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么不答應孫權的議和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關羽死后,劉備親率幾十萬蜀軍討伐孫權,為自己的兄弟的報仇。而孫權卻提出了議和,愿意歸還荊州,并許諾了其他條件,劉備斷然拒絕,這是出資何種原因呢?
劉備和孫權矛盾由來已久,實劉備和孫權的矛盾從赤壁之戰(zhàn)后就開始有,主要是圍繞著荊州的問題。而且這期間孫權很虧,因為赤壁之戰(zhàn)畢竟東吳的兵力是主力,但是戰(zhàn)后卻被劉備鉆空子得了荊襄三郡。后來想依靠政治婚姻軟禁劉備,沒想到?jīng)]成還搭上了妹妹。但是劉備也很不爽,首先他覺得荊州是劉表的,劉表死了是劉琦的,怎么合計也沒他孫權的事兒,憑啥他說要就要?再者孫夫人嫁過來后可以說在荊州也沒干啥好事,后來還跑回了江東,現(xiàn)在孫權又背棄盟約偷襲荊州,害死了關羽,所以矛盾不可調和,必打。
劉備不能接受求和,必須滅掉東吳。劉備是打著為關羽張飛報仇的旗號出兵伐吳,而且目的是為了滅吳,注意是滅吳而不是繼續(xù)保持盟友關系。而且真的中途撤軍的話,非常影響士氣,畢竟劉關張關系非同一般,如果劉備這樣的事都能接受求和繼續(xù)保持盟友關系,說難聽了是非常慫的表現(xiàn),人心不服。
從當時的情況看,劉備只能打孫權,不能打曹操。其實對趙云和諸葛亮當時說打曹操不打孫權的話,我甚至有點嗤之以鼻的感覺。要知道,此時孫劉聯(lián)盟已經(jīng)不存在了,而且關羽之死影響非常大,劉備不能不表態(tài)或者說不能認慫。那么要打的只有曹操或者孫權,那么只能打孫權。為什么?吃柿子揀軟的捏,孫權和曹操比,就是軟柿子。而且劉備為什么出動全部兵力?就是為了滅東吳,如果不徹底滅掉東吳,將來讓東吳反撲,那么蜀漢絕對招架不住。
再說,孫權是真心是真心想歸還荊州嗎?孫權既然有膽量偷襲荊州,就代表不怕劉備前來報復。東吳幾代人日思夜都想要拿下荊州,今天終于完成了,孫權肯吐嗎?再者荊州對于東吳戰(zhàn)略意義重大,東吳要想真正壯大,乃至將來要和曹操角逐天下,就必須先得荊州。所以孫權肯定是沒有要把荊州歸還劉備的意思。
孫權又為何提出議和呢?他一方面向曹丕稱臣,緩和北部邊境局勢,另一方面與劉備議和,但并未提出歸還荊州,議和只是緩兵之計,并搶占輿論導向,況且孫權料定劉備也不會接受,殺兄弟奪地盤可是不共戴天之仇,劉備會接受嗎?你會接受嗎?我想換誰也不會接受吧。
劉備借荊州這事,還是很有意思的,值得仔細品味一下。一個問題是借而不是占,還不還另說;二是孫權清楚有借無還,為啥還借給他,這是當時情勢的必然結果。
01
劉備借荊州。
既然是借,就說明這個地方更應該是孫權的。不管演義如何描述赤壁之戰(zhàn),但真實的歷史是,劉備、諸葛亮就是打醬油的,在這次戰(zhàn)役中,主角還是孫權、周瑜。劉備集團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效果并不大。
這場戰(zhàn)役,既不需要諸葛亮去借東風,也不需要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就靠周瑜等率領三萬吳軍就打敗了曹操。
曹操敗退后,劉備占據(jù)荊州南四郡,也沒有那么復雜。周瑜借助劉備集團的力量才勉強擊敗了曹仁駐守南郡的勢力,把曹仁趕走。如果曹仁糧草有保障,恐怕還能堅守一段時間。
孫劉聯(lián)盟真正的合作,還是在擊敗曹仁的戰(zhàn)役中。在戰(zhàn)勝曹仁的過程中,培育了情感,在爭奪南四郡的時候,也就沒有很大的沖突。聯(lián)盟處在蜜月期,還沒有計較荊州到底應該歸誰。
周瑜占據(jù)南郡后,曹操的勢力撤退到了北方,此時,孫劉才考慮荊州到底該由誰來接管。劉備勢力較弱,在赤壁之戰(zhàn)中畢竟出力不大,還不能與孫權翻臉。于是,劉備保持了低調,提出是借荊州,而不是說理直氣壯地就該占據(jù)荊州。
