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夏侯玄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萬事萬物的輪轉(zhuǎn)自有定數(shù),有些人明知事情的根源是什么,但是卻沒有采取避免的措施。世上其實有很多事情都是無奈之下的選擇,明知事情的后果但卻只能看著。三國作為一個兇潮迭起各豪雄猛將不斷涌現(xiàn)的時代,其中有太多事情的發(fā)生是很無奈的;夏侯玄就是如此。當初他就無奈之下做出決斷,以至最后被司馬懿的后人殘忍殺害。其實當時在司馬懿在朝中進行政變的時候,他手中握著很大的兵權(quán),麾下有很多的兵馬將士??墒侵乇谑值乃⑽捶纯顾抉R懿政變,所以最后他得了個抄家滅族的下場。事情為何發(fā)展到如此?他為什么不反抗呢?各位觀眾且看小編下文敘述。
若要明白夏侯玄會不反抗司馬懿的政變,那就需要知道夏侯玄、曹爽以及司馬懿之間的關(guān)系。夏氏家族與曹氏家族一直就是宗親關(guān)系,曹爽不僅對夏侯玄有提攜恩情,他還與夏侯玄有親戚情誼;曹爽的一個姑姑就是夏侯玄的母親。當然了,曹夏兩家雖說親戚,但是宗室子弟間難免有間隙。當時身為曹魏君主的曹叡,就很不喜歡夏侯玄;并且還為此降了夏侯玄的職位。不過等到曹叡逝去,曹爽擔任輔佐朝政的大臣后,夏侯玄就恢復(fù)了原來的職位且還不斷晉升。最后夏侯玄的職位升到掌握曹魏重兵的征西大將軍一職,他的官職可謂是順順利利地步步高升。
而夏侯玄與司馬懿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良好,雖沒上升到相互敵視的地步;但差不多也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不過司馬懿作為曹魏的朝政大臣之一,肯定還是要與夏侯玄有朝政來往。當初夏侯玄對司馬懿提出了很多利于朝廷的政策,可司馬懿怎會看其威望進一步增強來威脅他的朝中地位;所以哪怕他提出的建議再好司馬懿也不會采納。由此可知,夏侯玄與曹爽是一個陣營,與司馬懿卻是潛在的敵對關(guān)系。而當初司馬懿謀權(quán)篡位的時候,夏侯玄已坐到了大將軍的職位,手中握著很大的兵權(quán);所以他完全有能力去阻止司馬懿弄出來的政變。
可以說當時夏侯玄只要出來對抗司馬懿,曹魏之中就會有很多勢力響應(yīng)他的號召;到時候不要說是阻止司馬懿,就是把他捉拿斬殺都是能夠做到的。然而他卻并未如此行事,并且司馬懿把他調(diào)職回京,他也沒有做絲毫的反抗。為何他會做出這般選擇?難道他不知道他的權(quán)力一旦被收回,他很可能難逃一死的結(jié)局。這些他心里其實都很清楚,但是一些因素導(dǎo)致他只能做出這般無奈的選擇。原因之一,就是曹爽對此事的放任態(tài)度使得他不能主動采取反抗行動。曹爽當時對于司馬懿的政變是不做多少抵抗的,哪怕恒范再怎么去勸說他,他依舊選擇束手被司馬懿抓住。
這種行為,就很大程度地阻止夏侯玄去反抗司馬懿。畢竟曹爽在占有許多優(yōu)勢的情況下,都沒去阻止司馬懿的政變;他又如何上前阻止呢!要知道夏侯玄又不是與此有直接利益的人,他就是起兵去阻止司馬懿的陰謀又能如何。原因之二,就是夏侯玄很注重國家的大局。當時他決定不對司馬懿進行反抗,直接應(yīng)司馬懿的調(diào)令回京中任閑職的時候,其叔父夏侯霸就讓他投歸蜀漢;這樣還能保住性命。可是夏侯玄卻強烈表示,他是不可能為了保全自己而投歸敵人帳下。因為他知道他若是做了反抗并投歸蜀漢,曹魏必將產(chǎn)生很大的內(nèi)亂,到時曹魏政權(quán)很可能會被覆滅或是分裂。因此,夏侯玄為國家大局而選擇不去抵抗司馬懿,情愿被其調(diào)任回京并做好了身死的準備。
最后,就因為夏侯玄的名士氣度不允許他做出有害國家的事情。身為那時有名的四大名士之一,夏侯玄行事自是光明正直的,對發(fā)生一切事情都能抱有泰然處之的心態(tài)。若是是讓他起兵害過,那就是把他架在火上烤;還不如殺了他來得爽快;所以對此事十分清楚明白的他不愿逃避,直面自己之后得到的后果。司馬懿在世時雖然沒有下令殺了他,但是夏侯玄知道他的兒子一定不會放過他。最后,當司馬懿去世之后,他的兩個兒子果真殺了他;并且還被抄了家滅了族。可惜夏侯玄這么一位高尚的名士,以這般凄慘的結(jié)果收場;不過幸好他那高絕的品格還留于世。
在我國的歷史上發(fā)生過很多場的戰(zhàn)爭,其中呢還有很多非常出名的戰(zhàn)爭,這些戰(zhàn)爭同時也造就了很多的愛國英雄。司馬懿這個人物我們都很熟悉,在歷史上也有很多關(guān)于他的記載,在歷史上有一場戰(zhàn)爭叫做高平陵政變,令很多人好奇的是為什么在當時手握十萬兵權(quán)的夏侯玄去沒有舉兵討伐司馬懿。
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談起高平陵政變這個歷史事件我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也就是通過了這場戰(zhàn)爭曹魏手中的政權(quán)才落在了司馬氏的手中。
