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擊鼓鳴冤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這些年來,曾播出了如《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等古代審理案件的電視劇,相信對“擊鼓鳴冤”的橋段并不陌生。然而,大家可曾知道,擊鼓鳴冤的說法究竟從何而來?在歷史上又有哪些演變呢。
《帝王紀(jì)》中提到,上古時期的賢明君主堯舜時就設(shè)有“敢諫之鼓”。任何人有勸諫君主的意見或是蒙受了冤屈都可以擊打此鼓公開處理。至西周時,有明確的史書記載稱,周天子居住的宮室正門外就懸著一個“路鼓”,有專門官員負(fù)責(zé)看守。若是有百姓擊打此鼓,官員必須立即層層通告,冤情若重由周天子親自處理,不得延誤。
后來,百姓擊鼓鳴冤所用之鼓有了專門的名詞,稱為“登聞鼓”,在晉朝時允許申冤無門的百姓直接向朝廷申訴。從此,這項制度在隋唐之時都有沿襲,唐律規(guī)定,若有百姓擊打登聞鼓,官員必須受理,否則官員便有罪責(zé)。
而根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記述,在宋太宗時期,曾發(fā)生一件關(guān)于登聞鼓的趣事。某日,京城的登聞鼓被一個名為牟暉的百姓敲響。宋太祖趙光義好久沒有聽說有人告御狀了,以為民間有了莫大的冤情,命人將百姓叫來,準(zhǔn)備親自處理。結(jié)果牟暉見到趙光義卻說,家里有個下人將一頭豬給弄丟了,因此跑來向皇帝抱怨。
趙光義聽到如此一個“案件”,卻沒有動怒,反而賞賜了牟暉一千錢,讓他再買一頭。處理完百姓的事后,趙光義笑著對宰相說:“連丟豬之事都來告御狀,看來民間沒什么冤情啊?!庇蛇@件事可以看出,宋朝百姓“擊鼓鳴冤”門檻之低,這確實是值得稱道的。也因此,許多“擊鼓鳴冤”的事件、民間故事多以宋朝為背景,也側(cè)面說明宋朝在這項制度上的實行力度是超過其余朝代的。
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將這一制度沿襲了下來,也專門設(shè)置了官員管理。一旦民間有百姓前來伸冤,任何官員不得阻攔,違者重罰。若冤情巨大,皇帝需親自審理。而到了明朝中后期,這項規(guī)定漸漸變得名存實亡,不太受皇帝重視了。
到了清朝時期,“登聞鼓”反倒成了普通百姓的禁忌?!洞笄迓衫芬?guī)定,百姓擊打登聞鼓必須有檢舉貪官、關(guān)乎國家大事、有極大冤情等事務(wù)方可,否則將以大罪重罰。如此重重限制,百姓們自然不敢敲打此鼓。而在清朝滅亡后,所謂的“登聞鼓”自然也就消失不見了。
我們大多都在影視劇作品中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橋段:被地方豪紳欺負(fù)或者說蒙受了很大的冤屈的主人公,會去往當(dāng)?shù)氐目h衙,在衙門門口擊鼓鳴冤,希望縣官就會為他們主持正義、還他們一個清白(雖然大多都是徒勞)。
其實在古代也的確是有擊鼓鳴冤的這一用法,但這是到了明清時期才為來不及寫訴狀的老百姓設(shè)置的,在之前的朝代也一直在衙門門口設(shè)置的有一面大鼓,但這面打鼓實際上可不是擊鼓鳴冤用的。
原來,在明清還要往前的朝代,衙門門口的打鼓是用來當(dāng)做縣太爺?shù)南掳噔徛暿褂玫?,這就和我們今天的電鈴差不多,當(dāng)打鼓一響,縣太爺也就知道自己可以下班休息了,而尋常百姓也就都知道縣太爺休息去了,也就不會有人再在這一天來打官司了。
并且,擊鼓鳴冤并不是明清時期官司的必經(jīng)程序,一般而言,如果百姓想要狀告某人的話,需要提前寫好訴狀提交衙門,然后再由縣令審理。
而擊鼓鳴冤又叫做“登聞鼓”,是只有當(dāng)百姓蒙受了巨大冤屈并且走正當(dāng)程序無法得到受理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的,這時候百姓一般都會找上層官府以及主持公道的權(quán)貴幫忙。
并且,這一類情況只能夠通過擊鼓鳴冤解決,是不可以半路攔官車申訴冤情的,否則很有可能反而被治罪。所以大家平時看電影電視劇圖個樂呵就行了,要是想學(xué)歷史知識的話,還是只有多看書。
擊鼓鳴冤,說白了就是去衙門告狀。這就和現(xiàn)代的去告上法院一個意思。當(dāng)然了,也不僅僅只有這一個維權(quán)方式。還有的維權(quán)方式比如說直接找商家協(xié)商。當(dāng)然了一般能夠直接找謝上的這些人基本上不是有錢就是有權(quán)的??赡芩麄兊纳矸莸匚粵]有出售商品的這家店鋪地位高,但是幾個弱小的人家聯(lián)合起來,一樣也達到差不多的地步。
這些人們可以提前跟店鋪協(xié)商一下,畢竟產(chǎn)品是從你們店鋪賣出來的,而我們也確實受到了影響,還是有機會能夠爭取到店鋪的賠償?shù)摹.?dāng)然了,這也要看這家店鋪的主人是否和善,如果是那種很輕吧那可能沒招,最后能走的路子也就是擊鼓鳴冤了。但如果這家店鋪的主人想要好好發(fā)展自己的產(chǎn)業(yè),那么面對這些消費者就很可能會雙方協(xié)商進行賠償。
畢竟現(xiàn)在找他們事的可都是他們的潛在客戶,尤其是這些人家不可能永遠單門獨戶的過著。人家也有親戚朋友,也要來往應(yīng)酬,而和他們交往的人肯定家世也不錯。因此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很可能就會影響之后店鋪的銷售。畢竟做生意還是要講究誠信,否則自家的店鋪也發(fā)展不起來。所以這些事還是有可能私下解決的。
但這也只是針對那些比較有錢的人家來說,對于那些窮苦百姓來說,即使你找上了人家店鋪,可能人家都不帶搭理你的,只會把你轟走。畢竟這些窮苦百姓的力量太小,難以撼動這些龐然大物。
這時候除了擊鼓鳴冤,如果有機會的話遇上那種出來視察情況的欽差之類的,也可以借機告?zhèn)€狀,一般這種情況都會發(fā)生在大街上,所以如此光天化日之下這些欽差必然會盡心盡力地督辦此事。而且雙方也沒有交集,所以很難會有收受賄賂的情況。因此這些消費者存在的問題也能很快的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2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