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漢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以上是漢武帝的發(fā)妻陳阿嬌皇后被廢之后,花費了百兩黃金請司馬相如所作的《長門賦》中的一段。
陳阿嬌皇后和漢武帝劉徹是姑表親,陳阿嬌的母親館陶長公主一直有個夢想,讓自己的女兒成為皇后。館陶長公主首先找到了太子劉榮的母親栗姬,給自己女兒找婆家,可是栗姬對這個大姑子并不待見。之前館陶曾經(jīng)給弟弟漢景帝介紹過許多美女,栗姬這個兄弟媳婦一直對此事耿耿于懷,所以拒絕了館陶長公主拋出的橄欖枝。第一次做媒?jīng)]有成功。
劉徹的母親王美人看到了機會,趁機拉攏大姑子館陶,與此同時劉徹一句“金屋藏嬌”的臨時承諾,這對娃娃親就這樣定了下來。館陶公主下一步就是替女婿謀到太子之位,她經(jīng)常在自己的弟弟漢景帝面前,夸贊自己未來的女婿劉徹,另外時不時說幾句栗姬的壞話,時間長了景帝也知道這些捕風捉影的事情無據(jù)可查,也就姑且聽之。
景帝曾經(jīng)故意考驗栗姬,交代她善待自己的其他兒子和妃嬪,栗姬竟然大發(fā)雷霆,當場回懟了景帝一頓。很明顯的情商不夠,善于鉆空子的王美人和長公主利用這個機會,攛掇大臣上疏提出立栗姬,這封疏的戳到了景帝的痛處,把上疏的大臣直接推出午門外了。這件事直接導致了栗姬失寵,太子被廢。劉徹按照在老爹面前的寵愛指數(shù),順位替補得到了太子之位。
劉徹在姑媽兼丈母娘的長公主安排下,順利登基并娶了阿嬌做皇后,實現(xiàn)了小時候許下的諾言。
阿嬌從小在家刁蠻慣了,結(jié)婚時脾氣性格已經(jīng)定型,驕橫、霸道成了陳阿嬌在劉徹面前的主要標簽。陳阿嬌在做了十年的皇后之后,被漢武帝以參與“巫蠱”案,被廢于長門宮。
據(jù)傳,陳阿嬌花百金請司馬相如寫了一篇《長門賦》企圖挽回劉徹的心,可最終卻已經(jīng)覆水難收了。
反觀在這段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如下眾生相:
一:恃寵而驕的栗姬:手握著一手好牌,被自己的硬生生打爛了。自己的兒子已經(jīng)被立為太子了,栗姬如果格局能大一點,有容人之量,皇太后的位置早晚就是囊中之物。可是由于自己的嫉妒心,讓自己失寵并把兒子的太子之位也葬送了。
二:善于把握機會的王美人:劉徹的母親,王美人名叫王娡。王娡的外公是燕王臧荼的兒子,王娡的母親出生的時候藏家已經(jīng)家道中落。王娡先嫁給了金家,在生下一個女兒后,離婚入太子宮中做了宮女。憑著出眾的長相和心計,迅速地俘獲了當時還是太子的漢景帝的心。在懷劉徹的時候,王美人就和景帝說夢見太陽入懷。古代著名的帝王將相都會有這樣的傳奇經(jīng)歷,不是太陽入懷就是降生時紅光滿屋之類的吉兆,這似乎成了名人的一個標配。這個夢估計也是王美人故意編造說給景帝聽的,為以后劉徹的接班做的鋪墊。
當館陶公主來找她的時候,兩人一拍即合,機會總是給與有準備的人,恰巧王娡是最會把握機會的人。王娡從一個平民百姓變成母儀天下的皇后,不得不佩服她的這種逆襲的奇跡。
三:館陶長公主:身為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挑了個侯爺做駙馬,一心為了女兒的將來無所不用其極。把自己的女兒送入了無情帝王家,福兮禍兮?
四:陳阿嬌:幸福來得太容易,不懂珍惜。從小嬌生慣養(yǎng),是個直腸子,愛憎分明,不會掩飾。“巫蠱”應(yīng)該只是個借口,阿嬌經(jīng)常出入皇宮這點宮禁應(yīng)該還是知道的。被廢的主要原因應(yīng)該是無子。其次,是嫉妒衛(wèi)子夫,她和衛(wèi)子夫的出身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是衛(wèi)子夫卻比她得寵,所以阿嬌處處為難衛(wèi)子夫。再有可能的就是陳阿嬌的家庭背景,娘家太強犯了漢武帝的忌諱。為了防止外戚專權(quán),就成了阿嬌被廢的原因之一了。
綜上幾點,做人切記:沖動是魔鬼,把格局放大!戒掉你的嫉妒心,隨時做好準備,不要讓機會從身邊溜走你就會變得非常成功!
