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到底是怎么死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越國滅掉吳國后,范蠡隱退了,走之前給文種說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千古名言,文種沒有聽,后來還卻被勾踐給殺了。
其實不僅僅是勾踐,很多皇帝都干過這種事情,例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這個布衣皇帝好不容易得到了皇位,老是擔心這些有能力的功臣搶自己子孫的皇位,于是大開殺戒,幾乎把當初跟隨自己的人都殺盡了。
于是很多人說,劉伯溫也是朱元璋殺的,其實這件事情也許真的冤枉老朱了,因為劉伯溫知進退,也不在乎名利,朱元璋沒必要去殺一個歸隱的老人吧。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軍事家,但是他最初是給元朝做事的,雖然因為看不慣元朝官員的腐敗而幾次辭官,但是他還是一個元朝舊臣的身份,怎么看都還是有點不舒服了。
很多人說也是因為此,所以雖然劉伯溫是明朝的大功臣,但是卻還是沒有得到朱元璋的完全信任,他也有自知之明,不僅推辭不做丞相,在死的時候還讓自己的兒子上繳天書,目的是要保子孫的安全。
劉伯溫性格耿直,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據(jù)說朱元璋問過他幾個人是否能勝任丞相都被否定了,問到胡惟庸的時候,劉伯溫更是心直口快地說了不合適:“丞相好比駕車的馬,我擔心他會將馬車弄翻。"
劉伯溫是據(jù)實回答,可是傳到胡惟庸那里后,就被記仇了,而洪武六年七月,胡惟庸在李善長的推薦下,還是做了右丞相,而這個時候的劉伯溫已經(jīng)是半隱退狀態(tài)了。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伯溫感染了風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帶著御醫(yī)去探望,還給劉伯溫抓了藥,問題就在這個時候有了,因為劉伯溫吃藥之后,病得更厲害了。
劉伯溫給朱元璋說了這件事,可是朱元璋卻沒有什么反應,劉伯溫失望透頂就告老還鄉(xiāng)了,他回去后病情還是沒有好轉,在5月16日去世了,終年64歲。
那劉伯溫到底是不是朱元璋害死的了?
胡惟庸被抓的時候,有個罪名就是給劉伯溫投毒,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劉伯溫正月生病,五月病逝,期間是好幾個月了,胡惟庸要是真的投毒,不會這么久才死吧。
很多人認為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是因為朱元璋知道胡惟庸和劉伯溫不和,還派了胡惟庸去探望,就是給胡惟庸害人的機會,事后又可以清算下毒的人,把胡惟庸也殺了。
這想法有點腹黑,我個人覺得,這個時候的劉伯溫已經(jīng)64歲了,還淡泊名利處于半隱退狀態(tài)了,朱元璋沒必要下死手吧。
劉伯溫應該就是死于疾病,
朱元璋殺人多,給他加個罪名很多人也信。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有很多優(yōu)秀的人才,但朱元璋生性多疑。在他的懷疑下,這些人最終都被殺了。
被殺的人中,他最后悔的是毒死了開國功臣劉伯溫。然而,劉伯溫是一個不朽的人物,他為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終也沒有逃過朱元璋的毒手。
明朝天下太平的時候,劉伯溫曾想過向漢朝劉邦的謀士張亮學習,成功后選擇隱退。但一開始,他念及朱元璋的恩情,選擇了留下。
據(jù)《明史》年的記載,朱元璋的對手,權傾一時的宰相李善長不滿,想懲罰他。李善長與劉伯溫的關系并不融洽,所以他認為劉伯溫可以出面懲罰李善長。
但是劉伯溫因為和李善長關系不好,所以沒有選擇落井下石打人。相反,劉伯溫勸朱元璋,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元勛,在朝鮮舉足輕重。天下一太平就懲罰李善長,是違背朝廷的。
深知“萬念俱灰”道理的劉伯溫,肯定不愿意幫朱元璋開懲禮的先例。通過這件事,劉伯溫知道,陪君如虎,也是朱元璋的心灰意冷,他自己也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李善長。
第二年,劉伯溫以生病為由,退伍回國。雖然劉伯溫刻意保持低調,但多疑的朱元璋還是忐忑不安。他把劉伯溫的兒子留在北京做官。表面上看重用英雄很重要,但實際上是把劉伯溫的兒子作為人質留在身邊。
最終,謹小慎微的劉伯溫還是沒有逃脫政治斗爭的漩渦。劉伯溫在老家生病了,朱元璋趁機把劉伯溫叫到北京,讓他的大夫為他太醫(yī)。短短幾個月,劉伯溫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惡化了。直到得了絕癥,朱元璋才讓他回老家。
劉伯溫回國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為了明朝,一代建功立業(yè)的名臣走完了一生。
病逝的。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帶了御醫(yī)去探望。御醫(y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
