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硇l(wèi)鞅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用來形容一些人,對于自己的需要保衛(wèi)的國家,使出各種手段來拯救、保護。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對于俠客的最高褒獎。但是這一條卻有點不符合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國,因為這個時候的人才都是自由遷徙,比如秦國的大功臣商鞅,本是衛(wèi)國人,后來在魏國學(xué)習成長,但是最后卻讓魏國吃了很多苦頭。從秦國的角度來看,商鞅就是秦國的“俠之大者”,但是從其他的角度來看,還是有點腹黑的成分在里面,只不過這樣的事情在戰(zhàn)國稀松平常,也被稱之為謀略吧。
秦國在秦孝公時期,勵精圖治,為了招攬中原的人才,秦孝公不惜開出了能夠開出的最優(yōu)厚條件:裂土封國。在這樣的背景下,衛(wèi)鞅來到秦國,成為秦國的改革者,強力推行法令,依然治國,從嚴治國,鼓勵耕戰(zhàn),一步一步的打造理想中的秦國。當然這樣的情況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而衛(wèi)鞅也真實的做到了這一點,讓秦國展現(xiàn)出了不同以往的實力。
魏國東征,秦國也變法了好一陣,趁著魏國西部空虛,占領(lǐng)了大片領(lǐng)土,但是當魏國緩過神來,秦國依然不是大魏國的對手,被龐涓打得滿地找牙。秦魏停戰(zhàn)之后,秦魏邊境還是摩擦不斷,這個時候,還沒有稱王的魏瑩發(fā)怒了:你一個小小的秦國,我不打你,你還老是找我麻煩,活得不耐煩了吧!于是魏國集合了宋、衛(wèi)、魯、韓四國征討秦國,爭取畢其功于一役,解決掉秦國這個麻煩。
秦孝公一聽,頓時就慌了,秦國實力增長了是不假,但是魏國畢竟是長期的戰(zhàn)國霸主,單單一個龐涓就能讓秦國傷筋動骨,現(xiàn)在加上其他幾國,這簡直就是秦國的滅頂之災(zāi)。怎么辦,必須想辦法,而首先要商量的人,就是自己的變法大臣衛(wèi)鞅。衛(wèi)鞅一聽,向秦孝公說:派我去魏國吧,我有辦法停止這場戰(zhàn)爭。秦孝公半信半疑,只能派衛(wèi)鞅出使魏國。其實衛(wèi)鞅的策略很簡單,就是慫恿魏瑩稱王,那么一旦成功,齊國楚國還有其他諸侯就都會把矛頭對向魏國,秦國的危機也就解了。
衛(wèi)鞅來到魏都,先是好好的夸獎了一番魏瑩:“大王之功大矣,令行于天下矣。今大王之所從十二諸侯,非宋、衛(wèi)也,則鄒、魯、陳、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箠使也,不足以王天下。大王不若北取燕,東伐齊,則趙必從矣;西取秦,南伐楚,則韓必從矣。大王有伐齊、楚心,而從天下之志,則王業(yè)見矣。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后圖齊、楚?!币环捪聛?,把魏瑩夸的舒舒服服的,其中意思就一個:您要是不稱王,天理不容啊!
魏瑩本來就是一個喜歡聽好話的人,這一番夸獎下來,讓魏瑩自己都覺得要是不稱王簡直都對不起大魏國這樣的稱號,對不起自己的列祖列宗!于是魏瑩立即停止了對秦國的進攻,開始建造宮殿,準備禮儀用品去了,秦國這才逃過一劫。幾個月后,魏瑩自稱夏王,要求其他的諸侯前來參加觀禮。衛(wèi)國、魯國、宋國等小國畏懼魏國的強大,紛紛前來參與觀禮,但是作為戰(zhàn)國大國的齊國、楚國卻送來了敵對的戰(zhàn)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