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戰(zhàn)國七雄中燕國的資歷是最老的嗎,為什么只有它是八百年的諸侯國呢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7-02 18:00:42

      戰(zhàn)國七雄中燕國的資歷是最老的嗎,為什么只有它是八百年的諸侯國呢

      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硌鄧奈恼?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經(jīng)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一說公元前453年
      ,另一說公元前403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zhàn)爭
      ,周王朝境內(nèi)的諸侯國數(shù)量大大減少
      ,公元前453年
      ,韓
      、趙
      、魏推翻智氏
      ,以三家分晉的結(jié)果為標志,奠定了戰(zhàn)國七雄的格局
      。對于戰(zhàn)國七雄來說
      ,要說哪一國的實力最強,可能還有所爭議
      ,比如在戰(zhàn)國初期
      ,魏國的實力就超過秦國。但是
      ,要說哪一國的實力最弱
      ,恐怕燕國是最沒有爭議。不過
      ,在戰(zhàn)國七雄中
      ,燕國卻是資歷最老的。

      首先

      ,在戰(zhàn)國末期
      ,燕國經(jīng)常自稱自己是800年老諸侯國。對于燕國來說
      ,這是在強調(diào)自己的資歷是最老的
      。那么,在戰(zhàn)國七雄中
      ,燕國的資歷是最老的嗎?換而言之
      ,戰(zhàn)國七雄中
      ,為什么只有燕國是八百年諸侯國呢?根據(jù)史料記載,周武王建立周朝后
      ,將召公奭封在薊地(今北京)
      ,建立臣屬西周的諸侯國燕國。但召公奭沒有前往薊地就封
      ,而是派他的長子克管理薊地
      ,自己則留在都城鎬京(今陜西西安)繼續(xù)輔佐周王室。對于燕國這一諸侯國
      ,存在時間大約為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
      ,也即超過了800年。

      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

      ,對于出自春秋晉國的魏趙韓三家
      ,是在春秋末年瓜分晉國之后,才成為諸侯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
      。公元前376年
      ,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王室
      。由此,對于魏國
      、趙國
      、韓國這三國,存在時間甚至不到200年
      ,在資歷上自然無法和燕國相媲美
      。其次,就秦國來說
      ,雖然早在周孝王時
      ,秦先祖秦非子因養(yǎng)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但是
      ,直到公元前770年
      ,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才被封為諸侯
      。由此
      ,秦國作為諸侯國的時間,也不能和燕國相媲美

      再者

      ,就楚國來說,是先秦時期位于長江流域的諸侯國
      ,國君為羋姓
      、熊氏
      。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lǐng)熊繹為子爵
      ,建立楚國
      。對于楚國來說,在周成王時期在正式成為諸侯國的
      。而就燕國來說
      ,則是周武王時期冊封的諸侯國,在時間上略微早于楚國
      。在受封之初
      ,楚國的國君只是“子爵”,而燕國國君則是“侯爵”
      ,按照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
      ,燕國國君一開始的爵位是要高于楚國國君的。當然
      ,楚國早在春秋時期就稱王了
      ,而燕國也在戰(zhàn)國時期正式稱王。

      最后

      ,和燕國一樣
      ,齊國也是從周武王滅商之后分封,開國君主姜子牙
      。本來齊國在資歷上是可以和燕國不相上下的
      。但是,到了公元前386年
      ,也即戰(zhàn)國初期
      ,田和放逐齊康公(姜氏)于海上,自立為國君
      ,周天子正式冊封田和為齊侯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
      ,齊國后來出現(xiàn)了“田氏代齊”的情況
      ,其國君不是一開始受周王室冊封的姜氏,而變成篡位的田氏了
      。由此
      ,在戰(zhàn)國七雄中,燕國的實力盡管是最弱小的一方
      ,在資歷上卻可以力壓其他六國
      ,這成為燕國可以炫耀的地方了。

      并非打醬油的角色
      ,那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燕國究竟有多強?

