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砦涸宓率鞘裁唇Y(jié)局,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這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顏元用來形容明朝士大夫的一句話,意思是說,這些士大夫們在平時只會閑逸地夸夸其談,當(dāng)國家風(fēng)雨交加,大廈將傾時卻束手無策,只能在國破家亡時以一死來報答君王。這句話雖然有些夸張,卻從明朝末年那些文臣的表現(xiàn)來看,也不無道理
可有些身居高位的晚明文臣,卻在面對國家滅亡時無動于衷,著急忙慌地投靠舊朝,還厚顏無恥地詆毀舊朝,明朝最后一任內(nèi)閣首輔魏藻德就是這樣的人。
崇禎十三年(1640年),為了看看今年參加科舉的學(xué)子中有沒有特別優(yōu)異的人,所以在殿試結(jié)束后,又在文華殿召見四十八名進士,而魏藻德也在其中。崇禎皇帝問他們:"如今邊隅多警,怎么做才能報仇雪恥?"
其他人都沉默不語,不知如何作答,只有魏藻德回答道:" 使大小諸臣,皆知所恥,則功業(yè)自建。"對于這個答案,崇禎皇帝十分滿意,欽點魏藻德為狀元,授修撰,并牢牢地記住了他的名字。
崇禎十六年(1643年),魏藻德因以疏陳兵事召對稱旨,被提拔為東閣大學(xué)士,并進入內(nèi)閣輔政。次年,內(nèi)憂外患的大明王朝搖搖欲墜,崇禎皇帝急需一位新的內(nèi)閣首輔來力挽狂瀾,于是他想到了當(dāng)年以"知恥"來回答自己問題的魏藻德,當(dāng)即下詔加封他為詔加兵部尚書兼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成為新的內(nèi)閣首輔。從高中狀元到出任首輔,只用了四年時間,魏藻德的升遷速度真是讓人望塵莫及。
但讓崇禎皇帝失望的是,魏藻德并不是他期望中的"異才",也沒有創(chuàng)造奇跡。魏藻德在擔(dān)任首輔期間,一條像樣的建議都沒有提出,做出的唯一貢獻,就是倡議百官捐助??蔀榱吮W〖依锏腻X財,魏藻德卻在崇禎命百官捐款好籌集軍餉時,第一個站出來表示自己家中一分錢存款都沒有。
李自成都打到北京城下了,崇禎皇帝問魏藻德有何良策,向來能言善辯的魏藻德卻一言不發(fā)。崇禎皇帝只好說:"只要你開口,朕馬上下旨照辦。"可魏藻德還是撅著屁股跪在地上,一聲不吭。崇禎皇帝勃然大怒,將龍椅踢翻在地。
三日后,北京城破,崇禎自縊煤山,明朝滅亡。
而此時的魏藻德則躲在家中,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涩F(xiàn)實卻擊碎了魏藻德的美夢,李自成在見到他之后,毫不客氣地問道:"你為何不以死殉國?"魏藻德奴顏婢膝地回答道:“方求效用,那敢死?"意思是,我正準(zhǔn)備為新朝廷效力,怎么敢去死呢?李自成聽后,更加厭惡魏藻德,命人將他和其他明朝眾臣一起關(guān)在劉宗敏府中。
劉宗敏向這些官員們交出籌措軍餉,按照農(nóng)民軍的規(guī)定,像魏藻德這樣的內(nèi)閣大臣必須拿出十萬金,而魏藻德只交出一萬金,劉宗敏認(rèn)為身為內(nèi)閣首輔的魏藻德不可能只有這么點錢,便手拿夾棍拷問魏藻德:"你作為內(nèi)閣首輔,為何要坐視國家淪喪?"
魏藻德回答:"我本是個書生,對治國之道一竅不通,而且先帝無道,才會有今日的局面。"劉宗敏被魏藻德的恬不知恥氣得大罵:"你本是個一文不值的書生,卻在中了狀元后不到三年就成為首輔(其實是四年),崇禎何曾有負(fù)于你?你卻說他無道!"說完,讓手下打魏藻德的臉頰。
之后,魏藻德接受了五日酷刑,最終腦裂而死,而他的兒子也被處死。據(jù)說,魏藻德在身受酷刑時曾呼喊:"之前沒有為主盡忠報效,有今日,悔之晚矣!"