不管荊州原來是誰的,是漢家的還是劉表的,既然孫權擊敗了曹操,沒讓曹操拿走,就該是孫權的。劉備也認這個賬,沒有說誰占據(jù)就算誰的。畢竟孫權主動要求與劉備聯(lián)盟,否則,劉備可能就去交州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就提出借荊州暫住一下,而沒有直接說這是我應該分得的紅利。還不還是以后的事,但劉備的確是借的,也就是名義或口頭上還是承認荊州應該歸屬孫權。
02
既然劉備提出是借,不借不就行了嗎?為何孫權還是同意借給劉備呢?看一下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具體情況吧。
據(jù)《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周瑜占據(jù)南郡之后,孫權拜其為南郡太守,屯聚江陵(江陵是南郡的治所)。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所在公安。
比較有意思的是,沒有人舉薦,朝廷也不可能主動任命劉備為荊州牧,劉備自己就做了荊州牧,開始走馬上任了。荊州牧也算是一方諸侯,沒地方辦公也不是個事。于是,劉備去京口拜見孫權,就想租借個地方辦一下公。
周瑜就上疏孫權,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筑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zhàn),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yè)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p>
周瑜認為劉備野心不小,非池中之物,又有關羽、張飛輔佐,恐怕不甘心居人之下。如果任其發(fā)展,將來恐怕是個麻煩。應該限制劉備的行動,不能讓其得勢。
但是,一直主張并促成孫劉聯(lián)盟的魯肅卻有不同的意見。
據(jù)《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后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劉備去拜見孫權的時候,就提出了都督荊州一事,也就是想管理荊州。
如果劉備想強取荊州,就沒必要去跟孫權溝通。去與孫權協(xié)商,就有借取的意思。周瑜是堅決反對的,但魯肅卻建議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聯(lián)合劉備共同抗拒曹操。
當時的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虎視眈眈,應當廣攬?zhí)煜掠⑿鄢删桶詷I(yè)。又恐怕難以控制劉備,用軟禁的辦法,不一定能夠起到作用,就沒有采納周瑜的建議,而是聽從了魯肅的建言,把荊州的部分地區(qū)借給了劉備,也就是容許劉備在占據(jù)的地方發(fā)展勢力。
孫權借荊州,完全是出于時勢的需要,想依賴劉備的勢力對抗曹操,而不是多么仗義才把荊州借給劉備。
因此,在豹眼看來,劉備借荊州并不是無理的要求。既然是借,就有借與不借的問題。孫權愿意把荊州借給劉備,就不存在劉備是無理要求一說。
就是正常、合理的要求,孫權完全可以不借,主動權在孫權。不管劉備的要求是否合理,孫權愿意借給劉備,就不能說劉備是無理要求。
至于以后劉備還與不還,那是以后的事,這與借沒有關系。
關鍵一點,孫權借給劉備荊州,不是因為劉備借荊州的理由是否合適,而是符合孫權的政治需要。如果不符合孫權的政治利益,不管劉備提出多么合理的理由,恐怕孫權都不會借給他。
既然你孫權是出于政治利益才把荊州借給劉備,那么劉備完全可以根據(jù)政治需要,不把荊州還給孫權。你盯著我的雞,豈不許我瞅著你的蛋嗎?
因而,劉備借荊州不是無理要求,不還荊州也沒有過錯。諸侯爭霸,誰搶到就是誰的,憑實力說話,不服就來戰(zhà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2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