      在李悝對魏國施行的大刀闊斧的改革中

      ,包含軍事制度改革。吞并一河之隔的衛(wèi)國
      ,是一件近在眼前的好事
      。衛(wèi)國占據(jù)黃河與濟水之間的肥沃之地,人口稠密
      ,油水十足
      ,且吞下來后便有了足夠的戰(zhàn)略縱深,向東可以蠶食富裕的齊國
      ,魏國將沿用的春秋時代的動員兵制發(fā)展為募兵制
      ,開始實現(xiàn)兵農(nóng)分離的政策。然后將細化后的專業(yè)士兵作為魏國軍隊的基礎(chǔ)
      ,趙國自不用說胡服騎射
      ,是戰(zhàn)國后期唯一能與秦國對抗的東方國家;韓國實力最弱
      ,但也曾滅掉鄭國
      ,申不害變法后虎踞天下之中,而魏國
      ,魏國就是戰(zhàn)國初期的天下第一霸主

      在豐年以平價購買余糧,荒年以平價售出

      ,平抑糧價
      ,保障國家糧食穩(wěn)定豐產(chǎn)
      。政治上廢除維護貴族特權(quán)的世卿世祿制
      ,獎勵對國家發(fā)展有功的人,使得人盡其才
      ,各盡其力
      。興修水利,開創(chuàng)武卒制
      。那時的魏國文有李悝
      、翟璜、西門豹
      ;武有樂羊
      、吳起等名臣悍將的支持,不僅打造出一個高效的統(tǒng)治體系
      ,更鍛造出一支強悍的職業(yè)化軍隊——魏武卒

      晉國的魏斯、趙籍

      、韓虔
      ,獲得了周朝承認
      ,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并將晉國領(lǐng)地瓜分
      。司馬光《資治通鑒》敘事起點
      ,就定在該年,并將它視作戰(zhàn)國的開端
      。故中山恃齊
      、魏而輕趙,結(jié)果趙亡中山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稇?zhàn)國策·魏策四》鮑彪注:認為齊、魏代楚就在這一年
      ,即楚襄公十八年 ( 公元前 290 年 )

      到了魏惠文王時,國力開始下降

      ,惠文王吃老本
      。再后來不世出的法家人才商鞅登場,楚國失去淮泗很多土地
      ,包括后來的都城大梁
      。魏國只用幾十年就在中原站穩(wěn)腳跟,有沒有想起大秦為了東出竟用了幾百年
      ?同時還逼得楚國”厚賂與秦“

      戰(zhàn)國七雄之燕國歷史

        燕國為公元前11世紀由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

      ,戰(zhàn)國七雄之一。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
      ,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strong>

        燕國為公元前11世紀由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戰(zhàn)國七雄之一

      。是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漢族在中國北方和東北地區(qū)建立的一個諸侯國
      。姬姓。開國君主是燕召公奭
      。在今北京
      、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
      。于公元前7世紀滅掉薊國
      ,建都薊***今北京市房山區(qū)***。燕國是中國歷史上的西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北的一個諸侯國。但建國以后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
      ,文化較齊國
      、晉國等中原大國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山戎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
      ,憑借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
      ,并進而在日后有了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

        ·簡介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姬姓諸侯國

      ,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傳國43王800年
      ,于前222年被秦國消滅
      。開國君主召公奭是西周宗室大臣,與周武王
      、周公旦同輩

        公元前11世紀由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召公奭長子燕侯克代封

      。公元前7世紀燕國吞并薊國
      ,建都薊***位于今北京市***。疆域范圍大致為今天的北京
      、天津全部
      ,河北、遼寧
      、山西
      、內(nèi)蒙古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由于建國以后較長時間內(nèi)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

      ,所以文化較中原各國落后
      。燕桓侯時,山戎南下攻燕
      ,燕被迫遷都臨易
      。燕莊公時在山戎的侵略下險些亡國,靠齊桓公"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
      。并進而在日后有了發(fā)展,成為春秋時期十二諸侯之一

        前323年

      ,燕國參加了公孫衍發(fā)起的"五國相王"活動,燕易王稱王
      。前320年
      ,燕國發(fā)生子之之亂,國都被齊國、中山國攻破
      ,在趙武靈王支援下
      ,姬職即位,是為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后招賢納士
      、勵精圖治,燕國國力大增
      ,占領(lǐng)了中山國北境一帶
      。燕將秦開東向擊胡,拓地千余里
      ,直到遼東
      、朝鮮北部。

        公元前284年

      ,燕昭王以樂毅為上
      ,與秦國、趙國
      、韓國
      、魏國合縱攻破齊國,幾乎占有齊國全境***除了莒
      、即墨兩城***
      ,燕國達到全盛。

        燕昭王之后燕國一直內(nèi)亂

      ,前222年
      ,燕王喜被秦國俘虜,燕國滅
      ,秦置燕國故地為上谷
      、漁陽、右北平
      、遼西
      、遼東五郡 。燕國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后滅亡的國家
      ,傳國43王800年

        ·政治

        由于燕國歷史遠久,且其流傳下來的文獻相當匱乏

      ,只能大略講解其大致

        【官僚】

        在中央官職方面,燕侯之下的官僚機構(gòu)

