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為您講述楚莊王的故事。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好人變壞容易,壞人變好卻很難,皇帝和君王也一樣,從明君到昏君不難可以說是一步之遙,不過從昏君到明君可就沒那么容易了,堪稱是難上加難,當(dāng)然也并非絕對如此,歷史上至少有三人做到了,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第一個:太甲
商湯立國500余年,前后相傳17世31王,有廟號者屈指可數(shù)(廟號制度始于商朝,和后世帝王幾乎有廟號不同,最初的廟號非對國家有大功者不能擁有),其中商朝第四位君王太宗太甲尤其值得一說,因為太甲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由昏君變明君的典范。
太甲是商朝開國君王商湯的嫡長孫,繼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伊尹在歷史上很有名,后世奉祀為商元圣),不過太甲犯了歷史上很多君王的毛病那就是一朝大權(quán)在握就肆意妄為,開始兩年他還能循規(guī)蹈矩,可是第三年開始不僅貪圖享樂,還暴虐成性,連商湯制定的法制也肆意加以破壞,伊尹屢次勸諫無效后將太甲放逐到商湯的墓地桐宮,讓太甲自我反省。
太甲守墓三年,痛定思痛深刻認(rèn)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于是伊尹又將太甲迎回都城并還政于他,從此太甲改過自新,成為商朝明君之一,死后廟號太宗。
第二個:楚莊王
楚國是春秋大國之一,也是第一個藐視周室率先稱王的諸侯國,春秋五霸中有一個就是楚國的楚莊王,不過楚莊王繼位之初卻是整整頹廢了三年,史稱其沉湎于聲色犬馬、不理政務(wù),不是出宮打獵游玩就是在宮中飲酒作樂,一副昏君做派。
《史記·楚世家》記載: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
在大夫伍舉和蘇從的勸諫之下,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自此奮發(fā)圖強,內(nèi)平若敖氏之亂,外則北上與晉國爭鋒,邲之戰(zhàn)中大敗強大的晉國,一血其祖父楚成王在城濮之戰(zhàn)中大敗于晉國的恥辱,楚莊王飲馬黃河,迫使鄭、許兩國歸附并滅蕭、攻宋,使得原本依附于晉國羽翼之下的中原小國紛紛背晉向楚,楚國也一躍成為中原新的霸主。
楚莊王的三年昏庸有可能是韜光養(yǎng)晦,因為年紀(jì)輕輕的楚莊王繼位之初就面臨內(nèi)有權(quán)臣若敖氏專權(quán),外有強晉的壓力,稍有不慎就會使楚國陷入困境之中,所以他表面的昏庸或許只是在等待機會而已。
第三個:齊威王
一鳴驚人的故事不僅適用于楚莊王,也同樣適用于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齊威王。
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正式列為諸侯,這標(biāo)志著田氏正式取代姜氏成為齊國新的主人,不過田齊前幾位君王表現(xiàn)卻是乏善可陳,直到第四任國君齊威王上臺之后才改變了這一現(xiàn)狀。
《史記》記載: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
可見齊威王即位之初也是標(biāo)準(zhǔn)的一位昏君,不過在淳于髡和鄒忌的諷諫之下齊威王幡然悔悟,在他的奮發(fā)圖強之下齊國國力和軍事實力穩(wěn)步上升,先后在桂陵之戰(zhàn)和馬陵之戰(zhàn)中兩次擊敗霸主魏國,一時之間稱霸中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