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砬宄鯛?,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與清朝時期大為不同,在明朝的時候,與皇室沾上一點親故的人都要被分到全國各地,并且如果沒有什么緊急的狀況,是不允許來到北平的。所以,因為這些皇室宗親在地方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勢力,所以叛亂不斷。為了吸取前朝的教訓,所以清朝有了這樣一項規(guī)定,所有的皇嗣都必須留在京城之內(nèi)。所以,清朝王爺們的那些府邸,基本上都坐落在北京之內(nèi)。根據(jù)歷史上的記載,清朝時期,把各位皇子的爵位劃分成十二個等級,每個等級不一樣的皇子,對于其享受的待遇也是極為不同的。
就拿這個不入八分來說說吧,首先就要了解什么叫做八分,其實也就是八樣東西,比如有寶石、朱輪、在出行的時候可以用皮鞭來驅(qū)趕路人的皮條,車上帶著的暖壺之類的東西等,什么樣的身份,就用什么樣的東西。除了這些外在的東西之外,清朝王爺們的王府規(guī)模大小,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爵位不同的皇子,他們府邸的規(guī)制肯定不盡相同,就算是同一個皇帝,經(jīng)過時間的流逝,自己府邸的大小也大相徑庭。我們可以通過現(xiàn)在的一些研究,來大概推測一下當時王爺們住的地方都有多大。就拿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睿親王來說,他的王府根據(jù)記載,寬應(yīng)該有96米,大概長123米,總共算下來應(yīng)該有11808平方米,而恭親王的府邸面積達到了59400平方米。鄭親王府也有43968平方米。而愉郡王府則有44500平方米。
看到這些數(shù)據(jù),您大概心生疑問了,前面不是說皇子們都有爵位,并且等級森嚴,那么這樣來說,親王的爵位比郡王高,府邸不也應(yīng)該相應(yīng)地更大一些嗎。為什么多爾袞的住處卻比郡王還要小呢?其實,這些數(shù)據(jù)所列示的這些親王郡王的王府,都是大概的一個估算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很多王府原來的規(guī)模已經(jīng)無從得知了。其次,建房子這種事情更多的還是要考慮附近的地形,如果旁邊都沒有土地給你建房子,那么怎么擴張也只有那么大。這房子的位置,和我們現(xiàn)在也差不多類似,越靠近城市中心的地段,肯定要比那些處在郊區(qū)的地方,房價要來的高一些,如果你手里的錢是固定的,你在市區(qū)買房子的面積,肯定要大大小于在一些偏遠的地方。
還有一點也要提到,這多爾袞一生沒有一個男孩,只有一個女兒,所以家里人口家丁比較少,他的官邸面積自然也不會很大??墒菑臄?shù)據(jù)來看,這個愉郡王的房子比鄭親王的房子還要大,這是為什么呢?這就要說這個愉郡王生了一個好兒子,他在清末時期生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任務(wù),他是光緒帝的親手足,就是貝勒載濤,他憑借著自己地位高人一等,所以他的王府比一些親王的王府還要大上一些。從這里,咱們可以看出來,雖然禮制在王府面積上起到的作用是主要的,但是這也并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
看到這些巨大的府邸,您是不是心里心生羨慕的念頭。盡管王爺們住的地方面積這么大,但是這個王府里面住的人,可不都是皇室宗族里的人。這和故宮的構(gòu)造類似,它也不單單是皇帝一個人享有的專權(quán)。在古代,建筑府邸的設(shè)計一直都是遵循著前朝后寢的規(guī)章,也就是前面是用來上班的,后面才是用來住人的。或許滿族人對于自己的老家東北有著特別的情感,所以他們的王府都是按照沈陽的故宮來修建的。
但是這些皇親國戚的生活,可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自由,處處都要受到規(guī)矩的限制。根據(jù)一名皇族成員的回憶,他一早起來,奴婢就要上前伺候他們更衣洗漱,并且一直持續(xù)到他們?nèi)ナ?。另外,吃飯和請安,在時間上還有動作上都有一整套規(guī)矩,就連睡覺的時間,也必須按照規(guī)矩來。有些人甚至這么說,在王室里面的日子,每天就和演戲一樣,每天要做什么都是按照劇本來。他們之所以每天都要像軍隊演練一般生活,就是為的能夠讓后人記住,他們的江山,是之前的列祖列宗從馬上打下來的。