空蕩蕩的寢宮里,唐玄宗一個人站著,一遍又一遍地看著宮里的東西。自從她死后,他總是來這里看看她生前用過的東西,以及她坐過的地方。這是他最愛的女人,他前半生深愛的女人,不顧吳與李的恩怨,不顧朝廷的反對。
看到這里,你以為你說的是楊貴妃?它不是。
后世都知道楊玉環(huán)楊貴妃的名字,說她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女人。她一見鐘情,不顧世俗,煞費苦心把她帶進宮里。
寵愛,寵愛,只是一個寵字,不是真愛。
唐玄宗真正愛的人是另一個人。這個人,和他一起長大,是青梅竹馬。他們有著同樣的感情。唐玄宗視她為知己,她陪伴唐玄宗見證了新世紀的崛起。
她就是唐玄宗前半生陪伴他的武惠妃。
宋代的楊萬里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詩《讀武惠妃傳》——,“秋風透桂花青,千朵未開。壽王不忍金殿之寒,獨贈玉指環(huán)于王”。
后宮佳麗三千。唐玄宗獨愛武惠妃,眼里容不得別人。盡管他后來很寵愛楊玉環(huán),但他仍然私下會見了梅妃。然而,當有武惠妃時,令人驚訝的是,唐玄宗是一心一意的。
實際上,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女,武則天很小就失去了父親。武則天見她可憐,將她帶入宮中。她從小就在皇宮里長大。武惠妃有著美麗的外表和出眾的氣質(zhì),他們很早就認識了。她十五六歲的時候,唐玄宗歷經(jīng)血雨腥風,終于當上了國王。
唐玄宗登基后,想封他為武惠妃皇后。當時他在朝廷的時候,很怕吳家的人。武惠妃的存在是在他的喉嚨,許多官員寫信說服唐玄宗。
唐玄宗見此,想盡辦法,想出一個前朝從未有過的——惠妃的爵位,所有規(guī)格都與皇后相同。沒有人能比得上這種恩惠。
甚至,唐玄宗為他殺了他的三個兒子。
武惠妃有四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她之前,唐玄宗還有其他兒子,太子也早已確立。后來,武惠妃產(chǎn)生了私心,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王子。
于是她設(shè)計告訴王子和兩位王子宮中有賊,并要求其中三位穿上盔甲進宮防衛(wèi)。其中三人信以為真,穿上盔甲,帶著武器進宮?;蒎敿锤嬖V唐玄宗,三王有意謀反。唐玄宗聽說了,就去看,果然如此。盛怒之下,他廢了其中三個,最后給了他們自殺。
唐玄宗可能沒有意識到武惠妃的陰謀,但他還是聽從了她的意思。他們年輕,感情深厚。為了武惠妃,他把女王打入冷宮,廢除了王子。
然而,詭計多端的武惠妃卻被自己的詭計害死了。自從殺死這三個國王后,武惠妃多次看到他們的鬼魂,做噩夢,以為惡靈在索取他們的靈魂,最后,他精神失常,死去了。
她去世后,唐玄宗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難以接受。后來,唐玄宗總是一個人來到武惠妃的臥室,非常傷心。
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殺了他的三個兒子嗎?趙美人,后來被封為趙麗妃,生的這個兒子后來還當了太子,名字叫做李瑛,只可惜,這個太子后來被武惠妃陷害,和其他兩個兄弟一起,在一天之中都被玄宗殺掉了。真是血腥的家庭悲劇啊!
這是怎么回事呢?
