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醫(yī)生如何保命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古代,稱呼醫(yī)生為郎中和大夫,兩者并沒有區(qū)別,只是一個是南方的叫法,一個是北方的叫法而已。
我們對古代大夫的見解或許只停留于這樣的場景:某個妃子病危,御醫(yī)攀上其手腕,沉思了一會兒,搖頭嘆息。
這時,皇帝大怒,命令侍衛(wèi)將之拖出去斬了,然后只聽見遠遠地御醫(yī)“饒命”的呼喊聲。
其實,每一位醫(yī)生給官員治病都有其脫身的訣竅,如果沒有效果,都會設法早日抽身,保其名譽。
有學者總結為六個字:架、唬、罵、吹、堆、推
一、架
架,就是擺架子。別人請你來看病,大夫就會擺出一副忙碌的樣子或者推脫自己醫(yī)術不是那么高明,甚至還會做出一些假動作表明要去哪家看病,實在抽不開身。
這一方面是表現(xiàn)自己醫(yī)術高明、地位高,很多人慕名前來看病,需要多次相邀才能出診。就像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拜訪都不得相見,最后一次才得以向相見。諸葛亮剛出茅廬,正因為有劉備此舉才迅速成名。
另一方面如果是治不好,大夫就有理由辯駁說“當初你來之時,我都說了我只會些皮毛,現(xiàn)在治不好也不能怪我”。
當然,遇見官員,必得答應,“既是府上大人相邀,也必抽空前往”之類措辭便少不了許多。
二、唬
唬,在診治時,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大夫都會不急不忙,捏著胡須或背靠雙手做一副沉思樣,有時候甚至會嘆幾口氣,搖一搖頭,來回踱步。
看病的人一瞧大夫這種模樣,心上更加著急。但是無論看病的人家心里再怎么煎熬,大夫還是不緊不慢。
大夫喝了杯茶,才覺得架子擺夠了。不緊不慢地叫主人拿來紙筆,邊寫邊說,病沒有什么大礙,開點藥保證沒問題。
但是,如果病實在太重,無法醫(yī)治,就舉手作揖,“恕老夫無能為力,病入膏肓,請另請高明!”然后不管不顧主人的阻攔,拂袖而去。
主人也無可奈何,不埋怨,甚至更加篤信這個大夫有兩把刷子。
這種故弄玄虛的做法,目的就是讓病人害怕,產(chǎn)生敬畏之心,甚至大夫還可能從中得到些賞錢。
三、罵
罵,醫(yī)生治不好時都會查看緣由,一般會詢問是否在找他治時有沒有服用過其他大夫開的方子,有的話,必須大罵,難怪沒有好轉(zhuǎn),不是自己開的方子有問題,是之前的庸醫(yī)開了不對病癥的的方子。
四、吹
吹,打響自己的名號,最好的方法就是吹牛,自己給某位官吏治好過頑疾,醫(yī)術必須得是起死回生,不敢說藥到病除,延年益壽總還是可以的。
五、堆
堆,以毒攻毒,以藥克藥,藥必須配合著來吃,水必須是雪山的水,隨隨便便開的藥就是百年,而且藥的年份越久越好,品種越稀有越好,總之是一堆奇奇怪怪的藥一鍋燉。
六、推
推,看病人病情沒有好轉(zhuǎn),便推脫病情推延太久,多久多久前來治一定能治好,可惜……再說些“老夫無能為力”、“扁鵲華佗在世也不能治好”之類的話,就推脫還有下家,拍怕屁股就走人了。
以上秘訣,就是古代醫(yī)生行走官場的保命符。
在古代當醫(yī)生風險很大,一不小心就會得罪人,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維都是諱疾忌醫(yī),醫(yī)生說好又覺得人家是庸醫(yī),說不好又要說人家瞎說,華佗就是這樣明明對曹操說得是真,反而被押解。
看來,古代醫(yī)生這保命之法確實是很有必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1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