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古代是怎么處理俘虜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古代兩軍交戰(zhàn)時,總會有一方戰(zhàn)勝,另一房則失敗,戰(zhàn)敗方有的是被全殲,有的被迫投降,但投降之后就有兩種命運,一種是被敵方收編成部隊,令一種是被屠殺。
古人曰“殺降不祥”,也就是屠殺俘虜是不吉祥的事情,不過仍舊有少數情況之下,統(tǒng)帥會選擇屠殺降卒,歷史上屠殺降卒最出名的當屬白起,在長平之戰(zhàn)他屠殺了45萬降卒,被稱為“人屠”。
降卒都是沒有反抗能力的人,屠殺起來畢竟容易,一般都是采用坑殺的方式,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所謂的“坑殺”就是挖一個坑,然后把人活埋下去,實際上并非如此。
在古代的記錄其實寫作“阬殺”,比如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中有“已拔,皆阬之”的記載,這個“阬”與“坑”的讀音一樣,但它只的“城墻中設置的洞口,也就是城門”的意思。
由此我們可以判斷,所謂的“阬殺”并不是指直接活埋,而是一種更加恐怖的方式,根據《漢書》中的記載,王莽奪權之后,對于那些反對他的人,他都下令“阬殺”滅其九族。
在王莽的詔書中,記載著“阬殺”的方式:就是把這些人處死后,尸身用厚土掩蓋,但頭顱卻割下來,以“品”字形堆成高六尺的圓錐狀,可以從城門上看到這些頭顱。
其實王莽這種殺人的方式,還有另一個稱呼,就叫做“京觀”,后來這種方式被用來嚇唬敵人,也就是把敵方的俘虜全部站頭,然后堆起來放在戰(zhàn)場上,人敵人看到后感到膽寒。
所以古代所說的“阬殺”其實就是“京觀”,這是一種非常殘忍的殺人方式,所謂京是指“高丘”,而觀與“闕”相通,指“門樓”,根據《夜航船》記載:“古人殺賊,戰(zhàn)捷陳尸,必筑京觀,以為藏尸之地”。
京觀之所以把敵人頭顱堆成金字塔,主要是為了炫耀自身的戰(zhàn)績,同時恐嚇敵人,在史料中京觀的記載很多,比如白起、項羽他們降卒,都用這種方式,還有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失敗,敵人也被隋軍人口“京觀”。
盡管“京觀”這種方式非常殘忍,不過古代作戰(zhàn)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游戲,無所謂殘忍不殘忍的,所以古代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上,比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更加恐怖百倍。
張養(yǎng)浩一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語道出了戰(zhàn)爭的本質,也表達了生活在古代的黎民百姓的艱苦。但是說實話,無論古代亦或是現代,戰(zhàn)爭都是男人之間的游戲,女人現有參與其中,不只是女人身體原因,更是因為男人的倫理道德和憐惜疼愛。然而,他們不參與戰(zhàn)爭就是快樂幸福的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女人也是人,也是擁有感情甚至更加感性之人,看著自己的父親、丈夫、兒子一個個的上戰(zhàn)場然后就再也見不到了或者再見時已是肢體不全早已奄奄一息,他們難道就好受嗎?不會的,他們會絕望,會比誰都難受。這還只是作為戰(zhàn)勝方的女子,如果作為失敗方呢?他們不止要承受失親之痛,更是可能會淪為戰(zhàn)利品。怎么說呢,就是被戰(zhàn)勝方所俘虜,從此命運被別人掌控,可以說是生不如死,比之戰(zhàn)死的戰(zhàn)士還要悲慘一些。但就多數而言,等待她們的只有兩種歸宿。