說來話長。李瑛是玄宗的第二個兒子,是開元三年立的太子??赡苡腥藭?按照傳統(tǒng),太子不應(yīng)該是由皇帝的嫡長子來當嗎?這李瑛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為什么讓他當太子啊?我們講過,玄宗的皇后王皇后沒有兒子,嫡子根本就不存在。嫡子沒有,那就應(yīng)該考慮長子了,可是,玄宗的長子小時候打獵又被野獸抓傷了臉,有損國家形象,也不適合當太子。老大不行那就考慮老二吧,這個老二李瑛不僅排行靠前,而且母親趙麗妃在開元初年也正得寵,以長以愛都占優(yōu)勢,所以,他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太子。如果沒有變故,這個太子就安心等著接皇帝的班了。但是,變故還是出現(xiàn)了。
什么變故呢?武惠妃橫空出世了,而且很快就成了后宮專寵,趙麗妃靠邊站了。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叫作母色衰則子愛馳,李瑛的地位會不會受到威脅啊?沒有。因為武惠妃雖然專寵,也不停地生孩子,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她生的孩子都活不長。連著三個孩子都夭折了。接連的打擊讓武惠妃都沒自信了,所以,生到第四個孩子的時候,她再也不敢自己帶了,干脆送給李隆基的大哥寧王去帶,對外都謊稱是人家的兒子。這樣一來,雖然唐玄宗對趙麗妃的感情淡了,但是,李瑛的地位倒沒發(fā)生什么動搖??墒?到了開元十二年之后,接連發(fā)生三件大事,使得情況又發(fā)生了變化。第一件事,開元十二年,武惠妃動用種種手段,終于扳倒了王皇后,眼看就要成為新一任皇后了。第二件,開元十三年,武惠妃的兒子李瑁已經(jīng)七歲,過了兒童危險期,從寧王那里回到了唐玄宗和武惠妃身邊,封為壽王了。第三、開元十四年,李瑛的親媽趙麗妃死了。這三件事疊加到一起,李瑛的地位可危險了,失去了親媽的庇護,又多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他這個太子還能繼續(xù)當下去嗎?
果然,就在開元十四年,李瑛人生中第一個考驗終于到來了。這一年,唐玄宗跟大臣提出,要立武惠妃當皇后。可以想象,如果這個動議一通過,武惠妃變成武皇后,李瑛馬上就得給她的兒子讓位。這可是千鈞一發(fā)的時刻,好在大臣出來說話了。大臣說:太子已立,武惠妃又有兒子,如果讓他當皇后,難道太子也要跟著換嗎?當時玄宗還比較明智,想想政治成本太大,終于放棄了這個想法。武惠妃幾乎到手的皇后之位隨風飄散,李瑛的位子才又算保了下來。李瑛政治生命中的第一波驚濤駭浪算是通過了。
可是,就像諺語說的那樣,女人柔弱,為母則強。只要是為了孩子好,母親什么事都做得出。武惠妃也是如此。雖然沒能當上皇后,但是,她還是想讓兒子當太子。可是,面對著明智的丈夫和對她并不友好的朝廷,武惠妃勢單力孤,一時也想不出什么辦法。就這樣,十來年的時間就過去了。開元二十三年,壽王已經(jīng)十七歲,該娶妻了。娶了誰呢?他娶了大美女楊玉環(huán),就是后來的楊貴妃。眼看兒子長大成人了,武惠妃更著急了,怎么辦呢?
就在這時候,事情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武惠妃一下子覺得又有希望了。什么轉(zhuǎn)機呢?首先,李林甫悄悄讓宦官帶話,許諾要幫助壽王,武惠妃在朝廷終于有了支持者。另外,武惠妃的女兒咸宜公主也長大了,嫁了人,武惠妃又多了兩個幫手。咸宜公主嫁的人是誰啊?這個小伙子叫楊洄,說起來也是親上加親。當年唐中宗和韋皇后不是生了兩個女兒嗎?一個叫長寧公主,一個叫安樂公主。安樂公主被唐玄宗殺了,但是,長寧公主活了下來,楊洄就是她的兒子。楊家在唐朝可是太出人才了,武則天的母親楊夫人,后來大名鼎鼎的楊貴妃都出身于這個家族。這小伙子出身于政治世家,可想而知,對政治也非常敏感。小夫妻兩個都表態(tài),愿意幫助母親給哥哥爭個太子當。這樣一來,武惠妃的勢力一下子增強了。這些資源怎么利用呢?武惠妃不愧是武則天的侄孫女,馬上做出了部署。她自己專心致志在后宮給玄宗灌迷魂湯,李林甫在外廷暗中相助,至于楊洄嘛,就利用青年公子哥的身份,專門負責盯著太子的一舉一動,隨時舉報不法行為好了。俗話說三人成虎,她就不信這只大老虎吃不了太子李瑛!