      ,重要的是將和相
      ,分別主管文武之事
      。春秋戰(zhàn)國之時,官分文武是各國官僚組織的重要特點
      ,而官分文武無疑有利于國君進一步將權(quán)力集中于上

        相,是文官系統(tǒng)的首腦

      。曾任燕相的有:子之***燕王噲時***
      、公孫操***燕惠王時***、栗腹***燕王喜時***

        將

      ,又稱"",是武官的首腦
      ,見于傳世文獻的有:市被
      、秦開。中又有"上"
      ,樂毅曾任此官;戰(zhàn)國時的上
      ,地位相當于春秋時的元帥。[7]其他見于文獻的武官還有"司馬"

        爵秩方面

      ,燕國的爵秩等級大致分為卿和大夫兩級。卿有上卿和亞卿之分
      ,大夫有長大夫
      、上大夫、中大夫
      、五大夫等
      。俸祿方面,燕國采用的以是"石"計祿
      。南宋呂祖謙《大事記》云:"以石計祿
      ,始見于此。"十升為一斗
      ,十斗為一石
      ,每石重一百二十斤。戰(zhàn)國時期的燕國
      ,其地方行政組織一如他國
      ,也實行郡縣制。一般是采郡
      、縣兩級制
      。見于燕國的郡有5個:上谷、漁陽
      、右北平、遼西、遼東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さ男姓L官是"守",都是由武官來充任的;縣的行政長官是"令"
      ,下設(shè)丞
      、尉等;在縣之下,還有鄉(xiāng)
      、里
      、聚***村落***或連、閭等基層組織[8]
      。由官印還可獲知
      ,燕國在地方設(shè)有"司徒"、"司馬"
      、"司工"
      、"丞"等等。

        【封君】

        在戰(zhàn)國時代

      ,各國普遍地建立了以郡統(tǒng)縣的地方行政機構(gòu)
      ,實行中央集權(quán),用以代替過去貴族按等級占有土地進行統(tǒng)治的制度;但又設(shè)定了封君制
      ,這在一定程度上維護著新的貴族特權(quán)

        ·軍事

        燕國的兵制,由于年代久遠及文獻匱乏

      ,己不可考
      。燕國其重要的軍事?lián)c:令疵塞***今河北省遷安市西***、居庸塞***今河北省昌平縣西北居庸關(guān)***
      ,主要防備東胡
      。武陽城***今河北省易縣東南***,處于燕長城的西北端
      ,主要防備齊
      、趙兩國。燕國的軍隊
      ,有帶甲數(shù)十萬
      ,車六百乘,騎六千匹
      ,粟支數(shù)年

        燕國建立之初,面臨的形勢是嚴峻的

      。華北大平原
      ,西有巍峨的太行山
      ,時有山地民族侵擾,東有渤海海浸和黃河故道的滾動所造成的沼澤地帶
      ,道路不暢
      ,平原中部地勢平坦,一望無際
      ,無險可守
      ,南面是商人腹地,商人復(fù)國心盛
      ,不可能幫助周人
      ,北面是曾保護商王子,與周人抗衡的商舊臣
      。周人率軍越過廣袤的商地
      ,遠離王畿,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燕國初立
      ,戰(zhàn)事頻繁,平定領(lǐng)地內(nèi)的土著
      ,抵抗北方民族的侵擾
      ,均憑武力支援。從燕侯墓中隨葬多件銅戈
      、戟
      、護面和車馬器,以及中型墓中有兵器
      、車馬器者墓室較大
      ,等級較同類墓高的現(xiàn)象也可看出,燕侯本人尚武
      ,手下貴族也都是大大小小的軍事統(tǒng)領(lǐng)

        ·經(jīng)濟

        燕國燕山以南以農(nóng)業(yè)為主,以北以牧業(yè)為主

      ,燕山地區(qū)和冀東地區(qū)同時兼有農(nóng)業(yè)和牧業(yè)
      。大至東部沿海有漁鹽之利,北部出產(chǎn)馬牛羊
      ,南部盛產(chǎn)黍稻粟菽
      ,山地有銅鐵礦冶,經(jīng)濟部門比較齊全
      。鐵農(nóng)工具在各地普遍地使用

        水利工程,在幽州南界有督亢澤

      、督亢陌
      ,在北京永定河流域有陶井
      ,在燕南長城有易水堤防,在燕下都有運糧河

        燕國在冶金手工業(yè)中主要的是冶鐵手工業(yè)和青銅手工業(yè)

      。戰(zhàn)國時燕國冶鐵手工業(yè)有了飛躍的進步
      ,不僅生產(chǎn)工具用鐵制作
      ,戰(zhàn)爭的武器也已逐漸改用鐵制成,同時青銅手工業(yè)的冶鑄技術(shù)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文化

