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蕭皇后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隋煬帝楊廣來到江都之后,發(fā)生了很多事情,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第一件是北方起義如火如荼;第二件則則是隋煬帝楊廣面對如此洶涌的起義,竟然不思如何鎮(zhèn)壓,反而想干脆就不回北方,任由那些反賊鬧去,而打算在江都定居下來,如此消耗完生下的皇帝生涯。但是隋煬帝楊廣能實現(xiàn)自己這點愿望嗎?
這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如此愿望想實現(xiàn)難度也不會太大,至少不會比隋煬帝楊廣大。可是隋煬帝楊廣想實現(xiàn)如此移民夢,卻沒那么容易。因為他不是一個人,或者說他是想一個人享受的余生,卻要有許多人來痛苦地陪伴。這么以來,事情就不那么好辦了。
不好辦之處在哪里呢?主要有兩撥人不想陪隋煬帝玩了,或者說他們不想定居在江都這潮濕的鬼地方,他們要回去,回到北方做寒風(fēng)中的漢子,回到北方過自己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去,回到北方鞏固自己的勢力去。
這兩撥人一撥為士兵,一撥為官員。但這士兵不是一般的士兵,乃是隋煬帝楊廣的禁衛(wèi)軍,說白了就是保護(hù)皇帝安危的部隊。如果連保護(hù)皇帝的部隊都不愿意待在這里,那么隋煬帝楊廣的情況有多糟糕就可想而知了。一個皇帝能夠高高在上高枕無憂,除了大臣的忠誠可靠,更重要的則是這些禁衛(wèi)軍的保護(hù)。失去了禁衛(wèi)軍的保護(hù),皇帝就成了“穿著新衣的皇帝”,光桿司令一個,誰還怕你呢?甚至可以說,失去保護(hù)的皇帝,就是死路一條。
不過比禁衛(wèi)軍問題更嚴(yán)重的是另一撥人,這一撥人由宇文化及三兄弟組成的一個朝臣聯(lián)盟,實際上是關(guān)隴集團(tuán)的利益聯(lián)盟。他們代表的是關(guān)隴集團(tuán)的利益,所以,他們是最不愿待在江都這地方的。在這里,他們的力量和利益,只會被隋煬帝楊廣新培植的南方力量所消解。
于是,這兩撥人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聯(lián)合了起來,對付隋煬帝楊廣。
貴為皇帝的楊廣,面對突如其來的兵變,除了更絕望,也無他法,最終被叛軍處死。可是在這里,有一個疑點,這個疑點跟一個人有關(guān),即隋煬帝楊廣的皇后蕭皇后。隋煬帝被處死后,受寵長達(dá)35年的蕭皇后為何不自殺?反活到81歲?
蕭皇后出身很高貴,乃是南梁皇室之后,高祖父是梁武帝蕭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蕭統(tǒng),祖父則是蕭詧(cha),父親是南梁孝明帝蕭巋。一串下來,全是皇帝。如此出身,能不高貴?嫁給當(dāng)時已封晉王的楊廣,也算是門當(dāng)戶對。
更為關(guān)鍵的是,蕭皇后和楊廣屬于有感情的那種夫妻,感情和睦,而且志同道合,是楊廣非常得力的賢內(nèi)助。比如楊廣被楊堅派往江南,立了很多戰(zhàn)功之后,楊廣不再滿足做一個晉王,而想做未來的皇帝。
這真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大膽地要被殺頭。但當(dāng)楊廣給蕭皇后說出自己的雄心壯志之時,蕭皇后不是勸勉老公踏踏實實工作老實實實做人,而是表示支持,并且付諸行動。
楊廣能夠做太子,最大的干預(yù)者為獨孤皇后。為此,蕭皇后想方設(shè)法討好獨孤皇后。這對加速廢掉太子楊勇,和立楊廣為太子,起了很多隱形作用,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蕭皇后在獨孤皇后身上下勁,獨孤皇后也未必會那么過分偏愛楊廣、和極度討厭楊勇。在此事上,楊廣應(yīng)該是最清楚的。也正因此,楊廣對蕭皇后格外恩寵。比如,每次下江南,或外出巡游,必帶蕭皇后隨行。
這一回,已經(jīng)貴為皇帝的楊廣來江都時,自然也是帶著蕭皇后的。可是問題是,在江都的時候,能干賢惠的蕭皇后為何卻沒有像以前那樣積極幫助楊廣呢?反而表現(xiàn)出了極其反常的情況。
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楊廣歷來還是比較聽蕭皇后的勸勉的??墒沁@一次,楊廣在江都,在天下大亂、烽煙四起的時候,貪圖享樂,消極懈怠,可是蕭皇后為何不制止或勸說楊廣呢?反而陪著楊廣一塊縱情酒樂,蕭皇后到底在想什么?她為何對于老公這種自取滅亡式的樣子聽人不管呢?
