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小姐喜歡趕考書生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古裝影視劇里,經常出現(xiàn)下面這樣的橋段:
書生進京趕考,偶遇有錢人家的小姐。小姐喜歡上了書生,不但以身相許,還贈以銀兩和信物。書生則發(fā)誓,金榜題名之后一定回來迎娶嬌妻。書生離開后,小姐守了很久的空房,各種酸甜苦辣,不在話下。就在小姐打算放棄的時候,突然外面?zhèn)鱽砬描尨蚬牡穆曇?。原來是書生已經金榜題名,獲得功名,遵守承諾回來娶妻。于是,他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那么問題就來了,世間男子萬萬千千,為何那些古代有錢人家的小姐,都不約而同地喜歡上了進京趕考的書生?
一
在我們的印象里面,古代書生大多是一些寒窗苦讀的學子,家里一貧如洗,以至于連進京趕考的盤纏都是東拼西湊……我只能遺憾地告訴大家,這種印象是錯的。事實上,古代書生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窮。
雖然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但我們知道,古代讀書人的數(shù)量并不多,而真正將獲取功名作為人生唯一目標的讀書人更是少之又少。畢竟,從隋朝到清末,1300多年來,全國總共才出700多名狀元、近11萬名進士、幾百萬名舉人。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生產力不發(fā)達的古代,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是需要全脫產,成本很高,一般農民家庭根本就承擔不起。就算小富之家也常常吃不消。能夠通過“童試”“鄉(xiāng)試”,獲得進京趕考資格的書生,其家庭肯定不會太窮。至少,三五間房屋是有的,幾十畝薄田是有的。
在古代影視劇里,進京趕考的書生往往隨身攜帶一名書童。你可以比較一下,如今多少有錢人家,能夠請得起專門給子女陪讀的書童?
二
從外貌上來看,進京趕考的書生形象不會太差。
在經典電影《靚女幽魂》中,張國榮扮演的書生寧采臣眉眼清秀、唇紅齒白,長得斯斯文文。這其實是很多讀書人的共同形象。就算外貌長得不怎么樣的書生,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他們在氣質上也往往高人一等。
在古代,有錢人家的小姐極少有機會外出,“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人們不認識她們,她們何嘗又認識別人?在春心涌動的時候,恰好遇到一名儒雅俊俏的書生,自然一顆芳心暗自許,忘卻了父母的叮囑,打算起自己的終身大事。
另外,古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有錢人家的小姐也不會例外。與其以后賭博性地嫁給自己從沒見過的某位陌生男人,不如趁早與見過一面、長得也不賴的趕考書生私定終身,避免“劣品驅逐良品”的悲慘結局,對不對?
三
書生在進京趕考期間,可能是人生最失意的時候。
俗話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古代科舉考試的競爭激烈程度,絲毫不亞于今天的高考。古代科舉考試的淘汰率更高,看起來更殘忍。這就使得絕大多數(shù)讀書人,難以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書生在進京趕考之前,早已經過多輪考試,總是失意不得志。再加上旅途寂寥,風塵仆仆,難免灰心喪氣,意志消沉。這時候,如果獲得有錢人家小姐的青睞,必然會產生莫大的感激和好感。有錢人家小姐也能夠從書生那里獲得男權社會里少有的尊重和平等。
真正的愛情,總是來自于平等的個體。趕考書生和有錢人家小姐,便很容易碰撞出愛情的火花。
四
就算從現(xiàn)實的角度看,有錢人家的小姐與趕考書生聯(lián)姻,也不是一件賠本的生意。
通常來說,有資格進京趕考的書生,都已經獲得了舉人功名。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書生已不是平頭老百姓了,而具備了擔任官員的資格,是“老爺”了,名下的田地是免除賦稅的,見了官老爺也是可以不拜的。
此次進京趕考,如能蟾宮折桂,高中進士,當然是喜上添喜、錦上添花。有錢人家的小姐自然身價百倍,步入上流社會,被封誥命夫人光宗耀祖指日可待。萬一書生名落孫山,掃興而歸,也沒什么了不起。書生依然能夠憑借舉人身份,在縣鄉(xiāng)混過一官半職。運氣好一點的,還能當上七品縣官,甚至級別更高的官員。
你看,有錢人家和官宦之家聯(lián)姻,還真是門當戶對、強強聯(lián)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4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她是前朝公主,為什么楊堅沒有廢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