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魏延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話說《三國演義》,關(guān)羽攻打長沙,魏延獻城。劉備、諸葛亮、黃忠等人在長沙府衙坐著。關(guān)羽引著魏延來見。關(guān)羽和魏延剛進廳堂,諸葛亮便說:魏延腦后有反骨,命令士兵,把魏延推出斬首。魏延獻城投降,心中歡喜,卻被諸葛亮一聲斬首,嚇得驚慌失措。劉備求情,說魏延有功無罪。諸葛亮又對魏延說:你要盡忠報主,勿生異心,否則早晚取你性命。魏延喏喏而退。諸葛亮為什么罵魏延腦后有反骨呢?
算上這次,諸葛亮和魏延總共見了兩次面。第一次,曹操率領(lǐng)五十萬大軍,向荊州沖殺而來。荊州劉琮在奸臣蔡瑁、張允等人的勸說下,向曹操獻了投降書。劉備率眾,放棄新野,進樊城,又奔襄陽。劉琮等人在襄陽城。劉琮、蔡瑁、張允拒絕劉備入城。
魏延是襄陽城的普通將軍,大聲喊道:蔡瑁、張允是賣國賊,劉使君是仁義之人,今天為了救護荊襄百姓而來投城,我們?yōu)槭裁匆芙^呢?魏延說完,率領(lǐng)數(shù)百人,殺了守門士兵,開了城門,放下吊橋。魏延站在城門下邊,又對著遠處的劉備、諸葛亮等人大聲喊道:請劉皇叔領(lǐng)兵入城,共殺賣國之賊。這是諸葛亮和魏延的第一次相見,距離較遠,并且魏延當時身著戎裝,頭戴盔甲,諸葛亮也沒有看見魏延的后腦部位。劉琮是劉表的兒子,劉備不想和劉琮刀兵相見,便離開襄陽,向江陵方向而去。魏延剛出城門,劉琮大將文聘就率兵追了出來。文聘大戰(zhàn)魏延,不分勝負。戰(zhàn)后,魏延已經(jīng)找不到劉備了,便投靠了長沙太守韓玄。
這次,諸葛亮在前面坐著,魏延跟著關(guān)羽進來,諸葛亮根本就沒有看見魏延的腦后。諸葛亮和魏延兩次見面,兩次沒有看見魏延腦后。就算諸葛亮博學多才,懂的‘‘易經(jīng)’’、‘‘相學’’的知識,但是諸葛亮沒有見過魏延的腦后,就說人家腦后有反骨,這不是無稽之談嗎?純屬胡說。
諸葛亮罵魏延: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然后諸葛亮又胡說八道:我看你腦后有反骨。總之,諸葛亮就想說魏延是個不忠不義之人。當時在府衙廳堂坐的人,主要有劉備、黃忠、和諸葛亮等人。其實諸葛亮罵魏延腦后有反骨,目的有三:一,從側(cè)面贊美剛剛投降的黃忠,是個忠義之人;二,向?qū)潅滹@示,諸葛亮自己愛憎分明,是個忠義之人;三,警告魏延。
下面,簡單回顧一下關(guān)羽攻取長沙的過程。關(guān)羽帶兵攻打長沙,長沙城外,擺開戰(zhàn)場。第一天,和黃忠大戰(zhàn)一百回合,不分勝負。第二天,還是大戰(zhàn),黃忠馬失前蹄,掀在地下;關(guān)羽講究義氣,放了黃忠。第三天,再次交鋒,黃忠為了感謝關(guān)羽昨天的不殺之恩,把箭射在關(guān)羽的盔甲纓根上。關(guān)羽帶箭回營。
長沙太守(即長沙市最高軍政長官)韓玄見黃忠沒有射殺關(guān)羽,大怒。等黃忠回了城,便令士兵綁了黃忠,問罪斬首。將軍魏延見狀,手舉大刀,大聲呼喊:‘‘黃忠是長沙的保障,今天殺了黃忠,就等于殺了長沙一城的百姓。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濫殺無辜,應當眾殺之!愿意殺韓玄的都跟我來。’’魏延說完,便有好幾百人呼應跟隨。魏延率眾救了黃忠,殺了韓玄,然后又率領(lǐng)百姓,歡迎關(guān)羽進城。
關(guān)羽進城,安撫百姓,派人去請劉備、諸葛亮。關(guān)羽又派人去請黃忠相見;黃忠因為丟城失地,韓玄被殺,一時想不通,心中苦悶,便托病不出。劉備率眾,登門拜訪,并且答應安葬韓玄;黃忠才降了劉備。
原著上明確寫道:‘‘韓玄,輕于殺戮,眾皆惡之。’’即是說韓玄是個殘暴不仁,軍民痛恨之人。魏延不和劉琮、蔡瑁、張允等賊子同流合污,不投降曹操;忠于大漢皇叔,率眾投降,可謂棄暗投明;殺了奸臣韓玄,為民除害;并且救護了黃忠。魏延難道做的不對嗎?魏延維護正義,有功無罪。根據(jù)魏延的言語行動,諸葛亮不應該罵魏延腦后有反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4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