開元二十四年,機會終于來了。這一年的十月,楊洄向武惠妃匯報,最近,太子李瑛總和兩個弟弟一個叫鄂王瑤,一個叫光王琚混在一起,三個人經(jīng)常發(fā)表對皇帝的不滿言論!這三個小伙子為什么對皇帝不滿啊?其實很簡單。他們?nèi)齻€人的母親當年都曾經(jīng)得過寵,后來有了武惠妃,又都失寵了。母親同病相憐,孩子自然就走得近一些,三個人所謂的不滿,也就是不滿意父親對自己的母親太薄情。這本來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可是,武惠妃有本事把它做大。怎么做呢?
武惠妃對著玄宗哭了個梨花帶雨。說:太子和兩個王爺結(jié)黨,說是妾身奪了他們母親的寵愛,想要害死妾母子呢!請陛下千萬為我們母子做主啊!另外,他們還對您說了好多不堪的話,太惡毒了,我都不敢跟您說!唐玄宗一聽這話就怒了,為什么呀?他生氣的倒不光是太子對武惠妃不敬,而是太子居然敢對他不滿!要知道,中國古代的皇帝跟太子的關(guān)系最微妙了,雖然是自己的兒子,但畢竟也是未來的接班人,試想,要是有這么一人,職業(yè)就是等著你死了好去接你的班,任何人都會覺得不舒服,何況是夢想自己的統(tǒng)治千秋萬歲的皇帝呢!本來心里就別扭著呢,你再說太子對他不滿,他能不生氣嗎!所以,唐玄宗聽武惠妃這么一說,馬上血往上涌。第二天一上朝就跟宰相提出來了,太子和兩個兄弟結(jié)黨,擅自議論皇帝,應(yīng)該廢掉!皇帝這么一說,李瑛政治生命中的第二個大浪可又打過來了,而且來得比上次還猛,這一次他能頂住嗎?能,因為又有貴人來搭救了。誰呢?張九齡。
要知道,這還是開元二十四年,這時的首席宰相還是張九齡。我們不是講過張九齡剛正不阿,喜歡跟皇帝叫板嗎?一般小事尚且要爭個是非曲直,何況是廢太子這樣的大事啊。張九齡說:陛下踐祚垂三十年,太子諸王不離深宮,日受圣訓,天下之人皆慶陛下享國久長,子孫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聞大過,陛下奈何一旦以無根之語,喜怒之際,盡廢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輕搖。陛下必欲為此,臣不敢奉詔。表明態(tài)度之后,張九齡還給唐玄宗上起歷史課來了,講了一大堆歷史上因為聽了女人的話,改換太子引發(fā)的禍害,矛頭直指武惠妃。要知道,唐玄宗當時已經(jīng)被感情所左右了,哪里聽得進這些呀?越聽眉頭皺得越緊??墒?廢太子也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沒有宰相認可,玄宗不敢、也不能貿(mào)然行動,怎么辦呢?
我們不是說過,李林甫為了當宰相,已經(jīng)開始為武惠妃效力了嗎?他得發(fā)揮作用啊。怎么發(fā)揮呢?李林甫用起了自己的經(jīng)典招數(shù),退朝之后悄悄嘀咕。這一次,他對著玄宗身邊的宦官嘀咕了一句: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他知道,宦官肯定會把他這句話報告給玄宗。那么李林甫這句話厲害不厲害啊?太厲害了,要知道,這可是中國歷史上宰相慫恿皇帝違規(guī)時候最經(jīng)典的說法了。當年,唐高宗想立武則天當皇帝,長孫無忌他們反對,李_不就說了這么一句,幫高宗下了決心嗎?時隔八十多年,李林甫又拿這句話來蠱惑皇帝了。唐玄宗一聽李林甫這么說,心里也頗有點豁然開朗之感,是啊,跟國家有關(guān)系的事情我聽你宰相的也就罷了,可是,讓哪個兒子接班,這是我們李家的私事,你張九齡管得著嗎!干脆拋開宰相算了!可是,轉(zhuǎn)念一想吧,唐玄宗又有點負罪感,畢竟,在內(nèi)心深處,他覺得張九齡還是對的。到底聽誰的呢?唐玄宗心里的天使和魔鬼各占一半的位置,反復斗爭,哪邊戰(zhàn)勝都有可能。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武惠妃沉不住氣了,走了一步臭棋,一下子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了。