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究竟是怎么死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康熙十三年,紫禁城武英殿,氣氛肅穆。鰲拜奉命入宮覲見康熙皇帝。他已經(jīng)感到最近的形勢有些不利,但自恃位高權重,又加上武藝超群,因而有恃無恐。然而,剛剛跨進大殿的門,鰲拜就被一群學習摔跤的小太監(jiān)抱住手腳,按倒在地。他還以為是小孩子玩弄,心里有些氣惱,掙扎著想爬起來,然而,抬頭一看,看到了玄燁陰沉而厭惡的臉。鰲拜的心沉入了冰冷的湖底,他明白,自己完蛋了。
所有康熙帝的影視劇里,都有一個野心勃勃、粗魯狠惡、惡貫滿盈的最大反派——鰲拜,當然,鰲拜最后肯定沒有什么好下場,都是被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拿下,成為康乾盛世的墊腳石。有句名言道: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注1),看待一個歷史人物,必須結(jié)合他的生平事跡,才能蓋棺論定。權臣鰲拜的忠奸問題也是如此。
鰲拜此人,是滿清政權戰(zhàn)功卓著的一代元勛。順治皇帝退位后,為接班人指定了四位輔政大臣: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和鰲拜。此時,年青的康熙皇帝尚未親政,國家的實權就掌握在四位輔政大臣的手里。封建社會里,權力斗爭是永恒的主題。鰲拜這個戰(zhàn)將出身的粗豪漢子,妄想搞定三位同僚,獨攬大權。索尼年歲已高,明哲保身,看上去已經(jīng)構不成威脅;遏必隆缺乏膽識和氣量;只有蘇克薩哈,是橫在鰲拜奪權之路上的一塊絆腳石。索尼病亡,再也無人可以抗衡鰲拜,鰲拜竟網(wǎng)織罪名,把蘇克薩哈滅族。
孝莊太后和康熙的陣營也展開了針對鰲拜的行動。首先,康熙帝迎娶了已故老索尼的孫女,得到了索尼家族的支持;又逐步收歸權力,準備親政。鰲拜雖然對康熙有些警覺,甚至有了“廢立皇帝”的私心,但還是心存猶豫,沒有馬上行動。終于,康熙皇帝經(jīng)過精密的布置,控制鰲拜的死黨,收回京城兵權,并召鰲拜入宮覲見。然后,就出現(xiàn)了本文開頭的政變一幕。
康熙皇帝發(fā)布詔書,列出鰲拜的罪行:“妄稱顧命大臣,竊弄威權”(注2)。但念及鰲拜入關和輔政的功勞,沒有處決,而是永生囚禁。鰲拜究竟是一個權臣,還是奸臣?到底有沒有廢掉康熙皇帝的野心和策劃?抑或只是權力斗爭的犧牲品?余沐的書中說鰲拜“忠心事主,始終不渝”(注3),有意思的是,鰲拜死后四十多年之后,康熙和兒子雍正為他平反,還追封他為“超武公”。或許,鰲拜這個人的忠奸善惡,是一個歷史謎團,只有他本人才能回答了。
注1:出自黨衛(wèi)隊軍官約阿西姆·派普
注2:出自《康熙誅鰲拜詔》
注3:出自余沐《正說清朝十二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6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