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押運糧草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古語有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就能證明,古人認為糧草的重要性了。那么這意味著什么?糧草既然離開了生長的土地,要運去遙遠的地方,就得有運輸?shù)墓ぞ甙 2幌瘳F(xiàn)在有汽車、集裝箱那么方便,以前運輸糧草極為不便,于是勤勞又聰明的古代農(nóng)民,就琢磨了很多能裝運糧草的器具,下面我就給大家一一細說。
像是擔子、籮筐,這些自然不必多言,擔筐主要在山區(qū)或距離比較短、運輸量較小時使用,現(xiàn)在還有農(nóng)民在用。古時候農(nóng)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是馱具和驢車。這些車主要使用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區(qū),馱具、驢車的運載量比較大。
其中,馱具分為下面幾種。
馱鞍:其實也就是好像人騎著的馬鞍一樣的,由左右兩塊鞍板形成拱形,其上面再以涼快橫的拱木固定。在拱木之間,構(gòu)成鞍座,恰好能放置鞍架。鞍下再墊以棕皮、羊毛或棉花填充的軟鞍墊,以保護背部,免受磨傷。鞍架:是具有四腳的木架,形似坐凳,其寬度略大于鞍座,以便于裝卸。其兩側(cè)橫檔,貨物可捆在鞍架上方及兩側(cè)。鞦:由鞦蓋、鞦耳及坐皮等組成。鞦蓋是三角形,置于尻的上方, 借兩側(cè)的鞦耳和坐皮相連,以固定坐皮。坐皮是約六到七厘米寬的革帶,裝于臀股后方,左右兩端結(jié)在鞍的厚基腳以增加鞍對鞦的固定作用,并防止馱鞍前移。攀胸:相當于靷,它的作用是防止鞍位后移。是用一根適當寬窄的皮帶,繞過前胸,兩端結(jié)于鞍的前方。
但是,用這些牛馬驢來背上馱具運輸糧草,終究不是好的解決辦法。古時候,人們運輸糧草,通常都是要去往比較遠的地方,路途遙遠,這些牲畜的效率太慢了,而且跑又跑不快,很容易被人劫走、毀壞糧草。而且萬一遇上風吹雨打,糧草也容易漚爛。于是古代的人們想了個辦法,把農(nóng)民的糧食制成干餅、鍋盔、野菜干、肉干等等容易貯藏的東西。
其實上面說的都是一些小層面上的東西。在運輸糧草這方面,最有功勞的就是那位隋煬帝了。他下令建造了京杭大運河,雖然勞民傷財,雖然他的初衷可能是為了方便自己出征打仗,但事實上這條河北起北京,南到錢塘江,建成之后可造福了眾多百姓。它很好地解決了糧草裝運的問題。走水運的話,糧草有船艙裝著,免收自然的侵害,另外速度也比較快,安全性能都提高了。確實是要為他的這個決定而鼓掌。
很多朝代都是重農(nóng)抑商的,所以有很多人都選擇世代當農(nóng)民。他們種植出來的小麥、高粱、大米,有一部分自己吃,有一部分拿去賣,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要上交給地主或者朝廷的。農(nóng)民可以用馱車裝運糧食,也可以用擔子、籮筐依靠人力去裝運,甚至能通過糧船去運送糧食,但始終不如今天方便。所以社會和科學的進步,對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幫助也好大啊。你們覺得呢?