怎么回事呢?當時廢不廢太子,關(guān)鍵不就在張九齡這兒嗎?武惠妃想,干脆去他那里疏通疏通關(guān)系好了,告訴他,只要在這個問題上高抬貴手,武惠妃絕對虧待不了他!于是,就派了一個心腹宦官牛貴兒去找張九齡了,跟他說:有廢必有興,公為之援,宰相可長處。武惠妃這樣做好不好啊?大大的不好。她太低估張九齡的政治操守了。她以為宰相都像李林甫那樣,只知道固權(quán)保位,她不知道,張九齡是有原則的人,這樣的人可能被打倒,但是決不能被收買。果然,張九齡一聽,鼻子都氣歪了,你武惠妃居然想收買我,這不是侮辱我嗎!對著牛貴兒一頓臭罵,把他給罵走了。
這還不算,第二天一早,張九齡就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匯報給唐玄宗了。唐玄宗一聽,簡直像兜頭潑了一瓢冷水,一下子把他澆醒了。本來,武惠妃梨花帶雨一番哭訴,他還覺得武惠妃楚楚可憐,引起了他保護弱者的沖動,但是,現(xiàn)在看來,這個女人的心機不簡單啊!更要不得的是,她居然想對外廷插手,跟宰相勾結(jié),這可就觸犯了唐玄宗的底線了。要知道,唐玄宗可是在武則天、韋皇后和太平公主時代歷練成長起來的,他太知道后宮和外廷勾結(jié)的威力了,他可以寵愛一個有政治頭腦的女人,但是,絕不能接受一個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就這樣,因為武惠妃的失著,也因為張九齡的保護,李瑛的太子之位又保住了。
李瑛的太子之位雖然保住了,他在唐玄宗心目中的位置可是越來越邊緣了。更糟糕的是,開元二十四年年底,他的保護人張九齡罷相了,而且在開元二十五年四月遠貶荊州,徹底離開了長安城的政治舞臺。失去了強有力的宰相的保護,李瑛人生的第三次危機出現(xiàn)了。怎么回事呢?就在張九齡離開京城之后第二天,唐玄宗再次召集宰相,商量要把太子李瑛廢掉!大家可能要疑惑了,這事怎么又提出來了?唐玄宗為什么再次提出廢掉太子呢?史書有兩種不同的記載。第一種記載是舊唐書和資治通鑒,說武惠妃的女婿楊洄又在唐玄宗面前打小報告了,說太子李瑛和他的兩個弟弟鄂王瑤、光王琚一起圖謀不軌,唐玄宗這才再次發(fā)威,舊事重提。這是一種說法。
另一種說法就是新唐書的記載了。說太子李瑛誤入武惠妃的圈套了。什么圈套呢?新唐書記載:就在頭一天夜里,武惠妃派人向太子兄弟傳旨,說是內(nèi)宮有盜匪,請?zhí)恿⒓搭I(lǐng)兵護駕!事情緊急,哪里容人多想啊,再說了,太子兄弟早就在玄宗面前失寵了,正想找機會挽回呢,所以,太子李瑛還有李瑤、李琚趕緊帶著自己的衛(wèi)隊去了。一看三兄弟真的帶兵進宮了,武惠妃裝得比誰都緊張,大叫太子謀反!玄宗自己就是個搞政變的高手,對政變最敏感了,馬上采取行動,把三個兒子給抓起來了。李瑛他們這才知道,上了武惠妃的當。大體情節(jié)跟林沖誤入白虎堂差不多。
這兩個記載都出自正史,到底哪個是真的啊?我個人覺得,雖然新唐書的記載更加活靈活現(xiàn),但是,它恐怕不是真的。為什么呢?三點理由。
首先,太子兄弟都是成年人,他們和武惠妃的矛盾由來已久了,武惠妃派人讓他們帶兵進宮,他們豈能那么輕易相信?這也太低估太子兄弟的智力了。
其次,如果太子帶兵入宮被抓,審問的時候必定會說出武惠妃假傳圣旨的事情,雖然武惠妃可以否認,但是唐玄宗也不是傻子呀!那樣冒的政治風險可就太大了。
第三、如果真是帶兵入宮的話,事后牽連的人必定不少,可是,從以后處理的情況看,被牽連的都是三兄弟的親戚,這也不符合處理政變的慣例。這樣看來,我覺得,還是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的記載更有道理。三兄弟并沒有吸取上次的教訓,還是經(jīng)?;煸谝黄?搞小集團,亂發(fā)牢騷。被楊洄抓住把柄了。唐玄宗對這個兒子早就不感興趣了,一看兒子屢教不改,就又動了廢太子的念頭了。