第二個方面是,禁衛(wèi)軍的頭領(lǐng)司馬德戡等人密謀要逃亡、后來變成造反的時候,實際上并不是多成功的,因為密謀的信息很快就泄露了出來,一個小宮女趕緊把這情報第一時間報到了楊廣那里。但是結(jié)果令人瞠目結(jié)舌,楊廣把那個送信的小宮女給斬殺了。楊廣為何如此行事,史載的原因是楊廣說小宮女不該過問國家大事,但是實際上可能是在楊廣看來,一個小宮女的價值不足以和禁軍頭領(lǐng)司馬德戡相比,再有他甚至也有可能以此來安定司馬德戡的叛心。
不管怎樣,小宮女被殺后,送信的通道基本被封死了,原因是誰都怕被殺頭啊。不過還是有忠于皇室的仆人或?qū)m人,他們知道禁軍要叛亂,不敢把信息直接送達(dá)皇帝楊廣,卻曲線救國送到了蕭皇后這里。
他們的目的很明顯,皇帝敢殺他們,但不會殺蕭皇后的,因此,他們是希望蕭皇后能夠把這個可怕的消息送達(dá)皇帝,早做準(zhǔn)備和決斷。但是他們得到的結(jié)果卻令人大為喪氣,蕭皇后說:“天下事已難收拾,何苦再讓皇帝徒增煩惱?!?/p>
蕭何這個態(tài)度真是令人不解,但有一點很肯定,皇帝這里的信息通道從此就算被鎖死了。隋煬帝楊廣成了一個聾子皇帝,難怪禁軍和驍果軍叛亂的時候,他表示了很大的驚訝??墒牵菚r已經(jīng)晚了。
第三個方面是,隋煬帝楊廣被殺的時候,蕭皇后的態(tài)度也頗為耐人尋味。她沒有站出來阻止叛軍逼殺老公楊廣,更沒有在隋煬帝楊廣被殺之后以自殺的方式追隨丈夫而去。她甚至連為丈夫要求一個好一點的葬禮都沒有,而是帶著小宮女用床板做了個無比簡陋的棺材把丈夫楊廣安葬。對于皇帝而言,楊廣這個安葬未免太寒酸了。但同時,也說明蕭皇后這個老婆當(dāng)?shù)貌辉趺礃印?/p>
在講究“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古代,一個女人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就是對丈夫的始終如一,堅貞不屈,尤其是作為皇帝的老婆,如果能在丈夫自殺的時候,也隨之自殺,則是忠貞品質(zhì)的最佳證明。但蕭皇后為何沒有自殺?如果切合實際一點來看,只能有兩種理由:其一是她對楊廣的感情已經(jīng)淡化,淡化到不足以以死追隨;其二是蕭皇后是一個非常惜命的女人,在生死面前,感情和節(jié)義遠(yuǎn)沒有活著重要。
從這一系列事件中,雖然是隋煬帝楊廣的滅亡過程,但同時也是檢驗蕭皇后的一個試金石。楊廣敗亡,蕭皇后是有責(zé)任的。除了不在關(guān)鍵時刻進(jìn)行積極勸勉引起楊廣的警惕,最重要的是楊廣被殺之前的種種預(yù)兆都那么明顯,但身為六宮之主的蕭皇后卻是知情不報不管不問,這完全就是一副見死不救的樣子,甚至是任由自己的老公楊廣走向死亡。
