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古時大將統(tǒng)兵在外,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身為一國之主的國君們,如何能放心?誰能保證這些手握兵權的大將們不造反?所以,大將統(tǒng)兵在外,往往都會有監(jiān)軍隨行,以便隨時向國君報告軍隊情況。既然手握兵權的將軍們如此令人不放心,居然還敢說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不明擺著讓國君覺得這是要違抗君命,要造反嗎?
據史記載,第一個說出這句話,并且做出相應決策的人,是春秋末期齊國大司馬司馬穰苴,也是著名的兵法大家,著有《司馬穰苴兵法》。司馬穰苴本是齊國田氏家族的人,這個田氏家族也就是后來滅了姜太公后裔,奪取齊國社稷的那個。
齊景公時期,相鄰的晉國和燕國,總是侵擾,幾場仗下來,齊國總是敗績。齊景公非常憂慮,名相晏子就推薦了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齊景公和他說兵事,司馬穰苴一番對答,讓齊景公非常高興,于是任命他為將軍,帶兵抗擊晉國和燕國的入侵。這個時候,司馬穰苴說:“我出身低微,大王把我選拔出來,放在大夫之上,一我不能讓士兵服我,二來百姓們也不能對我信任,人卑微,權力也就會受到輕視。希望能有大王您所寵信的大臣并且受到國家所尊重的人物,擔任監(jiān)軍的職務,這樣才好?!饼R景公答應了司馬穰苴的要求,派寵臣莊賈擔當監(jiān)軍。司馬穰苴向齊景公告辭之后,便到莊府拜會了莊賈,并和莊賈約定,第二天正午在營門集合出發(fā)。
第二天,司馬穰苴很早就來到軍中等候,而莊賈呢,這第一次做了監(jiān)軍,親朋好友都來擺酒相送,一直到太陽下山,他才慢悠悠得來到營中。司馬穰苴問他為什么來這么晚,莊賈卻不以為然地說道:因為朋友相聚,所以來晚了。司馬穰苴正色道: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枹鼓之則忘其身,何況現(xiàn)在敵國入侵,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你還在搞迎來送往。于是問軍正,遲到安軍法怎么處置?軍正說:當斬。莊賈怕了,找人趕緊報齊景公求救,但還沒等到就被軍法從事了。士兵看著司馬穰苴這么公正嚴明,于是都感到震驚。當景公使者持節(jié)來到軍中時,司馬穰苴說: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這便是有史明確記載這一軍事典故。
之后在兵學圣典《孫子兵法》中有記述,而蜀漢丞相諸侯亮則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稱之為“為將之道”。信奉這一條的將軍們,并非都成為違抗軍令的叛將,而且更多的是有名的忠臣名將,更有的是兵法名家。司馬穰苴在當時,軍事才能無人出其右。
一)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zhàn)。
譯文:孫子說:大凡用兵打仗的一般法則是:主將從國君那里接受使命,征集民眾和組成軍隊,(在行軍作戰(zhàn)中)如遇毀圮難行之圮地,慎勿駐扎;如遇四通八達的衢地,則注意結交鄰國;如遇環(huán)境險惡生存困難的絕地,就不要停留;如處不易找到出路的圍地,就需設計免難;如陷走投無路的死地,那就需要奮力作戰(zhàn)以死里求生了。
(二)〔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 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譯文:有的道路可以不走,有的敵軍可以不打,有的城邑可以不攻,有的土地可以不爭,國君的命令也并不是件件都必須聽從。
(三) 故將通于九變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于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譯文:所以,將帥若能精通上述各種應變策略之運用及其產生的不利,就算懂得如何用兵了。將帥若不精通這些策略的運用及其產生的不利后果,雖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充分發(fā)揮地理條件的有利作用。用兵作戰(zhàn),若不懂得如何運用上述各種應變策略的方法,雖然也知道這五個"有所不"所帶來的好處,也是不能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
(四)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
譯文:所以,明智的人思考問題,必須同時兼顧利和害兩個方面。充分考慮到利的一面,所從事的事業(yè)才能順利完成,充分考慮到害的一面,禍患才能預先排除。
(五) 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yè),趨諸侯者以利。
譯文:所以,要用對敵不利的事去傷害它,使其困屈;用一些小事去驅使調動它,使其頻于應付;用小利去引誘它,而使其疲于奔走。
(六)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譯文:所以,用兵打仗的一般法則是:不要僥幸指望敵人不來襲我,而要依靠自己隨時應付敵來的充分準備;不要僥幸指望敵人不來攻我,而要依靠自己有著使敵人不敢攻我的強大實力。
(七)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譯文:將帥有五個致命的弱點:只知硬拼,就有被殺的危險;貪生怕死,就有被擄的危險;剛忿急躁,就有被輕侮的危險;清廉自好,就有被污辱的危險;寬仁愛民,就有被煩擾的危險。以上五點,是將帥的過失,也是用兵的災害。軍隊敗沒和將帥被殺,都由上述"五危"引起,是不可不予充分重視的。
孫子兵法·九變篇。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指將領遠征在外可以應急作戰(zhàn),(勝敗乃一瞬間之事,戰(zhàn)機不可失)不必事先請戰(zhàn)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zhàn)(如再請命,怕是貽誤戰(zhàn)機)。
現(xiàn)代引申義為在職場中,由于特殊情況或突發(fā)狀況,員工先自行應變處理善后,事后再請示匯報的情形。出自《孫子兵法·九變篇》。
【出處】春秋·齊·孫武《孫子兵法·九變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p>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guī)模侵入漢朝邊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霸陵;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的侵略。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一直騎馬進去了,將領們用下馬的禮節(jié)來歡迎歡送。旋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銳利,開弓搭箭,弓拉滿月?;噬系南刃行l(wèi)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wèi)隊說:“皇上即將駕到?!辨?zhèn)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詔令?!边^不多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著節(jié)牌通告了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縱馬奔馳?!庇谑腔噬弦仓缓梅潘闪隧\繩,讓馬慢慢行走。到了大營,將軍亞夫手持兵器,長揖到地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能跪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皇上)?!被噬蠟橹畡尤?,馬上神情嚴肅地俯身靠在車前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眲谲姸Y儀完畢后辭去。
出了營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說:“?。∵@才是真正的將軍了。以前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那里的將軍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shù)模领吨軄喎?,豈是能夠侵犯他的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過了一個多月,三支軍隊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亞夫做中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8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