上一次玄宗要廢太子,被張九齡勸阻了,那么,這一次玄宗跟宰相商量,宰相又會怎么表態(tài)呢?要知道,這時候的首席宰相已經(jīng)是李林甫了,李林甫當然是支持廢太子的。那他會怎么說啊?說陛下,我早看太子不順眼了,廢掉算了?那可不是李林甫的風格。李林甫不是以柔順著稱嗎?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讓皇帝感覺是他自己在拿主意的。所以,李林甫還是那句話:這是陛下的家事,我們當大臣的不宜過問。您就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吧。這種說法貌似不表態(tài),其實就是支持啊!一看宰相沒有意見,唐玄宗的決心也就定了。李林甫不是說這是家事嗎?那就按家法處理吧,不用在朝廷里宣布了。他直接派了一個宦官到宮里宣制,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都廢為庶人。廢黜的皇后通常沒有好結(jié)果,倒臺的太子也一樣。十五天之后,太子李瑛兄弟三人被賜死在長安城東的驛站里。
一日之內(nèi)殺三子,這可是唐玄宗當皇帝以來最大的冤案。李瑛當太子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從來沒出過什么大錯,李瑤和李琚更是以學識著稱,三個人就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好多人都替他們惋惜,覺得唐玄宗太心狠了。
朱祁鈺兒子為什么死了
朱祁鈺兒子為什么死了,很多人對于歷史上的知識是很感興趣的,而且有一些人還是會進入深入研究的,我為大家整理好了朱祁鈺兒子為什么死了的相關(guān)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朱祁鈺兒子為什么死了1 明代宗朱祁鈺的兒子名叫朱見濟,他是夭折而死的。公元1449年,朱祁鎮(zhèn)御駕親征,攻打蒙古瓦剌部,發(fā)生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朱祁鈺在兵部侍郎于謙和孫太后支持下,登基為帝。
朱祁鈺勵精圖治,任用賢臣,并取得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朱祁鈺有卻只有一個兒子,叫朱見濟,生于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七月初二日,死于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謚號懷獻太子。天順元年(1457年)朱祁鎮(zhèn)經(jīng)過“奪門之變”重新奪得皇位后,追廢朱見濟為世子,直至南明滅亡,朱見濟也沒再被承認為太子。
對此,被軟禁的朱祁鎮(zhèn)沒有發(fā)言的權(quán)力,孫太后說話也不好使,大臣們不敢也不能反對。孫太后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悉心保護好被廢的小太子朱見深。
可能朱祁鈺這一系命中該絕,剛剛被冊立為皇太子的第二年,五歲的朱見濟夭折了。此后朱祁鈺努力了數(shù)年,再也沒有生下一個皇子。
關(guān)于朱見濟的死,史書并沒有詳細記載,但絕不可能是孫太后害死的。
當時的皇權(quán)牢牢掌握在朱祁鈺手中,兒子朱祁鎮(zhèn)被軟禁,連個人都見不到,孫子朱見深也是朝不保夕,自己呢說話和沒說一樣。如果孫太后敢對皇太子朱見濟下手,被朱祁鈺知道之后,這三口子都會處理了。
最主要的,當時朱祁鈺還年輕,今天害死他一個兒子,明天他會再生一個(誰也不能預測出朱祁鈺會沒有生出來),仍然改變不了眼下的形勢,只是自尋死路。
朱祁鈺兒子為什么死了2 《大明風華》劇情中朱祁鈺的母親胡太妃對待自己的兒媳婦真的是動不動就是家庭暴力,而朱祁鈺也是愛莫能助,只能干巴巴的看著自己的媳婦任由胡太妃打,在朱祁鈺還沒有登上皇帝的時候,兒媳婦身上就已經(jīng)青一塊紫一塊了,到最后兒朱祁鈺要冊封自己兒子為太子的時候,兒媳婦帶著兒子一起服毒自殺了。
