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雍正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說到雍正皇帝,這是一個非常有傳奇色彩的人。雍正皇帝在位期間,有很多的故事,他反貪的工作做的比較好,雍正整頓官場,讓當時的政局相對清明,而且國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然而,在雍正執(zhí)政期間,他也做了很多飽受后人詬病的事情,比如雍正在位期間,將自己的很多兄弟殺死了,這一點后人對他的爭議是比較大的,手足相殘,這在儒學正統(tǒng)的年代里,是很讓人看不起的。
還有就是雍正皇帝的皇位,后世的爭議也是比較大的,有人說他皇帝的位置是康熙讓他當?shù)?,也有人說他皇帝的位置是謀權(quán)篡位得來的,總之,人們對雍正這個皇帝是爭議重重。
我們今天不說雍正皇帝身上有爭議的地方,我們今天來說說雍正皇帝和康熙皇帝之間的一個故事。
康熙晚年的時候,陷入了立儲的矛盾之中,一生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在晚年的時候,被繼承人的問題鬧得是焦頭爛額。
即便是在康熙臨終前,皇位繼承人都是不確定,也是有很多爭議的。
可見,是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即便是康熙這樣的明君,在晚年的時候也會犯暈,皇位得不到繼承,這對國家是極為不利的。
就在康熙皇帝臨終前,他留下了一句話,根據(jù)《清史稿》的記載,康熙皇帝的這句話是這樣說的:“朕若不諱,二人斷不可留”。
這里的“不諱”二字子說的就是死了的意思,意思就是說,如果我死了,有兩個人是不能夠留在世上的。
根據(jù)《清史稿》的描述,康熙皇帝的這一臨終遺言,不是給一個人說的,很多人都聽到了康熙皇帝的這句話,當時說這句話的時候,地方是宗人府,而且諸多文臣武將都聽到了康熙皇帝的這句話。
是哪兩個人讓康熙如此痛恨呢?這兩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康熙皇帝的孩子。
是哪兩個倒霉的阿哥呢?其中一個是太子,也就是被廢除的太子胤礽,另一個阿哥就是胤禔。
我們下面就來簡單說說這兩個阿哥。
其實從《康熙大帝》這部電視劇中,我們對兩個人的故事也有所了解,特別是胤礽,他是康熙的二阿哥,母親也是康熙的第一個皇后赫舍里。
在《康熙大帝》中有對赫舍里的描述,她是因為難產(chǎn)死的,康熙皇帝不情愿的將她的孩子胤礽立為了太子。
雖然胤礽成為了太子,但是長大后的胤礽在康熙看來不是未來帝國繼承人的最佳人選。
于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胤礽被廢掉了太子之位。
然而,康熙皇帝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巨大的連鎖反應,當時爭奪儲位的戰(zhàn)爭打的非常激烈。
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時候,康熙為了緩解爭太子的問題,再次恢復了胤礽的太子名號。
然而,三年后,也就是康熙五十一年的時候,胤礽又被康熙皇帝廢掉了,胤礽的太子之路真是多舛啊。
后來胤礽直接被軟禁在了咸安宮之中,康熙從此不再理睬這個廢太子了。
康熙遺囑中說要處死的另一個人叫胤禔,他是康熙的庶長子,此人最初的時候深得康熙喜歡。
康熙之所以會喜歡胤禔,是因為他不但有才,而且還是一個武將,這樣一個能文能武的人,是誰都會喜歡的。
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的時候,還帶著胤禔出去歷練了,可見康熙對胤禔也是寄予厚望的。
然而,在康熙三十七年的時候,胤禔也陷入了爭奪儲位的矛盾糾紛之中。
雖然說胤禔能文能武,但是他還是武功強大,謀略不足,在爭奪儲位的大戰(zhàn)中,他看到父親康熙要殺太子胤礽,胤禔竟然直接對康熙說了一句找死的話:
“今欲誅胤礽,不必父皇親自出手?!薄肚迨犯濉氛Z
這意思就是說,我胤禔幫父親把胤礽殺了。
我們知道,清朝是一個非常重視孝道的國家,康熙對自己的奶媽都非常好,現(xiàn)在這個不爭氣的孩子胤禔竟然要殺自己的兄弟,在康熙看來,胤禔的舉動禽獸不如。
于是,康熙對胤禔深深的失望。
所以,康熙臨終前留下了“朕若不諱,二人斷不可留”這樣既殘酷有無奈的遺言。
這是皇家的不幸,也是皇家的悲哀啊!
到雍正年間的時候,這兩個人已經(jīng)被康熙打的翻不了身了,雍正剛好在處理其他政敵,所以也就沒功夫來處理這兩個阿哥了,在某種程度上,雍正是忤逆了康熙遺囑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7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如果王忠嗣還在,安祿山還會造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