可是反看蕭皇后此后的情況,卻令人感到頗為意外。在隋煬帝楊廣被殺之后,蕭皇后卻安然無恙,不管是叛亂的御林軍還是后來的造反軍閥竇建德,甚至是突厥人、乃至以后的李世民,都對蕭皇后尊重有加。難道說叛軍尊重保護(hù)蕭皇后的原因是她促使了楊廣之死嗎?這不過是一個沒有結(jié)論的偽命題,具體是什么原因,史書也沒有具體的記載。
有關(guān)楊廣死后蕭皇后的情況,在后世的諸多演義小說中更是,比如《隋唐演義》《唐史通俗演義》《說唐》等小說中,甚至虛構(gòu)了很多蕭皇后的亂世情事,和李世民關(guān)系曖昧等等。但這都是小說家的虛構(gòu)之言,甚至是離譜不行地?zé)o稽之談,是當(dāng)真不得的。
按照正史的情況來看,蕭皇后16歲左右嫁給楊廣,與楊廣做了35年左右的夫妻(一說36年),在江都兵變時,蕭皇后已經(jīng)是51或52歲的年紀(jì)。對于一個女人而言,這已經(jīng)是老太太了。這大概也是她沒有遭到叛軍凌辱的一個原因吧。幾經(jīng)挫折,等蕭皇后從突厥那里再次回到長安時,已經(jīng)是十多年后,年過六旬。
如此老邁之齡,怎么可能會與李世民發(fā)生曖昧關(guān)系,李世民再口不擇食,他也斷不會對60多歲的蕭皇后產(chǎn)生什么想法的。更何況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珍惜名聲如生命呢!
恰恰相反,李世民尊重安頓蕭皇后,反而是維護(hù)自己好名聲的一種方式,如此蕭皇后方可在雖然落寞但依然富貴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蕭皇后在貞觀二十一年去世時,年81歲,被李世民以皇后之禮安葬,算是得到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至少比他老公楊廣也好多了。
不過李世民給蕭皇后追謚了一個謚號頗為耐人尋味,叫愍皇后。在《說文》中的意思為:愍,痛也。即指憂患或痛心的事。此外還有憐憫或哀憐的意思。不知道是李世民在這里到底要表達(dá)的是幾層意思,如果說是單純同情蕭皇后的個人遭遇,顯然是太表面化了。具體潛在意思是什么?各位看官大概必有高見吧。
主要是因為蕭皇后的不老容顏吧。李世民在遇到蕭皇后的時候,蕭皇后其實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可是蕭皇后溫文爾雅的氣質(zhì)以及依舊姣好的容顏還是深深地吸引了他。就像是現(xiàn)在的林志玲,林志穎等明星,歲月并沒有帶走他們的容顏。
蕭皇后出身皇家貴族,作為南梁皇室的后代,西梁孝明帝的嫡女,按理來說應(yīng)該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可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蕭氏出生在二月,古人認(rèn)為二月出生的孩子氏不吉利的,所以她還很小的時候就被父親送給了自己的弟弟代為撫養(yǎng),后來蕭氏的養(yǎng)父母去世,于是又輾轉(zhuǎn)到了自己的舅舅家,童年的蕭氏可謂是歷盡了磨難。也正是因為這些經(jīng)歷,才使得她身上有著一股不服輸,很堅強的倔強。