在歷史中朱祁鈺的結(jié)發(fā)妻子就是郕王妃,也是《大明風華》里面的原型,也是被人尊稱的汪皇后,不過汪皇后性格剛烈,不卑不亢,有著純正的善良,當年朱祁鈺登基后,要廢朱祁鎮(zhèn)的兒子太子之位,而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汪皇后對于朱祁鈺廢掉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十分反對,面對汪皇后竭力反對他廢太子,這也導致朱祁鈺最后廢了她的后位。
朱祁鈺廢除汪皇后后,改立朱見濟的生母杭氏為皇后,這就是朱祁鈺的兩個皇后。不過杭皇后雖然也有給朱祁鈺生了個兒子朱見濟,可惜的就是這個孩子年幼夭折,而杭皇后也經(jīng)不住打擊,不久就病逝了。
之后也就是朱祁鎮(zhèn)的奪門之變,朱祁鎮(zhèn)重新登上了帝位,但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對于自己兒子當年被廢的事情依舊懷恨在心,不僅毀了杭皇后的陵墓,還廢了她的皇后謚號。
而汪皇后也沒有像《大明風華》里面的一樣服毒自殺,在朱祁鎮(zhèn)復位后,就恢復了汪皇后的正室之名,而且汪皇后也讓朱祁鎮(zhèn)和朱見深父子二人真誠善待,一直活到八十才壽終正寢。
朱祁鈺兒子為什么死了3 一、倘若時間能倒流
公元1456年,對于大明朝來言是個普通的年份。大明帝王朱祁鈺,依舊沉浸在他的酒色世界中,根本想不到僅一年后,震動天下的“奪門之變”就發(fā)生了,他的.哥哥朱祁鎮(zhèn)重奪皇位,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他,則在凄苦中等待大限來臨。
倘若朱祁鈺,希望時間倒流的話,恐怕他必會讓時間定格在公元1448年,那年他的兒子朱見濟出生了。一年后,哥哥朱祁鎮(zhèn)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他在于謙等人的擁護下登上了皇位。
那時的他,何其意氣風發(fā),坐在帝王寶座上,他鼎力支持于謙。在瓦剌兵敗北京城下后,他終于能拍著胸脯對朱家先祖?zhèn)冋f:是我朱祁鈺保住了大明天下,我比哥哥強!我才配坐在那把椅子上!
沒有人能否認那時的朱祁鈺,是一派明君之姿。倘若究其原因的話,除了因皇位來得意想不到,且有些尷尬外,更因他有個兒子。他要把這“來之突然,守之艱難”的皇位傳給兒子。為此他不惜跟滿朝文武翻臉,甚至放下身段賄賂大臣,這才換來了兒子成為太子。
但在1453年,他唯一的兒子死了。朱祁鈺意識到,若再無子嗣出生,哥哥朱祁鎮(zhèn)的兒子,前太子朱見深,便會坐上皇位。他必須趁著年輕,再生出兒子出來。于是自公元1453年起,朱祁鈺開始了瘋狂的“生子計劃”。
朱祁鈺的原配是汪皇后,可惜沒生出兒子來。由于反對朱祁鈺廢掉朱祁鎮(zhèn)的兒子,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朱祁鈺怒不可遏,廢掉了汪皇后,改立朱見濟的生母杭氏為皇后。
但隨著朱見濟之死,杭皇后也被冷落。朱祁鈺則開始寵愛唐妃,可惜唐妃也不見生育。杭皇后卻由于喪子之事備受打擊,死于公元1456年。正是因皇后死了,朱祁鈺失去了最后一點約束,“生子計劃”完全失控,徹底滑入了酒色放縱之中。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朱祁鈺把眼界延伸到了宮外,李惜兒被召入宮內(nèi)受寵。如李惜兒這等人物的手段,自然一下子就讓朱祁鈺癡迷起來,全然不顧影響,甚至忘了自己是在“求子”。
皆言“色是刮骨鋼刀”,朱祁鈺四年瘋狂的求子計劃,幾乎掏空了身體,如今再遇到李惜兒這樣的“虎狼藥”,他如何能受得住?他還如何能執(zhí)掌大明江山?聲譽全毀,有辱大明帝王身份,身若枯燈,無法承擔天下重任。
所以在公元1456年,當時還是考生的黃瑜,在來京赴考時,便已經(jīng)在京城內(nèi),感受到了朱祁鈺的這股頹廢??梢?,“朱祁鈺召李惜兒入宮受寵”影響之大,已是不言自明。因此黃瑜才怒斥李惜兒為“一代妖妓”。
二、一切終有結(jié)束時
朱祁鈺在公元1456年的荒唐和頹廢,其實已經(jīng)是極大刺激了滿朝的文武。所以當公元1457年來臨,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發(fā)動奪門之變,擁戴朱祁鎮(zhèn)重新登基后,為何包括于謙在內(nèi)的那么多重臣,都選擇默許,也就不言自明了。
