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的一生中打了一輩子的仗,在李自成兵進崇禎的皇宮時,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崇禎皇帝上吊自殺。
崇禎死后,明朝滅亡,吳三桂與李自成在石河決一死戰(zhàn),吳三桂率兵大敗李自成,清軍入關,在清朝之后的統(tǒng)治中,特別是在,清朝康熙的年間,吳三桂鎮(zhèn)守云南,大獲全勝,封為異性王,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平西王。
在實力越來越大之后,康熙很擔心這些藩王的兵力,而吳三桂又是實力很強的藩王,首當其沖,康熙終于忍不住要削藩,吳三桂這時又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反對清朝,并且在康熙十七年自稱為大周皇帝,在做了五個月的皇帝夢之后,最終命數(shù)不保。
上面看來,吳三桂先幫助清朝后來又反清復明,可見他的實力不一般,那歷史上,吳三桂到底有多少兵力?據(jù)資料記載,吳三桂有五十三個佐領,綠營兵就有“四鎮(zhèn)十營”,而其中的精英部隊,就有2萬多人,這2萬多人,都是袁崇煥訓練出來的關寧鐵騎,個個驍勇善戰(zhàn),這其中還不包括私藏的眾多兵丁,全部兵力加起來一起的話,大概有50萬左右的兵力。
吳三桂的兵力是清朝的兩倍,一開始很順利,為何還是失敗了?
大家都知道,吳三桂是我國歷史上極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他的一生前后背叛了明朝、李自成和清朝,可以說是一個極其典型的貳臣,首先,清朝能夠入關,吳三桂起到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而且在滅掉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和南明小朝廷的過程當中,立下很大的功勞。
而當時的南方地區(qū),對于清朝政府來說,本不是太穩(wěn)定,于是便分封了吳三桂、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鎮(zhèn)守南方,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藩,說實話,這三人當中,除了吳三桂之外,其余兩人其實早在明朝沒有滅亡之前,就已經(jīng)投靠了清朝,因為南方的不穩(wěn)定性,所以三藩在南方地區(qū)擁有著很大的自主權,包括征兵、征稅和人事任免。
吳三桂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擁兵六七十萬,準備充足,而隨著多爾袞和鰲拜等人的去世和囚禁,康熙親政之后,吳三桂認為時機已到,于是便開始起兵,而清朝在慌忙當中僅僅聚集了7萬八旗軍隊,進行平叛,但是入關十幾年的八旗軍隊,已經(jīng)開始腐爛不堪,而且在軍隊數(shù)量上面又不占優(yōu)勢。
很快,吳三桂便一路打到了湖南,前期簡直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但是這一次的叛亂,結局大家都知道,雖然持續(xù)了8年之久,但是吳三桂最終還是失敗了,這又是為什么呢?
首先最為直接的還是地理因素,在我國歷史上面,本身就幾乎沒有通過北伐一統(tǒng)的戰(zhàn)爭,唯一一次朱元璋的成功,還是因為占據(jù)了東南地區(qū),得到了充足的物質(zhì)支持,很顯然,當時的云南地區(qū),并不足以支撐吳三桂繼續(xù)北伐,能夠打到長江流域,已經(jīng)是吳三桂數(shù)十年得到積累了。
其次就是吳三桂當時起兵的時候,已經(jīng)60多歲了,很顯然,此時的他已經(jīng)是力不從心了,他的心中也缺乏了進取之心,我們從吳三桂的整體戰(zhàn)略當中就可以看出來,他的最終目的就是想要和清朝劃江而治。
然后就是雖然說是三藩之亂,但是其實主要只有吳三桂,尚可喜在廣州剛剛起兵沒有多久,就直接投降了,而耿精忠還要防備海峽對面的鄭家,所以整個的三藩內(nèi)部很容易就被清朝給瓦解,甚至連吳三桂的老部下也紛紛背叛了他,比如陜西巡撫王輔臣等等。
最后其實還是因為吳三桂的短視,他無法打出一個比較好的政治口號,發(fā)動的反叛絲毫沒有正義性質(zhì),而這就是因為吳三桂在拿下云南之后,接著從緬甸抓回了南明的永歷帝,還將永歷帝親手絞死,而這樣的行為也是讓人唾棄。
所以后來吳三桂起兵的時候,雖然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但是真正響應他的人卻沒有幾個,甚至對于吳三桂的行為感到不恥,這也就是為什么他自己的部下會接連反叛的原因之一,而這也是吳三桂失敗的根本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7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