明朝最后一位首輔叫做魏藻德,其實作為首輔沒有作為比干什么壞事都嚴(yán)重,當(dāng)時李自成已經(jīng)快攻打到京城的時候李自成手底下實在沒人了就一直問他該怎么辦,可是魏藻德什么都不說裝啞巴最后氣的崇禎想讓他出門迎敵,可是一想要是真這樣魏藻德帶兵出城門恐怕見到李自成就成對面的人了,所以崇禎最后沒有管魏藻德了,下面說一下其它的行為。
一、有才無德
魏藻德狀元出身所以能言善辯而且特別明白崇禎的心思,這樣崇禎一直都很器重他可是等到真正等到明朝快滅亡的時候他卻保持冷漠態(tài)度,崇禎當(dāng)時因為連年的天災(zāi)再加上四處鎮(zhèn)壓叛亂所以窮的連軍餉都發(fā)不起了,所以崇禎和歷史上的其他皇帝一樣把主意打到了大臣的身上希望他們捐款,可是崇禎也不想想有幾個皇帝真正成功的,而魏藻德以家里面沒錢為理由一毛不拔,其他大臣一看首輔都不捐自己還出什么風(fēng)頭所以氣的崇禎直罵魏藻德有才無德,的確連最基本的愛國情懷都沒有再有才有什么用。
二、勾結(jié)黨派
黨派斗爭是割在明朝大動脈上的一刀,尤其是到了崇禎這個年代差不多是文人黨派一家獨大了,而魏藻德這種人又是文人黨派的首領(lǐng)可就是不干些人事,崇禎沒錢有辦法啊開除一些官員不就行了,可是文人集團的人不能動于是就開了李自成這個狠人。
三、投靠敵營
等到李自成來到了京城之后有很多妃子、大臣都已經(jīng)自殺了,可是魏藻德活了下來李自成問他為什么不自殺,魏藻德舔著個臉說還沒有為大順王朝效忠不敢自殺,李自成一看這人這么沒骨氣也不打算用他就想榨點油水就殺了,可笑的是在崇禎那里一毛不拔的魏藻德在李自成的大刑下交出了幾萬兩。
在民間傳說中,有一位武功超凡的獨臂女尼,乃是明崇禎皇帝的嫡出長平公主,曾與 袁崇煥 之子有過婚約,但因為國破家亡,被父親砍去手臂后流落民間,從此斬斷兒女情腸。懷著深仇大恨的公主練就了一身武功,誓要為父母報仇雪恨。人稱獨臂神尼九難。
傳說獨臂神尼九難收了八個天下無敵的徒弟:了因、黃仁父、李源、周潯、白泰官、路民瞻、甘鳳池、呂四娘。呂四娘是九難的關(guān)門弟子,后來潛入深宮,刺殺了 雍正 皇帝,輾轉(zhuǎn)為師父報了家國之仇。這八個了不起的徒弟,被稱為“清初八大俠”,真是威震天下呀!
其實,長平公主哪有這么好命。
袁崇煥督師也沒有這么好命,他死的時候,兒子還沒有生出來呢。上哪里去跟長平公主訂婚約?
