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荀彧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東漢末年,漢室衰敗,董卓挾持天子西走長安,讓東漢王室威嚴掃地。除了參與討伐董卓戰(zhàn)役的各路諸侯,其他在自己的領(lǐng)地觀望的諸侯們,也看到了這一點。于是從前不曾有過的野心,在許多諸侯的心中,如燎原之火般燃燒。
放眼當時天下諸侯,基本上已經(jīng)沒有再將漢王室放在眼里的了。但是漢王朝畢竟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雖然衰落,卻還不至于在一時之間,徹底淪落。因此,忠心于漢室的依然大有人在。這些人當中,就有思想家荀子的后代,當世名臣荀彧。
荀彧一開始為了宗族安危,舉家遷至冀州,后來一度成為袁紹的下屬。在意識到袁紹不是成大事的人后,荀彧又投靠了曹操,成為曹操的首席謀士。曹操很重視荀彧,和他推心置腹。在君臣合力之下,曹魏軍事集團得以在中原屹立,逐漸發(fā)展壯大。后來漢獻帝逃離長安,荀彧出于對漢室的忠誠,以及身為漢臣的本分,建議曹操迎接漢獻帝。當袁紹南下,打算消滅曹操,控制新的東漢朝廷時,荀彧也力排眾議,直言官渡之戰(zhàn)必須打,更深入分析敵我形勢,給曹操打了一劑強心針,最終促成曹操統(tǒng)一整個北方。
在平定了北方后,為了早日一統(tǒng)天下,恢復(fù)漢室權(quán)威,荀彧制定了攻略荊州的軍事路線,使得曹操兵不血刃,得到了荊州牧劉綜的降表。這種種謀劃,與其說是荀彧在協(xié)助曹操平定天下,倒不如說是荀彧在為匡扶漢室費心費力。那么作為漢末的著名忠臣,荀彧為何不選擇打出恢復(fù)漢室大旗的劉備作為主公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為宗族著想,尋求有力靠山
荀彧是當時著名的士族——潁川荀氏的后代,在當時更是荀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荀彧的父親、叔叔都是當時有名的官吏,荀彧也是少年成名。長大后,荀彧才名兼?zhèn)?,通過舉孝廉的方式,入朝為官。
當董卓把持朝政后,荀彧認為天下已經(jīng)動亂,朝政將會變得越來越混亂。由于家鄉(xiāng)處在四面八方都會受到攻擊的地理位置,加上處于中原,因此荀彧擔心將來族人會受到戰(zhàn)火牽連,于是他棄官歸鄉(xiāng),勸告族人北上避禍。但是族人大多眷戀故土,荀彧就只能帶著自己的家人離開。也就是說荀彧當時是拖家?guī)Э?,尋找靠山就必須考慮到自己的家人,因為他那些不愿意離開故土的族人,后來大多死于戰(zhàn)禍。劉備顛沛流離,一度連自己的妻小都保不住,怎么可能保護荀彧的族人呢?因此荀彧不能選擇劉備作為主公。
二、劉氏皇親各自為政,不遵中央
漢朝前后延續(xù)了將近四百年,期間漢室宗親繁衍天下。雖然東漢末年的戰(zhàn)火導(dǎo)致許多人的死亡,但是強而有力的漢室宗親還是存在的。其中荊州劉表、益州劉焉、揚州劉繇、幽州劉虞都是當時的代表人物。但是這些所謂的漢室宗親,劉氏家族的有力人物,幾乎都各自為政。
劉焉、劉表和劉繇等人,各處一方,就是為了躲避戰(zhàn)禍,占地為王。劉虞致力于邊境安穩(wěn),卻無力恢復(fù)漢室權(quán)威,后來被公孫瓚所殺。而劉備,雖然打著復(fù)興漢室的旗號,但是也不理會中央朝廷安危,自己發(fā)展勢力。實際上,劉備嘴上說要恢復(fù)漢室,其實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是為了撈取政治資本,擴展人脈。荀彧智慧通達,自然看出了這一點,因此沒有選擇劉備。
三、劉備無力以軍事力量一統(tǒng)天下
在皇室權(quán)威墜地,諸侯紛紛割據(jù)的年代,要憑著王朝的號令讓天下諸侯歸順,是沒有任何可能性的。唯一的統(tǒng)一之道,就是憑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削平諸侯,一統(tǒng)四海。在當時,有能力憑著軍事力量一統(tǒng)天下的,有袁紹、曹操、孫策等勢力,但是沒有劉備。
劉備早期的勢力十分弱小,雖然一度占有徐州,但是在中原爭霸時,因為輸給了曹操、呂布等人而丟掉了。原本擁有的軍事力量,也幾乎消耗殆盡。要憑著軍事力量一統(tǒng)天下,荀彧在劉備身上,是看不到希望的。而曹操占據(jù)中原的戰(zhàn)略要地和富庶地帶,又擁有精兵猛將,以及東漢朝廷,是當時最有希望一統(tǒng)天下的人。荀彧希望天下一統(tǒng),又怎么會選擇弱小的劉備呢?