帶什么輜重,首先要看打什么仗。
突襲不需要帶什么。亞歷山大從沙漠偷襲敵人的時候,只帶了駱駝,草料和水。 人吃駱駝喝水,馬吃草料和駱駝的水囊里的水。蒙古軍團移動的時候更加簡單,士兵刺破馬的脖子,喝馬血,每人4,、5匹馬就可以了。
陣地戰(zhàn)需要各種建造營地的工具和建筑材料。漢代趙充國曾經(jīng)在冬天提前砍伐樹木,然后夏天將木材扔進水中,順流運輸?shù)侥康牡亟ㄔ鞝I盤。
長期戰(zhàn)斗需要備足武器和盔甲。武器不管砍在盔甲刀劍上,還是砍在人身上,都會損壞的。平均一場戰(zhàn)斗需要2到3把武器。所以一把寶刀用一輩子,一件寶甲穿三代人根本就不靠譜。除非根本不打仗。
肉食可以風干,也可以打獵,或者就地征集。不過通常是不給肉吃的。士兵只有干糧吃,有野菜就不錯了。
糧草也是簡稱。
先說草。戰(zhàn)馬一般是不吃草的,除非是蒙古草原上的那種營養(yǎng)豐富的牧場,同時又遇上蒙古馬那種耐力好,又不挑嘴的戰(zhàn)馬?,F(xiàn)在養(yǎng)馬都要加雞蛋的,古代也會用豆子,或者加了其他配料的豆餅喂馬。
再說糧,北方肯定是面食為主,南方是米。新疆的囊是最好準備的,因為基本不會有過期的問題。
這也跟軍隊制度有關。有的朝代,士兵要帶好所以東西,全是自備。也有些時候,會有國家或者軍隊負責。
戰(zhàn)爭是非常復雜的事情,而中國又沒有條列規(guī)定必須帶什么。軍隊帶什么,純粹看將領決定帶什么。曹操就曾經(jīng)將木工廢料收集起來,留著冬天軍隊渡過冰封河面時候防滑用。蒙古人打歐洲的時候,只帶投石器,不帶投石。將死尸扔進敵人城市,就贏了。
糧草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軍需物資,有糧食草料等。
在古代戰(zhàn)爭中,兩軍交戰(zhàn)最重要的不是你兵力的多少,城池是否堅固或者將士們是如何的驍勇善戰(zhàn),最重要的其實還是軍需糧草。將士們再驍勇善戰(zhàn)也有餓的時候,后面的糧食不輸送過來,陣前的將士根本沒法打仗。
有個成語叫糧草輜重,其實古代運輸糧草不僅僅是將士們吃的米面一類的糧食,也要戰(zhàn)馬所需要的草料。糧就是士兵們吃的米面,而草就是戰(zhàn)馬們吃的草料。輜重指的就是一些替換的武器或者武器配件,比如一些弓箭,防箭雨的盾牌或者是一些刀,戟,長槍等一系列士兵使用的武器。除了這些士卒用的兵器之外還用攻城用的大型器械,比如攻城云梯、沖車、壕橋、撞車、投石車等一些大型行軍時無法攜帶的東西。有些也會有帳篷,火攻用的油料等等物品。
古時就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樣一句話,由此可以看出兩軍交戰(zhàn)或者一方攻城略地都是需要先把糧草或者攻城物資運往戰(zhàn)場附近的營地備用。陣前的糧食吃完就需要后勤人員運送物資到戰(zhàn)場。而且古代打仗如果一方糧草屯放地點暴露,另一方定會突襲糧草大營,那一方失去糧草就已經(jīng)是失敗了。
比如三國時期官渡之戰(zhàn)的時候,袁紹兵多將多糧多,曹操硬拼也沒用什么勝算,后來能夠勝利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許攸夜奔曹營投靠曹操告訴曹操袁紹糧草屯放的地方在烏巢,后曹操夜襲烏巢斷了袁紹的打仗的根本,從而導致最后的失敗。官渡之戰(zhàn)的失敗和糧草是息息相關的,所以糧草在古代戰(zhàn)爭中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勤運輸重要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即使有百萬之師,如果后勤工沒做好,也一樣打不贏。后勤的復雜性:孫子云:馳車千駟,草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內(nèi)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說明要籌集一只十萬大軍的部隊,后勤壓力很大,這也是為什么英勇善戰(zhàn)的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爭初期為什么即使戰(zhàn)略戰(zhàn)術先進還屢屢吃虧的原因。古代缺乏現(xiàn)在的運輸工具,平路一般是用車馬運輸,山地用人背馬馱,最好能利用河道來運輸糧秣。