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兩江總督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清朝有九大總督,即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四川總督、云貴總督,以及清朝即將滅亡時,又設立的東三省總督。
雖然九大總督都是最高級別的封疆大吏,但他們在朝廷里的地位相差懸殊。如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都是橫著走的角色,而云貴總督的存在感就很低。1906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因為在廣東打擊貪官污吏,損害了慶親王奕劻的利益,被調(diào)任云貴總督。從表面上看,這是平級調(diào)動,實際上是降級使用。岑春煊感到面上無光,稱病沒有赴任。
因此,當云貴總督遇見直隸總督時,一定會有一種低人一頭的感覺。
那么,當直隸總督遇到兩江總督時,他們誰更厲害一些?
從政治地位上來看,直隸總督要略勝一籌。
直隸總督的正式官銜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總管直隸省的軍民政務,官秩為從一品。直隸省包括今天的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大部與河南省、山東省的小部。直隸總督署位于保定,如今保存完好,1988年1月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顯而易見,直隸總督管理的區(qū)域并不寬,只有一個直隸省。但是,由于直隸省的位置很特殊,承擔著拱衛(wèi)京畿要地的重任,因此在朝廷里面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朝廷通常將信賴的重臣擢升到直隸總督的位置上,直隸總督在其余疆臣心目中也儼然有“領袖”之美譽。
1868年,曾國藩從兩江總督任上轉遷直隸總督;1870年,李鴻章從兩江總督任上轉遷直隸總督。他們都是平級調(diào)動,但依然給大家一種“升遷”的感覺。
尤其是到了清朝晚期,李鴻章任職直隸總督時,還通過兼任北洋通商大臣的方式,管理直隸、山東、奉天三省通商、洋務,辦理外交、海防、關稅及官辦軍事工業(yè)等事宜,相當于外交、軍事、關稅大權一把抓,足以與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相抗衡,遠遠超過了兩江總督兼任的南洋大臣。
正是因為直隸總督的重要性,1896年,當李鴻章訪問歐美八國時,享受到相當于國家元首的接待規(guī)格,一時風光無兩。兩江總督就絕無可能享受這種待遇了。
從經(jīng)濟收益上來看,兩江總督要稍強一點。
兩江總督的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統(tǒng)轄南河事務”,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官秩為從一品。兩江總督署位于江寧(今南京市),如今為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的一部分。
兩江總督管轄范圍比直隸總督寬多了,包括今天的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和上海市。更重要的是,這一帶商貿(mào)繁榮、經(jīng)濟發(fā)達,是清朝的“錢袋子”。兩江總督自然是一個肥得冒油的職位。
在咸豐、同治年間,曾經(jīng)做過道員、兩淮鹽運使、糧臺等官的金安清在其《水窗春囈》一書中記載,在各地督撫中,只有兩江總督最“優(yōu)”,一年可以輕輕松松地獲得30萬兩白銀收入。在兩江總督之后,是兩廣總督和四川總督。直隸總督雖然地位尊崇,但在“撈錢”方面就只能“甘拜下風”了。
曾國藩多年擔任兩江總督,他是一個比較潔身自好的官員,但依然開了一個“小金庫”。歷任兩江總督時,小金庫里還剩了3萬多兩銀子。
按照現(xiàn)在的標準,直隸總督相當于省長、戰(zhàn)區(qū)司令、外交副部長等等。
直隸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位居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首,官階為從一品(加兵部尚書銜),總管直隸(今天津,河北大部與河南、山東小部)的軍民政務。
1、直隸總督負責管理河北地區(qū)的軍隊、民政、河道等各方面的事務,屬于超級總督加巡撫。再加上直隸地區(qū)和京師相鄰,直隸總督需要拱衛(wèi)京師的安全,直隸總督的地位自然十分重要。在清朝歷史上,直隸總督在錢方面可能不如兩江總督,但是實際權力很大。
2、直隸總督除了管理所割區(qū)內(nèi)的軍政事務外,還兼管直隸、山東、奉天(今遼寧)三省通商、洋務,辦理有關外交、海防、關稅以及實業(yè)等事宜。
也就是說,這一個直隸總督的職權,相當于現(xiàn)在的北京、天津、河北的一把手,以及大半個外交部長、大半個海關總長、東部戰(zhàn)區(qū)司令、大半個商務部長等職。李鴻章前后三次擔任這個職位,可見清廷對其是多么的重視。
直隸總督權利
直隸總督能夠調(diào)動的軍隊,估計有10多萬人。由于直隸總督的地位重要,所以擔任直隸總督的人一般都是皇帝信得過的官員,而是官員的能力需要很強。擔任直隸總督的漢人要比旗人略多,而且這些漢臣個個都是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直隸總督的實際職位要高于九門提督,這一點在晚清時期越發(fā)明顯。
清朝有九任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云貴總督、兩廣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東北總督、陜甘總督。名義上,總督并不是正式的地方官員,而是由中央政府“派出”的。但實際上,總督掌管著一個省或管轄范圍內(nèi)幾個省的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大權。由上可知,晚清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雖在清代九任總督之列,但兩者之間是有區(qū)別的。首先,就所轄區(qū)域而言,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的官職雖然都帶有“廣”字,但所管地方并不重合。巡撫胡光的官職都叫“兩湖等地總督軍務、俸祿、巡撫”,兩廣總督的官職都叫“兩廣等地總督軍務、俸祿、巡撫”。因此,我們可以從他們的官方名稱中得知,總督胡光主要管理湖北省和湖南省,而總督兩廣省則負責管理。兩廣總督名稱的由來是顯而易見的,那么為什么掌管湖北、湖南兩省的總督被稱為兩湖總督而不是兩湖總督呢?其實湖北、湖南兩省在明代屬于湖廣省,所以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清代。
兩廣總督林則徐
除了轄區(qū)不同之外,晚清湖廣總督與廣東總督在權力上也有一些微妙的區(qū)別。在清朝,巡撫是二等官員,有官銜的都是二等官員。因此,從理論上講,九個總督的地位是平等的。然而,由于所轄地區(qū)的經(jīng)濟、軍事和地理差異,九位總督的立場有所不同。清朝的總督是直隸總督,因為他管理的地方是在京師周邊,清朝末年他還是北洋大臣,所以權力更大。其次,他是兩江總督,因為他管轄的地區(qū)是清朝重稅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人口眾多。然后是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兩者在清朝的地位差不多。但到了晚清,兩廣總督的地位逐漸高于湖廣總督。這種變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晚清政府不得不應對越來越多的西化,而兩廣地處沿海,自然地位也相應上升。例如,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與英國的談判大多在兩廣進行,而當時清廷負責談判的大臣,如林則徐、齊善、老臣等,大多擔任兩廣總督。比如清末,與湖廣總督不同,兩廣總督還控制著廣東水師,與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福建水師并稱為近代中國的四海水師。湖廣地處內(nèi)陸,所以湖廣總督手里自然沒有比較強大的海軍。
兩廣總督張之洞
總督是官職最大的一個,然后依次的順序是巡撫,將軍,都統(tǒng),提督,總兵。總督,其實總督分為區(qū)劃和部門兩部分。
因此要論權力之大級別之高那肯定是總督排第一其次是提督、巡撫排第二,而都督和總兵完全都無法和以上三個相匹敵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1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北魏后期最終分裂,其實是因為這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