綜上所述,荀彧即使和劉備有著同樣的政治主張,但是冷酷的現(xiàn)實,注定了他們不會走到一起!
之所以荀彧不想讓曹操稱帝,是因為荀彧本身就是一個忠于漢室的人,他的官位是天子親自封的,他其實是想要借助曹操的力量恢復(fù)漢室的,至于為什么沒有去投靠劉備,是因為他是漢臣,那么天子哪里,他必然就會在哪里,況且年輕的時候劉備顛沛流離的,根本就沒有什么實力,荀彧怎么可能去選擇劉備。所以正是因為如此,荀彧既沒有讓曹操稱帝,也沒有去投靠劉備,其實荀彧跟劉備是差不多的,都是一心想要擁護漢室的,但是兩人選擇了兩條不同的道路罷了,一個是選擇自己打天下然后還天下給漢天子,一個是利用別人打天下,然后再想辦法把天下還給漢天子,但是荀彧沒想到被曹操反套路了。
首先,荀彧是曹操身邊的謀臣,但是他跟曹操身邊的大部分的臣子是不大一樣的,曹操身邊的人大部分都是希望曹操擁兵自立的,取代漢天子,但是荀彧不一樣,荀彧是一個始終忠于漢室的人,是一個漢室的忠誠,他原本的計劃是借助曹操的能力,讓曹操去奪回漢天子的天下,然后在將天下還給天子,況且當時曹操也沒有稱帝的意思,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至少當時曹操還是認這個天子的,所以荀彧就在曹操身邊輔助,但是曹操晚年的時候,想要加九錫,有想要篡位的意思,所以荀彧一直極力反對。
其次,至于為什么荀彧沒有去劉備那邊,主要有兩點原因,一個是因為既然荀彧是漢朝的臣子,漢天子在哪里,他自然是需要在哪里任職的,怎么可能丟棄自己的漢天子跑到別人的軍隊中呢,這樣的臣子還算什么忠臣。另外一點就是因為當初的劉備根本就沒有什么實力,根本沒有跟曹操相比,即便是荀彧想要匡扶漢室,也得找一個有點實力的人吧,劉備這樣整天顛沛流離的,沒有自己的城池,你要荀彧怎么實現(xiàn)他的夢想,實在太難了。
因此,正是因為這樣,荀彧對漢朝的忠誠,導(dǎo)致荀彧始終不讓曹操稱帝,也沒有投靠到劉備的帳下。
首先,我們要明白荀彧為何要去輔佐曹操。荀彧輔佐曹操,讓曹操平步青云,扶搖直上,主要目的是興復(fù)漢室,而不是要把曹操扶上皇位。所以,說到底他對曹操是一種寄托了很高希望利用關(guān)系。但沒想到,一不留神讓曹操套路了。為什么說他對曹操寄予很高的希望呢?荀彧知道,東漢末年,朝局動蕩,急需一個有能力之人出來主持大局,于是他就想到了曹操,但是他萬萬沒想到,曹操居然也想造反。
曹操要被封魏王的時候,荀彧就知道自己錯了,這是與王室靠近,想奪權(quán)啊。這個自己盡心輔佐的人,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單純。所以,荀彧離開了曹操,果然,后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荀彧是不可能輔佐劉備的,首先,劉備當時并沒有那么強的能力。劉備在當時的知名度和兵力都很低,無法與袁紹、曹操等人相提并論。而且,劉備雖然也是漢室宗親,但只是個遠親,荀彧想要興復(fù)的漢室江山,是漢獻帝一脈的正統(tǒng),即使輔佐劉備,他當了皇帝也是篡權(quán),有本質(zhì)區(qū)別。所以,他絕對不會去投靠劉備。
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劉備一直都是居所定所,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城池,手下的兵將也沒有多少,同袁紹、曹操,甚至是東吳都是沒有可比性的。在荀彧與曹操共興漢室時,劉備卻沒有什么號召力。雖然有著仁義滿天下的的名聲,卻始終沒有太多實質(zhì)作用。還有一點就是,劉備本就是皇室宗親,是漢獻帝一脈,如果真的輔佐劉備,到時候如果他想自己當皇帝,那也是篡位,所以輔佐曹操和劉備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
兩人的初衷是為了興復(fù)漢室,可以曹操現(xiàn)在的所為,卻表現(xiàn)出他并不想止步于此。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他們的初衷越來越遠,荀彧已然是有些失望。他知道憑借自己一人之力已經(jīng)不可能改變這當下的情況,最后自盡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8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