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康熙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作為乾隆來說,其實他除了年齡這一項活得更長一些,其它方面真的沒有哪一項,能夠拿出來和爺爺康熙來相提并論。雖然他也打了幾場不痛不癢的戰(zhàn)爭,但無論是從戰(zhàn)爭難度還是從格局影響,都完全不在一個層面。在康熙所打的戰(zhàn)爭中,最強大的敵人,其實不是吳三桂,而噶爾丹。
因為當時對方的實力,已經(jīng)達到了勢均力敵的地步,康熙稍有不慎的話,不僅可能無法打敗對方,而且還有可能會給自己遭來大禍。然而大家在歷史上看到的卻是,那么強大的勢力,在康熙面前完全不值一提,很輕松地就被他給滅掉了。這里面有什么原因呢?
首先就是民心。先來看看噶爾丹這邊。他一開始所處的地方,其實說是皇家狩獵場也不為過,那里水草茂盛、景色秀麗,很多皇帝都到過那里。然而噶爾丹占據(jù)著這個地方,他還不滿足,就開始向周邊擴張。當然他是不敢向東的,因為很容易會招致清朝軍隊的鎮(zhèn)壓。
為此他就一路向西,結(jié)果打來打去,就把整個西域都納入了他的地盤。其實清朝并不是沒有注意他的動向,只不過此前忙著平定三藩,接下來又收復(fù)臺灣,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找他算賬。很多小部落并不服從噶爾丹的管制,為此就紛紛選擇了向清朝求援。因此從民心方面來說,當?shù)馗M宄瘉砉茌?,而不是噶爾丹?/p>
其次就是策略。如果說蒙古部落的求援,使得康熙師出有名的話,接下來就必須要依靠策略了。一開始康熙還是給了噶爾丹面子,希望他能夠就此罷手。然而這時候的噶爾丹已經(jīng)占據(jù)了那么大的地盤,要他放棄肯定也舍不得,為此就拒絕了清朝的要求。這下沒話說了,只能開打。
由于噶爾丹控制的地盤太大,想要打他很不容易,為此康熙的軍隊,就沒有帶火炮這些重武器,選擇了長途奔襲。當然這樣的結(jié)果,肯定是噶爾丹希望看到的,畢竟清朝的軍隊,根本沒有他的蒙古騎馬厲害。戰(zhàn)爭的初始階段,確實也是這樣,清軍被打得一敗涂地。
這時候噶爾丹就膨脹得忘乎所以,覺得清軍如此不堪一擊,那么自己就有能力問鼎中原,于是他就又帶著軍隊開始一路追擊。結(jié)果就又回到了他起家的地方,也就是烏蘭布通,這里離北京已經(jīng)很近了。其實這正是康熙的誘敵深入之計,他的主力軍隊帶著火炮就在這里等著噶爾丹呢,再加上他是帶兵親征,軍隊士氣大振,一戰(zhàn)就把噶爾丹給打敗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7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