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陳安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科舉制度自隋朝隋文帝楊廣建立伊始,便成為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進行甄選人才的制度。而在其看似程序公正之下,也使得任何參加者都有機會成為官吏。其中的狀元,更是其中的魁首,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而能夠登科及第還被列入了人生八大喜事之中,正所謂“金榜題名時”。
可在明朝洪武年間,一位狀元的命運,卻在短短的高中不足20天內(nèi)形勢急轉(zhuǎn)直下,從被朱元璋欽點到被其下令五馬分尸,行車裂之刑,而這個原因更是十分可笑,他也堪稱是歷史上最為悲催的狀元。
陳安字安仲,號叔恭,福建人,也就是南方人。為什么我要提及他是南方人呢?這也是他被朱元璋匪夷所思的處死的原因所在。
作為當時經(jīng)濟發(fā)展的表象,南方的文化教育水平則在南宋時期經(jīng)濟重心南移之后,也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也正是這場發(fā)生于1397年的科舉考試,其結(jié)局以“南北榜 ”為終,卻也讓幾十位學子慘死,教訓慘痛。
朱元璋在親自選定時年84歲的翰林學士劉三吾為主考官,這位是自己非常信賴的人選,其中劉三吾更是曾為御制《大誥》、《洪范注》作序,人品、學識都是無可挑剔。
但是雖然朱元璋為皇帝,更是創(chuàng)造了從草根到皇帝的奇跡,驅(qū)逐元朝,誅滅陳友諒,任用劉伯溫、李善長等人,可謂是圣明之君,但是當這一次的科舉結(jié)果發(fā)榜,卻讓朱元璋雷霆大怒,毫無預料。
原來此次發(fā)榜51人,所選拔者也都是飽學之士,但是卻鬧出了北方學子鬧事的風波,北方考生集體聯(lián)名上疏控告主考官劉三吾(其本是也是南方人)偏袒南方學子,收受賄賂,所以也導致這次科舉考試的結(jié)果便是51名上榜者全是南方學子。
作為選賢與能的制度,竟然出了如此差錯,如若當真,自然不能輕饒。朱元璋便親自查辦此案。但在經(jīng)過了十余天的調(diào)查之后,結(jié)論卻乃是認為劉三吾等人閱卷公平公正,并無任何偏袒之失。結(jié)果一出,北方學子再次嘩然,而朝中許多北方籍貫官員也上書要求復核,此時的朝堂儼然就已經(jīng)分為南北兩派。
以地域而分的政治爭端,在中國歷史上也并不鮮見。東晉時期,作為南渡政權(quán)本地士族便與南渡的北方士族有著深刻的政治爭斗。
但是此事對于剛剛成立不久的明王朝而言,相當棘手。北方政局也剛剛穩(wěn)定,如果再次陷入分裂結(jié)局可以說十分難以收場。于是,張信(朱元璋侍讀、調(diào)查此案的負責人)、陳安阝等人盡皆被處死,處死者多達20余人。而劉三吾則因為年齡因素,躲過一死,但也被發(fā)配西北。
六月,朱元璋在親自復核試卷后,選定51名中榜,但此時的榜單之上全是51名北方人。
朱元璋其實并非不清楚事情的結(jié)果,但迫于政治需要,也只能犧牲了狀元之命,這也顯示了皇權(quán)的隨意性。此后明朝的科舉制度也便分為了“南北榜”,以地域進行劃分,然后再進行殿試。
在洪武三十年的科舉殿試中,一名叫陳安的福建才子,憑借自己的真本事,被朱元璋欽點為?第一甲第一名?,成為明朝第七位狀元。這里要解釋一下,為什么到了洪武三十年,狀元才七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為了給國家招攬更多人才,于是在洪武三年詔開科舉,并規(guī)定:?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所以在洪武四年,明朝就誕生了第一位狀元吳伯宗。而起初科舉是一年一屆,所以洪武五年也有位狀元誕生,叫做朱善。
后來朱元璋認為,通過科舉選出來的進士,也并非有實才,所以就宣布停止科舉,這一停就是十多年。直到洪武十五年,他才宣布恢復科舉,并通過兩年時間,修改了科舉的一些細節(jié),此時科舉就變?yōu)槿暌粚谩?/p>
洪武十八年,明朝第三位狀元誕生。然后是洪武二十一年、二十四年、二十七年,一直到洪武三十年,陳安被欽點為狀元,因此他就是明朝第七位狀元。
陳安成為狀元后,前來為他道賀的人,都踏破了門檻。然而好景不長,他高中不足20天,就被朱元璋下令處死了。此人是朱元璋欽點的狀元,為什么這么短的時間,他又下令將其處死呢?