覺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二月中,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y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yī)所開的藥之后更加不適的情形。
朱元璋聽了之后,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yǎng)病的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shù)男暮?。三月下旬,已?jīng)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
自京師動身返鄉(xiāng)?;丶液螅芙^親人和鄉(xiāng)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只是盡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幾天之后,劉基自知來日無多,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后事。
交代完后事時,又讓劉璉從書房拿來一本天文書,對他說:“我死后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耽誤;從此以后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p>
又對次子劉璟說:“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huán)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盡量修養(yǎng)道德,法律則應該盡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以道德感化群眾。
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著想。所裁定的刑罰也必定能夠達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過自新的目的。
而法律若能盡量簡要,讓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動輒得咎無所適從。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yōu)良形象,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p>
又繼續(xù)說道:“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向皇上貢獻我最后的心意與所學。但胡惟庸還在,寫了也是枉然。不過,等胡惟庸敗了,皇上必定會想起我。
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農歷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于鄉(xiāng)中夏中之原。
擴展資料:
人物故事:
有一天,劉伯溫去觀看皇上新建的宮殿,剛跨進宮殿的大門,一個人就跪在他面前,哭著喊“救命”。劉伯溫忙問事情的原委。
原來此人是名雕花匠,昨日他在大梁上修飾完浮花準備下來時,猛然看見皇上在豪華富麗的宮殿前手舞足蹈,狂笑不止。
雕花匠心想,皇帝一定是看到華麗的宮殿,一時得意忘形才這樣輕狂的。這時,雕花匠忽然止不住咳了一聲,笑聲隨即便沒了。只見朱元璋紅著臉,正瞅著自己,然后尷尬地離開了宮殿。
雕花匠事后一想,堂堂九五至尊,竟被我看到了輕狂之態(tài),那我豈不是要沒命了?所以,今日一見到劉伯溫就跪在劉伯溫面前,請他救自己性命。
劉伯溫聽完暗暗思忖:皇上是個從不輕易露出自己本性的人,所以別說是一個雕花匠,就是某個大臣看到皇上那個癲狂的樣子,皇上也會毫無疑問地殺死他的。
劉伯溫想了一下,便叫花匠起來俯過耳朵,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通。過了幾天,劉伯溫裝作不知道朱元璋已去過宮殿,啟奏道:“臣聽說皇上新殿已快落成,請皇上去游覽審視一下吧!”
朱元璋因恐泄了“天機”,不好說已去看過,只好跟劉伯溫一起來到新殿。兩人在殿內轉悠了半天,正要離去。
忽聽得梁上有人咳嗽,朱元璋抬頭望去,見是前幾日那名雕花匠,頓時沉下臉來,就要問罪。劉伯溫見狀大聲喝問那雕花匠:“大膽刁民I為何見皇上來到不跪,還驚擾皇上!”
那花匠好像沒聽見,繼續(xù)干他的活,又咳嗽了一下。劉伯溫張開嗓子放聲大喊,朱元璋在旁邊震得早已捂上了耳朵。那人經(jīng)過驚天動地的喊叫似乎聽見了,扭頭朝兩人望過來。
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和嘴,擺手搖頭?!霸瓉硎莻€啞巴,還聾!”劉伯溫說道。朱元璋高興地笑道:“聾得好!聾得好!”結果,雕花匠僥幸逃了一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伯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4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