        燕國作為一種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

      ,聚集了諸多不同種文化,諸文化因素的滲透釀成燕文化
      。從琉璃河附近之鎮(zhèn)江營遺址的情況看
      ,西周中期已有一種周、商文化因素合體的文化覆蓋
      。這種合體現(xiàn)象體現(xiàn)在許多器型上
      ,如鬲的整體為商式造型的袋足,卻附有周式的矮小足跟
      ,如簋雖有商式的敞口外形
      ,口沿、器表
      、圈足都發(fā)生了變化
      ,周人是不使用陶簋的,也許是受商人銅簋的影響

        文化合體的結(jié)果

      ,使遺物產(chǎn)生群體的變化,這些變化后的遺物群體稱之為西周燕文化
      ,與此相關(guān)聯(lián)
      ,創(chuàng)造這一文化的人類共同體業(yè)已形成。西周燕文化在北京琉璃河燕都城遺址
      、鎮(zhèn)江營遺址B30
      、昌平白浮B31、河北滿城要莊B32均有成組器物出土
      。其陶器中商文化因素顯然強于周文化因素
      ,如大量出土商式袋足鬲,如四系罐
      、三角劃紋簋的普遍存在等等
      。埋葬習俗上更接近商文化風格,滿城要莊和昌平白浮的中型墓均有腰坑
      ,要莊M1的二層臺上也殉有一狗
      。在隨葬品方面
      ,要莊M1的袋足鬲多于足跟鬲,商文化特色更濃重
      ,昌平白浮墓陶鬲的足跟為周文化因素
      ,口沿起泥條凸棱又是張家園上層文化因素,同墓的青銅短劍
      、頭盔
      、刀等兵器則為北方某些民族所特有。

        春秋時代開始

      ,各地諸侯相爭
      ,而原本周文化獨尊的局面逐漸破壞,各地區(qū)文化開始有"本地化"的改變趨勢
      。到了戰(zhàn)國時代以后
      ,這種情況更明顯,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為五大系統(tǒng):東方齊系
      、東北燕系
      、南方楚系、北方晉系和西方秦系文字
      ,各系統(tǒng)的文字大體上相近
      ,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異,因此彼此文書往來并沒有太大問題

        總之

      ,西周燕文化中,商文化因素最重
      ,周文化因素次之
      ,并間或顯示出少量的張家園上層文化及北方其它民族文化因素的存在。這種文化表象與燕國墓地中周人占據(jù)面積很小的情況相結(jié)合
      ,透視出燕國社會背景的某些方面
      。周人在燕國只是少數(shù),又多屬高等級人物
      ,不可能直接與下層接觸
      ,其間所借助的中間力量是商文化色彩濃重的原商人舊臣。商文化在其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中
      ,廣泛地播下了文化傳統(tǒng)的種子
      ,最終成為燕國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周人雖然在意識上歧視
      、排擠張家園上層文化等北方民族文化
      ,但無法控制商人舊臣與當?shù)赝寥说慕佑|,當土著文化強大起來之后的春秋時期,就連周人也無法拒絕土著人的加盟了

      戰(zhàn)國七雄中
      ,存在時間最久的諸侯國是哪個?是楚國嗎

      戰(zhàn)國七雄

      ,戰(zhàn)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tǒng)稱。早在西周時期
      ,周朝分封的諸侯國至少在100個以上
      ,這些諸侯國遍布各地,很多甚至在史料中幾乎沒有詳細的記載
      。不過,經(jīng)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zhàn)爭
      ,周王朝境內(nèi)的諸侯國數(shù)量大大減少
      。三家分晉后,趙國
      、魏國
      、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
      ,戰(zhàn)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這七個大國分別是:齊國、楚國
      、燕國
      、韓國、趙國
      、魏國
      、秦國。對于戰(zhàn)國七雄來說
      ,既有燕國
      、楚國、秦國這樣的老牌諸侯國
      ,也即在春秋甚至西周時期就存在的諸侯國
      ,當然也有三晉、田氏齊國這樣剛剛出現(xiàn)的諸侯國


      比如公元前403年

      ,韓、趙
      、魏三家打發(fā)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
      ,要求周天子把他們?nèi)曳鉃橹T侯
      。周威烈王雖然不是心甘情愿,卻只能冊封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
      。在此基礎(chǔ)上
      ,戰(zhàn)國七雄的存在時間,自然是各不相同的
      。那么
      ,問題來了,戰(zhàn)國七雄中
      ,各個諸侯國的存在時間分別是多少
      ?哪個諸侯國的存在時間最久呢?