在這場戰(zhàn)爭中還有一位人物也就是夏侯玄,當時的夏侯玄可是不簡單當時的他手中都握著十萬兵權(quán),可是令人驚奇的是他卻沒有帶兵去打司馬懿。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呢,當時的夏侯玄他雖然手中握有兵權(quán),但是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想要帶兵打仗不是說想打就能打的,沒有皇帝的詔令是不能采取軍事行動的,并且呢,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還有一樣?xùn)|西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虎符,有了虎符和皇帝的詔令才能帶兵打仗,可是當時的他這兩樣必需的東西都沒有,怎么去帶兵反抗司馬懿。再說雖然在兵營中他是令眾人都信服的,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大家隨著他一起起兵打仗是要被安上非常嚴重的罪名的,甚至會連累家人,所以說這也就是為什么手握重兵的他在那樣重要的時刻沒有起身討伐司馬懿了。
司馬懿靠得3000死士成功發(fā)動高陵政變,司馬懿只有區(qū)區(qū)3000人為什么沒有其他的人來反抗司馬懿?原因很簡單司馬懿不是篡位,而是清君側(cè)。
當時的曹爽也確實是一個比較無能的人,在他的輔政期間,可以說是沒有干過什么有作用的事情,唯一成功的事情就是排擠司馬懿了。
當時曹爽無論是對吳國還是對蜀國的戰(zhàn)爭,都是戰(zhàn)敗居多,這也讓魏軍的損失很大,讓他在魏國很不得人心,而這個司馬懿的高陵政變可以說是得到了郭太后和很多的大臣的支持。再加上這時的曹爽也投降了,也就沒有人和沒有必要來反抗司馬懿了。
司馬懿和曹爽兩人一開始還相處得不錯,司馬懿在外領(lǐng)兵作戰(zhàn),曹爽獨霸朝廷,然后曹爽也是控制著整個朝廷。他發(fā)動過改革,閹割了很多的貴族的利益。
還有一個改革就是修改法令,皇帝想改法令都得詢問群臣的意見,而這時的曹爽可以說是把幾乎的所有的朝臣的得罪了。就在曹爽陪同曹芳去高陵魏明帝之墓的時候,裝瘋賣傻了很久的司馬懿突然發(fā)動了政變,控制了整個洛陽。
還有在政變的時候,曹爽的意思不夠明確,他一開始是沒有反對司馬懿,反而是投向了司馬懿,這也使得沒有得到曹爽命令的夏侯玄不敢擅自攻打司馬懿。還有就是夏侯玄是以大局為重的,夏侯玄的叔叔曾經(jīng)就勸說他歸降蜀國,但是他沒有原因,而且夏侯玄自己也不想背負叛變,逃兵的罵名。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曹芳與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馬懿在洛陽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先后派侍中許允、尚書陳泰以及曹爽所親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誘勸曹爽放棄權(quán)力,并以洛水為誓允諾其只交出兵權(quán),便可保留爵位。對此,曹爽不敢放手一搏,選擇放棄抵抗。
不久之后,曹爽兄弟與其親信黨羽都被捕,正月戊戌(初十)日(2月9日)并一起被屠滅三族。在誅滅曹爽三族后,曹氏武將受到重創(chuàng),這促使司馬懿奪取了曹魏大權(quán)。眾所周知,夏侯氏和曹氏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guān)系。那么,問題來了,司馬懿殺曹爽,奪取曹魏大權(quán),當時手握重兵的夏侯家族為何不救?
早在曹操起兵之初,同宗同族的夏侯氏就成為曹操的左膀右臂。比如夏侯淵、夏侯惇、夏侯尚等人,就為曹操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在很多人看來,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之變,篡奪曹魏大權(quán),夏侯家族理應(yīng)站出來勤王,至少要討伐司馬懿。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平陵之變時,理論上具有討伐司馬懿能力的夏侯氏武將,只有夏侯玄和夏侯霸。
一方面,就夏侯玄來說,在高平陵之變前,此人就擔任征西將軍、假節(jié)、都督雍州、涼州軍事。在曹魏,征西將軍和都督雍州、涼州軍事,可謂非常重要,因為其需要應(yīng)對諸葛亮、姜維的北伐。比如在夏侯玄之后,鄧艾就曾擔任征西將軍一職。至于都督雍州、涼州軍事,意味著曹魏在這兩個州的兵馬,幾乎都被夏侯玄所掌握了。對此,在不少歷史學(xué)者看來,保守估計,夏侯玄至少掌握了10萬大軍。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從紙面上來看,夏侯玄完全可以統(tǒng)帥這10萬大軍,以此進攻篡權(quán)的司馬懿。如果夏侯玄率先起兵,很可能會引起其他武將勢力的跟進,從而該司馬懿家族帶來滅頂之災(zāi)。但是,實際上,夏侯玄卻沒有起兵的能力和信心。在高平陵之變前,夏侯玄與曹爽策劃駱谷之役,大失人心,駱谷之役,也被稱之為興勢之戰(zhàn),發(fā)生在公元244年。
在這場戰(zhàn)役中,蜀漢大將王平重創(chuàng)曹爽、夏侯玄率領(lǐng)的10多萬大軍。因為這場戰(zhàn)役的失利,曹爽和夏侯玄賊曹魏將士,尤其是曹魏西線將士中的威望跌入谷底。所以,等到公元249年,司馬懿發(fā)起兵變時,夏侯玄缺乏號召大家起兵的信心,因為上一次的失利讓夏侯玄在雍涼一帶的將士中沒有較強的號召力了。更為關(guān)鍵的是,司馬懿在曹魏雍涼一帶深耕多年,心腹將領(lǐng)遍布軍中,這也是夏侯玄非常忌憚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4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馬超不顧親人安危是無心之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