事情是這樣的,在陳安參加的這屆科舉考試中,最終被錄取的51名學子,全部都來自南方。這樣一來,就引起北方學子的不滿,于是他們聯(lián)名上書,狀告本屆主考官劉三吾和白信蹈,稱他們是南方人,所以偏袒南方學子。
所謂三人成虎,說的人越來越多,相信的人就越來越多,而且越傳越離譜。到了后來,甚至有人說主考官收受賄賂,又說他們有地域歧視。事情很快就傳到朱元璋耳中,他便下令徹查此事。
就這樣,侍讀張信、侍講戴彝、右贊善王俊華等12人,組成了臨時的?調(diào)查小組?,開始重新閱卷。然而經(jīng)過他們不眠不休的復核后,卻發(fā)現(xiàn)主考官并沒有徇私,也就是說,陳安等南方學子,都是憑真本事考中的。
朝廷將這一結(jié)果公布后,北方學子并不買賬,反而鬧得更厲害。朝中的北方官員,也紛紛上疏請求再次調(diào)查。這次朱元璋便沒了耐心,直接以主考官劉三吾,曾經(jīng)為胡惟庸求過情為由,將其定為?胡黨?。不過念在他已經(jīng)85歲高齡,就判他流放。
而其他人則被定為?藍玉黨?處死,就好比?調(diào)查小組?中的張信,就被判凌遲。更沒想到的是,剛被欽點為狀元不足20天的陳安,也因此受到牽連,最終被處以車裂極刑。
為了安撫北方學子的情緒,朱元璋又下令,在同年六月重新舉行一次殿試。這次錄取了61人,全部都是北方學子,這場風波才真正得到平息,這就是明朝著名的?南北榜案?。而為了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fā)生,明朝從此以后,便開始分南北取士。
其實朱元璋心里清楚,北方之前一直在元朝的統(tǒng)治之下,元朝上層的蒙古、色目貴族,多是文化水平淺陋、不識時務(wù)、貪婪昏庸之輩。他們很排斥科舉取士這種方法,所以當時北方文化比不上南方,這是很正常的。
只是明朝剛剛建立不久,如果不及時安撫北方學子情緒,勢必會加深南北矛盾,所以朱元璋只能這樣做。陳安、張信等人,都是朱元璋政治權(quán)衡路上的犧牲品罷了。
說句實話陳安還是很可憐的,苦讀寒窗數(shù)十年最后憑借著自己的實力考取了狀元,這本應(yīng)該是值得慶賀的事情,但是陳安有因為高中狀元被卷進了“南北之爭”里面最后被車裂而死?!澳媳敝疇帯北緛頉]有陳安什么事兒的,但是就是因為他是南方高中的狀元所以最后也被處罰了。
要說陳安是真的挺慘的,剛剛當上狀元郎稱號還沒有捂熱乎人就沒了,而且還和自己沒有關(guān)系。陳安是“閩中十才子”之一,論才華真的是學富五車,最后能夠高中狀元真的是憑借自己的實力。
但是陳安錯就錯在生在這個時代,錯就錯在參加了那個時候的科舉。本來沒有任何問題的,就是因為那一屆的科舉考試中上榜的幾十個人中一個北方人都沒有,北方學子覺得自己的臉上掛不住于是就聯(lián)名上書朱元璋說主考官徇私舞弊對北方人有歧視。
但是這一點確實不能怪主考官啊,從南宋開始中國的經(jīng)濟中心都已經(jīng)轉(zhuǎn)到南方,沒有錢的北方教育條件當然不能和南方相提并論,所以出現(xiàn)北方無一中舉的情況倒也不奇怪。但是北方學子不樂意啊,要求他們復查試卷。
這件事情引起朱元璋的高度注意,朱元璋決定自己親自檢閱試卷,但是這個時候主考官偏偏就把北方好的試卷藏起來,只把差的試卷拿了出來,朱元璋看后認為這一次真的是北方學子不行了。但是北方學子知道了主考官有偏袒的行為,所以又一次聯(lián)名上書,朱元璋最后發(fā)現(xiàn)是主考官徇私舞弊所以就把主考官連同陳安一起處以極刑。
這個狀元名字叫做陳安,他在當上了狀元之后并沒有享受到任何的榮華富貴,反而是被朱元璋當成了政治的犧牲品,用他的死來安撫北方一代學子下心情。最后他的功名沒有了,自己還被車裂而死了,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慘的一位狀元了。
一方面朱元璋自己之前就是農(nóng)民,還有就是他知道之前元朝被滅的原因就是民怨。所以他也是相當?shù)淖⒅孛裥?,正是如同那句話一般?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于是他整頓官場,嚴查腐敗的官吏,他認為只要當官的不昏庸,百姓自然不會有反意??墒呛髞硪驗榭婆e卻引起了一堆學子的強烈不滿。
而這件事用現(xiàn)在的角度來看那是相當正常不過的了。當時這場科舉當中,朝廷錄取的所有進士全部是來自南方,沒有一個進士是北方的人。要知道南方一直都是才子輩出的地方,很多的才子之鄉(xiāng)都是在南方,所以這次科舉其實并沒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可是那些北方的學子并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這次科舉肯定存在灰暗的地方,于是就抗議。而朱元璋對此也是相當?shù)闹匾?,因為學子不滿,自然會影響當?shù)氐乃腥烁械讲粷M,所以他就命令嚴查這次考試。
最后給出的結(jié)果就是這次考試確實是不存在任何的舞弊,而這位狀元也就是陳安也是憑借自己的才華才考中狀元的。對于這個理由那些北方的才子自然是不相信的,還是鬧情緒。而朱元璋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用陳安的性命來安撫這些北方的才子。雖然是相當?shù)脑┩?,但是效果還是比較的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0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