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郭嘉,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之后,終于請諸葛亮出山;而同年秋,曹操北征烏桓大勝而歸,重要謀士郭嘉卻因操勞過度水土不服而病逝在途中。作為三國時期魏蜀兩國最重要的謀士,因為時空的交錯未能有緣一較高下。所以,后世也有一種說法:“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相信熟讀三國的人,對郭嘉和諸葛亮都有自己的評價。小編先亮出自己的觀點——諸葛亮雖有過人之處,但在謀略和魄力上,遠遠落后于郭嘉幾條街。
為什么小編對郭嘉如此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嘉在曹操還是一個不起眼的諸侯的時候開始追隨,并在曹操平定北方過程中,總是能夠洞察先機,在關(guān)鍵的時間點并給出決定性的建議。或者可以說,沒有郭嘉,曹操甚至無法統(tǒng)一北方。不然赤壁戰(zhàn)敗后,曹操也不會喟然長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嘉傳》)
列舉幾個實例來證明郭嘉的預見和決策的正確性。
打擊劉備,解決官渡之戰(zhàn)后顧之憂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為呂布所破,不得已投奔了曹操,建安四年(199年),袁術(shù)北上投奔袁紹,劉備主動提出到徐州攔截袁術(shù),郭嘉得知消息時,曹操已經(jīng)放走了劉備,郭嘉大為吃驚,對曹操說:“放備,變作矣!”果然劉備到了徐州,殺了徐州刺史立,與袁紹形成聯(lián)盟,對抗曹操。當時官渡之戰(zhàn)一觸即發(fā),而徐州是曹軍的右翼,如果曹操和袁紹打起來,劉備隨時可以從側(cè)翼打擊曹操。但當時曹操的兵力捉襟見肘,大部分謀士都認為,主力應該備戰(zhàn)袁紹,如果東征徐州,袁紹一定會趁機向南進攻,腹背受敵,局勢將變得更加危險。但郭嘉針鋒相對的指出,袁紹這個人優(yōu)柔寡斷,對戰(zhàn)場變化反應慢,只要東征迅速,等他明白過來已經(jīng)晚了。曹操接受郭嘉的建議,出人意料地親征徐州,劉備措手不及,大敗。至于袁紹方面,正如郭嘉所料,等反應過來想有所動作,曹操已經(jīng)凱旋回師了。
斷言孫策不足為慮,重點備戰(zhàn)袁紹
平定了徐州的劉備,曹操另一個后顧之憂就是江東的小霸王孫策。孫策雖然表面上與曹操相安無事,但亂世之中,哪個諸侯不是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打擊對手,壯大自己的實力?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決戰(zhàn)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孫策早就蠢蠢欲動,史書記載孫策欲“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從軍事實力來說,曹操對孫策可以說并沒有優(yōu)勢,況且北方袁紹大兵壓境,曹操根本無暇應對孫策。而且孫策的建鄴不比徐州,即使曹操有心也鞭長莫及。曹操感到一籌莫展之際,又是郭嘉站出來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于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果然正如郭嘉所料,”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就被仇敵許貢的門客刺殺。
佯攻劉表,促使袁紹二子互相殘殺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病死,冀州群龍無首,曹操和很多謀士都認為應該趁機一鼓作氣,徹底消滅袁氏集團,但郭嘉提出反對:“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后爭心生?!惫握J為袁紹的兒子各懷異心,與其強攻而逼他們團結(jié)一致,不如假裝進攻荊州,讓袁紹的兒子們消除對外患的防備之心,從而為了各自內(nèi)部利益而自相殘殺。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果然最后袁譚、袁尚互相攻擊,曹操坐收漁利,以較小的代價平定了北方。
兵出險招,遠征烏桓
北方基本平定之后,東北的烏桓又成了一個潛在威脅。曹操想解決烏桓,又擔心荊州劉表會趁機進攻。郭嘉再次斷言劉表不足為慮:“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边@堅定了曹操北伐的決心,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親自率主力遠征烏桓,由于烏桓遠離中原,山高路遠,這次遠征進行的非常緩慢。郭嘉果斷建議曹操放棄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曹操最終采納了他的建議,親率一支騎兵快馬奔襲二百里,突入烏桓的領(lǐng)地,取得白狼山大捷,烏桓主力基本被消滅,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至此,曹操徹底平定了北方。
從上面的四件事,說明郭嘉不僅在對局勢的判斷上空前的準確,并且能夠在艱難的情形下做出果斷的決策,這是諸葛亮所不能比擬的。郭嘉的英年早逝在一定程度上讓曹操一統(tǒng)天下的志向不能實現(xiàn)。而諸葛亮最有名的隆中對提到的占據(jù)荊州益州而三分天下的戰(zhàn)略,最后也僅僅實現(xiàn)了一半而已,荊州最后落入了東吳之手。劉備死后,諸葛亮成為蜀國的實際決策者,卻六出祁山,無果而終,不也是其能力的一種證明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6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皇太極在位時,為什么娶敵軍女子為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