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雍正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雍正和八阿哥胤禩的矛盾早就有了。照一般的情況,雍正上臺后,就應(yīng)該打擊胤禩等人的。為什么卻在雍正上臺第四年后,才對胤禩革職削爵開除宗籍呢?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先來看看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情況。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廢黜了他多年來精心栽培的太子胤礽。
由于清王朝在繼承帝位上實行的是“立賢不立長”的制度。因此,早就覬覦太子之位多年的成年皇子們,展開了一場殘酷的奪嫡之爭。
這場爭斗不僅是皇子之間的明爭暗斗,許多朝臣也被卷裹了進來。
當時爭奪儲位的皇子中,又以八阿哥胤禩的聲望最高,實力最強,優(yōu)勢最大,為什么這樣說呢?
胤禩自幼就很會讀書,康熙每次抽皇子背書時,他總能倒背如流,并且他在騎射上也遠遠強于其他皇子,因此很得康熙歡心。
長大后,胤禩又是第一批受封貝勒的皇子中,年紀最小的一個。
隨后,康熙先讓他跟著裕親王福全處理了一段政務(wù)后,便放手讓他一個人統(tǒng)管內(nèi)務(wù)府。而他的才干,也讓康熙刮目相看,因此對他的喜愛,也從未停止過。
胤禩為人隨和,待人寬厚,不光與皇子們的關(guān)系融洽,王公大臣們也和他交往甚密,對他甚是擁戴。再加上他德才兼?zhèn)?,為人樂善好施,因此,在民間,胤禩有“八賢王”的美稱。
當然,木秀于林必摧之,像胤禩這樣優(yōu)秀的皇子,由于太深得人心,不免讓康熙忌諱。于是,當他看到滿朝文武,竟有半數(shù)大臣聯(lián)名保奏胤禩為儲君時,不禁大大的不悅。他不但對支持他的大臣們多有責罰,對胤禩更是百般打壓。
后來的“斃鷹事件”,更是讓康熙對他失去了信任。至此,他也就失去了繼承帝位的機會。
相對于太過優(yōu)秀的胤禩,雍正(胤禛)就太過黯淡了。
雍正從小就不得康熙喜愛,康熙曾評價他“為人輕率,喜怒無?!?,甚至康熙在親征噶爾丹歸來后,對隨行的皇子都加以封爵,唯獨雍正不在其列。
大臣們覺得雍正年長,不合祖制,于是上疏諫言,替雍正討封。
誰知康熙卻稱雍正輕率,堅決不改變主意。
不過,就在眾皇子你爭我奪,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雍正卻另辟蹊蹺,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
雍正知道“愈速則不達”。因此,此后他行事低調(diào),除了工作,其他時間都在參禪拜佛,談經(jīng)論道,根本不參與奪嫡斗爭,更不搞結(jié)黨營私那一套。
除此外,雍正還大打親情牌,除了每天早起問安,對康熙更是噓寒問暖,還常常邀約康熙到府中散心解悶,這無疑被奪嫡擾得心力交瘁的康熙,得到了些許安慰。
最后,康熙終于改變了曾經(jīng)對雍正的看法,在臨終前,立下了讓他繼承帝位的遺詔。
雍正登基后,由于他的帝位來得太突然,因此朝野上下疑竇叢生,坊間更是流言四起。
本來,那時候雍正就應(yīng)該排斥異己。不過,他知道,皇位尚未鞏固,那時候如果就大動干戈,必然引起巨大的反感和反抗。
因此,最初的時候,雍正不但不打擊,反而主動向最得民心的胤禩示好。不僅夸贊他“較諸弟頗有辦事之材”,還表態(tài)他特別愛惜胤禩的才能,把胤禩加封為和碩廉親王,并任命他為總理大臣。一時間,胤禩位高權(quán)重之極。
這樣,素日與胤禩交往甚密的王公貴族,無不向胤禩道賀。不過,胤禩是個明白人,他知道“欲先殺之,必先縱之”的殘酷,所以他反而悶悶不樂。
果然,隨著雍正的帝位得到鞏固后,雍正便對胤禩等人展開了迫害。不光把他們革職削爵,開除宗籍,還把他們幽禁起來,讓他們飽受折磨。
胤禩雖然早知道會是那樣的結(jié)局,但他還是沒能看開,心情郁悶不已。后來,他得了嘔吐病死去。民間傳說,胤禩這是中都的癥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4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