人生處處是轉(zhuǎn)折。蕭氏在14歲的時候因為八字與晉王楊廣非常匹配,于是由可憐的“棄女”一躍成為了尊貴的晉王妃,并且因為善良溫婉的性格,以及會討得自己的婆婆獨孤伽羅,于是在晉王府受盡了寵愛。
在遇到李世民的時候,蕭皇后已經(jīng)年過半百,可是李世民卻被她身上的氣質(zhì)所深深吸引。其實愛情有時候就是很神奇,可以跨越時空,超越年齡,甚至與性別都無關(guān)。而且,當(dāng)時李世民三十多歲,正是意氣風(fēng)發(fā)的年紀(jì),對美艷的蕭皇后有了好感也是很正常的吧。況且,蕭皇后本就出身貴族,身上的氣質(zhì)肯定與尋常人家的女子不同,而且一直備受寵愛,自然風(fēng)華絕倫。
蕭皇后,她是后梁的公主,是隋煬帝的皇后。她13歲就嫁入楊家,隋朝滅亡后她帶著皇族子孫顛沛流離,輾轉(zhuǎn)逃亡于亂世之中。
人生大起大落莫過于此!由于她的絕世美貌以及她的傳奇人生經(jīng)歷,關(guān)于她的緋聞逸事也一直層出不窮。
那么,蕭皇后到底憑什么被亂世中的眾多帝王看好呢?就請您跟有書君一起,沿著蕭皇后的人生軌跡去一探究竟吧。
一、出身名門,家教超群。
蕭皇后是西梁孝明皇帝蕭巋的皇后張氏所生之女。由于按照當(dāng)時江南的習(xí)俗,說農(nóng)歷二月出生的孩子不吉祥。
剛出生的蕭氏,就被寄養(yǎng)在舅舅張軻家里待了十幾年。
張軻家里因為祖上是皇親,有向?qū)W的家風(fēng),這使得蕭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后來的蕭皇后“性婉順,有智識,好學(xué),解屬文,頗知占候。”應(yīng)該就是這個時候打下的基礎(chǔ)。
蕭氏在舅舅家平安長到13歲,被老爹西梁明帝蕭巋從舅舅家接回來,進(jìn)獻(xiàn)給了的隋朝。從此成了晉王楊廣的王妃。
由于性情溫婉和順,有文化有知識,蕭氏在楊家很受寵愛。公公楊堅對她像親女兒,楊廣對她也是特別寵愛敬佩。可見高貴的出身和良好的家教,確實給蕭氏加分不少。
楊廣一開始并不是太子,蕭氏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協(xié)助楊廣把太子位從哥哥楊勇那兒奪了過來。
隋朝統(tǒng)一南北方后,她又幫助楊廣治理南方。在蕭妃的幫助下,楊廣在江南地區(qū)收到了廣泛的支持,也逐步搭建了自己勢力的基本盤。
蕭妃的娘家蘭陵蕭氏一直在江南是很有影響力的。當(dāng)時南朝宋齊梁陳,齊、梁都出自蕭氏。所以在南朝百姓心中,蕭氏本身就是妥妥的天潢貴胄!
