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鏢局為什么不怕打劫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往往會看到一個特殊的行業(yè):鏢局。鏢局是專門為雇主保護財物或保障人身安全的機構,相當于我們今天的保安押運公司。
古代交通不便,兩地長途跋涉往往要翻山越嶺。除了路途艱辛外,更讓人頭疼的問題就是在山嶺之間土匪橫行。為了保障人們的人身及財產(chǎn)安全,鏢局這個行業(yè)就應運而生了。
鏢局押送貨物出行叫“走鏢”或“出鏢”,按貨物價值和距離遠近收取不同的費用,負責押送的人叫鏢師。鏢師都會武功,這也很好理解。如果沒有一定的身手別說保護貨物,就是整天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身體也吃不消。
不過,鏢局的鏢師雖然都會一些武功,但每次走鏢人數(shù)有限。而古代的土匪和我們現(xiàn)代生活中出現(xiàn)的劫匪可不是一回事。當時一些大型的土匪山寨都是成百上千人,至于水泊梁山那就更不用說了,光頭領就有108個。俗話說“雙拳不敵四手”,鏢師武功再高,遇到人數(shù)是自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土匪,那肯定也要歇菜。但是,古代鏢局在走鏢時,卻很少發(fā)生貨物被劫的情況。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鏢局走鏢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威武鏢,二是仁義鏢,三是啞鏢。
威武鏢是將鏢局的大旗插在貨物上,鏢師一路敲鑼并亮起嗓門喊“以武會友”之類的號子。威武鏢有明顯的挑釁和彰顯自身實力的意味,鏢局一般都求和氣生財,所以很少會用威武鏢的方式來走鏢。除非是料定對方實力很弱或遇到非打不可的情況,那才用威武鏢來壯大己方聲勢。
仁義鏢也是將鏢局的大旗插在貨物上,但和威武鏢不同的是,仁義鏢下半旗,敲七星鑼,求個謙虛謹慎。如果遇到意外情況,鏢師就要向對方喊鏢號,這叫“撂牌子”,對方如果會接“牌子”,則表明是“自己人”。如果對方不予理會,那就要準備一場惡戰(zhàn)了。
啞鏢就是走鏢時將鏢旗收起,馬摘鈴,車轱轆打上油,鏢師也不喊鏢號。大家悄然無聲的偷偷走過去。只有遇到一些水火不進的關卡時,鏢局才會不得已用啞鏢的方式。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鏢局都是走仁義鏢。鏢局是個特殊行業(yè),黑白兩道都要搞好關系,正所謂“江湖上的事,名頭占了兩成,功夫占了兩成,余下的六成,卻要靠黑白兩道的朋友賞臉了?!彼?,開鏢局最重要的就是同各方面講好交情。官府方面上下打點自不必說,而黑道方面,也有一套不成文的規(guī)矩。只要鏢局把該花的銀子花夠,該給的面子給足。走鏢時即便帶著再貴重的貨物路過土匪山寨,也絕不會有事。
如果土匪臨時反悔,殺人越貨,那今后在土匪界就沒法立足了,誰也看不起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所以但凡有點名氣的土匪,一般也都會遵照這個規(guī)則。因此,古代鏢局押運巨款翻山越嶺,途徑許多土匪山寨,卻并不用擔心被土匪打劫。
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走鏢途中毫無風險。一般大中型土匪集團都已事先搞好關系,基本不會發(fā)生意外。可是一些臨時拼湊的小股劫匪是完全沒規(guī)矩可講的,此時就需要靠鏢師出馬。原則上還是以和為貴,能花銀子擺平自然是最好,如果對方胃口太大,那就只好真刀真槍的開干了。鏢師都會武功,在人數(shù)上也一般不會輸給小股劫匪,所以勝算還是很大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3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