大明崇禎元年的一天,紫禁城宮厥深處,一聲清脆的嬰啼,打破了禁宮的幽靜。
崇禎皇帝 朱由檢 的后宮妃嬪,又為他生下了一位公主。
這時的崇禎,還不到二十歲,滿懷壯志豪情,認(rèn)為自己能夠挽回大明王朝頹廢的形勢,成為一代中興之主。作為中興新舉措之一,他下旨裁減了許多不必要的冗員。
就在小公主降生的時候,陜西米脂縣銀川驛,有一位名叫 李自成 的驛卒,隨著崇禎皇帝裁減令的下達(dá),黯然離開了驛站,投向了茫茫天地間。
遠(yuǎn)在紫禁城里,正依偎在奶媽懷中熟睡的小公主不會知道,這個千里外的小卒,將會在某一天,徹底更改她的命運軌跡。
她是崇禎皇帝的第二個女兒,也是六位公主中唯一長大成人的一個。她的生身母親究竟是誰,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查考了。傳說中,長平是周皇后的親生女兒,而實際上周皇后只生過一個女兒,早夭,追謚坤儀公主。若從時間來看,長平出生的時候,周皇后正懷著身孕,并于崇禎二年初生下了太子,所以她不可能是長平的生母。
崇禎是一個苦命的人。他的生母姓劉,祖上是海州(今遼寧海城)人,被選入太子?xùn)|宮,成為 朱常洛 (明光宗)的妾:淑女。不久生下了朱由檢,即后來的崇禎皇帝。 朱常洛 性情怪異,脾氣狂躁。
在朱由檢五歲這年,朱常洛又一次歇斯底里的大發(fā)作。在這次大發(fā)作中,劉淑女被他逼上了絕路自盡。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 劉氏 死后,光宗立即懊悔了。他倒不是有什么情義或心疼兒子,而是害怕父親萬歷皇帝知道了,趁機廢了他這個太子位。于是朱常洛向身邊的太監(jiān)宮女威逼利誘,告誡他們不能走漏風(fēng)聲,只說 劉氏 是病死的,將她以宮人的身份葬在西山。
沒有了母親的朱由檢慢慢長大。作為光宗的兒子,他被封為信王,屈死的劉氏也因此被追封為賢妃。
雖然朱由檢成了親王,但是由于劉氏死得不明不白,他也不敢公開去祭祀自己的母親,只能悄悄向太監(jiān)打聽母親下葬的方位,偷著拿些錢讓侍從去為母親祭掃而已。
朱由檢十七歲這一年,哥哥熹宗天啟帝 朱由校 無子早逝,將皇位傳給了他。直到這時,朱由檢才真正能夠光明正大地追悼自己的母親。他封早死的母親為孝純太后,將她從簡陋的墳?zāi)怪羞w出,與父親光宗合葬慶陵。
也許是因為母親不幸的經(jīng)歷,崇禎的嬪妃很少,而且很重視家庭,與子女妻妾的關(guān)系也很好。
然而正如史書上所說,他雖非亡國之君,卻面臨亡國之運。明朝廷已如將傾大廈,積習(xí)深重難返,已無法再扶立起來。他傾盡全部力量,也只能讓大明朝多喘幾口氣罷了。
在內(nèi)外交困、殫精竭慮中,時間很快就推進到了崇禎十六年。
這年,公主已經(jīng)十六歲了,她被封為長平公主。
崇禎對女兒很疼愛,雖然國事繁重,日以繼夜,還是在這一年為她挑選了駙馬:周顯。
然而,大明王朝已經(jīng)走到了末路。在這一年,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義軍,分頭進逼,一座座城池,一片片土地,都被起義軍占領(lǐng)。
整個紫禁城連同它里面的人,都在風(fēng)雨飄搖中顫抖。
長平公主與周顯的婚期一拖再拖,始終沒能舉行婚禮。和長平一樣,因國家動蕩而延誤婚期的,還有她的弟弟太子 朱慈烺 。
朱慈烺比長平小一歲,是周皇后嫡出的長子,生于崇禎二年二月。他十四歲這年,崇禎就已經(jīng)想要為他冊定太子妃,然而面對內(nèi)外交困的國家,直到國破家亡的那一天,崇禎都始終沒能為他的嫡出長子選定妻子。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四,已是心力交瘁的崇禎帝朱由檢向天問卜,卻得到了這樣一句卦辭:“星走月中,國破君亡?!?/p>