      田氏齊國:165年

      田齊(前386年?前221年)

      ,周朝諸侯國之一
      ,都臨淄。戰(zhàn)國時期
      ,齊相田和?遷齊康公呂貸于海濱?
      ,通過魏文侯的幫助,得到周天子承認
      ,列為諸侯
      ,建立了田齊,史稱?田氏代齊?
      。田氏齊國強盛時期
      ,曾與秦國相抗衡,不過
      ,公元前284年
      ,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
      、秦
      、韓、趙
      、魏攻齊
      ,攻入臨淄,連下70余城
      。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
      。公元前279年,田單收復(fù)失地
      。但齊元氣大傷
      ,無力再與秦抗衡。田齊傳至齊王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正式被秦國消滅


      韓國:173年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

      ,先秦諸侯國,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
      ,與魏國
      、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
      ,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后代
      。公元前403年,韓
      、趙
      、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于諸侯
      ,韓國建立
      ,建都于陽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
      ,韓哀侯滅鄭國
      ,遷都新鄭(今河南新鄭)。公元前230年
      ,在秦滅六國之戰(zhàn)中,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國消滅的諸侯國
      。因此
      ,在戰(zhàn)國七雄中,韓國也是存在時間最短暫的諸侯國了

      魏國:178年

      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

      ,周朝周王族諸侯國之一,也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
      。姬姓
      ,魏氏,始祖為周文王之子畢公高
      。公元前403年
      ,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
      。魏國西鄰秦國
      ,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
      ,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
      、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
      ,公元前364年
      ,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后的魏國又被稱為梁國
      。公元前225年
      ,魏國的都城大梁被秦軍攻破,魏國也在這一年正式滅亡


      趙國:181年

      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

      ,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戰(zhàn)國七雄之一
      。對于趙國來說
      ,和魏國、韓國一樣
      ,都是在公元前403年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諸侯國
      。不過,對于趙國來說
      ,因為滅亡時間相對較晚
      ,所以存在時間也要長于魏國和韓國。公元前228年
      ,趙國都城邯鄲被秦軍攻破
      。趙國大夫們北逃到代,共同擁立趙代王嘉繼續(xù)抵抗秦軍
      。公元前222年
      ,秦軍攻滅趙代王嘉,趙國正式滅亡

      秦國:577年

      秦國(前770年?前207年)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
      ,被封為諸侯
      。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穆公時稱霸西戎
      ,位列?春秋五霸?之一。戰(zhàn)國初期
      ,經(jīng)過百年的衰落期
      ,魏國奪取了秦國河西之地。秦孝公時
      ,任用商鞅變法
      ,富國強兵
      ,逐漸成為戰(zhàn)國中后期最強大的國家。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滅掉六國
      ,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
      。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
      。公演前209年
      ,陳勝、吳廣斬木為兵
      ,揭竿而起
      ,天下響應(yīng),劉邦
      、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
      。公元前207年,秦朝正式滅亡


      楚國:800年左右

      楚國(

      ?-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于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
      、熊氏
      。周成王時期(一說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領(lǐng)熊繹為子爵
      ,建立楚國
      。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難以確定是楚國哪一年正式建立的
      。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楚國是周成王時期冊封的諸侯國
      。楚宣王、楚威王時期
      ,楚國疆域西起大巴山
      、巫山、武陵山
      ,東至大海
      ,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
      、安徽和江蘇北部
      、陜西東南部
      、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
      。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
      。公元前223年,秦國名將王翦率領(lǐng)60萬大軍進攻楚國
      ,得以在這一年徹底消滅楚國


      燕國:822年

      燕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時期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

      ,始祖是周王族宗室召公
      ,戰(zhàn)國七雄之一。相對于楚國
      ,燕國的建立時間相對較早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后
      ,封其弟姬奭于燕地
      ,是為燕召公。而在滅亡時間上
      ,燕國也要晚于楚國一年
      。公元前228年,秦國攻破趙國都城邯鄲
      ,陳兵易水
      ,這直接威脅到了燕國,于是
      ,燕太子丹暗派荊軻刺秦
      ,最終失敗,這當然讓燕國遭到了秦國的猛烈進攻
      。公元前222年
      ,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
      ,燕國滅亡
      。秦在燕地設(shè)漁陽郡、右北平郡
      、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因此,在戰(zhàn)國七雄中
      ,燕國是存在時間最久的諸侯國
      ,約為822年,而就田氏齊國
      、韓國
      、魏國
      、趙國這四個諸侯國,存在時間則不到200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5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有無數(shù)鐵血將士保家衛(wèi)國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但是在古時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
      ,明之嚴嵩,清之和珅”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