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李廣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李廣難封”相信在說到這個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這個典故的由來吧?李廣出生在一個將門世家,雖然在當時抗擊匈奴的時候,也有很多的戰(zhàn)績,但是一直都沒有什么高的職位,漢文帝就說,可惜啊,你沒有遇到一個就好時機,如果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也不在話下。
在面對這樣的事情,李廣對于自己的子孫后代的要求都是非常的高,李陵是李廣的孫子,也是有才華的人,善于騎馬射箭、對人有仁愛之心,是一個作戰(zhàn)勇猛之輩,也有當年李廣的風范,被漢武帝很看好的。
在公元前99年,李陵帶領五千步兵出兵匈奴,但是沒有想到找到了匈奴單于的偷襲,被單于8萬騎兵戰(zhàn)士圍攻,血戰(zhàn)八天八爺,戰(zhàn)敗被圍,被迫投降匈奴。后來匈奴為了破壞李陵的名氣,那就傳出了很多的壞話,漢武帝聽到之后就是非常的氣憤,一下子怒燒了李陵的親人。
匈奴也就是利用了這樣的計策,讓李陵徹底的和漢朝斷絕了關系,后來李陵就娶了單于的公主,就開始了自己的生活。在漢昭帝繼位的時候,就想要召回李陵,但是李陵害怕再次的被羞辱,就拒絕回到大漢,一直都老死在匈奴。
在之后就是李敢的兒子李禹,受到了巫蠱之禍的牽連,因“謀入匈奴”之罪被論處,背叛國家自然是死罪,也算是到了這個時候,李廣一脈在漢朝明面上的傳承已經(jīng)斷絕了,索性的是在匈奴的李陵還在繁衍著后代。
根據(jù)傳聞,北周名將李穆就是李陵的后代,成就也是非常的驚人,公元581年,楊堅受禪登基后,封李穆為太師,位列三公。而到了公元648年,來了一支黠戛斯朝貢團,在唐朝的首都長安城內(nèi),黠戛斯酋長自稱是漢朝李陵的后裔。
酋長自稱和唐朝皇帝是同宗,也就是攀親戚來了,只不過這可是地道的糊涂賬,在匈奴并沒有什么史料去記載這些,近七百五十年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誰又知道呢?不過史料中卻有著這樣的記載,當時在匈奴的李陵負責管轄堅昆一代的地區(qū)。
黠戛斯的古稱正是堅昆,而且此地的人大多是赤發(fā)綠瞳,而自稱為李陵后裔的這些人則是黑發(fā)黑瞳,這是明顯有著中原人血統(tǒng)的特征,所以雖然沒有相關的史料佐證,不過可信度還是有一些的,具體情況,還是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qū)起兵叛漢,同時勾結當時草原上的霸主匈奴率軍攻克了雁門關,并打下了太原。
此時漢高祖劉邦聞之大怒,發(fā)誓定要將那韓王信斬首并擊敗匈奴以解決邊患的危機。于是劉邦親率三十二萬大軍向匈奴之地進軍。
這三十二萬大軍剛剛經(jīng)歷過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和楚漢爭霸的洗禮,每一個可謂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在劉邦等人的指揮下,大漢軍隊屢戰(zhàn)屢勝,韓王信和匈奴的聯(lián)軍則不得不避其鋒芒。
但是正是因為戰(zhàn)事異常的順利讓劉邦開始輕敵了,幾次交鋒下來,劉邦發(fā)現(xiàn)和自己交手的匈奴人都是一些老弱病殘根本不堪一擊。對于出戰(zhàn)與否劉邦不能下定決心,因此派出了幾股部隊前去打探情況,最后得到的情報都是認為此時可以出擊。
但是此時大漢的主力部隊還沒有到達,此時劉邦的身邊人馬其實并不是很多,因此劉邦決定派劉敬再去打探情況。
劉敬針對匈奴這反常的情況卻認為此時的劉邦不應該繼續(xù)和匈奴繼續(xù)糾纏下去,他認為:“兩國交兵,應該展示自己的實力,此時匈奴派出的部隊都是老弱婦孺,這一定是匈奴故意引我們進入圈套,此時不應該和匈奴開戰(zhàn)。”
此時的劉邦正處于勝利的喜悅之中,本想趁著這連戰(zhàn)連捷的勁頭繼續(xù)趁勝追擊??墒沁@時聽到這個讓人撤軍的消息,劉邦的興致一下子就沒了,他不顧劉敬的勸阻,叫人將劉敬拿下,等大軍凱旋之后在處置劉敬,自己則率領數(shù)千兵馬則繼續(xù)向前追擊。