第一,慘遭侮辱或殺戮。古代女人被默認為男性世界的附庸甚至私產,所以他們產生了一個變態(tài)的想法:擁有了別人的女人,并強迫別人不再擁有他自己的女人,讓他對自己發(fā)自心底的憎恨和恐懼 ,才是真正的勝利。正是由于這種變態(tài)的思想,才直接導致了女俘虜的悲慘下場。在著名的“靖康之難”中,女俘虜的下場就是典型。據《呻吟語》記載,被金軍俘虜的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戚等3000多人,在一個月內,死了近一半。其中,大多數都在路上被侮辱至死。士兵們輪流對其進行侮辱,最后直接殺了。活下來的人等待她們的仍是悲慘的命運。趙構之母韋后、妻妃邢等宋俘終于到達金上京。之后她們住在所謂的“浣衣局”(軍妓院),等待她們的是更悲慘的命運。靖康之恥,恥的是6000女子,慘的是6000女俘虜的下場。
第二,作為禮物,隨意贈送。在古代封建社會,是一個完全被重男輕女思想迫害的社會,在那時,在男人們的眼中女人只是生育工具,僅僅是能讓自己香火傳承下去的工具,因此,女俘虜在他們的眼中,僅僅堪比貨物而已。就這樣,依靠長相女俘虜被劃分了等級,分別作為不同級別的禮物拿去贈送、買賣。自然,長得好看的女俘虜往往被送給國軍,以便巴結。比如才女蔡文姬,不止腹有詩書有才氣,還天生了一副好皮囊,因此他在新婚不久后碰到的董卓亂世,被贈予匈奴左賢王作為妃子。后來再三輾轉,雖最終結局不算太凄慘,但人生畢竟過得不如自己意,被掌控在他人手中。相比于其他女俘虜,她的遭遇已經算是極好的了。歷史已經成為歷史,我們無法改變什么,但我想,我們可以以史為鑒,照亮前行。
還不知道:古代女俘虜怎么處置的讀者,下面我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從古代歷史來看,人類從來不缺乏戰(zhàn)爭,而且古代戰(zhàn)爭的殘酷程度更是到了讓人發(fā)指的程度。尤其是民族,國家之間的戰(zhàn)斗更是殘酷,如古代匈奴、突厥與中原的戰(zhàn)爭,基本上在戰(zhàn)場抓到的俘虜,男子一般直接殺掉。因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且抓到的都是青壯勞力,拿起武器隨時就是軍隊,所以,必須殺。那么對于女子呢?會怎么處置?主要有四種方式。
首先要說明下,古代女子那是戰(zhàn)略性物資,跟“搶錢搶糧”是一個概念。而且因為女子的身體結構,天生就不具備反抗性,所以危險性很小,而作用很大,所以對于女子是絕對不會殺的。而女俘虜被抓后,基本上有以下幾個用途。
一是,淪為女奴。
這種現象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的興盛,在年初一部電視作品中,還講述了這樣的情況。在戰(zhàn)場上俘虜的女子,女眷,基本全部成為女奴。女奴基本上進入皇宮,或者權貴的家里,當做奴隸和下人來處置。因此,古代中國一直都有奴籍,這些女奴成為主人的私有財產,可以任意支配。東晉時代很多官宦家里的女奴,直接用來招待貴客。而女奴即使被主人看上,也是卑賤的侍寢女,都沒有機會成為妾室的。
第二,內部消化。
這一般是發(fā)生在民族建國初期,需要大量的女子充實后宮,賞賜有功之臣。最典型的就是靖康之難的時候,當時剛剛建立的金國在俘虜了大量的宋朝女眷后,將她們大多賞賜給有功的將軍和士兵。而且皇帝,皇族也會進行瓜分,將這些女子作為自己的小妾或者侍寢丫頭。
第三,從事服務。
這個就比較殘酷了,古代軍隊最早在春秋戰(zhàn)國的齊桓公時代就設置了“軍妓”,后來被冠以“浣衣院”等名詞,其實就是為軍隊服務的。當年宋徽宗的妃子,包括皇后,還有幾個公主就被放在了金國的浣衣院,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十分的悲慘。
第四,行軍陪伴。
這個就更加的滅絕人性了,不是一般的民族能干出來的。歷史上也只有鮮卑族和羯族這么干,就是隨軍攜帶大量的女俘虜,白天沒糧食了煮了吃,稱為“雙腳羊”,晚上就拿來取樂,可謂是毫無人性。所以,這樣殘暴的民族,最后也全部被殺絕了,直接滅族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0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