由于在當(dāng)時南北方對立很嚴(yán)重的情況下,蕭氏被南方的士人百姓視作是自己人。加上楊廣在蕭妃的影響下,實行善待江南士人,尊重南方文化等政策,楊廣在南方爭取到了極大的群眾基礎(chǔ)。
楊廣后來順利的當(dāng)上了太子,而蕭妃也成了隋朝的太子妃。從這段看,楊廣看好蕭皇后,有兩個原因:蕭后娘家勢力顯赫,本人家教優(yōu)秀,為楊廣奪得天下立下了很大功勞。
二、逃亡路上,身攜玉璽。
如果蕭皇后跟隋煬帝一直這么波瀾不驚的過下去,白頭偕老,那就太理想了。然而命運注定她的一生必定不會尋常。
大業(yè)后期,隋煬帝逐漸失德,蕭皇后曾一再規(guī)勸,但收效甚微。隋義寧二年三月,隋煬帝被江都叛軍殺死了。事變后,蕭皇后并未驚慌失措。她親自為隋煬帝入殮。這一年,蕭皇后51歲了。
江都之變之后,隋朝其實名存實亡了。蕭皇后帶著剩下的隋朝皇室子孫,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這段流亡的生活遭到了后世小說如《隋唐演義》等諸多演繹,并生出諸如“六嫁皇帝”的謠言。
實際上,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是一個守著前朝血脈與法統(tǒng),堅強求生的老人而已。
隋煬帝最后死于宇文化及之手,蕭皇后和剩余的王室成員也就做了宇文化及的俘虜。
蕭皇后先是被宇文化及帶到了聊城,宇文化及兵敗后,蕭皇后又落到了竇建德手中。
在這段歷史中,蕭皇后并未遭受冒犯。這里面當(dāng)然有竇建德為人“知義尚仁”的緣故,但更多的其實是因為蕭皇后手中的傳國玉璽,以及隨行的,蕭皇后的小兒子齊王楊暕的遺腹子楊政道。
歷代諸侯爭天下沒有不重視正統(tǒng)名分的。譬如李淵稱帝之前,也要先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又立了個楊侑為傀儡,然后再行禪讓之事,就是這個道理。
這之后,蕭皇后又遭到北邊的突厥可汗覬覦。突厥可汗遣早年和親嫁入突厥的義成公主為使,前來“迎接”蕭皇后和隋朝遺族。竇建德打不過突厥人,也就只能放手。
義成公主是隋文帝時派去突厥和親的,乃是楊廣的妹妹。有她在突厥關(guān)照,突厥的可汗對蕭皇后是不可能失禮。
因為當(dāng)時突厥也有逐鹿中原的野心。迎來蕭皇后和楊政道之后,突厥可汗馬上就在定襄郡立楊政道為隋王。彼時楊政道還不足3歲,突厥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昭然若揭。
三、身份特殊,母族加持。
蕭皇后在突厥滯留了12年之久,一直到貞觀四年,唐太宗派大將李靖攻破突厥,才將蕭皇后和楊政道等人迎接回來。此時的蕭皇后,已經(jīng)63歲了。
唐太宗在迎回蕭皇后之后,給與了她前朝皇后應(yīng)有的尊敬和禮遇。楊政道也被太宗授予員外散騎侍郎的官職,安置了下來。
唐太宗之所以給予蕭皇后等人這般禮遇,當(dāng)然不是小說中說的什么“垂涎美色”之類,因為蕭皇后那時都六十多歲了。
唐太宗這么做,一方面原因是想通過尊重前朝,向天下證明唐朝政權(quán)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原因則是,楊氏和李氏都出自早年北周宇文泰的八柱國,兩家有世代的姻親關(guān)系。
有書君記得從前還寫過唐高宗李淵和隋文帝楊廣的親姨表兄弟關(guān)系。從那兒論,唐太宗李世民還得稱呼蕭皇后表嬸娘。
另外,當(dāng)年隋煬帝時,因蕭皇后而勢力大興的蘭陵蕭氏,在唐朝的立國過程中也發(fā)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是唐朝立國的功勛之家。
貞觀二十二年,蕭皇后于長安無疾而終,享年81歲。唐太宗給予了她應(yīng)有的禮遇并送去江都與煬帝合葬了。
綜上所述,隋煬帝的蕭皇后之所以被六個帝王看好,其實并非是坊間流傳的那樣,由于她的美貌或者獨特的馭人之術(shù)之類無稽之談,只不過是一場場圍繞著皇位的權(quán)力爭奪戰(zhàn)罷了。
縱觀蕭皇后的一生,她是不幸又是幸運的。雖然生逢亂世,半世坎坷,但是正牌皇后身份以及人人夢寐以求的傳國玉璽成了她逃亡生涯中的避難神針。
從這點來看,她比歷朝歷代眾多的薄命紅顏們是幸運的多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1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