果然,他很快就得到李自成自稱大順皇帝的消息,同時,也聽說遠(yuǎn)在南京的太祖 朱元璋 孝陵發(fā)生的不祥之兆:深夜時分,總有凄厲的哭聲從孝陵深處傳出,守陵軍士嚇得逃之夭夭。
正月,鳳陽地震;同月,南京地震;北京則出現(xiàn)了“星入月”的天象。
朱氏的祖籍和大明王朝的起源地、京城接連出現(xiàn)的異常天象,令崇禎心力交瘁。這時的國庫已經(jīng)見底,為了抵抗勢如破竹的大順軍團,崇禎向大臣化緣,請求他們捐出家財銀兩作軍費開支。
結(jié)果,那些憑著大明朝才富得流油的官員們,個個喊窮叫苦,即使親如田弘遇這樣的外戚,都只不過在皇帝的再三請求下,勉強拿出了一萬兩銀子。
這樣的人心渙散,結(jié)果顯而易見。
三月甲辰(十六)日,李自成的軍隊攻陷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昌平。
僅僅過了兩天,丙午(三月十八)日,北京城破。
崇禎和周皇后勉強支撐著,將三個兒子叫到面前,為他們換上粗布舊衣,讓太監(jiān)將他們送出皇宮逃生。
——哭成一團的父母不會知道,等待十五歲太子、十二歲永王、十一歲定王的是怎樣的將來。
三兄弟逃出皇宮,首先想到的就是投奔自己的外祖父:太子和定王的外祖父周奎家、永王的外祖父田弘遇家。
然而,周家和田家都緊閉大門,拒絕讓自己的外孫避難。從來沒有體味過人世滋味的三兄弟幾天后(三月二十日)被大順軍擒獲。太子被李自成封為宋王。僅僅過了兩個月,清軍引兵入關(guān),李自成率部西逃,一片混亂倉皇中,三兄弟從此不知所終。
一年后,福王之子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是為弘光帝。不久有一個自稱崇禎太子的少年由北方前來投奔。弘光帝宣布他是假冒的太子,關(guān)進了牢獄。南京軍民對此十分不滿,一片嘩然。爭執(zhí)尚未結(jié)束,清軍已臨南京城下。弘光帝南逃,將獄中的“太子”丟了下來。清軍經(jīng)過再三驗證,確認(rèn)少年不過是駙馬都尉王昺的孫子王之明而已。真正的崇禎太子、永王、定王,早已在亂軍中失去了蹤影。
這不知下落的三兄弟,成了清王朝的一個噩夢,此后的若干年里,數(shù)不清的人打著“大明太子”的名義起兵。
然而,真正的太子慈烺、定王慈炯、永王慈炤,他們的下落,卻從此成了一個謎。
劉宗敏是什么人?他以為人酷毒聞名,殘忍好殺。明滅后,他將明朝的勛戚大臣、文官武將八百余人(也包括將外孫關(guān)在門外的周奎田弘遇)抓起來,當(dāng)年錦衣衛(wèi)東廠的酷刑他無所不用,烙膚斷腿,逼著他們把收藏起來的金銀財寶交出來。幾個月前崇禎皇帝好言相求,得不到這些臣子們的助軍糧餉,如今卻全部都落入了劉宗敏的手里。當(dāng)初大學(xué)士魏藻德就曾經(jīng)拒絕皇帝征餉,以為只要投靠新主,財寶依舊可以傳家傍身,沒料到會是這個下場,酷刑之下痛哭失聲,嘆道:“我當(dāng)初不能盡忠報國為主,如今悔也遲了?!蔽迦瘴逡沟目嵝讨?,魏藻忠腦裂而死,其子也被砍殺。
而其他那些在緊要關(guān)頭,斂金棄主的明朝舊臣,下場也與魏氏相仿,劉宗敏把他們的家底金銀全部敲出來之后,便把他們一殺了之。
這么一個家伙,長平公主卻落在了他的手里,真是令人掩卷長嘆。
幸好,“大順”只在北京城里呆了兩個月,就結(jié)束了它的歷史使命。李自成沒有來得及帶上長平公主和她的弟弟們,就在清軍的追擊下敗逃遠(yuǎn)去。
長平公主身體尚未恢復(fù),仍然掙扎在生死邊緣。一片混亂中,她沒有辦法逃脫,只能躺在病榻上,目送弟弟們含淚遠(yuǎn)去,從此生死兩茫茫。
清軍引兵入關(guān),長平公主成了清朝廷的特殊“客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