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趙云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quán)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正如歌詞所唱:“不是英雄,不讀三國?!北娝苤?,三國能人異士比比皆是。文有“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軍師諸葛孔明。至于武將,則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了,其中,最為出名的大概就是名滿天下的關(guān)張呂布,以及,勇冠三軍的許諸典韋了。
可有一個人,盡管沒有這些人那么出名,但他卻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蜀國著名儒將趙云。提到常山趙子龍,最先映入人們腦海的大概就是他在長坂坡“七進七出”的彪悍戰(zhàn)績。事實上,正是這場戰(zhàn)役奠定了他在三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常勝將軍的崇高地位。
在許多人看來,他并不是一個貪圖功名利祿的人,如果,他貪圖這些身外之物的話,那么,他就不會舍棄當(dāng)時威震一方的曹操和袁紹去投奔一無所有的劉備了。我們都知道,趙云最開始的時候追隨的并不是劉備而是公孫瓚。記得公孫瓚問他為何選擇自己,他的回答十分出人意料。
可以說,在他看來,自己追隨此人并非是因為他的權(quán)勢和才智,而是他主張的仁政,正好符合自己的救世理念。從這一點也可以側(cè)面反映出,趙云其實是一個心懷天下渴望濟世救民的大英雄。他愿意為了天下百姓的安穩(wěn)和幸福,而犧牲一切自身的利益。
而他與劉備也是在公孫瓚的帳下結(jié)識,在此期間,他們曾經(jīng)有過一段短暫的“同事”關(guān)系。正所謂“英雄惜英雄”,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交流,他對劉備的濟世理念十分認可。這也就是后期,他為什么會義無反顧的選擇追隨劉備的最主要原因。
事實上,在他心中,他追求的也并非是劉備這個人,而是他所實行的仁政。所以,趙云不僅僅是一個軍人,一個將軍,他更像是一個心懷天下的儒士。只不過,在劉備麾下,孔明、龐統(tǒng)等人光芒太甚,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他身上的“文人之光”。
筆者之所以說此人是“儒將”是“謀士”,并非無的放矢,其實,也是有一定歷史依據(jù)的。
其中,他最有名的兩次建議就是:幫助劉備奪取益州和勸劉備不要輕易和東吳開戰(zhàn)。第一次是得到益州之時,劉備想要將城里都舍河城外的田地賞賜給有功之臣,借此來達到收買人心的效果。就在這個時候,趙云出來勸阻了他。
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即使是勸誡也不忘以史為鑒。他引用了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從而,委婉的指出:現(xiàn)在的蜀漢并非像西漢一樣只有匈奴,我們面對的敵人不止一個。換句話說,也就是:現(xiàn)在還沒有到天下平定的時候,如果,此時把田宅都分給了那些將領(lǐng),那么,他們一心想著回家去過安居樂業(yè)的田園生活,到時候又有誰來為主公打仗呢?
所以,此時最應(yīng)該做的就是:把這些房產(chǎn)和土地歸還給百姓,來保證他們生活的安定,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的收買人心。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他的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證明了趙云比別人想得更深,看得更遠。將田宅賜給少數(shù)將領(lǐng),只能收買極少部分人,但若把它歸還給老百姓,收買的卻是整個益州城的人心,其格局很大。
之后,劉備也真是聽取了他的這個建議,才能夠牢牢的占據(jù)益州五十多年。
他的第二次建議,則是在劉備棄魏而攻吳時。趙云認為這個做法并不明智,首先,國賊并不是孫權(quán)而是曹操,所以,我們應(yīng)該分清主次,以達到擒賊擒王一擊即中的效果。滅了曹賊,東吳自然也就構(gòu)不成威脅了。并且,此時曹丕已經(jīng)妄然稱帝了,他的行為已經(jīng)引起了民憤,如果,此時再利用民憤討伐逆賊的話,那么,必然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如果我們攻打東吳的話,兩方戰(zhàn)爭一旦開始,就沒有辦法輕易停止,這無疑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決定??刹恍业氖?,他的建議并沒有得到劉備的采納,執(zhí)意東征,留趙云都督江州。不久,劉備東征大軍敗于夷陵,并由秭歸逃回永安,趙云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也正是從此開始,蜀國元氣大傷,實力越來越弱,最終,落得個任人宰割的結(jié)局。
作為一名出色的武將,趙云不僅“渾身是膽,而且,腹有良謀”。他一生都在追求“仁政”,一生都在為天下安泰、百姓安居而孜孜以求?!爸乙孕l(wèi)上,君念其賞”,他雖然活著的時候沒能封侯拜相,但是,死后得封平順候。趙云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tǒng)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lǐng)軍;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zhàn)死沙場。
在武侯祠中,身著文官官服享萬世香火也算是求仁得仁,不負自己一生的追求了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8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