所以一般上游順流而下的部隊可以迅速擊潰下游,這也是為什么荊州對于揚州是那么重要,西晉將領羊祜為了用江水運糧,故意欺騙吳國的陸抗說要攻擊毀掉吳國的某大堤,被陸抗識破,自己毀堤放水,結(jié)果西晉只能用車馬陸上運輸,大費功力;東晉大將桓溫率軍一直打到了長安附近,因為前秦的苻健提前收割了麥子,只好退兵;第二次北伐又攻下了洛陽,因為擔心糧運問題,讓袁?疏通河道,漕運糧食,但此人沒有完成,結(jié)果桓溫只好倉促退兵,在坊頭東晉步兵遭到前燕慕容氏騎兵的追擊,大敗而歸。諸葛亮翻越秦嶺攻擊魏國屢屢不能得手,也往往是因為糧運不濟,因此發(fā)明了木牛流馬;魏延曾建議從子午谷出發(fā),攻擊咸陽,提的具體建議是,五千人作戰(zhàn),五千人背糧,可見后勤和作戰(zhàn)人數(shù)已經(jīng)到了一比一的地步。
諸葛亮的木??蛇\糧1石(1石約60公斤),而流馬則約4石,由于路途遙遠,需要1個月才可從西川運至前線,所以需要多個批次,以保證糧食供給。
屯田則也是軍隊獲取糧食的一種方法,始于曹操。在非戰(zhàn)時實行軍隊屯田,實行了近70余年,恢復了北方的經(jīng)濟。而后來的鄭成功也在臺灣效仿。
孫子云: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候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作戰(zhàn)篇)
這里可見,兵貴神速,戰(zhàn)爭要迅速,長久的戰(zhàn)爭會使國家經(jīng)濟困難,伊拉克戰(zhàn)爭就是典型的例子。這一點我們古人受孫子影響很大,所以非常重視“速戰(zhàn)”,如果能做到速戰(zhàn),則糧秣問題就易于解決。
孫子云: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芑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這可見在我國古代戰(zhàn)爭中,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在敵國獲取糧秣是非常常見的。孫子提出,優(yōu)秀的將領就應該懂得如何在敵國補給糧食。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同國家的士兵押送的糧草不同,一般古代中國的糧草就是一些干糧和肉類,而蒙古族的士兵運送的糧草則是一些牛肉干或者羊肉干,還包括著煮飯的器具以及馬草。在古代的戰(zhàn)爭片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現(xiàn)象,將打仗的時候需要押送糧草到他指定的目的地,這樣的話才能夠穩(wěn)定軍心,并且持續(xù)的工給士兵們,畢竟他們只知道打仗吃飯的事情要交給一部分人進行管理,所以運送糧草也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墒敲看坞娨晞』蛘咭恍┵Y料當中也沒有具體說這些糧草是什么,接下來就給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
古代押運的糧草根據(jù)不同國家的士兵有所不同,唐朝大多都是以小米為主食,還有大米和小麥,而蒙古族士兵則以羊肉干牛肉干為主。唐朝的時候農(nóng)業(yè)也是相當發(fā)達的,那個時候百姓們的主食是小米,所以士兵們以小米為糧草的主要部分。之所以選擇小米就是由于它的保質(zhì)期非常的長,如果放在陰涼和干燥的地方基本可以保存十年是沒有問題的兒,大米這些物質(zhì)它的保質(zhì)期比較短,所以很少選擇它。蒙古軍隊一般會選擇他們傳統(tǒng)的食物風干牛肉或者是羊肉干,因為他們是游牧民族,所以這些東西比較多。
古代押運糧草還有烹飪的器具以及馬草。古代如果只知道運輸一些主食的話是完全不夠的,因為沒有地方烹飪這些東西就不可以吃,所以一般會帶上烹飪的東西??墒窃诠糯臅r候一般鐵器是很缺少的,所以大部分都是陶鍋拿來煮粥。嗎也是要吃糧食的,如果在行軍過程當中遇到一片草地的話,可以直接將馬放出去,但是自己運輸?shù)募Z食當中也會備一些馬草。
現(xiàn)在你總知道糧草是什么東西了吧,如果你還有什么好的意見,請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8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