就這樣,朱祁鈺失去了皇位——其實早在他喪子的那年,他就已經(jīng)跟皇位背道而馳了。而這一切的導火索,便是他在公元1456年他召李惜兒入宮。
就在“奪門之變”后的僅兩個月,史載:朱祁鈺離奇而死。至今沒有人知道他確切死因。
對于重奪皇位的朱祁鎮(zhèn)來言,朱祁鈺的死因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徹底清算朱祁鈺的罪行,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這完全是一次“比爛”!難怪后來的首輔李賢,在總結(jié)朱祁鎮(zhèn)為何能輕松重奪皇位的原因時,總結(jié)出了這三條。
其一,祖宗保佑,大明朝運氣好。其二,瓦剌老大也先,放回了朱祁鎮(zhèn)。其三,使者楊善勸說也先的功勞。這三條中,根本不涉及朱祁鎮(zhèn)和朱祁鈺,這堪稱是個絕妙的諷刺!
最后說下李惜兒的結(jié)局,史書上對她的記載非常少,最終說她被趕出了宮內(nèi),就再無下文。但參考唐妃被殉葬,李惜兒的結(jié)局恐怕也不妙。至于還有記載說她,在奪門之變發(fā)生時,已懷有身孕,這是出自野史,只能算一個參考,或是出于對朱祁鎮(zhèn)的惋惜。
無論怎樣,一切終有結(jié)束時。“奪門之變”塵埃雖早已落定,但許多謎團卻依然待解。不過公元1456年,顯然是一個重要的年份,李惜兒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是難脫關(guān)系的。
這雖不是李惜兒所愿。但事實上,她不但催化了“奪門之變”的發(fā)生,和影響了其最終結(jié)果,而且還徹底摧毀了朱祁鈺的身體。
歷史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簡單。每一個歷史人物,也都是復雜和立體的。如今,人們雖普遍同情朱祁鈺的遭遇,但“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倘若朱祁鈺哪怕是沒有子嗣了,卻依舊展現(xiàn)出其初登皇位時的明君之姿,也就不會有什么“一代妖妓”出現(xiàn),奪門之變,恐怕也沒這么簡單。但可惜歷史不容假設(shè),只能為鏡!
因為當時唐玄宗寵幸的武惠妃聯(lián)合駙馬誣告太子李瑛謀反,唐玄宗因為親信了武惠妃的誣告便下昭賜死了太子。
這自古帝王之家原本就沒有多少親情可言,尤其是帝王與太子之間,唐玄宗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帝王,但是這個帝王到了老年時期不僅有些倦怠朝政,而且還有些沉迷享樂,如果他只是一個普通人還好,但是他是一位手握大權(quán)的帝王,當時他的太子是李瑛,李瑛這個太子對于唐玄宗有諸多不滿,平時也喜歡跟自己兩個關(guān)系比較好的兄弟抱怨,可是他是太子,帝王晚年最猜忌的便是太子,所以李瑛在唐玄宗晚年不是很得到唐玄宗的信任。
唐玄宗晚年最信任的人便是他后宮的妃子武惠妃,這個武惠妃也為唐玄宗生下幾個兒子,可惜都沒有長大,只有第十七子李瑁長大成人,當時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坐上太子之位,于是她一找到機會就向唐玄宗說李瑛的壞話。終于有一天李瑛的抱怨到了唐玄宗的耳中,再加上武惠妃的枕頭風,很快唐玄宗便疑心太子李瑛有謀反之心。
后來武惠妃找到駙馬楊洄出面首告太子李瑛,既然有人上告,唐玄宗便仔細盤查李瑛,再加上楊洄誆騙李瑛帶兵入宮,讓唐玄宗以為李瑛要反,于是唐玄宗盛怒,便下令逮捕李瑛。武惠妃看到李瑛被廢有望,于是便日日向唐玄宗說李瑛的壞話,唐玄宗最終聽信了武惠妃之言,便下詔賜死了親生兒子李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5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