從這些方面看來,雖然這些王爺們房子一個個都那么大,但是生活在其中,也并非我們想象的那么自在,沒有了自由,過著苦悶的日子,估計也不會感到很開心。
盛行的清宮劇里,基本統(tǒng)一稱皇帝兒子為阿哥,然后按照順序在阿哥前面加上數(shù)字,便于區(qū)分。這似乎就是阿哥們的分別了。
在滿語里,阿哥是對兄長子輩的稱呼。在宗室級別里面,阿哥指的是“未受封的皇子”。所以阿哥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稱謂,待到受封時,就要按封號來稱呼了。
所以,稱號才是最重要,最能體現(xiàn)阿哥身份的。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1、和碩親王:簡稱親王。清朝宗室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一般都是世襲者。
2、多羅郡王:簡稱郡王,清朝宗室的第二等爵,皇子、宗室子,一般都是承嗣者。
3、多羅貝勒
4、固山貝子
5、奉恩鎮(zhèn)國公
6、奉恩輔國公
7、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
8、不入八分輔國公
所謂“入八分”是八種標幟,表示其顯赫的身分。如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jiān)。其中皮條是指車上有皮鞭可驅(qū)散擋路的人,背壺是指車上可帶暖壺,護眼指雙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當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鎮(zhèn)國將軍(相當于一品武官,補服為麒麟)
10、輔國將軍(相當于二品武官,補服為獅子)
11、奉國將軍(相當于三品武官,補服為豹子)
12、奉恩將軍(相當于四品武官,補服為老虎)
所以,封號才是最能體現(xiàn)身份的。
例如康熙長子,雖占著皇長子身份,不得康熙喜愛,僅僅得了個固山貝子的封號。
例如康熙十阿哥,因九子奪嫡被雍正削爵幽禁,雖在乾隆朝被釋放,也只是個輔國公稱號。
例如康熙十三阿哥胤祥,因為很受雍正信任和重用,在雍正朝被封為怡親王,是宗室的第一等爵。
而康熙十四阿哥胤禎,雖也因九子奪嫡之爭被雍正削爵幽禁,但是在乾隆朝也被封為恂勤郡王,為第二等級。
例如乾隆五阿哥永琪,深受乾隆喜愛,被封為榮親王。
例如乾隆十二阿哥永璂,雖是皇后所生,是乾隆嫡子。本應(yīng)身份尊貴。但是因為乾隆和皇后烏拉那拉氏在乾隆三十年的南巡鬧翻,連累十二阿哥也不受乾隆待見,在乾隆時期沒有得到任何封號,本是皇后嫡子的出身,反而成為兄弟間身份最低的那個,直到嘉慶朝才被封為多羅貝勒。
1、和碩親王
和碩親王簡稱親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內(nèi)扎薩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在外扎薩克蒙古中為第二等爵位,僅次于“汗”。
2、多羅郡王
多羅郡王,為清宗室的第二等爵位?;首印⒆谑易拥梅庵?。世襲和碩親王的承嗣者封多羅郡王。本詞條列出了清朝歷史上的宗室郡王(不包括外藩郡王),包括追封以及被奪爵或降爵的郡王,但不包括曾是郡王但后來晉升或追封親王者。
3、多羅貝勒
多羅貝勒,原為滿族貴族稱號,即金代“勃極烈”的意譯。宗室封爵第三級,清建國后,成為宗室封爵名,全稱為多羅貝勒。清初,天命年間置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
崇德元年(1636年),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多羅貝勒為三等爵,位次多羅郡王之下,固山貝子之上。亦用以封蒙古貴族。
4、固山貝子
固山貝子簡稱貝子,原為滿語“貝勒”的復數(shù),有王或諸侯之意,是清朝建國后的宗室爵位名,崇德元年(1636)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固山貝子為宗室封爵第四級,低于多羅貝勒,而高于奉恩鎮(zhèn)國公。
5、奉恩鎮(zhèn)國公
奉恩鎮(zhèn)國公,為清朝爵位名稱,又稱入八分鎮(zhèn)國公。宗室封爵第五級,在固山貝子下,奉恩輔國公(入八分輔國公)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8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