如果此時的劉邦能夠聽從劉敬的話,那么歷史或許又將會走向另一個結局。
果然如劉敬所預想的一樣,劉邦率軍進至白登山之時,被埋伏在這的匈奴四十萬大軍團團包圍。而此時在后方的漢軍步兵則因為行動遲緩被匈奴的大軍給阻擋。
此時劉邦的身邊就只有數(shù)千騎兵部隊,怎么可能是四十萬精銳匈奴騎兵的對手?劉邦幾次突圍都沒有辦法沖出去,更糟糕的是此時隨身所攜帶的糧草也即將告磬。
此時的劉邦可以說是外無援兵,內(nèi)無糧草,外加此時正值隆冬季節(jié),氣候非常嚴寒,很多士兵還不習慣這樣的天氣,因此軍中被凍傷的人不在少數(shù)。
最后劉邦不得不聽從了謀士陳平的計策,重金賄賂匈奴冒頓單于的閼氏,最終冒頓單于聽從了閼氏的話。
而劉邦最終在白登山被圍七天七夜,最后灰溜溜的撤軍了,并與匈奴定下了和親的政策,從此這個政策一直影響著大漢王朝。
這場歷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圍以匈奴的全面勝利而告終,客觀的認為這場大戰(zhàn)大漢王朝失敗不是沒有理由的:
其一:劉邦在開國之后大肆屠戮功臣讓很多人都寒了心,其中淮陰侯韓信更是最讓人惋惜,白登之圍若是韓信尚在,這么明顯的“驕兵之計”韓信不可能看不出來,而劉邦本人軍事又屬于很一般那種,因此才會輕敵冒進。
其二:此時的匈奴和大漢王朝在軍事實力上力量不成正比,此時的大漢朝士卒經(jīng)過多年征戰(zhàn),可是國內(nèi)以疲憊不堪,而匈奴早在楚漢戰(zhàn)爭時期,匈奴的冒頓單于就已經(jīng)統(tǒng)一匈奴各部落,并趁著二人無暇北顧之際,奪回了當年秦國大將軍蒙恬攻取的河套地區(qū),由此匈奴也開始實力大增。
而此戰(zhàn)匈奴方面的指揮官冒頓單于堪稱是雄才大略,我們只知道成吉思汗后來一統(tǒng)草原??墒窃缭谙惹貎蓾h時期,草原上就出現(xiàn)了一位統(tǒng)一匈奴各部落的草原霸主。他就是冒頓單于,歷史上第一位統(tǒng)一大草原的人。
匈奴,是在先秦兩漢時期雄踞在北方草原上的部落,當年秦、趙、燕等國無不都受游牧民族的襲擾。與匈奴接壤的是趙國,他們那來無影去無蹤的騎兵部隊令趙國非常頭痛。
直至李牧的出現(xiàn)讓趙國改變了對匈奴作戰(zhàn)的劣勢。他在趙國北方邊塞期間,匈奴一旦來犯,他就命令部隊固守營壘,并嚴令士兵不許出戰(zhàn)。匈奴每次進犯趙國邊境最終都沒有什么收獲,可是當時趙國朝堂有人認為李牧這樣的作戰(zhàn)方式太過膽小,于是趙王便換了他,改派將領。
可是新上任的將領卻沒有李牧那樣沉穩(wěn)持重,每次匈奴進犯便率軍出擊,可是卻嚴重削弱了趙國的實力,無奈趙王只好再一次用李牧。
李牧再一次上任后,還是用以前對付匈奴的方法,可是日子久了讓趙國將士都開始對匈奴咬牙切齒,李牧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于是就在這情況之下,李牧采取了驕兵之計,故意讓手下兵士漫山遍野的放牧來迷惑敵人,匈奴見有機可乘,便大舉進犯趙國,趁此機會李牧左右包抄,匈奴軍隊大敗,由此匈奴損失十余萬人。
冒頓是匈奴頭曼單于的長子,他年少時便跟隨頭曼單于四處征戰(zhàn)。
本來不出意外的話他就是下一任的大單于,可是后來頭曼單于所喜愛的閼氏又生下了一個小兒子,此時冒頓的匈奴單于之位就有了很大的威脅。
頭曼單于此時也犯了一個和中原君王同樣的錯誤,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犯了一個大錯,本來冒頓是單于之位的第一繼承人??墒谴藭r頭曼卻想把單于之位傳給自己滴小兒子,因此這個大兒子就成了威脅,于是他就派遣冒頓去大月氏做人質(zhì)。
常言說虎毒不食子,可是此時的頭曼單于卻偏偏要費勁心思要置冒頓于死地。冒頓到了大月氏之后他馬上率軍攻打大月氏,其目的很明顯,就是想借大月氏的手除掉這個大兒子。
大月氏果然因為頭曼的舉動而遷怒于冒頓,于是就想殺了他,可惜冒頓先一步大月氏,連夜偷了大月氏的良馬趁此機會逃回匈奴。
逃回匈奴后的冒頓此時卻受到了頭曼單于的重視,他本來是想借大月氏的手殺掉冒頓,可是此時他卻認為這個兒子是個可造之材,于是就撥給了冒頓一萬騎兵供他調(diào)遣。
此時的冒頓已經(jīng)有了殺父自立的想法,其攻打大月氏想要其性命的舉動已經(jīng)徹底的讓冒頓寒心。以前的冒頓無權無勢,此時卻有了一萬軍馬。可是這一萬軍馬雖然聽命于他,但是其中很多人效忠的對象還是大單于,因此首先他就要把這支部隊打造成為自己的心腹部隊。
