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殺功臣是真的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嚴(yán)格地說,劉邦那不叫殺功臣,叫繼續(xù)平定天下。秦朝末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歷史上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那種情況。所以那時候打下江山后,建立一個什么樣的政權(quán)?怎樣來確定新政權(quán)的秩序?大家心里都不明白。為什么劉邦沒殺幾個功臣,總有人說劉邦殺功臣呢?
對于張良之死,通常有兩個說法,一是安享晚年,居官善終;還有一個說法是功成身退,隱于山林。張良為人深明大義,了解劉邦的心思,在高祖登基后,便選擇了明哲保身的從政之路。張良為人聰明,懂得察言觀色,天下初定后便假借自己身體羸弱之名極少出門參政,隨著漢高祖政權(quán)逐漸穩(wěn)固,張良便從師者退居賓客,對天下大事極少出謀劃策,不左右劉邦的決策,保持著可有可無的角色與時進(jìn)時退的姿態(tài)。在劉邦斬除異姓王的過程以及皇室斗爭中都極少參與,盡量避免被卷入其中,也使自己沒有給劉邦帶來威脅感,免于被誅殺的下場。
高處不勝寒,劉邦也不例外,劉邦打下江山稱帝時已經(jīng)年逾五十,老年的劉邦變得愛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當(dāng)年一同南征北戰(zhàn)的功臣將領(lǐng)們,尤其是不放心異姓的諸侯,于是有眾多功將紛紛被劉邦殺害。劉邦上位后,便開始?xì)⒑椨鹋f部歸降于他的將士,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成了首位犧牲的功臣。第二年,韓信被小人告以造反之罪名貶官入獄,5年后,皇后仍舊心中不甚惶恐,遂將其騙至長樂宮殺害,且慘遭株連滿門抄斬。此后,劉邦不斷殘害功臣賢將,唯恐其部下為異己叛變,令朝中人心惶惶,當(dāng)年為其開國打天下的將士們四下尋活路,韓王信生怕自己也難保生命,索性投降于匈奴求一活路,誰知最終還是難逃一死。同樣因恐懼降于匈奴的還有漢高祖的老鄉(xiāng)盧綰,二人患難與共,在劉邦逃亡時便陪同他直至稱帝,受封為燕王后也是不堪惶恐被逼無奈,最后也是同樣下場被殺害。最令人心寒的是彭越,他在陳豨反叛時未聽其相勸一同造反而是繼續(xù)忠于劉,劉邦聽聞此事后非但毫無感激之心,卻將其剁為肉醬分給群臣使用,更令人毛骨悚然。此事一出,英布深知自己也難以幸免,于是一了百了起兵造反,結(jié)果劉邦御駕親征將其平定。正是如此,在漢朝建立后,短短幾年時間里,當(dāng)初生死追隨在劉邦身旁征戰(zhàn)的功臣紛紛死在他的手下。
總而言之,無論韓王信,還是彭越、英布、張耳這些人,都不是劉邦的大臣,都是在共同對付項羽過程中的同謀。劉邦自稱“天子”以后,他們其實心里也是不服的,只不過不敢公開說不服而已。我之所以說“尷尬”了,是無論劉邦,還是韓王信、彭越、英布這些人,都滿意那時候的狀況。劉邦是想建立一個類似于秦始皇建立的那種國家,雖然達(dá)不倒秦始皇那種消滅“王”的目的,但是,他也希望所有的王都要絕對服從他。而那些“王”們,他們本來是和劉邦平起平坐的,不過是劉邦率先自稱“天子”,同時他們的力量相對弱小一點而已,他們肯定不會放下手中權(quán)力的。所以,當(dāng)劉邦讓他們放下權(quán)力的時候,他們自然就又和劉邦打起來,就像當(dāng)初他們和項羽打起來一樣。所以我說,劉邦根本就沒有殺功臣,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是劉邦的大臣。
劉邦沒有殺功臣而背了一個殺功臣的名聲。主要是因為韓信借用了范蠡的那句“狡兔死,走狗烹……”的話,大家就把劉邦和勾踐放在一起,給劉邦貼了一個“殺功臣”的標(biāo)簽。實際上,這是天大的誤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9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