紀曉嵐的上司。紀曉嵐一生做了兩件大事,第1件就是主持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第2件事編撰四庫全書。
而實際上《四庫全書》的總編纂官其實是和珅,紀曉嵐只是一個干活的。為什么和珅會成為《四庫全書》的總編纂官呢?
真正的和珅是一個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四書五經(jīng)無一不通的大才,和珅的上位絕不僅僅是因為他會溜須拍馬,而是他真有實力,只是貪污的形象掩蓋了他的才華。
嘉慶上位后收拾了和珅,紀曉嵐反而成了嘉慶信任的肱骨之臣,嘉慶登基之前,還有一段小插曲。
那時乾隆已經(jīng)86歲高齡了,盡管他非常眷戀皇權(quán),但他又要顧全自己不超過圣祖康熙在位61年的諾言,所以在乾隆60年時,他決定退位,讓自己的兒子嘉慶提前登基,自己當太上皇。
但乾隆又不愿意放棄皇權(quán),于是和珅就想出了一計,傳皇位不傳玉璽,這樣權(quán)力還在乾隆手里,但這招對嘉慶來講就太狠了,自己已經(jīng)30多歲了,還要當兒皇帝,連象征皇權(quán)的玉璽都不給,還叫什么皇帝。
但嘉慶又不能公然搶玉璽, 這時候負責主持禪讓大典的紀曉嵐得知這個消息后,就向乾隆說:玉璽是皇帝的象征,如果傳位不傳玉璽,對新皇帝的打擊太大了,但權(quán)力還是太上皇你的,玉璽不過就是一個象征。
經(jīng)紀曉嵐這樣一說,乾隆也意識到了問題之所在。
最終禪讓儀式上,乾隆還是將玉璽傳給了嘉慶,經(jīng)過這件事,嘉慶對紀曉嵐便另眼相看了,親政之后自不會虧待紀曉嵐。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紀曉嵐應(yīng)該與和珅屬于一黨的,至于 這二人之間有多少利益關(guān)系就不得而知了,但從紀曉嵐能在關(guān)鍵時期抱住嘉慶這個大樹,也可以看出紀曉嵐是一個十分睿智的人,和珅強大的時候,不招惹他,但也不刻意躲避他,同時在嘉慶初上臺時能幫一把,可見他的情商之高。
嘉慶元年,移兵部尚書。復(fù)移左都御史。二年,復(fù)遷禮部尚書。疏請婦女遇強暴,雖受污,仍量予旌表。十年,協(xié)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卒,賜白金五百治喪,謚文達。---《清史稿》
紀曉嵐在乾隆朝并沒有得到重視,他相貌丑陋,而且有口吃的毛病,這樣的人注定入不了外貌協(xié)會乾隆的眼,一次,紀曉嵐為內(nèi)閣學士尹壯圖求情時,被乾隆帝當眾斥責:?朕以你文學優(yōu)長,故使領(lǐng)四庫全書,實不過以倡優(yōu)蓄之,爾何妄談國事!?
反而在嘉慶朝得到重用,一直活到嘉慶十年,81歲病逝,嘉慶帝賜白金五百兩治喪,還親自給他作祭文、碑文,謚號?文達?,跟和珅的?不得善終?比起來,紀曉嵐的結(jié)局要顯得?殊榮備至?了!
搜索
乾隆皇帝是中國最長壽的一個皇帝,在位期間也達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但是他中年之后就好大喜功,生活過得極為奢侈,經(jīng)常大興土木。他父親和爺爺兢兢業(yè)業(yè)給他留下了一個盛世,可他留給兒子嘉慶的卻是一個奸臣和坤和空架子的朝廷??础惰F齒銅牙紀曉嵐》的人可能覺得和坤跟紀曉嵐水火不容,那么和坤被嘉慶處理了之后,紀曉嵐是什么下場呢?
和坤1750年7月1日出生,雖然他的家族是滿清八大姓之一的鈕祜祿氏,但小時候的和坤沒有很幸福。三歲的時候母親生下弟弟和琳難產(chǎn)去世,九歲的時候父親常保因病去世。兄弟倆差點被趕出家門,還好一位老家丁跟他父親的偏房保護了他們。
和坤從小就很聰明,熟讀四書五經(jīng),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和坤娶了直隸總督馮英廉的孫女馮氏。和坤在參加科舉考試落選之后成為了補粘桿處的侍衛(wèi),根據(jù)史料記載,一年之后他就因為在乾隆面前展露了才學,成為了乾隆儀仗隊的侍從。
此后他的仕途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從一個侍衛(wèi)當上了侍郎。起初的和坤是清廉為官,甚至有人賄賂他他都沒收,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李侍堯貪污一案,他從中得到了大量錢財,官升至戶部尚書。
他受重用據(jù)說還有一個原因是長得很像乾隆的一個妃子,乾隆很喜愛那個妃子,但因為天人永隔,所以看到相似的和坤乾隆就對他很好。和坤也很擅長拍乾隆的馬屁,乾隆對皇太后很孝順,和坤知道之后就連著皇太后一起討好。在皇太后去世的時候他就一直陪在乾隆身邊跟著大哭,因此乾隆對他很有好感。
和坤風光多年,直到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駕崩十五天后,嘉慶就跟和坤算賬了,以二十條大罪賜他自盡。和坤是個奸臣沒錯,他導致乾隆晚期吏治敗壞,他貪財,但對于理財也確實很擅長。前面說過他小時候就很聰明,他的一生讀了很多書,而他與紀曉嵐也是因書結(jié)緣。他們倆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像電視劇那樣水火不容,實際上他們年齡差很大。
而因為四庫全書,兩人之間也有來往。初入官場的和坤正直、清廉,但畢竟年輕,做事還是會沖動,紀曉嵐就會教他該怎么做。紀昀生于1724年8月3日,曉嵐是他的字。雍正八年(1730年)在童子試的時候,因為成績優(yōu)異被譽為神童。
之后紀昀幾次參加科舉考試,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中了二甲第四之后正式開始了他的宦海生涯。他主要是負責學術(shù)工作的,在任期間,纂修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熱河志》、《平定兩金川雅》等多部重要典籍。紀昀有點像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人,和坤負責治國理財,而他負責的是學術(shù)知識方面的,所以他們兩個之間沒有利益沖突。
不過要說關(guān)系好,紀昀跟劉墉的關(guān)系可能更好,紀昀參加考試的時候,劉墉的父親是他的考官。所以他在很早的時候就認識了劉墉,劉墉這個人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因為他的書法造詣很高。劉墉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生于山東的名門望族,因父親關(guān)系步入仕途。
在和坤專權(quán)數(shù)十年的時候,劉墉跟紀昀等為數(shù)不多的大臣是沒有依附和坤的。所以后來嘉慶清理和坤的時候,紀曉嵐并沒有受到牽連,一直活到了嘉慶十年(1805年)八十一歲才去世。嘉慶皇帝還賜白金五百給他辦喪事,親自給他寫了祭文跟碑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4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