于是冒頓此時發(fā)明了一種響箭,他命令手下的軍士:自己響箭所射的目標就是你們的目標,如果有誰膽敢懷疑或者遲疑就會被斬首。
公元前99年,李陵率領5000步兵出征,在?;皆庥?萬匈奴精騎圍攻,血戰(zhàn)八天八夜殺敵萬余之后,李陵被俘投降,這一戰(zhàn)李陵可謂雖敗猶榮。
公元前90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率領三萬余騎兵追擊漢軍,至浚稽山,轉(zhuǎn)戰(zhàn)九日,商丘成率領的3萬漢軍雖然陷入包圍,卻殺傷虜甚眾,隨后匈奴?虜不利,還去?退兵。
歷史上的李陵,第一戰(zhàn)無比驚艷,5000步兵殺敵萬余匈奴精騎,奠定了他的絕世名將地位,但第二戰(zhàn)時,李陵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全部具備,商丘成是漢朝御史大夫,并非傳世名將;會戰(zhàn)地點位于外蒙,位于匈奴之地;商丘成的部隊是一支疲憊之師,李陵率領匈奴軍隊追擊;李陵率領的匈奴騎兵3萬,漢軍也只有3萬余,雙方兵力相當.......既然如此,為何李陵又一次戰(zhàn)敗,打不過商丘成呢?
作為李廣之孫,李陵一生渴望建功立業(yè),達成祖父封侯之愿,但陰差陽錯,第一次出征就兵敗被俘,最終還連累了全家老小。
公元前99年,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從酒泉出發(fā),準備攻擊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右賢王,漢武帝希望李陵為大軍運送糧草。對于有大志向的李陵而言,肯定不樂意做一名輜重押運官,于是申請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漢武帝深為感動,并命令強駑都尉路博德作為李陵接應部隊。
李陵不樂意做李廣利的運輸隊長,路博德也不樂意做李陵的后備呀。因此,路博德就找理由推辭,這下激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這是李陵與路博德串通,不想領兵出擊匈奴了。
于是,漢武帝立即下令要求李陵出兵,但并非率軍攻打匈奴,而是觀察敵情與吸引匈奴力量,史書記載是?從險要的庶虜鄣出塞,到東?;侥厦纨埨账粠?,徘徊以觀敵情,如無所見,則沿著浞野侯趙破奴走過的路線抵受降城休整?。
始料未及的是,李陵到了?;剑ń衩晒艊硟?nèi)戈壁阿爾泰山脈中段)之后,卻遭遇匈奴單于親自率領的3萬精騎,李廣利反而撲空。5000步兵對3萬精騎,怎么看都是必敗之局,但李陵卻與匈奴打了八天八夜,一邊戰(zhàn)一邊向長城轉(zhuǎn)移。
且戰(zhàn)且走,李陵銳不可擋,最后距離長城只有百余里,這時李陵幾乎彈盡糧絕,又被圍困于峽谷之中,真正陷入了絕境。
但李陵部隊勇猛無比,一度讓匈奴單于產(chǎn)生了懷疑,?李陵部隊日夜向南退走,把我們引到塞邊,會不會有伏兵呢??第二天又經(jīng)過一場惡戰(zhàn),匈奴單于已經(jīng)萌生退意,史書云?復力戰(zhàn)山谷間,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還。?
可惜的是,李陵軍中一個叫管敢的軍侯逃到匈奴,將李陵部隊?無援、彈盡糧絕?的實情告訴了匈奴單于,于是匈奴單于決定徹底消滅李陵部隊。最終,李陵在徹底彈盡糧絕之后,決定3000多將士分散逃亡,約定在邊塞遮虜鄣會合,李陵與韓延年一同出逃,匈奴數(shù)千騎兵緊追,韓延年戰(zhàn)死,李陵長嘆:?我無臉面去見陛下呀!?于是下馬投降了,李陵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內(nèi)的僅四百余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4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馬超不顧親人安危是無心之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